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羅馬帝國 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
經過慎重考慮,倫敦政府還是做出了封鎖波羅地海的決議。事實上,從柏林政府同意接下俄國人在英國下的訂單后,國會中反對封鎖波羅地海的聲音就不見了。
反俄一直都是英國人的國策,在不損害大家利益的情況下,打擊一下俄國人自然不會有人反對。
1866年1月11日,皇家海軍以剿滅海盜為由,堵住了波羅地海的大門。
封鎖波羅地海是不存在的,只是考慮到過往船舶的安全,皇家海軍建議大家暫停出入波羅地海。
意見給出來了,至于聽不聽全憑自愿。要是被海盜打劫了,不要后悔就行。
“海盜”的威脅是恐怖的,在兩艘俄國商船遭遇不測后,大家都明智的選擇暫停這條海上貿易線路。
一時間英國外交部,堆滿了各國的抗議書。外交大臣雷斯林爵士下令冷處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普俄戰爭繼續下去,是符合法奧利益的。沒有大國出頭,小國能夠做的也就是抗議。
在弗朗茨看來,添油戰術是最消耗國力的打法。俄羅斯帝國不能夠發揮兵力優勢,直接壓死普魯士,在戰略上已經失敗了。
政治家看問題和普通人不一樣,戰爭贏了未必就是勝利,戰爭輸了也未必就是失敗。
歷史上有太多的經典案例,普通人看來是主人公飄了、馬失前蹄,然而仔細分析背后的得失,就會發現最后的勝利者居然是前面輸家。
只不過近代以來,隨著民眾的覺醒,對統治階級的要求更高,這種玩法的成本逐漸升高,最后被拋棄掉了。
英國人的封鎖,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俄奧貿易額再次增加了。現在沙皇政府沒得選擇,就這么一個賣家了。
價格上漲了多少,弗朗茨不關心,反正現在沙皇政府直接向資本家們下訂單,談成什么價格就是什么價格。
反正現在沙皇政府有錢了,官僚們會想辦法花出去的。物資價格上漲,資本家們的利潤跟著增加,官僚們的回扣也增加了,就連維也納政府的稅收也隨之增長。
這是三贏的局面,你好、我好、大家好。
情報頭子泰倫遞出了一份文件,說道:“陛下,這是法國人的最新歐洲戰略。”
沒有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獲得勝利,拿破侖三世還是很開明的,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從來都是集思廣益。
集思廣益的好處是降低了出錯率,同樣也增加了暴露了幾率。任何事情,一旦知道的人多了就不在是秘密。
法國人的這份戰略計劃,雖然沒有搞得人盡皆知,可是參與制定者也有數十人之多,泄露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法國人故意放出來的煙霧彈。真真假假的戰略,幾乎每個國家都有一打計劃。
在事情沒有發生前,誰也不知道那一份戰略是真的,只能盡可能多得搜集資料,然后做出判斷。
甚至連拿破侖三世本人都不敢保證哪一份計劃,才是他們未來真正的戰略。
通常備選方案會有好幾種,一般會根據國際局勢的變化,選擇最適合眼下的戰略。
這種選擇是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除非是那種長期性國策,變化的可能性較小,其它的任何戰略都只是備選方案之一。
仔細的看了一遍,弗朗茨不得不承認法國人的野心夠大。
既想利用普俄戰爭把俄國人從世界霸主的位置上拉下來,又在圖謀普魯士人的萊茵蘭地區。
這只是第一步戰略,后面還有吞并比利時、德意志聯邦萊茵河以西的計劃,甚至還準備兼并意大利地區。
在心里,弗朗茨已經為這份宏大的戰略計劃打了一個叉。這樣的戰略能夠實施才有鬼,如果是拿破侖時代還差不多。
除了利用普俄戰爭,把俄國人從歐陸霸主上拉下來比較靠譜外,剩下的戰略沒有一點可以實施的。
“俄法奧”三國瓜分普魯士,從一開始就是謬論。
沙皇政府為了這次戰爭投入了這么多,光普屬波蘭都收不回來戰爭成本。要是讓法國人拿到最大的蛋糕,亞歷山大二世心里能夠平衡?
就算是他心胸開闊,資敵的事情也不能干吧!分贓從來都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尤其是和敵人一起分贓的時候。
法國人獲得萊茵蘭地區,工業發展潛力增長了至少一倍,而獲得普屬波蘭的俄羅斯帝國,只能算是聊勝于無,根本增加不了多少實力。
奧地利更不用說了,瓜分普魯士帶來的利益直接是負數。讓弗朗茨選擇,他寧愿和法國打一仗,也不會接受這種坑爹的瓜分條件。
從收益上看:區區十來萬平方公里土地,直接讓奧地利在戰略上陷入絕地。這部分領土帶來的價值,還沒有增加的國防開銷多。
政治上:一旦參與瓜分普魯士,就意味著弗朗茨放棄了德意志共主的政治地位,新神圣羅馬帝國的皇位合法性將受到嚴重挑戰。
這和原時空的德二帝國不一樣,他們本來就沒有共主的稱號。因此威廉一世沒有成為德國皇帝,退而求其次變成德意志皇帝。
在法理上,德意志帝國就是一個共和國,皇帝只是世襲總統。即便是威廉一世通過《皇帝宣言》拿到了皇帝頭銜,實際上的身份仍然只是聯邦主席。
這也是一戰失敗,威廉二世丟掉皇位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哈布斯堡王朝都掙扎了一下,如果不是末代皇帝卡爾接連干蠢事,還可以保住幾頂王冠的。
法理不同于其它,一旦丟失就無法再次挽回。弗朗茨的共主地位就是源于德意志地區統一,一旦和其它國家瓜分德意志地區,民眾們還能夠接受他這個皇帝?
哪怕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弗朗茨也不可能放任這種情況發生。
“把情報轉交給內閣,讓他們安排人對比法國人之前的戰略進行分析,看看法國人在隱藏著什么。”弗朗茨吩咐道
這些亂七八糟的戰略,實際上也是有價值的,誰也不能夠保證這些戰略不會變成現實。
至少和原時空俾斯麥的德意志統一計劃相比,法國人的這份戰略成功率要高得多,而原時空俾斯麥異想天開的計劃成功了。
還有加富爾搗鼓的意大利戰略,伊藤博文制定的日本戰略,從幾率上來說都比法國人這份計劃成功率更低。
有這么多成功的案例,弗朗茨自然不敢掉以輕心。畢竟法國人的實力雄厚,只要拿破侖三世不抽風跑到前線瞎指揮,他們就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帝國之一。
理論上這么多計劃,除了萊茵蘭地區奧地利無法妥協外,別的地區都是有可能實現利益交換的。
萊茵蘭地區的礦產對法國人很重要,實際上也不是無法代替,比利時就是替代品之一。
只要保證數十年內煤炭供應,隨著海上運輸的發展,航運成本持續降低,從海外殖民地開采礦產資源運回本土,成本也在工業的接受范圍內。
甚至法國人干脆找個機會先下手為強,打奧地利一個措手不及,從戰場上奪取萊茵蘭地區。
弗朗茨從不懷疑這種可能性,奧地利參謀部都有上百份進攻法蘭西的作戰計劃,并且還在不斷增加中,法國人有同樣的想法一點兒也不奇怪。
神圣羅馬帝國 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