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嬌寵 第104章 當頭一棒
趙郡李氏的李壽單挑十幾家世家子弟的消息,在最短的時間內傳播開來,成為京城下半年度最熱的話題。
處于風口浪尖上的李壽,也在第一時間被李家人叫回家。
“十八郎,這次是你孟浪了”
李壽的祖父李祐堂高居正堂主位,略帶擔憂的說道。
“是啊,是啊,十八郎,你雖然學識不差,但雙手難敵四拳。更不用說,這次你面對的是十幾大世家的優秀子弟啊。你只要有丁點的疏忽,就可能落敗。”
說話的是李壽祖父的弟弟李祐明。
他倒不是真的為李壽落敗而擔心,他擔心的是,李壽這次是以李家的名義向各家挑戰,一旦失敗了,丟的是趙郡李氏的臉啊。
“可不就是。十八郎啊,趁著賭約尚未真的簽訂,這件事還是算了吧。”
這次開口的是李壽祖父的三弟李祐方。相較于兩個哥哥,他年紀略輕些,但也過了知天命的年紀。
“十八郎,此事關系到我趙郡李氏上千年的清名,可不能就此有所損傷啊。”
這次輪到李壽祖父最小的弟弟李祐清開口,他神情肅穆,說出的話也最嚴厲,直接將李壽“少年輕狂”的舉動,跟李氏家族的名譽聯系到了一起。
李壽站在堂前,仿佛接受三堂會審的犯人。
他身姿挺拔,昂首挺胸,哪怕面對家中四oss的問責也毫不畏懼。
在李祐堂四人面前,李家其他人是沒有開口的權利的。
但李其琛例外,誰讓他是“罪魁禍首”李壽的親爹呢。
思忖片刻,李其琛沉聲道:“十八郎,祖父們都將自己的意思說出來了。你是個什么想法”
李壽微微抬起下巴,俊美出塵的面容上滿是世家特有的驕傲,只聽他朗聲道:“祖父、二叔祖、三叔祖、四叔祖,孫兒之所以當眾挑戰諸世家,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李祐堂兄弟四個紛紛聚焦到李壽的身上。
李家其它的族人也都看向李壽,想聽聽這小子能說出什么理由來。
李壽根本不懼眾人的目光:“李家,沉寂太久了,久到很多人都忘了李字怎么寫。”
此話一出,李祐堂兄弟四個也不禁有些動容。
是啊,自打新朝建立后,他們為了不惹鄭氏皇族的眼,十幾年來一直低調。
可低調的結果是什么
竟是被世人遺忘
李壽繼續煽動,“祖父,三位叔祖,我們可是堂堂趙郡李氏啊,綿延上千年的家族,祖上英才輩出,如今卻被一個三流小世家的子弟當眾挑釁。如果這時咱們還不發聲,那以后什么阿貓阿狗都會欺到咱們李家頭上。”
“是啊。這種事確實不能忍”
“對、對,此事若是退了,那咱們李家更沒臉”
“可不是咱們李家也該改改了。”
“就是啊,再這樣下去,恐怕就真如十八郎所說的,世人都忘了李字怎么寫了”
李其琛那一輩的族人們交頭接耳,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
他們年紀大些,親身經歷過李家曾經何等的榮耀與輝煌,聽了李壽這一通話,他們的感觸也最深。
唯有李其玨,并沒有開口,只是默默的觀察著李壽。一雙幽深的眸子里,時不時閃過一抹亮光。
但也有不服氣的,比如李壽的堂兄弟們。
只聽他們有人叫囂,“李家確實不能再沉寂下去了,但該如何興起難道就靠你李壽”
都是同輩人,李壽的堂兄弟們對于李壽這個半路回家的人的感情很是復雜。
一方面,他們很是羨慕李壽有個彪悍的外家;另一方面,他們又嫌棄鄭家非著姓。
羨慕中夾雜著不屑,便是李家第三代對李壽的感覺。
“就是、就是,你以為你是誰能擔當起復興家族的重任”
“對啊對啊,別一個弄不好,你敗給了人家,直接將家族的臉面被人丟到地上踐踏。”
“是啊,李壽,你也太托大了”
小一輩們紛紛叫嚷著,話語中多是對李壽的否定。
李壽也不惱,依然傲然站立著。
他目光掃過嘟嘟囔囔的堂兄弟們,沒有說話。
可不知為何,每個接觸到李壽目光的人,都禁不住閉上了嘴。
很快,堂內便安靜下來。
