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萬里盡漢歌 第二百五十四章 慧眼如炬聞煥章,大義凜然宗汝霖
聞煥章看著眼前的老友一笑,“老哥哥自在河東駐守,可不知道如今山東是何光景。”
“自從那括田所盯上了梁山泊周遭的沃土,京東便就再無有可安寧之日了。”且看那最早被括田所盯上的登州,那賬面上僅宗室官田就有“數百頃”之多,歲納田租萬余貫。然這‘數百頃’官田實質上卻盡是海灘近處的不毛之地,那每年萬余貫的田稅便就都轉嫁到當地百姓身上了。而這般舉措還只是括田所最最溫和的一面。較之“抑勒百姓承佃,強征公田錢”之法,民間最怕的乃是自家美田被指為天荒。如此朝為豪姓而暮乞丐于市者,也不出奇。
想想八百里梁山泊周遭多少良田沃土,亦居住有多少百姓,且括田所還要日計月課蒲魚荷芡之利,纖悉無遺。便知道此事民憤會有多么的大了。
徐京猛地一驚,括田所可是楊戩與蔡京的手筆,“怪不得先生說京東至此多事也。”即使他只是一武臣,都且知曉:“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輪轉,相反相成。”的道理。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沒聽說過荀子的話,也該知曉唐太宗李二的‘名言’不是?天底下豈有只取不予的道理“八百里水泊,安居樂業者百萬之眾。朝堂諸公莫不都以為那些是木塑泥胎?此事必有那賊閹佞臣的手筆。”
聞煥章并不回答,而是對徐京這性格內向隱忍,作戰堅忍不拔的大節度使說道:“官家縱容高俅攬得你們下場,已然是決心要蕩平水泊,掃蕩賊寇了。”
“十大節度,并著禁軍御營的名將,除去西北邊軍,朝廷可謂是精銳盡出。想來天子是要以雷霆之勢橫掃草莽。那朝堂之上必然是個個都以為勝券在握了。”
徐京下巴微昂,道:“那是當然。有如此般宿將名臣,怎掃不了那區區水洼草寇!”
“是啊。名將云集,精銳薈萃,十多萬人馬會剿,自當是沸水潑雪,泰山壓頂。而也正是如此才叫朝中的有些人動了那不仁不義不忠之念。”
聞煥章非是無功名的白衣書生,早在徐京還在于人做護院教師的時候,他便是一州通判了。
只不意那知州張守禮窺得徐京娘子蕓娘的美貌,與徐京效力的莊上郭姓莊主合謀命蕓娘赴州府獻藝,欲霸占蕓娘,蕓娘不從自盡。張守禮反遷怒于徐京,著令郭莊主設計誣陷徐京與盜匪勾結,抓入大牢,欲判死罪。時任主簿的聞煥章素愛徐京人品武藝,從中斡旋,方改為發配,二人也至此結下交情。流放途中,徐京得江湖好友李從吉搭救,逃脫枷鎖,返回澤州,殺了張守禮和郭姓莊主全家,方才落草為寇。后來受招安,屢立戰功,官至上黨太原節度使。
這徐京早年流浪江湖,嘗盡人間冷暖,更在獄中受盡折磨,性格內向隱忍,沉默寡言。作戰堅忍不拔,屢次陷入險境亦死里逃生,故江湖送外號“四足蛇”。年老后又兼身手極為敏捷,人稱他“徐老猿”。
現下徐京年已六十,滿頭銀發,可看其節度使之官職,能知先前三二十年中光陰未曾虛度。
反倒是少年得意的聞煥章,如今只落得在京郊的安仁村教學。這際遇何等弄人啊。
許是有人以為他只是安身隱居于此,可文人士大夫,誰沒一顆治國平天下之心?聞煥章年方五旬出頭,如何就甘心隱退?但誰叫他與舊黨中人關系密切呢,在蔡京趁機上位后,依舊對新法持著評貶之態度。當初他的性命被給寫到元祐黨人碑上便是可喜了。
些許年來,聞煥章舊日同窗親友不乏身居高位者,比如那宿元景,已然是殿前都太尉,為趙佶之心腹重臣。而他這個就待在東京城邊上的出名文士,權貴滿朝多舊識,可無一個薦賢人。
時到今日,聞煥章早就熄滅了功名之心。只是他一雙眼睛還看的分外清明。
徐京也不是愚蠢之輩,官場里翻滾了幾十年,亦見多識廣。得聞煥章提醒,倏然一驚。“好惡的心,好狠的心。”
可驚怒之后,就是一陣沮喪。蔡京乃是秉國之人,背后更站著當今圣上。那楊戩、梁師成、高俅也是如此。
自己身居節度使,倒也算一方重臣,可比之這幾位來,是螢蟲比皓月,差的遠了。再是驚怒氣憤也無計可施。“只可憐那無辜的百姓,萬千條性命要與賊寇一起化作粉齏。”
簡單的一句話,現如今的梁山泊在東京城的大佬們眼中,已經化為一只垃圾桶。什么樣的垃圾都可以盡情的掃進去,反正不日朝廷大軍就將壓到,那一切皆會化為粉齏。而掃除了垃圾之后,那齊魯膏腴之地,干凈整潔的地面,豈不是由得他們來勾畫?
