風雨大宋 第105章 面對
行禮如儀,杜中宵和王凱隨著小黃門,進了崇政殿。
這是杜中宵第三次到這個地方,一切還都是原來的樣子。第一次到這里是考進士的時候,一切都亂糟糟的。第二次陛辭,氣氛過于沉重,連上面的皇帝長個什么樣子都沒看清楚。
這一次輕松了許多,和王凱上前禮畢,賜了座。
面對不是君臣坐著談心,剛才都堂問對,就是先演習一遍。皇帝問的問題,大致不出剛才宰執問的內容,臨場發揮的時候很少。宰執沒有問到的也就罷了,凡是剛才問過的,杜中宵和王凱的回答必須與在都堂時一致。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到皇帝面前告狀,這官以后也就不用當了。
此時的皇帝趙禎四十歲左右年紀,身軀肥胖,坐在那里面相莊嚴。
跟在都堂一樣,首先問的是唐龍鎮。契丹人進攻的情況,最后的結局,與契丹談定的,那里以后是自由貿易之地,是什么樣的自由之地。
王凱講了當時的戰況,杜中宵跟在都堂一樣,說明了自由貿易是什么意思。
趙禎道:“要在唐龍鎮賣砂糖,想來是要市馬了,此是好事。只是砂糖價錢不菲,本朝用著尚且不足,賣給外邦,只怕并不容易。”
杜中宵道:“回陛下,無非是價高而已。而且砂糖此物,是從甘蔗里面榨出來的。能賣錢,可讓川蜀廣南一帶廣種甘蔗。依微臣所知,甘蔗并不難種,只要開墾土地,多用人力即可。種植此物,最好是如營田務一般,由官府組織,招募人手,容易得利。”
趙禎道:“此物與糧食爭地,種得多了,只怕糧食不足。”
杜中宵拱手:“陛下,川蜀向稱富庶,糧食充足,挪些地出來種甘蔗并沒有什么。微臣聽說,廣南地區最宜此物。那里地廣人稀,到處都是荒田,如果開辟出來,不知能產多少砂糖。”
趙禎點了點頭:“廣南土地多有,只是沒有人力,此事可以再議。”
歷史上歐洲人開發美洲殖民地,就是從甘蔗開始的,獲利無數。糖的市場廣大,甘蔗種植有著無窮利益。此時不要說嶺南,兩湖都還沒有開發,那一帶地廣人稀,可以開辟出大量甘蔗園。只是現在北方的糖市場還沒有打開,杜中宵不準備細談。將來有了機會,可以在兩廣大量種植甘蔗。
趙禎最關心的是火槍火炮,這種武器變革,會深刻地影響軍隊,這才是皇帝最關心的。
“昨日城外演武,聽大臣言,火炮火槍極是駭人,以后必然是軍中利器。此物是你制出來,且說一說最要害的是什么,難在何處,以后要如何使用。”
杜中宵拱手:“回陛下,火炮火槍最要害的,其實是火藥。朝廷雖有都火藥作,但制出來的火藥只能發煙發火,而不能爆炸,不能射彈丸,便就是因為配方不同。微臣現在用的火藥,其實是三樣配成,而不是現在常用的七八種之多。雖然只有三樣,但多了少了,效果也大打折扣。”
趙禎沉吟了一會,還是問道:“哪三樣?”
“木炭、硫磺、火硝。有這三樣就足夠,其他的不但無用,而且有害。”
趙禎點了點頭,記在心里。這應該是有司掌握的,皇帝知道了也沒用,他又不可能指導別人制造火藥火器。現在的火藥里也有這三樣東西,不過配比混亂不堪,所以才有發煙發火分。當然不同用途的火藥還會加其他東西,一般的配方都有七八種,有的一二十種。
具體的技術細節沒有必要說下去,趙禎道:“火藥如何制,你可申樞密院,交由火藥作制。此物想來配比極是精確,但也不會太難,是火炮火槍的要害么?”
杜中宵道:“其實也算不上,只要知道了配方,制起來也不難。火炮火槍最要害的,其實還是價錢不菲。先說火炮,如微臣這樣,制得小了,也可以用鐵鍛造。如果要制大炮,鐵里殘渣難除,最好使用銅炮。銅價昂貴,非是大國,只怕負擔不起。再一個火槍,槍管鍛造不易,價格高昂,一樣的道理。用的彈丸又是鉛制,射出去后回收不易,都是要燒錢的。”
趙禎道:“殺人利器,哪里有便宜的。現在軍中用的刀槍,價錢也貴。更不要說如箭矢之類,一枝幾十文,一戰動輒數十萬枝,并不比火槍便宜。火槍再貴,一枝也貴不過硬弩。”
杜中宵點頭,這倒是實情。火槍火炮雖貴,并不會比現在用的武器貴到哪里去。一枝箭三十文到五十文,比火槍用的鉛丸還貴。銅鑄火炮才是真正貴的,但與類似的床弩比起來,其實也沒有貴到哪里。這樣一想,軍隊全部使用火器,其實也不是不能接受。
想了想,杜中宵道:“其實用火槍火炮,最大的同就是打仗跟以前用刀槍不同了。火槍和火炮如果配合得當,既能及遠,又能近戰,以前很多戰法就沒了用處。火器能夠透甲,不會再有猛將帶少量精兵沖殺敵陣,對戰機的把握更加重要。火槍火炮的戰陣面前,騎兵用處大減,此是對我朝最有用的。騎兵奔襲就帶不了大炮,不帶大炮,便很難沖破有大炮布防的軍陣。”
說到這里,杜中宵拱手道:“陛下,火炮火槍是新出之物,到底軍中如何使用,微臣能夠想到的只有這么多。還是要樞府會同三衙,讓官兵們一點一點去試,才知如何用最好。”
新武器,新戰法,杜中宵又不是軍人,見識不足以描繪出全局性的戰爭變化。
趙禎點了點頭:“樞府上奏,欲在相州制火槍火炮。你此番回去,詳畫圖形,精選工匠,到相州聽用。火山軍邊陲之地,又不產鐵,制火槍火包多有不便。”
杜中宵拱手聽命。相州是此時冶鐵業的中心,產量占了全國一半以上。其實樞密院考慮過讓杜中宵離開火山軍,到相州任知州,專管鑄槍鑄炮。一來中書不同意,再一個火山軍面臨新形勢,一切都是因杜中宵而起,確實離不開,最終作罷。
問過了杜中宵,趙禎問王凱年前的戰事,比剛才詳細得多了。有哪些人參戰,多少人立功,都頭以上官員的名字,甚至這些人的家世,都問得清清楚楚。戰后這些人得了什么賞賜,多少人升官,一一與王凱核對。其中有幾個幸運的,趙禎當面要求升官。
這是大宋的慣例,杜中宵的事務,大多受制于兩府,皇帝并不會過多插手,問的也不多。軍隊則在皇帝全權管理之下,包括中下層官員的晉升,無事不管。(今天病了,只有一章,見諒。)
風雨大宋 第105章 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