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爽新人生 1012.國內電影市場
盡管擁有居世界第二位的電影銀幕數量,未來更是有超過12000塊銀幕,但是按照人均銀幕數量來說,我國仍是世界上銀幕最缺乏的主要地區。米國大約平均7800人即擁有一塊大銀幕,而國內僅為每112000人一塊。在國內,有很多五十萬至百萬人口的城市甚至還沒有一塊現代電影銀幕。若是想要在人均擁有量上與米國比肩,那么國內將不得不再開設160000塊銀幕。
因為國內大多數綜合影院均是在10年前后建成的,其影院設施非常現代化并且技術領先。在差不多12000塊大銀幕中,有10000多塊是有數字投影的,并且,約7000塊配置了3D技術。在國內,45家商業電影連鎖企業運營著約3300家電影院,其中有2200家進行每日票房報告。
總體說來,等到12年前6個月,將會有有1286個影院創造了票房銷售超過百萬人民幣的成績,并且,有約100家電影院在頭半年中銷售票房超過了百萬美元。
而在13年早些時候,新WTO諒解備忘錄達成之前,可參與收入分成的進口電影依據電影制作的實際成本僅可從其總票房收入中獲得13至約17.5。“總票房收入”是由相關部門決定的。
這一數據不用多說,肯定是相對較少的,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國內電影院有大量瞞報情況。在WTO諒解備忘錄達成前,如果一部分成的好萊塢電影票房收入不足4500萬元,其將僅獲得報告收入的13。那些總收入超過4500萬元的電影將獲得17.5。WTO諒解備忘錄達成后,分成電影才可以直接獲得總票房收入的25。
而且在國內上映電影也不簡單。
每部電影的上映時間是由廣墊總局下屬的政府辦公室決定的。在一部電影獲得上映日期前,該影片的終版須經電影局審批。獲批后,發行方將該片提交電影放映發行協會謀求獲得上映日期。發行方、放映方、協會有時甚至是電影局之間就放映日期進行多方談判。
僅在協會發放相應的放映許可證與通知后,影片才算正式排定日期,排期可能拖到影片上映前幾天才敲定。電影越大,其迅速獲批與獲得排期的難度就越大,對于引進電影更是如此。好萊塢大型制片廠只能對這一排期程序逆來順受,自己根本說不上話,因為他們不是發行方。而對于外國買斷電影來說,本地發行方發揮的作用有限,而對于本地電影來說,本地發行方對于其電影的排期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而一經電影局批準,影片將交由特定本地制片廠配音、配字幕及拷貝。對于引進分成電影,外國電影制片廠須對這項服務付費,對于買斷電影,這項費用通常由本地發行方支付。在國內,電影的大多數營銷宣傳活動始于這一階段。在電影排期確定前,花錢做市場營銷是沒有意義的。這一過程通常使得在國內對一部影片進行營銷宣傳的時間比大多數其他地區要少。
12年之前,大多電影發行還采用實體正片拷貝的方式。但自12年早期起,拷貝的方式越來越少見,最主要的原因是,幾乎所有的影院現在只進行數字投影。每一樣片拷貝須花費10000元軟妹幣,因為太貴而已經被淘汰。低預算買斷電影通常的獲播率很有限,但是緣于數字發行的上映成本更低,現在這些低預算買斷電影更廣泛地上映成為了可能。
在實體拷貝的全盛時期,一次大范圍放映通常意味著幾百套拷貝樣片。最大的一次實體拷貝放映——《變形金剛2》共做了差不多700套拷貝。而在未來,一次大范圍的放映可覆蓋超過2200家影院。不足1000家影院還在進行實體拷貝放映,它們大多是單銀幕的老電影院,放映通常僅在首次數字版本放映后放映幾天或幾個星期,因此它們并不能對一部電影的總收入做多大貢獻。在12年的所有進口電影中,除了4套非數字的IMAX版《黑暗騎士崛起》外,幾乎沒有一部使用拷貝方式。
一部影片的數字拷貝僅在影院有適當的數字密鑰時才可以投放。所有的密鑰均由中影集團發放與管理。密鑰每15天便過期。通常,一部大片的密鑰可以展期,并且享受30日的首次大范圍公映,大范圍公映后通常接著2周的有限公映延展期。有時,有強大支撐因素的影片可以獲得2次甚或多次展期。比如,《碟中諜4》處于前十的時間長達7周。該部影片整個放映期間從1月28日至3月31日,達64天。這部影片與《盜夢空間》一起,成為繼《阿凡達》后上映時間最長的影片。
