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三零六章 血脈余聲

  “鸚歌前輩,你們回來了。”

  “那二人的底細如何?”

  “行蹤目的為何?”

  甄城,河上并不陌生。

  當初隨宗全師兄游歷天下的時候,就曾在甄城待上不短的時間,還曾在城外同先前農家四岳堂的司徒萬里有過沖突。

  司徒萬里。

  他現在入了羅網,倒是不好動他了。

  數年來,因羋心之事,也多有前來甄城,更別說…這里還有墨鴉前輩三人在。

  他們雖是師尊的手下,然…師尊說過,他們已經是自由身了,諸夏內外,皆可隨心行走。

  對于墨鴉前輩三人的事跡,從雪兒師娘她們那里得知許多。

  在甄城待著的時候,多受到三位前輩的照顧。

  這一次自己還帶著莫負前來,莫負倒也可以同墨鴉前輩三人熟悉之,三位前輩人很好的。

  就是看上去有些生人勿進的氣息。

  醉夢樓的事情了結,沒有多做停留,應下羋心她姐姐之言,便是離去。

  此行中原行走,羋心一塊也有助于她的修行,順而還能精進一下醫道,以及其它所學。

  尤其,還能同莫負作伴,挺好的。

  墨鴉前輩三人則是帶著那兩個賊人前往尋蹤了。

  百鳥酒肆之內,正和莫負說著明日的安排,以及要準備的一些東西,靈覺有感,流光閃爍,墨鴉前輩三人已然歸來。

  見狀。

  河上一禮。

  許莫負也是一禮。

  “那二人…被我扔回醉夢樓了。”

  “由著他二人提供的消息,有所得,卻又沒有太多所得,起碼…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落下。”

  此間無外人,并無虛禮,由著侍者斟茶,諸人各有其位。

  握著手中一杯暖熱的茶水,鸚歌于臨近不遠的窗外掃了一眼,此刻…天色還是昏暗陰沉沉的。

  接連半個月了,自己倒是無礙。

  中原之地的那么多庶民就艱難了。

  自己也是無力。

  就算自己是玄關存在,這等天災之下,亦是沒有太大的力氣施展出來,只能盡可能維持百鳥酒肆。

  外加從外帶回來一些糧食,分給城中一些有需要的人。

  自然,都是相對認識的人。

  不然,又要生出許多事情了。

  收回清眸,看向河上和許莫負,將剛才此行的結果說了出來,結果…不太好。

  沒有達到預期。

  原本所想,將幕后之人直接抓出來。

  將那件事徹底解決。

  結果…背后之人隱藏的挺深,挖著挖著…便是斷掉了,盡管如此,若說全無所得,也不是。

  “羋心她們姊妹這些年來基本上一直待在醉夢樓,羋心雖偶爾出去,也并沒有接觸外人。”

  河上沉吟道。

  據自己所知,羋心她們是沒有什么敵人的,朋友…也是不多,多年來多待在醉夢樓,也不會有什么雜亂事情近身。

  怎么…就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以前為何沒有?

  為何是現在?

  也是沒有道理。

  剛才三位前輩沒有回來的時候,河上有想著是否和當年的楚國之事有關,既如此,當年不就應該解決嗎?

  就算當時楚國局勢有亂,可…現在都過去十多年了,一些和楚國有關的人突然找上來了?

  也太…沒有理由了。

  另外一些敵人?

  更想不到了!

  許多事情,和那位昌平君有關,和羋漣和羋心姊妹二人是一點點關系都沒有的。

  若非昌平君當年行那般事,羋漣姊妹二人應是帝國尊貴的勛貴女子,血脈、年歲來看,應該和陽滋公主、曦兒她們會是很好很好的朋友。

  “羋心的身份特殊,一些事不會隨著時間而變化,會一直存在的。”

  鮮少言語的許莫負喝了一口茶水,櫻唇輕啟,落下一眼,剛才的事情,自己都了解的。

  對于羋心,也是所知的。

  對于另外一些事情,也有了解。

  雖不敢說比河上師兄以及墨鴉他們知道的多,但是…世間萬事,一些事情是隨人而動。

  而非隨時間而動。

  時間的變化,也不會令人之動靜有太大變化。

  那也是諸夏千百年來為何戰亂不休的緣故,也是時間許多人修行難以入門的緣故。

  “莫負所言,是那個道理。”

