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94章 誰不缺油?
如果是一般的官員,看見這些對生產大有益處的東西,一定會想辦法買一套,帶回國去。可耶律不花不是一般人,看了個稀奇,便就出了牲畜市。
牲畜市旁邊,是農具、牧具和車輛之類的市場。這里賣的車輛果然與契丹不同,以貨車為主,兩個大包鐵木輪,上面一個低矮的貨廂。這車一看就坐不了人,耶律不花連看的興趣都沒有。
這就是定位。耶律不花對自己的定位是商人,生產資料他是不感興趣的,只對賺錢的貨物感興趣。
再過去就是菜市場,是最熱鬧的地方,人頭攢動。
這個季節,并沒有什么蔬菜,不過攤位還是不少。一些難得的綠葉菜,如菠菜、白菜、韭黃、鮮蔥等等,格外顯眼。耐儲存的蘿卜、洋蔥、山藥之類,則不少地攤有賣。生意最好的,還是黃豆芽、綠豆芽等各種豆芽。這個季節,豆芽是最便宜也易獲得的鮮菜了。
耶律不花看得兩眼發直,他還是第一次在一個小地方,見到有這些東西賣。他出身皇族,冬天吃的也沒有這么豐盛過。卻不知這是開墾營田務的時候,杜中宵專門劃出來的菜園,種出來后儲存起來,專門在這個季節拿出來賣的。這些東西看著不起眼,利潤卻極高,是種糧食獲利的十倍之多。可惜火山軍這個地方太小,市場有限,賺不到太多的錢。
耶律不花一邊走一邊看,贊嘆這里的繁華。這些東西,可是代表了一個地方的生活水準。火山軍這里駐軍多,他們月月領俸,杜中宵又不克扣,有固定的消費人群。
在菜市場的邊上,是家禽市場。雞鴨不多,倒是有不少人面前擺了個籃子賣雞蛋。這多是營田務的漢人,養雞下了蛋自己舍不得吃,拿來賣了換些日常用品。漢人的這個習慣,讓香布特別羨慕,最近這幾個月不住地勸自己族人,除了營田務里做活,閑時也養些換錢的。
再外邊,就是附近的山民擺的小攤。各種山里稀奇古怪的東西,從不知名的野果,到山里獵獲的獵物,還有各種各樣的草藥,一個一個小攤挨在一起。小攤邊上,幾個拿著稱的牙人,聚在一起說閑話。
這里賣貨物的平常百姓,是沒有稱的,也買不起。都是牙人帶稱,幫著做些小生意。
到了菜市場的盡頭,兩邊各有一個搭了棚子的攤子,一邊立了桿酒旗,另一邊卻寫了個“油”字。
耶律不花看了一喜:“你們這里的酒好,原來集市上也有賣的么?”
陶十七道:“那里是官酒坊,每到集日便到這里來。這個日子比平常便宜一些,附近的蕃人多有從這里買酒,帶回去飲用的。只是這里的酒不好,官人要飲,還是回寨里去。”
耶律不花聽了便就明白,集市是方便百姓,以價廉為主,好的貨物不到這里來賣。走到跟前,見鋪子里幾個大缸,邊上一大堆陶瓶,許多蕃人都是買了放到陶瓶里帶走。蕃人喜酒,又沒有錢,越是便宜性烈他們越是喜歡。可惜這個時代的烈性酒價錢在那里,所謂便宜,無非是兌水而已。
搖了搖頭,耶律不花便就準備走開。一轉頭,卻見對面的油鋪那里擺了麻花、油條等一大堆油炸食品,甚至還有炸魚、炸肉、炸豆腐等菜肴,看著格外誘人。
覺得奇怪,耶律不花問身邊的陶十七:“怎么這油鋪賣的不是燈油?怎么還有吃的?”
陶十七道:“郎君誤會了,這里賣的不是燈油,而是吃的油。這油點燈煙大,并不好用。”
此時日常用的油很少,最大量的是芝麻油,用來煎炸,也可用來點燈,油煙較小。至于窮人,廣泛使用的是麻油,即種麻織布的副產品。其他的還有杏仁、紅藍花子、桐油之類,大多點燈,豆油則非常罕見。究其原因,此時油的最大用途并不是食用,而是點燈。豆油點燈的效果不好,本身又是食物,并不適合拿來榨油。只有像杜中宵這樣推廣開炒菜,豆油的優越性才能體現出來。
聽了陶十七的話,耶律不花連連搖頭:“油拿來做吃食,炸過之后油便就不好了,炸出的吃食才有多少?此物必然價高,尋常人哪里能夠吃得起?”
