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 第435章 回憶殺
過去曾經盛行種植稻米的柴又,農家將收割后的白米與艾草制作艾草麻糬,并揉成團子賣給前來參拜帝釋天的信眾們,這就是和柴又名產鰻魚飯人氣不相上下的艾草麻糬團,至今在參道上仍有許多制作美味草餅的店家。
特別是高木屋,據說在電影《寅次郎的故事》中,主角寅次郎賣草餅的老家就是以高木屋為原型打造的。高木屋老鋪在參道兩側都有店面,面對帝釋天的方向,右邊的店賣麻糬團子和點心餅干,左邊則是日式餐廳和甜品屋。
店里面最有名的是豆粉黑蜜蕨餅,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另外豆沙水果粉也不錯,傳統的日式甜品上面加上一球香草冰淇淋,和洋折衷的絕妙口味讓人非常難忘。
聽說飾演寅次郎的已故男演員渥美清,最喜歡的料理就是大和家的天丼。店家所引以為傲的現炸大蝦與蔬菜天婦羅,沾滿偏甜的濃厚醬汁,再加上熱騰騰的白飯,所以一直以來擁有大批忠誠粉絲也就不奇怪。
走到參道盡頭,就能看到“柴又帝釋天”。日本的神社和寺院多是沉穩古樸的風格,然而柴又帝釋天的建筑物上雕刻卻非常多,并且特別精致,件件都如精美的藝術品,不禁讓人駐足凝視、連連稱贊。
這些木雕的鳥獸或是人物栩栩如生,以木頭最天然的紋路,用精湛的雕工刻出,給人一種非常溫暖的質感。
始建于1629年,是日蓮宗寺院,開基者為題經院日榮上人。開寺之時原供奉有日蓮圣人親刻的帝釋天像,不過相傳在江戶中期雕像失蹤了,直到1779年,第九代住持亨貞院日敬上人在整修本殿時時,意外在橫梁上發現帝釋天像,總算失而復得。
失而復得的那天是庚申日,日敬上人覺得這一天和帝釋天神有緣,是吉日。在找到帝釋天像的第二年發生旱災和瘟疫,相傳日敬上人帶著神像走訪很多地方,所到之處消災去病,因此柴又帝釋天名氣漸響。現在每到庚申日,人們都會紛紛前來,祈求消災祛病。
來到很有大正浪漫氣息的山本亭休息一下,一邊欣賞美麗的日式庭園一邊品茶。山本亭是融合了書院造建筑和西洋建筑風格的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筑。
山本亭建造于大正末期,最早是當地山本工場創辦人山本榮之助的宅邸,后又于昭和初期歷經多次改建,因此留下濃厚的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風韻。
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日式庭園造景,從館內每間古樸典雅的和室都能欣賞到角度不同的美麗庭園風光。山本亭也曾在美國從國900處名所票選排名中,獲得2016年庭園第3名。
以皇宮為中心的東京市中心原來是武士們宅邸集中的地區,這個地區叫做“山手”。山手地區東邊是商人以及工匠們集中的地方,只能過布衣蔬食生活的這些平民區叫做下町。
對于皮匠、鐵匠等這些祖孫三代土生土長的下町人來說,不留隔夜錢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工匠。他們認為只要有手藝做出精心杰作的話,隨時能賺錢。
這種價值觀流傳至今,代表這種價值觀的主人公就是寅次郎。《寅次郎的故事》是1969年到1997年連年制作的一系列喜劇。出生于葛飾區柴又的寅次郎是不務正業流落他鄉擺攤賣東西的小混混。外出擺攤錢賺得不多,只能風餐露宿,但他并不孤苦伶仃,因為他可愛的小妹妹和叔父叔母兩口子在等著他浪子回頭。
為人平易可親、通情達理、愛打抱不平、膽子也大,但學識淺陋且言行瘋狂,因此每當他風塵仆仆回家后總是出亂子鬧笑話。每當人們拿寅次郎這馬大哈打趣,他就拉下臉,這時候他的表情最好笑,常令觀眾捧腹大笑。
每次在外地遇到可憐的女性就會喜歡上她,甚至讓她在下町老家留宿。但這些女性往往都有戀人,他的夢想就化為泡影,即便如此他也打腫臉充胖子,最后打點行裝再次踏上旅程。這種老套內容持續48集,雖是老生常談卻很受歡迎。
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部電影足足演了26個年頭,從昭和時代演到現今的平成時代,演員渥美清把寅次郎人生中的所有悲歡離合都演活了,也把那個年代生活的變遷演出來。
博物館內搭建很多電影場景,有些是原尺寸大小,有些是縮小的模型,但這不單單只是電影場景而已,這些更是那個時代社會日常生活的真實縮影。雖然我不是影迷,但是寅さん紀念館里所展示的事物卻讓我看得很入迷。凝結柴又老街往昔街景的縮小版模型,煎餅店的老奶奶正在烘烤著仙貝的場景,是這么鮮明細膩。
比如寅次郎在16歲的時侯因為和父親吵架所以負氣離家,妹妹櫻追到車站月臺與寅次郎不舍的道別時的場景。不但有兩人的對話配音,電車還有會開關的門并且可以行駛,讓人非常難忘。
來到后面的公園,一處沿著江戶川而建的河堤,有大片草地和極佳的觀景視野,可以遠眺美麗的江戶川。而附近就是從江戶時代就保留至今的知名渡船口矢切渡船。有興趣的游客可在營業時間內體驗乘坐,在搖櫓撐嵩緩慢前行時,欣賞美麗的川流景色。
舌尖上的神豪 第435章 回憶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