  “根據一些殘留的痕跡,以及我施展太陰真經秘法所得,這一次對羋心她們出手的人…應是楚國人。”

  “從先前醉夢樓那兩個賊人的動靜來看,并無有傷羋漣二人性命之心,只是想要將她們掠走。”

  “更多的消息無所得,除了猜出那些人的身份是楚國人之外,還有一個消息就是…那些人在四處搜尋楚國王族的血脈之人。”

  “羋漣二人只是其一。”

  “諸夏間其余的楚國王族血脈之人,亦是在其中。”

  “楚國王族的血脈之人,其實是有些亂的。”

  “自楚國考烈王之后,楚國王族便是有亂,王位更迭頻繁,遠近的王族血脈皆有登位。”

  “還有一些楚國王族的血脈之人住在咸陽,說不定接下來他們那里也會有動靜。”

  “至于楚國人尋找楚國王族血脈所為何事,就不太清楚了。”

  鸚歌將此行所得一一道出,脆音多有一絲難散的遺憾。

  如果自己和墨鴉他們接下來秘密探查,或有所得,又好像沒有什么必要。

  只要甄城的羋漣她們無礙就好。

  所思全面,接下來自己會將消息匯總,傳遞給總督府。

  若然用得著自己,接下來在好好搜尋探查也不晚。

  “當年帝國東出,將山東諸國一一攻滅。”

  “除了楚國之外,其余諸國的王族之人,許多都遷入關中了,還剩下一些則逃走了。”

  “那些人逃走,大體名分還是有的。”

  “比起楚國的王族血脈混亂好了不少。”

  “楚國淪亡之后,那些老世族多有混亂,從諸方消息來看,那些人都不太理會王族血脈之人了。”

  “真正論起來,那些老世族在百年前、數百年前,亦是王族血脈,只不過歲月之下,顯得和楚國王族多有隔閡。”

  墨鴉放下手中茶盞,接著鸚歌剛才的話,將另外一些事情說道著,自己也是多有不解的。

  楚國尚未淪亡的時候,楚國王族其實多有零散,非如此,楚國國政也不會被那些老世族弄的亂七八糟。

  也不會成為帝國攻滅楚國的一個突破口。

  楚國淪亡這些年來,那些老世族自身都難保,更難說將那些零散的楚國王族好好照料。

  先前沒有那般心思,如今…有了那般心思?

  多有奇怪。

  也是難解。

  “這十多年來,楚國那些老世族力量也有不少折損,尤其是前不久的箕子朝鮮、辰國之地之事。”

  “楚國的力量損傷很多。”

  “這個時候搜尋楚國王族的血脈之人,該不會是想要依仗王族血脈的尊貴,趁機恢復實力吧?”

  “只是,這個時候依仗楚國王族的名義,恢復實力先不說,自身可能都更加難保!”

  接著前言,墨鴉又想到一個可能。

  還是一個不小的可能。

  當然。

  也只是猜測。

  首先,那些楚國人尋找楚國王族血脈之人,肯定不是說他們突然生出忠君愛國的心思。

  而是,做那件事有好處。

  對他們自身有好處,還是不小的好處。

  如此,搜尋楚國王族血脈之人,能有什么好處呢?好像也不難猜,語落,墨鴉心意有動,看向鸚歌和河上等人。

  “帝國在楚地的力量一直都不弱。”

  “那里又靠近江南,他們想要借助楚國王族的名分,恢復壯大力量,很難很難。”

  “也許,是為另外的事情。”

  單手持盞,輕輕搖晃,云霧之氣升騰,茶香之氣四散,輕嗅之,多怡人順心。

  白鳳不太喜歡喝茶,很喜歡看各種毫葉在水中的異象。

  諸般事,利益而動。

  搜尋楚國王族的血脈之人,也是有利益的。

  “楚國。”

  “疑似和楚國世族有關,消息先傳給師尊吧,看師尊如何抉擇。”

  “如若真要借助楚國王族血脈之人,男子之身更好,羋漣她們是女子,許多事情不一定有用。”

  鸚歌她們所言,河上都在聽。

  都有一些道理。

  自己也有一些猜測,那些人也可能所謀不在現在,而在將來,將楚國王族的血脈之人尋到,將來說不定就是一個籌碼。

  然則。

  帝國對于山東諸郡、淮南地的統御逐步加強,甚至于全部化入帝國郡縣之中,那些人又能有什么所為?

