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1.252 以安四方
稍后再看。
言幽州,必言封國。
冀州封國之多,足見權益之重。
兩漢乃諸夏,大河文明之頂峰。若非合肥侯,割據江東。汝南袁氏,舉族輔佐。引南方豪族大姓,爭相投靠。江東之地,仍被蔑稱為“蠻左”。豪門大姓,污名宗賊。究其原因,乃朝中無人,言語盡失。朝野話語權,多半在河北、關東。
許氏兄弟,月旦評,可見一斑。乃至,“天下言拔士者,咸稱許、郭(林宗)。”
“(袁紹)去濮陽令歸,車徒甚盛。將入郡界,乃謝遣賓客,曰‘吾輿服豈可使許子將見。’遂以單車歸家。”
曹時空祖父曹騰為中常侍,故操門第不高,時人譏諷其為“贅閹遺丑”。得橋玄指點,曹司空千方百計,求許氏兄弟一評“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操大悅而去。”
再想少時,宗祠大考。樓桑劉氏擇四子拜師,欲復祖爵。然此時已不得其名之縣中大儒。只愿記為著錄弟子,不肯及門受業。
察舉制下,出身來歷,名聲幾許。其利之大,無人免俗。
歸根結底,皆是話語權之爭。上達廟堂,下至江湖。天下九州,無有例外。
再深思。江東大姓,得汝南袁氏作保。舉家來投。甘為合肥侯所用。所求,便是“名正言順”。正因各有所需,利益攸關,才能茍合至今。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后世謂“話語權”者。便是時下,家國天下,一脈相承之大權也。絕非單指,唇槍舌劍,言語交鋒。叔侄之爭,皇權分立。群雄各聚其下,遮蔽私心。如此方能,名正言順,達成所愿。
儒家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治國之精要。
此時亦知。皇上以諸侯藩王之身,尚娶二宮太皇,儒宗為何定罪“不從”。“變禮易樂者”,君流十萬里。唯有“名正”,方能“言順”。
彼時,薊王乃下臣。二宮太皇為君上。以下犯上,以卑謀尊,便是“倒行逆施”。
如何正名?
尊太上皇帝,立季漢三興。皇上終為己正名。受命于天,監照下土。居九五之尊。凡有所出,皆替天行道。詔命所出,無有不從。
前朝太后,今為臣下。“君君,臣臣”,皇上予取予求,為所欲為。天下,俯首帖耳,唯命是從。此時方可“言順”。
如此可知。天下三分,乃時局所致,非人力可及。用后世話說,此乃關鍵歷史節點。必然發生,無從避免。
至于后事如何。皇上明隱雙線布局。大道至簡,終得圓滿。
“冀州牧徐璆上表,言及諸王家事。”安貴妃,再取條陳誦讀。
“諸王何事?”冀州六國主,早與薊王,暗結同盟。先前,假七國賽馬會,互相往來。今季漢三興,前漢藩王,仍得享封國食邑,富貴傳家。足見皇上,“茍富貴,勿相忘”也。
“六國主,請立渤海國。”安貴太妃答曰。
皇上渙然冰釋“必為童子申所求也。”
“正是。”安貴太妃,一笑百媚生。
“大司士,并幕府上卿表奏。無上將軍,大營五部,將校品秩初定。”士貴太妃,續言條陳。
“善。”皇上取名籍細觀,確認無誤。筆筆功勛,皆有所出。軍功不足,權且先升,積功后補。眾人品秩,不出皇上所料。麴義號“先登將軍”,高順號“陷陳將軍”,亦如皇上所想。唯有牙門八將,遂升秩一等,然卻并未得名號。8
“八將,當為何號?”
“‘四安’可乎?”皇上早有定計。
“‘以安四方’乎?”馬貴太妃,聞弦歌而知雅意。
“正是。”皇上笑答。
“位同何職?”士貴太妃笑問。
“四輔上將軍,位同三公。四綏將軍,位同九卿。四安將軍,位同四綏。”皇上亦又定計。
言下之意。四安,位同四綏,而居其下。皆為重號將軍。
皇上取名,兼顧各方,自有深意。
稍后,甄都亦置四征、四鎮、四平,三等重號將軍。然與太上宮府所設,四輔、四綏、四安,高下立判。季漢天下,以和為貴。征、鎮、平,殺氣過重,故棄之不用。反擇輔、綏、安,以慰人心。
“夫君,明見。”
遂命少府制詔。
擢升,前牙門右將趙云,為安西右將軍,前牙門左將陳到,為安西左將軍;右牙門右將張郃為,安北右將軍,右牙門左將馬超為,安北左將軍;左牙門右將張遼,為安東右將軍,左牙門左將華雄,為安東左將軍;后牙門右將許褚,為安南右將軍,后牙門左將龐德,為安南左將軍;秩中二千石,銀印青綬。位同四綏將軍。
四輔、四綏、四安,乃出無上將軍幕府。
如太傅黃忠所攜,護國大將軍營中諸將,蕩寇將軍顏良、討虜將軍文丑,揚武將軍高覽、奮威將軍韓當,鷹揚將軍太史慈、折沖將軍黃敘,黑山將軍楊鳳、白波右將軍楊奉、白波左將軍韓暹,皆秩真二千石。前為藩國屬將,今為帝廷宿將。
劉備的日常 1.252 以安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