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第1373章 愁云慘淡,戰意昂然
看著司馬昭有些不明所以的神色,張春華又是長嘆了一口氣。
子上終究還是比不上子元啊!
「吾兒你都知道曹昭伯是優柔寡斷之輩,那又如何敢這么肯定他不會出兵相救?」
「別忘了,朝廷那邊,有多少人是向著老賊的?」說到這里,張春華又罵了一句,「似曹爽這等蠢如豬狗之人,若非他這個姓,安能與老賊平起平坐?」
說著,她又看向司馬昭,「曹爽優柔寡斷,萬一被那些向著老賊的人說動,出兵相救,那當如何?」
司馬昭一聽,不禁有些愕然,下意識地問了一句:
「若是曹爽真能出兵相救,那不是好事嗎?」
「對大魏,對河北,對老賊,確實都是好事,」張春華看著兒子,緩緩地說道,「但對你呢?可未必是好事。」
看著兒子還沒有反應過來,張春華只能是繼續提醒道:
「難道吾兒整日讀書,卻不知春秋質子故事?」
司馬昭這才猛然驚醒。
質子?!
大人竟是想讓他去譙縣做質子?
迎著阿母的目光,司馬昭久久不語,最后這才如同下定了決心一般地說道:
「如果此次曹爽能顧全大局,出兵相救,挫敗馮賊,孩兒就算是在譙縣當個質子,也是心甘情愿。」
河內的溫縣,乃是司馬氏的老家。
溫縣與河南隔河相望,冬日里大河會結冰,洛陽的漢軍極有可能會利用這個良機渡河而來。
到時候,溫縣就是第一個面對漢軍的縣城。
身為司馬氏的子弟,同時還是司馬家族未來的族長,有什么理由退縮?
聽到兒子的回答,張春華似乎早就預料到了,她沒有任何的意外,而是提起了另一個問題:
「如果說,那老賊還有更大的圖謀呢?」
還有?
司馬昭抬起頭,臉上的神色有些不可置信。
本以為是當個使者,沒想到卻有可能成為質子,這已經讓司馬昭后背發涼了。
可是聽著阿母的意思,大人居然還有更深的謀算。
張春華冷笑:
「河北有危,就是司馬氏有危,然則司馬老賊如今已無退路。為了尋找退路,司馬老賊什么事干不出來?」
「你去譙縣哭庭,被人當個笑話倒還罷了,反而是最安全的。」
「當個質子,有老賊領大軍在外,再加上以曹爽的性子,非迫不得已,也輕易不會害你。」
「怕就怕,你去了譙縣,當了笑話,沒有搬回救兵,偏偏又被人扣下。」
張春華說到這里,頓了一會,這才緩緩地說道:
「你也說了,曹爽乃優柔寡斷之人,但此人身邊,小人環繞,君子皆避。」
「萬一那些小人,以一己私利而進饞言,欲加害于吾兒,吾兒當如何?」
別的不說,那臺中三狗中的丁謐,為司馬懿所深恨,丁謐亦自知絕無與司馬懿和解的可能。
到時候司馬昭前去譙縣,丁謐會不會輕易放過他?
再比如,曹爽的同鄉桓范,被司馬懿當著世人的面趕出河北,可謂在世人面前丟盡了臉。
以此人怒殺孕妻的性格,怎么可能會不懷恨在心?
以眼下的局勢,他沒有辦法奈何得了司馬懿,但司馬昭主動送上門去,誰能保證此人不會遷怒到司馬昭身上?
聽完張春華的分析,司馬昭的后背已經是寒意陣陣。
他有些顫抖地說道:
「大人,大人說過,此番前去譙縣,讓我不須太過擔心,
難道,難道他就沒有想到這些?」
「又或者,或者大人已經暗中做好安排?」
張春華「呵」地一聲冷笑,閉上了眼:
「他能有什么安排?此番你去譙縣,若是被曹爽所辱,只能越發顯得他是大魏忠臣。」
「若是你成了質子,搬來救兵,那河北戰事,他就能多幾分把握。」
「若是你因此沒了性命……」
張春華已經是在咬牙切齒了,「那他就能破了司馬氏的死局!」
曹大將軍,現在可是挾著天子代表朝廷。
兒子被曹大將軍所害,那就是被朝廷所害。
真到那個時候,河北戰事不管如何,司馬懿都能以此為借口,自立也好,投漢也罷,都能有了充足的理由。
司馬氏死局,就能生生被他破出一條路來。
司馬昭的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栗起來。
雖然他很不想相信阿母的話。
但他知道,如果說,這世間還有誰最了解大人,那就是非阿母莫屬。
相比于張春華司馬昭的悲風苦雨,遠在河東的馮大司馬,則是滿面春風地接見了河東太守蔣斌及一眾士吏。
蔣斌在上黨一役中表現不差。
雖說比不過石苞等人,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能安撫住軍心民心,倒也算得上是可圈可點。
所以這幾年,有他擔任河東太守,再有王含配合防守太行陘上的天井關,還是讓人比較放心的。
見過河東士吏之后,馮大司馬把蔣斌單獨留了下來。
「蔣郎君有沒有想過回長安任職?」
馮大司馬沒有廢話,而是直接開門見山地問了一句。
蔣斌一愣。
他本以為大司馬把自己留下來,是要給自己說起戰前之事,沒想竟是要在這個時候提起讓自己離開河東?
