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 第1357章 恩蔭
皇帝望著殿外的雨幕,有些擔憂的道,“各地紛奏雨情,這場秋雨下的有些急有些大,憋了幾個月,現在想一下子降下來,看來不少地方要起秋汛,不知道能不能防的住。”
長孫昭儀端著碗水餃過來,“臣妾新包的韭菜餃子。”
“有心了。”
吃著餃子,皇帝有些心不在焉,他還在想著之前與長孫無忌的交談,君臣二人促膝長談許久,聊了許多。
長孫無忌也確實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終說到的是朝廷的募兵制度、科舉制度以及分封制度,最可能造成的結果,就是冗兵冗官冗費。
現如今就有大小上千貴族,推恩分封令下,將來二代的諸侯就可能是數倍甚至是十倍的增長,哪怕封地大小沒變,可激增的諸侯數量,也還是會帶來不少其它問題。
比如諸侯們就算不任實職,可爵位品級也高,一樣能夠門蔭子弟,憑門蔭入仕,大量的貴族子弟門蔭入仕,到時不僅會對朝廷的取士制度造成沖擊,還會帶來冗官的危害。更別說,貴族們還享受有其它不少特權,比如占田數量高等等。
另外一方面,外戚、官員子弟也可以獲得門蔭,南北朝以來,這門蔭的路子越來越寬,幾乎使的官職世襲化,這也正是朝廷要開科舉取士的真正原因所在。不然,一但官職真正的世襲化后,那么對皇權的威脅是巨大的,這也是過去關隴貴族能夠那么顯赫的原因所在。
現在還只是開國之初,所以有些問題還沒顯現出來,但很明顯,兩三代皇帝之后,到時封侯、官員、外戚的門蔭特權,必然要導致大問題出現。
“觀音婢,朕打算對恩蔭制度做一個詳細的規范,你覺得如何?”羅成夾著餃子放到醋碟里邊蘸邊說。
“臣妾只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早立規矩當然是最好的,這樣后來便有例可循,有制可依。”
吃過餃子,羅成便馬上召了魏征前來。
“朕打算重新擬定門蔭制度。”
“陛下打算怎么改?”魏征問,門蔭制度事關重大,畢竟涉及到的都是貴族、官員、外戚們的利益,隨便一點改動,那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朕也知道此事重大,但朕為開國之君,若是朕都不改革好,那后世子孫就更受掣肘無法可改了。現在必須改,也只有現在能改。”羅成是下定了決心,“首先是門蔭的范圍,九品以上職官、五品以上勛官,所有分封之貴族,以及三后四妃九嬪之外戚,皆在門蔭之列。”
“之前數量多,一人可門蔭數個子弟入仕,甚至兄弟叔伯侄子等皆可,朕以為太過,且許多貴族官員外戚之子弟,尚在襁褓之中就承蔭授官,太過。”
魏征點了點頭,這確實是有的。
門蔭入仕在南北朝以來發展到了巔峰,宰相甚至可以恩蔭自己十幾個兄弟子侄入仕。
“朕以為,不論是公侯還是宰相,又或是太守縣令,皆可保留門蔭特權,但是,五品以下官只可恩蔭一人,且只可由嫡長子承蔭,且必須年滿二十一歲成丁之后方可。”
對于這些官員子弟承蔭入仕,羅成又做了調整,原本是直接授官,他現在改成授階。
六到九品官員,待其嫡長子成丁之后,可承蔭授階,授階為流外九等。
流外九等,也就是九品十八階三十級之外的官職,九品十八階稱為流內,再往下則還有流外職。
流外又稱不入流,南北朝時就已有之,北魏稱為流外九等,北周以流內為九命,流外為九秩。
大秦建立后,流外官設九等,一至九等。
流外其實就是吏,吏職九等不入流,但表現好也可以升入流內。
現在羅成的意思就是,那些貴族官員子弟,并不是都是優秀者,如果真是優秀者,完全可以通過科舉等途徑入仕,所以他主張門蔭的特權要降低。
六到九品官員子弟承蔭,只能初授流外九等階,然后吏部銓選,通過考試,合格者授給具體對應職務,如佐、史、亭長、掌固等這些。
而三到五品官員子弟承蔭,可初授流外八等階,一二品官員子弟承蔭,可初授流外七等階。
外戚則包括三后,皇后、太后、皇太后家族,以及四妃和九嬪家族,每家都一樣只許門蔭嫡長子一人,若無嫡,則蔭庶長子,皆需要到二十一歲成丁之后才可承蔭。同樣都是初授流外階。
授階后得通過吏部銓選考試,通過后候職,若是通不過,雖保留流外階,但不得授職,只得繼續參加銓選,三次都不能通過,取消其流外階,承蔭資格自然也就取消。
“這起點會不會太低了點?”
魏征問。
過去宰相能蔭七八個十幾個兄弟子侄,甚至起始都是品,甚至是七品。比如皇帝原來的親勛翊三衛,其中的親衛,便都是宰相公侯子弟,一進去最低就是從七品。
“官職是國家公器,是管理者,不能世襲。”羅成堅持。
到時大堆的紈绔子弟,無才無德,卻通過門蔭獲得官職,這豈不要亂套?
“真有才能者,可直接參與科舉考試,也可投身軍伍入朝廷講武堂,也是正途。若無才能,一個流外九等階,朕都不太想給。”
除此外,羅成干脆取消了什么致仕蔭補、遺表蔭補、郊祀蔭補、圣節蔭補、登極蔭補、冊后蔭補等等常蔭,其余如什么后妃生子等特蔭也全取消,門蔭就只剩下了一個制度。
品官、封侯、外戚雖都保留了門蔭特權,但每人不論職位高低都只許蔭一子,且得等到其子成丁之后才可正式承蔭授階,且授階有嚴格限制標準,都是流外的吏階。
只許蔭兒子,不許蔭兄弟、侄子、孫子,更不許說蔭門客、醫士這些。
至于諸侯推恩分封,羅成也重新調整,原來是所有兒子皆可推恩分封,現在羅成改了一下。
諸侯不論爵位大小,每一代只許三子推恩承襲,先嫡后庶,先長后幼。其中長子為不降等世襲爵位,其余兩子降二等襲爵,五世而斬。代代推恩分封,且分封出來的諸侯國,不再有從屬關系,初代世襲爵保留一個世襲外,其余推恩出來的爵位每代降兩等承襲,且最多傳五代,五代后就為庶人,除非能夠另外立功授爵。
甚至朝廷對諸侯封地,另設有郡縣,并派駐官員管理,駐扎府兵等等。
諸侯們最大的特權和好處,就是能夠擁有封地三分之一的兩稅稅收,專指戶稅和地稅,其余的工商稅等與諸侯無關。
諸侯未承封之子弟,可優先入國子監或講武堂讀書習武,但不另外給出身,入仕需要憑自己的本事去考取。
魏征聽完皇帝的計劃,也不由的感嘆,“改革力度很大,若真能推行,長遠看對朝廷是有大好處的。”
羅成聽出魏征言外之意,只怕這個改革會遇到很大阻力的。
隋唐大猛士 第1357章 恩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