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漢之魂 第四百八十二章:權衡、制衡
崇禎四年開始,由于朝廷用度艱難,田課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銀六百六十七萬余兩。
除兵荒蠲免,實征銀五百二十二萬余兩,另加關稅、鹽課及雜項,共征銀七百四十萬八千二百九十八兩,而山海關、遼東一線所費即年需支銀四百余萬兩。
由此可見遼餉占去了整個大明財政收入的一大半,而給予平遼將軍父子足額人馬,這就要占去遼餉一半的額度。
如果山海關總兵又是出自“紅旗軍”,一年半載過后,豈不是一半朝廷財政收入都要給了“紅旗軍”?
這些年眾所周知“紅旗軍”能打仗,對上建奴不落下風。
可是大明不能把命運全部押在這一支軍隊之上!
崇禎當然要權衡,總要想方設法制衡才行!
二月底快馬加鞭回到京師的方正化和李若璉當天就被天子召見,崇禎性子不是一般的急,他肚子里憋了許多話要詢問這二人。
崇禎召見方、李二人之時身邊只留下了心腹大太監王承恩和曹化淳伺候,三個知心的內臣加上李若璉這個家臣,皇帝說話很輕松。
他在細致問完了登萊戰況后得知沒有出兵參戰的黃漢支持了京營和錦衣衛不少糧食,才使得一萬余人馬沒有餓肚子。
皇帝已經知道了黃漢搞錢糧的本領,得知他主動為朝廷分憂滿心歡喜。
崇禎還詢問楊大郎的情況,方正化和李若璉多次跟隨“紅旗軍”騎兵作戰,確實跟憨子比較熟悉,都欣賞這位力大無窮戰斗技能出眾的好漢,在天子面前有一說一。
本來憨子就是個猛將型的實在人,基本上沒有什么惡行,再有方、李二人幫著捧一捧,本來對憨子就有一些印象的崇禎對憨子有了一定的了解。
皇帝忽然靈機一動,為何不召楊大郎來京師相見?
自己親自跟這員猛將交流,給予恩典,激勵他為大明盡忠職守,明確他任職總兵官后用不著受其他總兵官節制。
再換下以前的監軍,重新委派可靠的內臣去山海關,把楊大郎這個實在人牢牢地掌握在朝廷手中應該不難辦到。
此時的崇禎充滿自信,其實過于自信就是剛愎自用。
崇禎認為朝廷給錢糧養兵,自己再給予楊大郎厚恩,得到這位將領的效忠應該在情理之中。
皇帝交代王承恩擬旨傳楊大郎即日進京覲見。
接下來崇禎交代曹化淳帶著方、李二人這幾日去不夜城看看,要求三人聯手安排錦衣衛和東廠加緊在崇文門外大街的巡查,他準備親自去看看那個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地方。
曹化淳和王承恩心里有數,因為皇帝詢問了多次有關不夜城的情況每一次都聽得云山霧罩。
那里就在京師外城,他們早就想著勸皇帝微服私訪一探究竟,免得皇帝總是問這問那,許多東西確實不是憑借三言兩語能夠描述清楚的。
既然是微服私訪當然要瞞過滿朝文武,這倒是不難,只要散了早朝皇帝大可以今日不舒服的理由不見任何官員,下午去外城即可。
只不過不夜城早就成為京城最好的去處,每天都有許多文官武將在逍遙,皇帝被認出來的可能性太大,最好還是選擇傍晚時分。
此時大明京師外城并非歷史上的臟亂差,真的比較干凈。
在錦衣衛的罰款教育下,以前亂丟垃圾,甚至于亂到馬桶的人基本上看不到。
由于按照人頭收取衛生管理費,錦衣衛有了銀子雇人把垃圾運出城外填埋、把肥料賣給農民。
別看衛生費只不過每人一個月十文錢,眾人拾柴火焰高,京城常住人口包括流動人口超過百萬,錦衣衛一個月能夠到手接近一萬兩銀子,雇傭五千人打掃都能夠有結余。
今年春天的京城就已經享受到了衛生帶來的好處,患流行病的人大幅度減少,老百姓臉上氣色都好了許多,這當然也是得益于不夜城提供了成千上萬工作崗位。
步行街上新穎的商鋪得益于不夜城的大量人氣,生意蒸蒸日上,逐漸形成了規模。
這里采取了嚴格的管理制度,貨源可以貴,但是不能夠以次充優,不夜城步行街的發展目標是打造成為大明甚至于整個世界的精品集中地。
步行街東側是一個大型游樂場,那里現在是京城所有孩子向往的地方,旋轉木馬、蹺蹺板、秋千、滑梯、吊秋千、玩具小屋及迷宮、利用落差建造的過山車等等。
為了鼓勵孩子們習文練武,這里還有猜謎語、射箭拿獎品的游樂活動。
建設這個地方根本沒考慮盈利,只求收支平衡而已,目的是寓教于樂,別讓四書五經把大明的孩子虐成書呆子。
因此門票價格和各種設施的單價都比較低廉,誰知開業以來人氣火爆,不僅僅是小孩子愛來這里玩耍,富貴人家的公子、小姐也樂此不疲,居然也賺了不少銀子。
名氣太大了,連紫禁城的嬪妃都有耳聞,才四歲的坤興公主朱徽娖每一次見到鄭秀娥、楚楚都纏著她倆,細細問游樂場里的玩具。
楚楚說話隨意多了,她告訴朱徽娖,等到春暖花開之時一定找機會帶她去游樂場好好玩一整天。
才四歲的孩子當然喜歡玩,她把楚楚的承諾記在了心里,現在只要見到她來紫禁城都追問什么時候帶她出宮去外城的游樂場。
鄭秀娥發現楚楚隨意的一句話讓坤興公主惦記了幾個月,有些好笑,因此她特意跟周皇后商量等天氣暖和了接坤興公主去不夜城黃家府邸玩幾天。
崇禎子嗣不旺現在只不過才有二子、一女,鄭秀娥有分寸沒有動帶太子、皇子出宮玩玩的念頭。
其實紫禁城的女人們都想去游樂場看看,可是她們出宮不太容易,崇禎對兒子相當嚴苛,相對而言對坤興就寬容了許多,由鄭秀娥帶出宮外玩幾天也無傷大雅。
明末漢之魂 第四百八十二章:權衡、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