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 19.廬山真面目
劉晏接著解釋說:“早先第五琦為度支、鹽鐵使時,兼領的就有太府司農出納使,如財賦全入大盈私藏的話,那還要這個出納使又有何意義?本使相自上元年間,就領判度支、鹽鐵轉運諸使,并知左右藏。韓太沖(韓滉)自大歷六年為判度支兼青苗稅使,本使相轉為鹽鐵轉運使,分領東西財賦,而韓太沖為此官九年,左藏內儲錢增至七百萬貫,沒錯——是左藏儲錢七百萬貫,如楊炎所言天下財賦全入大盈庫的話,左藏里的這些錢,莫非是從天下掉下來的?”
“那么由此可見,天下的財賦還是入左藏、太倉的,而送入陛下私藏大盈庫的,應該是天下的鹽利。”高岳說到。
劉晏點點頭,回答說“鹽利不是常賦,故而作為‘羨余’入了大盈庫,以供陛下支用的。先前李靈曜于河南作亂,這批鹽利羨余便專門用來補貼平叛軍費,沒有加賦天下一文錢。”
劉晏說得無錯,當時唐朝初次將榷鹽以“間接稅”的名目納入財政收入,是于安史之亂后新出現的新稅種,所以其所得還是以“羨余”的面目,入皇帝內庫私藏的。
這時高岳點點頭:“如此說來,國庫左右藏不但一直在正常運作,其審核之權,其實也并不在宦寺手中。”
劉晏冷笑兩聲,“怎么可能?內三司的宦寺只管陛下私藏,而作為國庫的左右藏始終歸戶部管,不過開天年間,度支司奪太府、司農之權獨步天下,出納不再經戶部的金部、倉部而已,所以如今左右藏依舊在判度支即本使相的執掌下。”
可接下來高岳的回答,讓劉晏頓出一身冷汗:“那如此便明晰了,楊炎的真實意圖,不在左右藏也不在大盈庫,他不過是要將鹽利羨余從大盈庫里,移到左藏里去。”
聽到這話,劉晏立即明白了,“如此的話,我這執掌鹽利征收、運輸的諸道鹽鐵轉運使,也就沒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接下來他瞪大眼睛看著高岳。
高岳坐在蒲團上,點點頭。
果然紫宸殿內,楊炎繼續對李適侃侃而談:“陛下,財賦者乃邦國大本,而生人之喉命,天下治亂重輕系焉。先朝權制,以中人領其職,五尺宦豎,操邦之柄,豐儉盈虛,雖大臣不得知,則無以計天下利害。陛下至德,惟人是恤,參計敝蠹,莫與斯甚。臣請出之,以歸戶部有司金部、倉部。度宮中經費一歲幾何,量數奉入,不敢以闕。如此,然后可以議政,惟陛下審察。”
李適頷首,便回答楊炎說:“楊卿一席話使朕茅塞頓開,而今私藏盈滿,國庫空虛,非邦國之福。此后歷年賦稅所得包括鹽利在內,重歸戶部度支,截三五十萬絹匹入大盈庫,滿足宮中經費即可。”
“既如此,請陛下重新將財賦核計之權,放歸金部、倉部。”楊炎趁機繼續建言。
南園內,高岳接下來的話更讓劉晏背脊和手足發涼,“那么一旦圣主答應將鹽利移至左藏,那么楊炎會進一步要求將審核權力送回戶部有司。”
“逸崧說的是——這權力表面上是從‘中官宦寺’手中,送回給戶部,而實際上是從‘判度支’那里交給戶部的‘金部司’、‘倉部司’?”
“使相所言無錯,楊炎口中的‘有司’絕非度支司,而是金部司和倉部司,因為他的同黨韓洄、杜佑分居二司。”
屏風后,燭火葳蕤,劉晏卻不由得往后退了步,有些目眩頭暈,他這雙眼睛可是能見到“天下錢谷流動”的啊!
“如此說,我這個判度支也沒有理由再存在下去了?”
“非但如此,唆使圣主罷鹽鐵轉運、判度支,將財賦重新收歸戶部金、倉二司后,他會在賬簿交割核對時,抓使相的痛腳——委派韓滉為浙東西觀察使,常袞為福建觀察使,而韓洄、杜佑等入戶部,就是為這個而準備的。”
聽到這話,劉晏不由得錯愕異常,即便是理財高手,可他是真的沒想到,“也即是說,小楊山人要罷鹽鐵轉運,又奪判度支,由戶部金倉二司來重掌利權——荒唐荒唐,就算是罷了度支、轉運,廢了各地的巡院,他小楊山人難道不清楚,以戶部現在的狀態,靠什么去收取各地財賦,又靠什么將各地財賦運至京城,聰敏如當今圣主者,又怎么會相信這套說辭?”
劉晏說的意思沒有錯,當時唐朝的財賦機制,自肅宗時代就基本形成“西歸度支,東歸轉運”的格局:原本韓滉是戶部侍郎兼判度支,而劉晏則是東南諸道轉運使,而今韓滉被罷免后,西度支、東轉運之權便集于劉晏一手,而原本管理天下財利的戶部四曹,其職責權力早在安史之亂前就被各種專使侵奪,不過徒具形骸——楊炎罷度支、轉運容易,可怎么讓已完全癱瘓的戶部金、倉二司迅速運轉起來,接替度支、轉運的職能呢?不過癡人說夢。
但高岳其后卻說:“誠然,尚書六部,原是天下理政之本,可如今兵部無戎賬,戶部無版圖,衡水不管山川,金倉不司錢谷,秘書不校勘(你這樣說曾經的自己真的好嗎),著作不修撰,官曹虛設,俸祿枉清,這是不爭的事實,就算楊炎將利權收歸,也無法改變這樣的局面。但使相可曾想過,其實國庫還是私庫、專使抑或戶部之爭,不過是楊炎的借口罷了,他想的不過是借此營造威勢,要奪的是使相你手里的權柄!而使相又有無想過,楊炎可不可奪取天下利權,不在楊炎,也不在使相,最終在于圣主!”
“圣主?”聽到高岳的話后,劉晏這才重新醒悟,在這場殘酷的“甲乙判”里,新皇帝李適才是那位手持筆墨下判文的。
而而今執掌天下利權的他,在李適的眼中,還是位標標準準的韓王黨啊!
紫宸殿內,李適接過楊炎呈上的奏疏,接著用筆在其上寫了個大大的“依”字,隨后皇帝皺起眉頭,另有深意地問了楊炎句話:“楊卿銳意革新的種種,勢必會和度支、轉運起沖突,試問劉士安會認可楊卿的這番做法嗎?他又肯不肯將二專使的大權相讓于卿?”
大唐官 19.廬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