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羅馬帝國 第一百零二章、虛虛實實
計劃總是沒有變化快,原本準備坑俄國人一把弗朗茨,剛剛采取行動就宣告計劃失敗——經濟危機來了。
自由貿易體系崩盤,損失最大的是神羅不假,但是最先崩潰的卻是法蘭西。
沒有辦法,先是歐陸戰爭的毒打,接著又被俄國人禍害了一波。家大業大的法蘭西,也被折騰的沒了脾氣。
俄軍撤離之后,在維也納政府的幫助下,法國經濟也開始緩慢恢復。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可惜巨額的債務壓身,破壞了法國經濟生態的健康成長。
經濟恢復的紅利,除了增加就業,滿足民眾基本需求外,剩下的都以賠款的方式進入了反法同盟各國的腰包。
自由貿易體系崩盤后,歐洲各國的經濟都受到了沖擊,法蘭西自然也不例外。
沒有足夠的經濟護城河,脆弱的經濟直接在第一波沖擊中崩盤,直接引發了經濟危機。
在自由貿易體系下,歐洲各國的經濟聯系已經非常緊密了,不是一下子就能夠中斷的。
法國經濟出現危機,歐洲各國也免不了受牽連。不等弗朗茨反應過來,經濟危機就開始席卷歐洲大陸。
經濟危機總是伴隨著產能過剩、商品滯銷,這次也不能例外。大家都在為產品滯銷而發愁,炒高戰略物資價格自然成了夢幻。
不知道該說日俄兩國的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
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日俄兩國共同面臨的財政問題,現在已經不再是問題。
有利就有弊。為了轉移國內的危機,不列顛和神羅都會支持兩國血拼,這就意味著日俄戰爭會空前慘烈。
恰好,日俄兩國都是死得起的主。理論上來說,只要錢和物資給足了,兩國就能夠一直廝殺下去。
什么時候結束,那就要看心頭那口氣,什么時候泄下來。
當然,估計不等他們承受不住,后面的金主就要先退縮了。
畢竟,日俄兩國政府是沒得選擇,倫敦政府和維也納政府還是清醒的,要權衡利弊得失。
雙手輕輕的敲擊著太師椅,弗朗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不同于向不列顛伏低做小的日本,隔壁的沙皇政府可是一個大無賴,有借無還幾乎是百分之百發生的。
俄奧兩國是盟友,支持盟友是義不容辭的。所以錢肯定還是要借的,但是維也納政府也必須要有一個止損線,不能無限度的投入。
這個度可不好把握,饒是弗朗茨做了這么多年皇帝,也無法輕易下定決心。
錢不錢的不是問題,關鍵在于國家不是一個人的國家,哪怕是皇帝也必須要考慮國民的反應。
作為盟友,政府支持沙皇政府,大家都能理解,可是每個人愿意支持的力度,或者說心里預期都不一樣。
一旦過了大多數人的底線,內部就會引起反彈。作為一名合格的君主,這些問題,必須要考慮進去。
不光是神羅需要面對,英國政府同樣需要考慮,甚至需要考慮的更多。
俄奧同盟持續了幾代人,神羅內部有一大幫子親俄派,大部分民眾對俄國人的印象還不錯。
不列顛就不同了,英日同盟那是什么鬼?估計百分之九十九的英國人,都不愿意承認自己和日本是盟友。
沒別的原因,純粹就是覺得和一個遠東土著國家結盟——丟人,配不上不列顛世界帝國的排面。
尤其是前不久日本的騷操作,將“野蠻”的形象暴露了出來,更是令傲氣的英國民眾無法接受。
和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一樣,權力也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所以反對無效,英日同盟繼續。
沉思了半晌功夫后,弗朗茨緩緩說道:“備戰吧!”
坐在對面的腓特烈臉色大變,這個時候“備戰”,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備戰”,而是意味著英奧決戰要提前了。
按照原計劃,同不列顛的決戰會在十年后爆發,日俄戰爭只是世界大戰前的一次演練。
“為什么要提前?”
腓特烈脫口而出道。
幸好這里就他們父子,要不然問“為什么”的就不光是腓特烈了。
和不列顛相比,神羅在發展潛力上擁有明顯的優勢。可以說決戰時間拖得越長,對神羅就越有利。
如果不列顛是日本模式,早就鋌而走險,提前對神羅動手了。
事實上,不列顛和神羅之間的霸權爭奪,能夠拖到現在都沒有爆發,也得益于英國政客們的理智。
明知道等下去,對不列顛越來越不利。但是沒有辦法,神羅大勢已成,最多把他們關在地中海,龍蝦兵根本就不敢登陸。
對政客們來說,無法贏得最終勝利,卻要承擔失敗的風險,這樣的冒險無疑是不值得的。
反正政治上沒有常青樹,只要在自己的任期延續不列顛的榮耀就夠了。生前身后名是自己的,麻煩是下一任的。
有良知的、或者說愛國心強的,就想方設法在其它方面給神羅添麻煩,反正親自下場是不可能的。
一屆屆英國政府都是這么操作,加上維也納政府的有意配合,最終就形成了現在的局面。
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這種局面還可以延續幾十年,直到不列顛自己衰落下去。
從這方面來看,原計劃十年后,向不列顛的霸權發起挑戰,都算是激進的了。
現在再次提前決戰時間,那就更不用說了。這種激進的作風,明顯和弗朗茨一貫的穩健作風不合。
起身走到窗戶前,探出頭望了望窗外,弗朗茨緩緩說道:“機會難得啊!