李壽緩緩的說道:“我愿意立下軍令狀。如果能贏得這場賭約,還請祖父、父親答應我三個條件。如果我輸了,我愿自請被逐出李氏宗族,并自行流放三千里。”
李壽說“自請被逐出李氏宗族”的時候,眾人還沒有什么表示。
因為大家都知道,鄭家、以及李壽本人,根本就不想回歸李家,他們甚至可以肯定,前腳他們把李壽趕出家門,后腳鄭家就會給李壽改名叫鄭壽。
不過,當聽到李壽說“自行流放三千里”的時候,眾人的臉色變了。
李壽這是連鄭家都不回,把自己當成罪人一樣準備去邊疆吃苦啊。
李祐堂首先坐直了身子,目光炯炯的看著長孫:“此話當真”
李壽敢這么說,應該是有所依仗。莫非,自己這個長孫真有過人的本事。
李壽鄭重點頭,“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李祐堂直直的看向李壽,灼灼的目光幾乎能將人看穿。
李壽無畏的迎上去,絲毫沒有閃躲。
祖孫兩個對視良久,李祐堂方仰頭大笑起來:“哈哈哈,好、好,這個賭約,我李家接了”
李壽暗暗松了口氣,卻還不忘提醒祖父:“阿翁,我若贏了,您可要答應我三個條件呢。”
李祐堂一雙老眼里精光閃爍,他捋著花白的胡須,道:“放心,只要你能重振我李氏的威名,慢說三個條件,就是三十個,老夫也應允了。”
李壽喜上眉梢,趕忙躬身道:“阿翁放心,孫兒定不會讓祖宗蒙羞、令家族蒙羞”
有了家族的同意及支持,李壽的“挑戰”計劃進行得無比順利。
短短三天的功夫,他便與十幾個世家的子弟簽訂了賭約。
賭約如下:
李壽一人對局所有迎戰的世家子弟,對決的內容包括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雜學經史乃至譜系。
每場三局,得兩勝者,贏得該場比賽。
贏的一方可以向輸的那一方提出一個條件,當然,這個條件不能違背法律、道德等。
對戰的時間:九月九日。
地點:京城第一高樓,聚賢閣。
“二九兄這是想玩兒一場大的啊。”
唐宓托著腮,聽完阿周從馬夫那兒打聽來的八卦,不由得嘆了一聲。
很快,她便想到:李壽這么做,難道僅僅只是為了“出名”
沒錯,當初李壽不愿意接受家族聯姻,唐宓便給他出了個主意出名當名士。
至于如何出名,唐宓也給了個建議。
那就是主動挑戰京中的才子、名士,靠自己的真才實學打敗那些人,然后揚名京城。
最后,還可以透出他是名士李克己的首席大弟子。
出身世家,名士教導,本身又出色得一塌糊涂,李壽不出名都難啊。
唐宓給李壽出主意的時候,還順便提供了幾個可以挑戰的對象。比如她家先生。
嘿嘿,唐宓不是想讓李壽踩著李克己出名,只是覺得,跟李克己對戰,更有把握些。
雖然她也相信二九兄才學過人,但文無第一,文人相斗的事,有時很難比出個勝負。
李壽若是跟李克己對戰,就算輸了,那也是雖敗猶榮。
事后再爆出他是李先生的學生,世人也能一笑而過:徒弟比不過老師,也在情理之中嘛。
學生挑戰先生,也可是看作是先生考校學生,只不過學生略有些“少年輕狂”罷了。
但人不輕狂枉少年,這種事操作好了,沒準兒還會成為文化圈的一段佳話哩。
可李壽若是敗給了別人,世人便會說他自不量力之類的話。
在唐宓想來,李壽挑戰李克己,不管勝負,他都是贏家。
就是李克己本人,不管勝負,也都是贏家。
可以說,如此對雙方都沒有壞處,還能達到讓李壽出名的目的。
但是現在,唐宓聽了李壽的種種言行后,不禁有些懷疑:她教給李壽的辦法,是不是過于天真、過于想當然了
“算了,不想了,等明日去平康坊,見到二九兄后仔細問問他也就是了。”
唐宓不愿承認自己“幼稚”,搖了搖腦袋,準備上床睡覺。
一夜無話。
次日清晨,唐宓早早的便起來了。
洗漱畢,她便去朝暉院。
與父母、兄長們一起吃了早飯,唐宓三個便坐馬車前往平康坊。
令唐宓意外的是,今天李壽居然沒來。
唐宓失望的在李家大宅里轉來轉去,仍沒有發現李壽的蹤影。
李克己人老成精,哪里看不到唐宓的小動作。
借著課間休息的當兒,李克己偷偷湊到唐宓跟前:“胖、哦不,貓兒啊,你這是找誰呢”