  此刻所想,不一定為真。

  羋心她們無礙就好。

  師尊會有抉擇,若可…羅網和影密衛可以去探查一番,也許就有結果了,事情也就清楚了。

  “我也正有此意。”

  “羋漣二人,剛才差點有損,幸而無事,不然,就有負郡侯所托了。”

  “河上,你和莫負明兒就準備離開甄城嗎?”

  鸚歌頷首,念及剛才醉夢樓的事情,輕輕的舒緩一口氣,一絲大意,差點出事。

  “明日午時之前,會離開。”

  “自江南而來,入中原之地,所見災情…太大了一些,從未見過這樣的水災。”

  “數月之前的關中雪災與之相比,都小矣。”

  “前來甄城,一則見一見三位前輩。”

  “其次,是希望了解一下中原之地災情的詳細,若可,當前去災情最為嚴重的地方。”

  “甄城這里,其實災情也不輕,城外的災民很多很多,各種粗糙簡陋的涼棚很多很多。”

  “再者,便是在城中準備一些隨身之物帶上。”

  沒有在那件事上多停留,河上一禮,同許莫負看了一眼,將接下來的安排娓娓道來。

  “這場雨災的確很大很大。”

  “我記憶以來,也從未有過這樣的水災。”

  “旱災倒是有過一場,兩者…不好相比。”

  “中原之地的災情,沿著大河兩岸…多有蔓延開來,尤其現在還有一些雨勢。”

  “若非近些日子的雨勢收攏很多,水災只會更大。”

  “這是…我這些日子所觀的中原災情大致輿圖。”

  “若說災情最為嚴重的一些地方,唯有這些距離大河最近的城池了。”

  “每一座城池周邊,都有許多的鄉里村落,雨勢這般久了,一處有損,處處有損。”

  “甄城,也是在其中,若非此地縣令早早有決斷,城中早已經亂成一片了。”

  “這些日子,城外專門立下一些收留之地,還有盡可能的開倉濟民,因災民太多,開倉的糧食也不足用,頂多活著。”

  “大量的賑災糧草之物送來,估計還要幾日,具體還是要看公子高那里的抉擇。”

  “眼下,他主管治理中原之地的水災之事。”

  “偏將軍王離率領東郡大營五萬大軍巡視災情各地,撫平亂象,輔助治理災情。”

  “眼下,我想中原之地的具體災情,始皇帝陛下也有新的所知,所以猜測會有其它的治災之人前來。”

  “匯同公子高,一并將中原之地的災情處理。”

  “這場災情一定是可以解決的,區別就是時間長短。”

  素手握著杯盞,鸚歌拂手間,便是一抹水藍色的玄光劃過諸人眼眸深處,繼而在明廳半空交織一處。

  演化一面若綢布一樣的方長水幕之物,凝滯半空,線條勾勒,帝國嶄新制式的文字出現,點綴水幕各處。

  三川郡、潁川郡、碭郡、河內郡、邯鄲郡、東郡…皆有一一呈現,一條粗壯的大河橫貫諸郡,其為——大河!

  洛邑、鞏縣、成皋、滎陽、大梁、陽武、酸棗、濟陽…那些沿河的大小城池亦是一一呈現。

  隨著鸚歌口中語落,水幕變換各色形體,一道道宛若真實的水流從大河無序蔓延四周。

  “水災也太大了。”

  “中原之地,又向來是人煙阜盛之所。”

  雖有所料,一觀鸚歌前輩展示的中原水災情形,許莫負輕靈一語,多有驚訝。

  公子高?

  自己知道他,他的年歲不算大。

  以他之力治理這場水災?

  可以?

  不好說。

  玄清子師伯當年的事跡,自己也有了解,年歲比公子高還小,就有在世俗立下諸多功勞。

  只不過,若說始皇帝陛下的這位公子可比師伯,不太能夠。

  也可能是始皇帝陛下前些日子覺中原水災不為大,所以讓他來治災,許多道理,同之前雪災相仿。

  現在,水災之大,已經非他所能輕易掌控的了。

  自己。

  隨同河上師兄前來此地,救濟萬千災民也是無力,唯有盡可能的盡一份心力而已。

  先前歷過關中雪災,再有眼前事,倒不覺有忐忑。

  “這場雨來的太突然,誰都預料不到這場水災的大小。”

  “水流肆虐,災情并生。”

  “一些地方,一些人,注定有劫難!”

哎呦文學網    秦時小說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