按照目前情況,日俄戰爭過后,俄羅斯帝國勢必要損失慘重,再加上我們給安排的,沙皇政府能夠保住政權都不容易了。
沒有了東邊的威脅,就是我們和英國人決戰的最佳時機。就算是海軍無法取得勝利,拖上三五年時間,英國人也會被我們耗死。
最近幾年英國政府不斷的在海外拉攏盟友,合眾國已經倒向了他們,美洲多個國家也有被拉攏的跡象,包括歐洲都有國家蠢蠢欲動。
雖然這些國家實力有限,改變不了大局,但麻煩始終都是麻煩。
如果英國人發了瘋,不斷的向各國輸出科技,將這些國家武裝了起來,哪怕我們贏得了霸權,戰后也很難控制世界。
尤其合眾國,本身就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要是再加上英國人的支持,未來很可能成為我們在美洲的勁敵。
對帝國來說,未來不光意味著優勢,同樣也伴隨著不確定性。并且是拖得時間越長,可能發生的變數就越大。
這個世界沒有十全十美的事,與其等待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還不如提前動手算了。”
好吧,弗朗茨承認自己慫了。紙里包不住火,維也納政府對沙皇政府下得黑手,早晚都會泄露出去。
不管未來主宰俄國政治的是哪個政府,俄奧同盟都會因此而終結。
要是四分五裂也就罷了,萬一提前放出了蘇聯,那就是一個麻煩。
當然,憑借現在神羅的實力,自然不會畏懼一個初生的蘇聯。問題是還有英國人啊!
以約翰牛的能耐,忽悠戰后心態失衡的俄國人加入反神羅大聯盟,幾乎是必然發生的。
與其被動應戰,那還不如主動出擊。反正都要打,那就干脆不給英國人串聯的機會。
恰好日俄戰爭,為維也納政府備戰提供了掩護。等日俄兩國打得差不多了,神羅的備戰工作也完成的差不多了,正好打英國人一個措手不及。
一旦神羅成為了唯一的霸主,那么對沙皇政府下得黑手就不算事了。甭管哪個政府執政,都會選擇裝聾作啞。
政治嘛,從來都是實力決定的。只要自身的實力足夠強大,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維也納政府保持了一貫的高效率,伴隨著弗朗茨的一聲令下,備戰工作就如火如荼的展開。
只不過這些準備工作都貼上了“援俄”的標簽,看上去就像維也納政府要全力支持沙皇政府。
本著做戲做全套的原則,1904年3月12日,神羅銀行團同沙皇政府簽訂了《戰爭借款一籃子協議》。
條約包括3億神盾的戰爭借款,以及代銷5億神盾的戰爭債券,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將為沙皇政府籌集8億經費。
消息傳開后,歐洲世界立即炸開了鍋。這筆巨額借款,不光破了單筆借款的世界紀錄,同時也向世界宣布了維也納政府支持俄國人的決心。
要知道在借款條約簽訂的前一周,神羅駐東京使館就宣布了撤離,把這些事情連起來看,那就不光是支持俄國人的問題了。
不是大家聯想豐富,實在是維也納政府的做法,太過令人意外。無不是在告訴世界,日俄戰爭就是神羅同不列顛霸權爭奪的延續。
驚雷不是一次性就全部落下的,不等大家討論出一個結果來,1904年4月14日,俄奧兩國又簽訂了《海軍發展備忘錄》。
根據條約規定,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神圣羅馬帝國將替沙皇政府建造8艘超級戰列艦、24艘驅逐艦、16艘巡洋艦……
莫說是全部完成,就算是完成一半,俄國海軍都能夠成為世界第三海軍強國。
軍事小白都沉浸在俄奧兩國的大手筆上,有點兒軍事常識的人,心中都生出了一個疑問:一次性造這么多軍艦,沙皇政府怎么養得起?
怎么養得起?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包括沙皇政府內部,都有一大幫人處于懵逼狀態。
知情者不會出來解釋,反正條約已經簽訂了。對外公開的消息是:組織遠洋艦隊,遠征日本。
東京,作為當事人之一的日本政府,此刻已經完全陷入了懵逼狀態。
明治天皇:“誰能告訴我,歐洲究竟發生了什么?奧地利人為什么要這么干?”