「大司馬……這?」
馮大司馬看著蔣斌,緩緩地說道:
「大將軍病重,就連醫學院那邊,也不敢有把握說能讓大將軍熬這個冬日。」
蔣琬這幾年一直在養病。
特別是最近這兩年,他甚至時常不能理事,故而這才讓費祎出任尚書令,接手政事。
聽到馮大司馬的話,蔣斌的神色并沒有任何變化。
河東與關中,也就是隔了一條大河。
現在大漢又不缺馬,派個快馬往來,也就一兩日的功夫。
所以自家大人的病情,蔣斌一直是能及時了解的。
甚至他早就做好了丁憂的準備。
可是大司馬會在大戰之前對自己說出這個話,仍是讓蔣斌大為意外。
「大司馬為陛下所上的《出師表》有云:丞相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憾逝長安,非不自惜,顧王業不可得偏安,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
「丞相病逝前,外事托于大司馬,內事托于大人。」
「大司馬臨危受命,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大人亦常對某有言,芟穢弭難,乃是本職,自既暗弱,加嬰疾疢,規方無成,夙夜憂慘。」
「丞相為漢室三興,大司馬為漢室三興,大人亦為漢室三興,某雖不才,但亦愿為漢室三興盡綿薄之力。」
「某在此謝過大司馬厚愛之意,然若是某因為大人之事回長安,恐怕大人不但不會高興,反而會因為某的廢公之舉而生氣。」
身體本就不太好,如果再因為這個生氣而有個什么意外,那就真是大不孝了。
馮大司馬倒是沒有想到,自己隨口提起這么一句,居然讓蔣斌說了這么一大堆話。
的目光變得有些復雜起來,里面甚至還夾雜著莫名的感慨和敬佩。
天下三分,蜀漢大約就是理想主義者最多的地方了。
可惜的是,理想主義者的結局往往是悲劇。
想到這里,馮大司馬不由地嘆了一口氣:
「大將軍與我,也不是外人。」
左右兩位夫人的媒人,都是蔣琬。
更別說馮大司馬與蔣琬早年的往來交情。
「每每想起丞相病逝于軍中,甚至等到丞相下葬,我那位身在南中的兄長(即諸葛喬)都無法前來,我總是嘆惜不已。」
他看了一眼蔣斌,「所以,我自然不想讓大將軍也要步這樣的后塵,沒必要。」
以大漢現在的形勢,沒有必要如此。
「斌謝過大司馬的好意,」蔣斌也不知是自嘲還是玩笑,「若是當真能像丞相那般,青史留名,我相信,大人甚至現在就可以把我放到南中去。」
馮大司馬沉默了一下,點頭:
「是我多此一舉了,人各有志,不能強求他人。」
「大司馬千萬不要這么說,」蔣斌連忙說道,「大戰當前,大司馬軍務繁忙,還要特意抽出時間,談及某之私事,某實是誠惶誠恐,感激涕零。」
「此戰過后,若是斌有幸侍奉湯藥于大人跟前,皆是大司馬之恩。」
河北這一戰,注定了是一場大戰,還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時候。
眼下已經是快要到年底了,大將軍能不能熬得過今年都難說。
所以馮大司馬聽了蔣斌的話,只是笑笑。
就當是場面話了。
話說到這一步,馮大司馬自然是不好再勸什么,只是說道:
「既然你已有計較,那我就不再多說了。」
結束了談話,大司馬當先向外走去,跟在后面的蔣斌忍不住地說道:
「大司馬請放心,若是此戰當真能收復河北,到時候大人就算是已在黃壤之下,也會欣慰含笑。」
頓了一頓,又多嘴進諫了一句:
「河北戰事,大司馬上負陛下重托,下擔將士性命,斌雖愚鈍,亦要冒死諫言,懇請大司馬大戰當前,以戰事為要,莫再無關戰事的事情而分心。」
馮大司馬聽到這個話,停下腳步,回頭看了一眼蔣斌,目光中再次露出些許復雜。
面對理想主義者,馮大司馬還是愿意多講一些道理的。
在南中時,蔣斌和自己之間的一些不愉快,其實起因也正是他太過忠于皇家。
從這一方面講,他也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了。
