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 第361章 小確幸
從紅油浮面、軟糯入味的肥腸雞開始,一路到香蔥米粉裹身放入竹蒸籠的粉蒸肥腸。豆瓣醬和辣椒油廝殺出淋漓香氣,脂肪和蛋白質在唇齒間翻滾癡纏。
滿頭大汗也顧不得形象,全身感官都暫時消失,只剩舌頭全力以赴,去感受那猛烈脂香……
這是陳曉卿的原話,一直讓莊臣魂牽夢縈,終于有機會來到肥腸的發源地。
來這里吃肥腸之前,其他地方一般指的是豬大腸,但當地人把小腸、腸頭也吃得花樣百出。
一碗熱氣騰騰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它的身影。不管是三伏還是數九,總能看到那些小店門前支起一大鐵鍋,奶白色濃湯里熬著豬骨和大段的新鮮肥腸。
人群擠在店里,什么都顧不上,只對自己眼前一碗油汪汪、香噴噴的肥腸粉負責,一面稀里呼嚕地啜粉一面時不時擦汗。
紅味的,飄著帶焦香的辣子油。有的人加了醋,就更是酸辣撲鼻。白味的,是濃烈的花椒香和宜賓芽菜的曼妙組合,鮮中帶著微妙的酸。
運氣好再碰上行家點上一個牛肉鍋盔,掰碎浸到湯里,讓餅吸足湯汁入口,居然有點陜西人泡饃的意思。
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肥腸粉的吃法,紅湯白湯?加不加節子、肥腸?要不要心肺湯?添不添鍋盔?
如果肥腸粉店里聽到和自己一樣吃法的點單,大多會心一笑:老板兒,一碗紅味肥腸粉加兩個節子,再要個豬肉鍋盔!
來到一家老字號,味道傳統,沒有走樣。紅味香辣鮮爽,白味濃郁微麻。地道的豬雜湯底撐得起調料的濃墨重彩,重口味也壓不住湯頭的鮮濃。肥腸火候正好,不過分軟爛,略有嚼勁。冒節子也規規矩矩,沒偷工減料。
川菜的粉蒸做法,以豆瓣醬和腐乳調味,入小竹籠蒸制。粉蒸肥腸少了油膩感,包裹肥腸的米粉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讓肥腸口感愈加軟糯入味。
早年很多蒼蠅館子,因起初無招牌無門牌無服務而被戲稱為叁無飯店。店面極小,藏在老式居民區的巷弄里。衛生條件、就餐環境都欠佳,唯以味道取勝。粉蒸系列是招牌,有肥腸、牛肉和排骨三種。店家堅持用傳統的小竹籠蒸制,火候把握精準。
米粉和肥腸的比例、米粉的濕潤程度都恰到好處,肥腸軟糯又不失嚼勁,豆瓣醬的香味明顯卻不突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一份教科書式的粉蒸肥腸。
肥腸這么豐腴的東西,炒得酥香微焦,吃起來更是光芒萬丈。
家常的肥腸小炒要把先把肥腸煮熟,講究一點的甚至先鹵制肥腸,再下鍋配青椒煸炒。干煸得恰到好處的肥腸,油脂香氣全都被逼出來,下酒一流。
用青辣椒和干辣椒一同過油爆香。入口是濃烈的麻、辣、鮮、香,隨后泛出肥腸的脂香,讓人忍不住要痛飲幾口啤酒才覺得爽快!
早年成都人周末晚起,習慣用頭一天的剩飯煮燙飯做早午餐。有錢人家用雞湯煮飯,普通人用的就是這豆湯。一碗豆湯飯,可謂是老成都人從小吃到大fortFood。
不要誤會,豆湯中的豆可不是普通黃豆,而是耙豌豆。將干豌豆泡軟后長時間燉煮、瀝干水分后制成。綿密起沙,能把高湯的口感也變得醇厚無比。
肥腸豆湯飯就是在肥腸燉煮的高湯里加入豆子和米飯,溫婉的豆湯,看起來跟肥腸風格迥異,但吃過的才明白,那醇香脂肪與淀粉結合的妙處。
大火滾煮的奶白色高湯里,豌豆翻沙,肥腸切成厚片,油膩感在燉煮中已經被豆湯融合、消解,只余動物脂肪的醇厚、湯的鮮美和米飯的谷粒感完美結合。
這時候再上叫一份酸酸辣辣的四川泡菜,就是當地人的小確幸吧?
當然不可能只有麻辣一種吃法,比如蘸水肥腸,就是用白湯煮肥腸加青菜,樸實簡單,尤其考驗大腸的新鮮程度,和店家的處理手法。
再配一碟調制后的豆瓣醬做“蘸水”,簡直就是下飯神器!
蘸水肥腸分量十足,肥腸處理得干凈,一點不帶腥味。湯頭清爽,幾乎不帶油星,而且沒有常見蘸水肥腸中過于濃重的胡椒味。
肥腸雞、肥腸血旺、涼拌腸頭、鹵肥腸、紅燒肥腸,還有火鍋、串串、干鍋、燒烤中的各色肥腸……
在驢友圈流傳一句話:色達之后,再無色達。
它靜臥在四川西北最邊遠的角落,這里有寬廣的草原、縱橫的河曲、密布的湖沼、巍峨的雪山……
連綿蔓延的紅色,在夕陽下閃閃發光,成千上萬的紅色僧舍都是由僧尼們親手搭建,當你立于山頂俯瞰,定會直震心靈。
身臨其境發現,這里的僧舍非常壯觀,數千間絳紅色的藏式平房連綿幾公里,簇擁著幾座輝煌的寺廟和佛堂,形成一座壯觀的小山城,龐大的陣勢常常會讓初次到色達的人目瞪口呆,任何一張照片都很難表達出身臨其境的震撼。
這是千百年來在此修行的僧眾親手搭建起來的山間奇觀,身處期間,滿滿的都是虔誠與信仰。這里還住著成千上萬的喇嘛和覺姆,身披絳紅色僧袍的僧人們來來往往,每個人臉上都寫滿安靜祥和,沒有煩惱。每遇有佛事法會,人數還會增加,最多時可達4萬余人。
以中心的經堂為界,坡上是喇嘛的領地,坡下則住著覺姆,大殿旁邊分布著一些餐廳和商店。有的佛殿會在中午放齋,可以嘗嘗寺廟的免費齋飯,也可以去漢族修行者轉有的經堂,體驗誦經禮佛的感覺。
黃昏時分,還可以看到許多年邁的喇嘛和覺姆從山腳提水到禪房,場面頗為感人。無論你因何而來,在這里都會得到滿足,感受到虔誠與震撼。
在學院只要向喇榮溝的西北方向望去,能看到佛學院的主路一直通向山頂部一座圓底尖頂的金色宮殿,順著主路一直往上走,便能抵達文殊大幻化網壇城,整個佛學院最高深圣潔的所在。
巨大而金碧輝煌的壇城位于佛學院內最高的山峰上,共有3層,一般民眾都在前兩層轉繞。1層是一個轉經廊,放置了一圈轉經筒。
每天無論早晚都有人在這里轉圈,一等祈福10800圈,二等祈福1080圈,三等祈福108圏。壇城邊的空地上,永遠有磕長頭的虔誠信徒。
舌尖上的神豪 第361章 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