見過支持盟友的,但是沒有見過這么支持的。
豪擲千金也就罷了,大不了就是神羅財大氣粗。可是最先進的軍艦打包甩賣,那就過分了。
俄國人要遠征日本,大家信;眼下西伯利亞鐵路尚未通車,沙皇想要取得勝利,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海上打過來。
不同于原時空,現在俄國人有盟友支持,沿途不缺乏補給、維護,艦隊勞師遠征的風險要小得多。
可是要對付日本海軍那幾條破船,怎么也用不著這么大手筆吧?
莫說是8艘超級戰列艦,只要有2艘超級戰列艦領隊,加上俄國海軍現在的家底,都足以完成一次遠征了。
伊藤博文:“陛下,以俄羅斯帝國的財力,根本就不可能養得起這么龐大的一支艦隊。
就算是因為戰爭采購軍艦,憑借俄奧兩國的關系,他們也可以買神羅的現役軍艦,根本就不需要訂購新艦浪費時間。
有財力一次性采購這么多軍艦,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能夠做到。
如果訂單是真的,那么這些軍艦多半是神羅采購的,針對的目標很可能是不列顛。
打著俄國人的名頭,多半只是為了掩人耳目。
以神羅海軍的實力,如果再補充上這些軍艦,那么他們同皇家海軍之間的差距就抹平了,甚至還有可能占據上風。
只不過還是有些說不通,如果神羅想要打英國人一個措手不及,大可秘密進行造艦。
他們的殖民地那么廣闊,尋找幾個隱蔽港口建設造船廠,并非沒有可能做到。
現在這么一鬧,英國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只要船廠一動工,英國人就會跟進,根本就不會給他們可趁之機。
從這方面來看,俄奧的海軍協議,很可能就是一次虛張聲勢,故意給我們施加壓力,引誘我們上當。
但這也存在著很大不合理性,就算是我們真上了當,帝國也不可能建造這么多軍艦……”
自己的推論,被自己推翻,伊藤博文也很無奈。但是要對日本帝國負責,他只能實話實說。
不解釋還好,這么一解釋明治天皇就更懵逼。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伊藤博文的幾種猜測中,必定有一種推論是正確的。
究竟哪一款是真相,抱歉這個實在是太為難人了。涉及到了國家未來,大家都不敢用猜謎語的方式做出判斷。
外相井上馨:“我們已經和英國人接觸過了,他們也不能確定俄奧兩國的真實目的,目前還在調查中。
不過貸款合同已經核實,沙皇政府確實從神羅手中借到了巨額貸款,首批三千萬神盾已經打入沙皇政府的賬戶上。
俄國人發行的戰爭債券,目前也出現在了歐洲各國金融市場,或許是因為提高了利率的緣故,債券的銷售情況還不錯。”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話題,俄國人的戰爭債券銷售不錯,就意味著日本政府的戰爭債券銷售不好。
畢竟,戰爭債券就是一場賭博。只有贏家才會兌現,要是買了戰敗國的戰爭債券,那就是拿銀子打水漂。
不管怎么說,俄國人在歐洲世界的影響力,都遠遠超過日本。拋開個人感情不提,投機者們還是認為俄國人獲勝的可能性更大。
原時空日本政府的戰爭債券就不好賣,最后還是猶太資本為了反俄,大手筆的抄底買入。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英美兩國政府做了暗示,要求猶太資本買入的。
真相已經不重要了,反正日本政府的戰爭債券,在戰爭爆發初期,著實是不受資本市場歡迎。
至于俄國人信譽不好的問題,那都不是事兒。債券又不是財團自己買,資本只是從中賺手續費,最終買單的還是韭菜。
老韭菜對俄國人心有余悸,但是新韭菜不知道啊!又沒有互聯網,報紙上怎么說,大家的思想被往什么地方帶。
聽到英國人已經介入調查,明治天皇松了一口氣,維也納政府的大手筆著實令人觸目驚心。
神羅給予沙皇政府支持力度,這是倫敦政府萬萬做不到的。雖然日本政府背后的金主不只一個,但是這個時空的合眾國就是湊數的。
分裂后的美國,可不是312的問題。喪失了南部的沃土之后,華盛頓政府對各州的約束力越發不濟。
從首都選址就可以看出來,但凡是中央政府強勢,就不會把自己放在敵人的槍口之下。
發生這種情況,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各州在遷都問題上沒談攏,最后只能維持現狀。
雖然同處一個國家,但是各州的利益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在制定法律的時候,大家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很少考慮全局。
各自都有一套班子,無法統一起來,經濟發展自然要大受影響。
原時空這些問題,一直延續到了21世紀,都沒有完全解決,現在就更不用說了。
這年頭的合眾國,可沒有辦法通過印美元,補償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利益受損的州,中央政府想要插手都難。
所以真正能夠砸錢的也就英國人,合眾國實質上也就是英國人拉來湊數的,最多也就銷售一部分戰爭債券,更多支持想都不要想。
神圣羅馬帝國 第一百零二章、虛虛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