陶十七笑道:“郎君,我們這里與北國不同,炸吃食用的油并不多,多是用來做菜。不說炒出的菜香美無比,就是煮菜的時候,加入兩滴油,也有噴香滋味。”
這種事情耶律不花是理解不了的,在他想來,煮菜自然是肉,怎么會缺油?卻不知貧苦人家,一年能吃幾塊肉?多數時候,不過是純素菜熬煮而已。這個時候,滴入幾滴油,味道便就大不一樣。哪怕是做豆腐,煮的時候加幾滴油,味道也跟白水煮出來大相徑庭。
杜中宵最早榨豆油是用來炒菜的,流行開來之后,窮人也會買上一瓶在家里。他們炒不起菜,煮東西的時候滴上兩滴,味道跟白水煮就明顯不一樣了。到了這個時候,油成了日常使用的食料,才真正打開市場。很多山里的蕃戶,都會巴巴到這里買上瓶油帶回去,不是為點燈,就是為了菜里有點油星。
見耶律不花還是不信,陶十七道:“天色不早,我們到那邊叫些吃食。郎君吃過,便知此物妙處。”
耶律不花也覺得有些餓,點頭同意。一行人出了菜市場,到了賣吃食的地方。
這里有好幾個攤子,除了一家搭得有棚子,其余幾家都是露天。人最多的一家,是在地上搭了一大鍋,里面咕嘟咕嘟煮了滿滿的湯。無非是從旁邊的肉攤,便宜買來的骨頭、下水之類,放到鍋里,加入各種調料,煮在一起。又賣的有餅,是用白面攙了各種干菜制成,有點面味,其實大多是菜。來這里的百姓大多沒錢,白面的食物吃起來心疼,野菜還是吃得起,主要就是湯里嘗點肉味。
這鍋旁邊圍了不少人喝湯,陶十七帶著耶律不花,繞過人群,進了棚里。
選了一張桌子坐下,便有小廝跑過來,倒了茶水,問道:“客官用些什么?”
陶十七道:“先來幾個菜。一個豬肉炒菠菜配綠豆芽,一個韭黃炒雞蛋,再來一碟豆腐,一盤熟羊肉。有好酒拿一瓶來,每人再一大碗湯面。”
小廝答應,飛快地跑了去。片刻之間,便就上了熟羊肉和豆腐,拿了一瓶酒來。
耶律不花見碟里的豆腐都是大片,顏色深褐,還冒著熱氣,道:“這樣豆腐,卻沒有吃過。”
陶十七道:“這豆腐是肉湯里鹵出來的,味道香美,郎君嘗上一嘗。”
幾人飲了一杯酒,耶律不花挾起一片豆腐嘗了,口中道:“著實美味。作怪,這豆腐肉味濃郁,若是不說,還以為是大塊的肉呢。”
陶十七道:“肉湯里鹵出來,可不是肉味?此物在我們這里賣得極好,老幼都愛吃。”
這年代的人肚里都少油水,有點肉味已是美食,更兼豆腐肥美,當然人人愛吃。
耶律不花吃了兩片,轉頭看見那邊一個大灶冒著通紅的火,廚師在上面的一個鍋里翻來翻去,覺得新奇,問陶十七:“那是做什么吃食?看著有些作怪。”
陶十七道:“那便是炒菜了。郎君嘗一嘗,便知美味。”
炒菜的味道其實并不重要,無非是一種做菜的方法而已。杜中宵如此重視,連集市的攤子都推廣過來,為的其實還是油。
火山軍的位置雖然偏僻,唐龍鎮卻是到北方大草原的交通要道。要發展商業,必須要有用作交易的大宗貨物。火山軍這一帶有什么?茶、絹之類有雁門寨榷場,必須另想辦法。
除了販來的糖,油便是被選中的貿易大宗。不要以為游牧民族有肉吃不缺油,其實他們難得吃一次肉,對油的喜愛還要勝過農耕民族。大量吃糖,喜歡油炸食物,才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
風雨大宋 第94章 誰不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