《碟中諜4》口碑很好,使得其在創紀錄的首映周末后,票房翻了6番。但是《阿凡達》才是票房翻番之王。自10年1月4日上映后,直到5月份還有多家影院仍在放映這部電影。個別影院甚至在月還在放映該片。
大體上說,好萊塢的制片廠為其在國內影院放映的影片的營銷與廣告費用買單,而中影或華夏為拷貝付款。但是,為保護本地電影,制片廠僅被許可在互聯網與戶外場所進行有限的廣告活動。好萊塢電影的直接電視廣告宣傳是不允許的,而這恰恰是在國內推廣電影最有效的方式。而因為電視廣告對于本地電影來說相對太過昂貴,很少看到電視中播放本地電影。在國內營銷一部電影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互聯網廣告及在電影院中做廣告。
截止到周方遠重生前為止,最大型的營銷宣傳活動屬于《阿凡達》、《變形金剛3》與《泰坦尼克3D版》。
人流與車流大的都市地區常常可以看到好萊塢主力電影的戶外條幅或廣告牌。雖然不能在有線電視上播放廣告,但是索尼等制片廠經常在地鐵內的廣告屏幕上播放電影片段。報道稱,宣傳《黑衣人3》時,做這樣的廣告,2周花費約為800000元。
而關于票房報告,國內目前僅有3條常規票房報告渠道,但是它們的數據非常有限,不是非常精確,也不是非常權威。前世,國內各大電影網站自08年起一直報告本周排名前十,聲稱它們的數據是從廣墊總局或電影局下屬的組織獲得的。每周二,在國內最流行的社交媒體——微博上也能找到票房數據。
各種報告渠道的數字通常彼此略有不同。那么,以哪一個數字為準呢?每一個都可為準,因為歸根到底所有報告的數字都只是估算。他們所報告的原始數據來源于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因為只有專項資金辦公室有日和周原始票房數據。
專項資金辦公室有一個全國范圍的影院計算機售票計數系統,覆蓋國內大多數商業影院。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里,只有674家銷售情況最好的劇院受該系統的實時記錄。這部分一般可覆蓋一部電影票房總收入的70%。其他一千多家影院可以進行日終或次日票房銷售報告。在第二日近午時,通常有約劇院已報告前一天的票房,而到此時,一部影片高達%的(日)票房得以報告。剩下的來源于按周或者甚至按月報告的其他數百個劇院。
遺憾的是,專項資金辦公室自己并不做任何周/日報告,盡管他們為一些媒體提供付費訂閱服務。
周票房報告完全是根據專項資金辦公室的數據得出的。而鑒于電影網站的報告似乎是最為準確的,在此使用它們的數量,如有必要,有時由其他來源補充。
盡管仍有一些影院未被專項資金辦公室計算在內,但是提供給制片廠與發行方的分成數據卻是源自專項資金的計算報告的。例如,某部影片下線時的實際票房收入可能為1.05億元人民幣,但是在本輪播映后1.05億中報告數據僅有9700萬元。這9700萬將被專項資金、發行方、放映方與國外制片廠分享。
3個月后,另外500萬可能會被報告出來,屆時再以同樣的方式將分享這500萬。如發現其他額外收入,將再行分成。到最后,如果專項資金報告出的數字只有1.03億,那么1.03億將是影片的最終票房數字,也就是會計數據。在這個長期的階段中,200萬元蒸發了。再次以《阿凡達》為例,沒有人真正知道以這種方式多少錢蒸發掉了。一般的保守估計,損失掉的金額高達2億元。
總體而言,在國內僅有一些人有進入專項資金數據系統的充分權限。許多本地電影發行商也可進入該系統,但僅限于其自己發行的電影。
好萊塢的電影制片廠在華夏的分辦公室無權進入專項資金報告。他們確認中影或華夏向他們報告的數據的唯一方法是對本地的每一家影院和連鎖院線進行核查。除專項資金外,還有另一個全國性的票房統計機構:華夏電影發行放映協會。
協會的票房統計數字是根據放映商的主動報告,甚至包括那些不具備電腦銷售系統的影院,但他們的報告可能需要等上幾個月。因此,協會的數據通常會比專項資金的略高。但協會不公布周數據,僅公布月、季、半年與年數據。官方公布的年終報告往往使用協會數據,而不是專項資金計算報告中報告給制片廠、發行方或放映方的制片廠,分銷商或參展商的數據。例如,比方說專項資金稱《黑暗騎士崛起》收入3.29億元而協會的最終數字為3.45億元,那么,對于華納兄弟來說要緊的是3.29億這個數字,因為他們最終是依據這一數字獲得分成的。
