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技師 第647章 吃一塹長一智
沒錯,李牧要做的,正是火藥。
火藥作為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其地位與重要性自不必多言。火藥的準確誕生時間,卻很少有人知道,史料中記載,直到晚唐的時候,才有類似‘火藥’的東西在煉丹術中產生,而真正把火藥用于實戰,則是宋朝的事情了。
所以,李牧現在‘發明’出火藥,絕對是前無古人的事情。
火藥的配方,在李牧上學的年代,早已經不是秘密了,初中的化學課就有它的配方,主要的成分有三種,木炭,硝石和硫磺,比例為十五份硝石,三份木炭和兩份硫磺,這樣可以得到威力最大的黑火藥。但這個配比,是經過上千年的演變,逐漸試驗得出的,歷史上的黑火藥配方并不統一,有六二一的比例,也有四二一的比例,與材料的純度以及氣候都有關系。
制作黑火藥的這三種材料,都不難得到。木炭自不必說,有木頭的地方,就可以有木炭。而另外兩種材料,硝石和硫磺,自然界中也有不少,只是稍微麻煩一些罷了。
硝石在中國的利用是非常早的,早在在春秋戰國時已用做醫藥。最初的硝石采集很麻煩,自然界中的硝石存在于土壤中含氮有機物質,在細菌作用下分解后、氧化成硝酸后與土壤中的鉀素化合而成的。秋高氣爽的季節,它會呈鹽花狀析出來,覆蓋在地面、墻腳,百姓稱之為地霜。特別是在豬圈、馬廄、廁所附近的墻角尤多。
懂得此道的人會掃取這種含硝的土塊,置于桶內,加水浸泡。經過濾后,將濾液熬煮或曬干,就得到硝石結晶。最早制取硝石的方法,乃是大夫所創,目的是制藥。而后來煉丹術興起,則多是用來煉丹了。
煉丹術大興之后,方士很重視硝石,不斷摸索它的性質,說它是“感海鹵之氣所生,乃天地至神之物,……能使七十二石化而為水,柔潤五金,制煉八石,雖大丹亦不舍此”。
在東漢問世的中國早期丹經《三十六水法》中,硝石就是主角。硝石因其“以火燒之,紫青煙起”的特性,被方士認為是仙人之物,故而珍之重之,在南北朝往后,凡方士煉丹,無不以硝石入爐,消耗就更大了。民間采集的硝石不夠使用,只能想其他的辦法。
沒有什么能阻擋方士煉丹的熱情,終于讓他們在自然界中找到了近乎使用不盡的硝石來源,這個來源便是鹽湖。在鹽湖周圍,會有大量的硝石析出,作為一種實熱積滯,腹滿脹痛,大便燥結,腸癰腫痛的良藥,絲綢之路上也是很受歡迎的商品。在來往于駱駝谷的商隊中,就有不少是販賣藥材的,想得到并不困難。
而硫磺,就更加簡單了。硫磺石主要產自于火山口附近,或者曾是火山的地方。駱駝谷的周遭,李牧觀察過了,千萬年前,這里就是一座活火山,否則無法解釋四周突兀的山脊,在這里必有硫磺石礦,找準了礦的所在,隨便挖根本就用不了。
木炭就更好辦了,每天晚上駱駝谷都要升起篝火,不但是為了商隊準備的,這也是拜火教的一種儀式。只需要在升篝火的時候,順便燒炭就可以了,不是什么難事。
李牧為了黑火藥的配方不至于泄露,特意列了一個巨長的清單,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他都寫了進去,光看這個清單,是不可能知道火藥的配方的。
不愧是隱族四姓之中最有底蘊的金氏,李牧需要的東西,很快就準備好了,李牧趕走了所有人,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準備好了食物隨時補充體力值,從系統中買了火藥的配方,還有一個中級機關術配方地雷。
地雷,在大部分人的意識里,都是近代的產物。但是不然,其實早在明朝就已經有地雷了,只是威力沒有那么大,而且也沒那么保險,遇到了天陰下雨就會返潮,地雷也就沒用了。在地雷剛發明出來的時候,對付地雷,只需要灑水就行了,戰場中沒有什么大作用。
但在目前的情況,卻是再合適不過了。
李牧打算做幾百個地雷埋在突厥大軍東進的必經之路上,這樣在突厥大軍通過的時候,就能把他們炸得人仰馬翻。同時把火藥埋在山頂,把山炸塌了,封死隘口,迫使這些西突厥的人馬繞遠路,達到為大唐爭取時間的目的。
金氏的族人,正好是幫手,可以幫他埋炸藥。
半天的忙碌,李牧已經做好了二十多個地雷,都被他小心地放在了箱子里,再有半天,就能有五十個,這五十個趁著夜色埋在隘口,半宿就能埋完。
咚咚、
傳來了敲門的聲音,李牧停了下來,來到門口,側身問道:“誰?”
“是我。”
李牧把門打開,見金晨端了一壺茶過來,李牧看了一眼,笑道:“沒想到在這兒還能喝到長安的茶,我以為你們這兒喝的是茶湯呢。”
“長安的茶葉早就風靡西域了,我沒去長安之前,往來的客商就有帶過來了,只是價格昂貴,一輛茶葉一兩金。”
“這么說我在長安賣得還是便宜了。”見金晨要把茶放下,李牧伸手擋了一下,道:“別放下了,我不喝。”
金晨看向李牧,眼眸中滿是淚光:“你還是不信我。”
“對不起,我沒辦法信你,吃一塹長一智,我總不能不長記性。”李牧冷漠道:“我現在還留在這里,一是為了信義,說過的話要做到,答應你的事情不想欠人情。再就是為了我大唐,西突厥進犯,我身為大唐軍侯,必須得做點什么,其他的一概沒有,我希望你也不要誤會,不要再用這種目光看著我——我讓你找的飛禽,你找到了么?”
“沒有找到鴿子,找到一只鷂鷹,在外頭的籠子里呢。”
鷂鷹就是民間所稱的‘鳥鷹’,跟鷹相比它不夠看,但跟鳥相比,它也算是個捕食者了。分布的范圍非常廣,北方到處都有。
“鷂鷹也行,拿過來吧。”
大唐技師 第647章 吃一塹長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