當然,這點不愉快,都是過去的事情了。
河東太守的這個位置,還是馮大司馬親自舉薦他的。
「蔣郎君都說了,現在是戰前,」大司馬的臉上浮起淡淡的自信和從容,「若是連戰前的瑣事都要我親自處理,那我麾下那些參軍和參謀又該做什么?」
就算是戰時的戰術預演,參軍和參謀們這幾年來,都做了不知多少次的推演。
想起中都護府每年都會挑選最優秀的那部分學生進入參謀團學習。
蔣斌臉上露出苦笑,「是斌布鼓雷門了,居然狂妄到想在軍中之事上勸諫大司馬。」
雖說大司馬是丞相指定的接班人,甚至大司馬還是丞相的弟子。
但不得不說,兩人的行事風格,根本就是兩個極端。
以他的身份,還沒有資格判定誰優誰劣。
只是……
看著走在自己前面顯得有些輕松寫意的身影,再想起在蜀地時,自家大人時常感嘆丞相的辛勞。
蔣斌心里不禁冒出一個有些不敬的想法:
如果當初丞相能聽從楊子昭(即楊颙)的勸說,「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
想來就算是不如大司馬現在這般輕松,想必也不必如在時那般辛勞。
在河東太守府動員了河東的士吏之后,馮大司馬馬不停蹄,趕向下一個目標。
負責駐守軹關陘的王含,早早就等待著大司馬的到來。
待他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激動地小跑上去:
「末將王含,拜見君侯!」
稱「大司馬」,而是稱「君侯」,已經表明了他與馮大司馬之間的關系。
人人都能稱馮君侯為大司馬,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稱大司馬為君侯。
「不必多禮了。」騎在馬上的馮大司馬示意王含,「前面帶路。」
沒有客套,語氣也不客氣,卻是不知多少人欲求而不得的態度。
因為這表明著馮大司馬的不見外。
「喏!」
王含應了聲,卻是沒有轉身,而是上前,親自給馮大司馬牽馬。
他本是王平的族人,被王平從族里帶出來,又跟在馮大司馬身邊多年,常受指點。
以前跟隨馮大司馬時,帶領親衛營,執鞭隨鐙最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雖說已經領軍獨守一方,但此時重操舊業,并沒有一絲不好意思。
倒是馮大司馬見此,舉起馬鞭指了指前方那些迎接自己的將士,問道:
「你好歹也算是將軍了,如此姿態,不怕被人笑話?」
王含搖頭,認真地說道:
「軍中誰不知道末將是君侯帶出來的人?君侯大恩,末將從不敢忘,莫說是為君侯牽馬執鞭,就是為君侯赴死,末將也不會猶豫。」
說著,他用空著的另一只手指向馮大司馬馬鞭所指的方向,「而且只要大司馬允許,愿意為大司馬牽馬,恐怕會有不少人搶破頭。」
作為馮大司馬最早的追隨者之一,王含幾乎可以說是親眼看著君侯如何帶領大漢將士,不斷地擊潰賊人。
一步一步地樹立起在大漢軍中的威望。
特別是在丞相逝去后,統內外軍事的君侯,在上黨一役中扭轉乾坤,在軍中的聲望更是達到了頂峰。
沒有哪個將士不愿意追隨戰無不勝的統帥。
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戰無不勝的統帥,可以讓他們取得更大軍功的同時,還能最大可能地保下性命。
榮譽,軍功,性命……
這些將士最需要,也是最看重的東西,也只有追隨這樣的統帥才最有可能得到。
君侯,就是最被大漢將士認可的統帥,甚至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他已經是軍神。
大戰當前,能為大漢軍神牽馬執鞭,丟人嗎?
不,這是榮耀,更是機遇啊!
蜀漢之莊稼漢 第1373章 愁云慘淡,戰意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