國內的影院運營商、發行商和電影制片人廣泛承認影院發行與會計系統中存在缺陷,廣墊總局對待這些問題似乎非常嚴肅認真。然而直到周方遠重生前,華夏在現代化影院行業內才僅有短短數年,還在不斷取得穩步改善。這些改進最終是否能夠使外國電影供應商獲益仍然有待觀察。
周方遠對國內電影市場就非常有信心,對院線發展也充滿了信心,畢竟他是重生人士,他很清楚未來的發展狀況。
說一個簡單的數字,2018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億元,遠超扶桑,僅次于米國,穩坐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是什么讓國人突然愛看電影了呢?
人們第一時間肯定能想到,肯定是國人兜里有錢了,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自然而然就會升級到精神需求之上。
這個判斷當然不算錯,但并不全面。實際上,上個世紀年代,國門初開,國人面對的文化產品雖然遠不如現在的琳瑯滿目、千奇百怪,但也稱的上豐富多元,電影僅僅是眾多文化產品中的一類。武俠、西方經典、流行音樂、卡拉OK……可謂各領風騷,電影并不算特別突出的一類。
為何到了近幾年,電影和電視劇集能夠屢屢成為大IP,一部電影上映可以成為街頭巷尾、網絡社交的中心話題呢?
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證據,看看能夠給我們的觀察提供更長時間跨度的國家——米國。
知道米國電影市場什么時候最紅火嗎?
經濟危機期間。
在上世紀30年代,米國大蕭條期間,全美只有1萬5千家影院,卻貢獻了7億美元的票房。當時一張電影票的價格是0.1到0.15美元,這意味著當時米國家庭平均花在看電影這件事的開銷是25美元,這是什么概念呢?大蕭條期間,每個米國家庭一年要看場電影!當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人們愿意花更多的錢在“廉價的非必要物”上,這種現象經濟學界稱其為“口紅效應”。
這種經濟理論認為,每當經濟不景氣,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和消費行為等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使得如口紅這類廉價化妝品和文化類的產品出現熱賣。
不僅是在米國大蕭條期間有這種現象,“9.11”事件發生后,雅詩蘭黛的營銷數據也印證了這種效應。而米國近代經歷的7次經濟危機,其中有5次恰好都是電影市場的繁榮期。南鮮娛樂產業的異軍突起也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這些事例不都是巧合。究其原因,在經濟低迷期,人們沒有更多的財力花費在投資和大宗消費上,為了尋求安慰和消磨更多的空閑時間,會在廉價消費品和娛樂文化消費上花費更多。
08年爆發的米國金融危機,是自上世紀米國大蕭條之后,規模最大的一次經濟大衰退。這次空前的危機使13萬億美元、20的米國家庭資產化為烏有。
然而,來自尼爾森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08年第三季度,米國人看電視的時間比07年同期多了5個小時,平均每月142小時。一個米國家庭每天耗在電視機前的時間更長達8小時18分鐘,打破了尼爾森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統計的收視時間記錄。
當時就有評論說,米國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愛看電視。
當然國內的情況另當別論,和經濟危機關系不大,這里且不說其他原因,只說這個市場的發展,就讓周方遠充滿了信心。
最爽新人生 1012.國內電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