唐宓抬眼便看到李克己那八卦兮兮的模樣,不禁暗自翻了個白眼,嘴上卻含糊道:“沒有,就是隨便看看。先生,您家的庭院布置得真好。”
“嘿嘿嘿,”李克己笑得有些猥瑣,此刻他哪里有半點名士的樣子,簡直就像個無聊老男人,“我家的庭院當然好,只可惜,還是引不來十八郎那個臭小子。”
聽李克己自己提到了李壽,唐宓不禁豎起了小耳朵,故作不在意的問道:“說到李師兄,今天怎么沒見他”
“嘿嘿,”李克己笑得更賤了,一副“我早就看穿你”的得意模樣,卻故意拿捏著不肯說。
唐宓不禁有些惱羞成怒,“先生”尾音拖得長長的。
只把李克己聽得后脊背發涼,趕忙擺手,“好好好,我說,我說”
嘴里還嘀咕,“現在的孩子啊,怎么一點兒耐心都沒有”
唐宓:“先生”
李克己趕忙道:“哎呀,還不是對戰的事,現在十八郎忙著呢。哪里還悠閑功夫來我老頭子這兒閑逛”
唐宓想了想,還是問了句:“先生,師兄他把事情弄得這么大,到底是為了什么”
她已經開始懷疑李壽的目的了。
李克己收起賤兮兮的笑容,負手而立,赫然又是一派名士姿態,不答反問:“你可知十八郎和那些世家子的賭注是什么”
唐宓想都不想的就回答:“輸的一方要無條件的履行贏的那一方的一個要求。”
李克己又問:“那你可知李壽會提出什么要求”
唐宓搖搖頭,她就是不知道才問的啊。
李克己視線左右環顧,確定沒有第三個人偷聽,這才壓低了聲音道:“十八郎會要求所有跟他對賭、且輸了的世家子弟去參加明春的科舉”
唐宓瞪大了眼睛,“參加科、科舉”
緊接著,她就明白了李壽的意圖。
他是在幫圣人提高科舉的檔次
話說,科舉選才的制度,自前朝就有了,但推行得并不順利。
先帝坐穩江山后,也大力推行科舉,可那些世家、豪族依然不買賬。
有人或許會說了,按理說科舉是對世家有利的啊。畢竟,讀書的資源絕大多數都把握在世家手里,與寒門庶族、乃至貧苦百姓相比,世家子弟的文化水平高得不是一星半點。
這樣一些人一起參加考試,擺明是世家子弟勝出啊。
可世家為何會抵制科舉根本不讓族中子弟參加
道理很簡單,這是原則問題。
想想吧,科舉之前,朝廷選拔官員,基本靠推薦。
何人推薦自然是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員和世家大族。
可以說,那時世家大族掌握著朝廷人事任用權,皇帝想要什么人才了,本人根本接觸不到人才本身,而是需要借世家來推薦。
開了科舉之后呢,朝廷人事選拔的權利卻收到了圣人手里。
而世家,從原來的選拔者,變成了被選拔者,手中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世家如何答應
所以,不管朝廷如何推行科舉,世家就是不理這個茬兒。
而世人崇尚世家,世家不做的事,那些庶族寒門也不會攙和。
如此一來,朝廷的科舉竟成了個擺設。
每年科舉,只有一些貧寒百姓的子弟,亦或是沒落世家、小地主的子弟參加,水平很一般。實在達不到朝廷“納才”的標準。
科舉就成了個極為尷尬的存在。
當今圣人立志要做明君,自然不會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
而李壽的“賭約”,便是圣人的一步棋。
唐宓想通了其中的關節,不禁沉默了。
她甚至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自以為是了
是,她確實聰明,生而知之,過目不忘,一心二用可她到底只是個七歲的孩子。
別說跟那些久經風雨的老狐貍相比了,就是李壽,她也有很多不足。
偏偏她還暗自得意,以為自己多聰明,多了不起,能給比自己年長十歲的人出謀劃策。
或許,在李壽看來,她幼稚得可笑吧
(梨樹文學)
不負嬌寵 第104章 當頭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