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幕

  其次最暢銷的是“刺兒梅”的配飾品,洪衍武進的棒針毛衣,還有他們的男女皮鞋。

  要知道,此時的京城,女孩子們用的配飾品只有簡單頭箍和黑卡子,根本沒有首飾的概念。

  毛衣又幾乎都是個人買毛線回家去自己織,皮鞋更是難得一見高跟女鞋和尖頭男鞋。

  那不用說,這些樣式新穎、時髦的“廣貨”,對首都人民會有多么強大的吸引力。

  而且除此之外還有最關鍵的一點,這些東西價格也“便宜”啊。

  像“刺兒梅”的配飾品,進貨的價格區間只在分幣和毛票的概念上。

  最便宜的發卡子,樣式和普通黑卡子一樣,卻有紅黃藍綠各種顏色。

  六個半打才四分錢,那是要精確到“厘”才能算清楚的。

  首飾里帶項墜的項鏈成本最高,但一條也不過三四毛錢。

  即使她把毛利加上好幾倍,最貴的東西不過一塊錢左右。

  但凡逛街的姑娘只要看得上眼,就能買得起。

  所以她每天光發卡子就能銷出幾百個,配飾品這塊的總利潤能達到每天五六十塊。

  洪衍武的棒針毛衣呢,因為是仿毛制品,進價只有八塊。

  但與之相比,當時的毛線卻是每斤二十七塊三毛,還需要工業券。

  這么一來,洪衍武十三塊批發,底下人接過來,在市場上就敢喊價二十六塊。

  雖然是暴利,可這在不懂行的人看來,卻覺得賣主像傻子了,不少人都愿意落這個“實惠”。

  皮鞋也是同樣的道理,這批來自花城的男女皮鞋,大部分材料都是人造革的,但樣式卻很時髦。

  再加上當時的皮鞋就屬花城和滬海做工細致,看上去相當顯檔次。

  洪衍武進價在十塊左右,十五塊一雙批發。

  底下人加價十元出售,照樣能讓大部分顧客心甘情愿掏腰包。

  反倒是洪衍武進得八十雙真正的皮鞋,是問者多買者少。

  這是因為,雖然這些鞋的樣式做工更高一籌,但批發價就得四十五塊,在市場上售價那就更高了。

  真舍得花一個多月工資買雙皮鞋的人,那實在太少。

  那么這些鞋,除了洪衍武和陳力泉自用或贈送親友以外,也就是幾個練攤的小子兜里有了錢燒包,買走一些臭美臭美。

  其余的就只能擺在攤上當樣品,權充招攬顧客之用了。

  由此可以看出,這年頭的消費層次還很低,絕對是以價格為中心。

  在下面,如果繼續按照銷售量繼續往后排呢,依次就是牛仔褲和蝙蝠衫了。

  不得不說,實際情況和洪衍武所預計的確實有些差距,這兩樣東西的銷量遠沒有火爆到他所想象的地步。

  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內地的服裝審美更普遍的局限在于細節變化上。

  這些款式和剪裁太具突破性,在觀念上被人們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

  除了一些敢于嘗試,不屑于循規蹈矩的年輕人一見到,就欣喜若狂奉為神物,非買不可之外。

  其他人雖然也愛不釋手,但卻有點不敢嘗試、不敢出風頭的顧慮。生怕被別人視為“流氓”。

  再加上牛仔褲進貨成本本身就高,洪衍武批發十五塊,喊價都在二三十塊。

  不少人總是習慣性地拿勞動布來比較,怎么琢磨都覺著不值當的。

  而蝙蝠衫雖然要便宜些,可偏偏又不對時令。

  因此這兩種衣服出貨速度都不是很快,整個服裝夜市每天也就走個一百五六十件吧。

  雖說也還湊合,可要和龐大的庫存量一比,再想想花城那邊還在批量生產,和繼續吃進的情況,就難免讓人心慌了。

  幸好洪衍武早就知道了后面的市場演變,不會動搖信心。

  否則要換別人,非得急死不可,弄不好就銷價處理了。

  最后還得再說一句,滑雪服和西裝的銷量是最少的。每天整個市場也就能出去四五套而已。

  但這可不是因為市場不認可,大家不喜歡。

  “滑雪衫”這種東西,顧名思義是滑雪時穿的專用服裝。

  它和“登山服”一樣,是當年唯一用光滑的化纖面料和晴綸棉做成的服裝,有防水的效果。

  所以較之傳統用棉花做成的棉襖或棉猴兒,滑雪衫盡管有著“面包服”的外號,看上去鼓鼓囊囊的,實際卻很輕巧。

  外觀上顯得非常時髦,也很高科技,相當能喚起年輕人的激情。

  事實上,這種服裝就是我國初代羽絨服的雛形。

  但就是價格太貴了,一件衣服成本二十多元,市場上叫賣就得四五十,是絕對的“貴族服裝”。

  另外,也又不少人總覺得薄的東西不保暖,生怕花了冤枉錢,那么左右權衡了一下,好多人也就沒有了購買的勇氣。

  而西裝這東西因外國電影和電視劇的影響,平民老百姓對這種代表西方的服裝早已心生向往。

  人們心里其實已經沒有多少怕落個“資產階級臭習氣”或是“業余華僑”外號的顧慮,倒是挺期待自己穿上能有幾分高倉健的風采。

  但也是實在消費不起,一套成衣市場售價也得四十塊,實在是夠讓人肉疼的。

  而且再一考慮穿西裝,還得買襯衣,又不會打領帶,那心里的這份向往也就逐漸退卻了。

  總之,這兩種服裝都有點看起來很美,卻不太實用的意思。

  不過話說回來,再怎么樣,這些各類的新穎服裝也有效的拉動了整個服裝夜市的人氣。

  連同“刺兒梅”和“大寶”他們幾個在市場門口銷售的電子表、計算器一起。

  這京城首批的“港貨”和“廣貨”宛如一場突如其來的精神地震,給尚處于保守階段的京城服裝市場帶來了強烈的震蕩波。

  自從上市之日起,服裝夜市的個體戶們,每天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服裝夜市上人流的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人詢問那些滯銷的品種。

  盡管銷售量增長并不迅速,但依依不舍的眼神,讓每個人都開始對滯銷的衣服樂觀起來。

  幾乎每個人都意識到,最終人們的錢包,將會主動對這些暫時還接受不了的服裝繳械投降。

  精明的洪衍武甚至根本沒坐等這種變化的倒來,傻等著老天爺的幫忙,而是主動采取了主動進擊的行動。

  一方面,他是把涉及到外匯券的買賣全都交給了陳力泉負責。

  打著讓陳力泉熟悉外語的旗號,為自己減擔,騰出了時間。

  另一方面,他心知電影是最好的穿衣指南,明星是最好的服裝模特。

  因此開始專心致志,四處尋摸適合的廣告宣傳形象。

  最終千辛萬苦找到了需要的形象,去王府井的國家照相館翻拍沖印放大去了。

  而就在一場革命性的服裝新潮流即將拉開序幕之際。

  就在洪衍武喜聞舅舅家終于有了后繼香火,得了一個六斤九兩的胖小子,取名完顏裕祥的這一天。

  1981年終于與人們揮手作別了。

  它從此永遠的消失在了所有人的生活里,只成為了逐漸被人們遺落在腦后的一段記憶。

  但在這一年,確實經歷了太多值得讓世界永遠銘記的事兒。

  比如說人類公布首例艾滋病,世界出現第一部個人電腦,戴安娜王妃嫁給了威爾士親王…

  開二群了,群號:608640021

  (本章完)

哎呦文學網    重返1977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