如此,那數萬個甚至更多的寒冬臘月里逃到水泊邊吃粥的百姓,在他們眼中怕就都是那不值一錢的‘垃圾’。
徐京不蠢。他領會到了聞煥章話中更深刻的一層寓意。心中怒不可遏,面上滿是黯然。
當今天子性情輕佻,自繼位以來,奢華無度,揮霍巨大,好聲色、愛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之外,且歲賂北虜銀絹以百萬計,國庫錢糧早無先帝在時的豐厚。常年秉國的蔡京,專權怙寵,蠹財害民,壞法敗國,奢侈過制,賕賄不法者,而至今活的滋潤無比,蓋因為他賺錢有方。而蔡京想要一如既往的得天子重任,這錢財上便必須禁得住天子的開銷。此乃前提也。
括田所乃是擷取錢糧的利器。然其危害之大,世人皆知。楊戩明白,蔡京亦是心知肚明,不然他便不會只擇富庶之地施行此法了。
可如此惡法施展于民間,時日一久,官民矛盾必然尖銳。怨氣充塞,上干陰陽,盜賊滋生,人心攜貳,天下便就要多事矣。故那‘怨氣’總是需要一個釋放的。就如老趙家過去百年里所面臨的百多次農民起義一樣。
北宋時代的儒家還沒‘墮落’到明儒的地步。還做不出義正言辭的說要百姓‘安安餓殍’的腦殘之言來。不管是蔡京一流,還是內廷的楊戩、梁師成,人人都知道兔子急了還咬人的道理。
“效尤奮臂螳螂”才是百姓們在走投無路時候爆發出的必然反抗。
那社會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社會大變革就必然會發生。這放到古典封建社會,那就是農民起義;放到封建社會末期,那就是資產革命;有矛盾就要釋放,提前釋放總比積累最后,來個玉石俱焚要強。
趙宋立國來的百多次農民起義,叛逆總數額大的驚人,但他們分成了百多次來爆發,而非一次暴起,那結果就是癬疥之疾,無傷國本了。
這個道理,北宋朝堂一干大佬們未嘗總結的到位,可卻都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中國可是世界上史書傳承最詳盡的國家,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李二的這句話半點不假。
而能在老趙家的朝堂上混的風生水起,除了高二這等天上掉餡餅的幸進之輩,蔡京、鄭居中、劉正夫、鄧洵武,乃至內廷的楊戩、梁師成等,哪一個不是聰明絕頂之人?
膿瘡是早點挑破的好。
如此在朝堂各方勢力的默契配合下,共同使力,方才有了現下梁山泊外的這一幕。
那效果便是,伴隨著年末的臨近,梁山泊外匯聚的難民不見半分的減少,反而是源源不絕到來,竟然有越聚越多之勢。
山寨每日用以熬粥的糧米開銷已經增至千石,這不是一筆小數目,雖說對于梁山大寨里的儲備而言是不值一提。但卻叫大寨里的摩尼教一干人看的目瞪口呆。
梁山泊的富裕他們人人盡知,卻總沒有親眼看到來的感觸深刻。
上千石糧米啊,還有柴薪、煤炭、衣被,甚至是相配的藥材。花錢如流水,是方天定一伙兒,近日中對梁山泊記憶最深刻的一個印象。
上一區里,宗澤住處。
學堂早已經放假,宗家父子在忙過期末考試的成績評核后,迎來了一段難得的休息時間。以至于家中這用餐的時間都有了改動。
午時末刻,也就是臨近下午一點的時候。剛要用飯的宗澤聽到外頭有人叫喊,宗穎放下碗筷,忙奔出去相迎。卻見是他家的老熟人——梁山泊專管上一區一應人等吃穿用度發配的張力,領著一陌生的壯實軍士,在門外恭候著。
自從宗家父子都在學堂任職后,宗澤一家在上一區的地位是日益高漲。但凡被梁山泊人撞上,都要問候一聲先生。那在學堂任教的好處不僅只是物質上的,更有精神上的加成。
“小宗先生,張力打攪了。”甚是恭敬的與宗穎見禮,后者連叫無妨。
再與隨后邁步出來的宗澤見禮,張力一拍身邊那后生的肩膀,與宗家父子說道:“好叫兩位先生知曉,此遭卻是這年輕后生執意來拜謝二位先生。張力卻不過情面,便只好帶人前來了。也是彼此距離的近,不當事,這廝就在前頭草料場當值。”
言語罷,就見那甲衣在身的后生,鄭重其事的對著父子倆一拜。
俯身拱身行禮。推手為揖,引手為肅。
以宗澤的眼光,這一肅拜,也即是拱手禮,都挑剔不出半點毛病。他只是奇怪,自己進了梁山泊后,那后山都少有能邁出去的時候,如何與這個素未蒙面之人有了恩義?當下就要避讓,被張力一把摁住。
“老宗先生,此禮合該您受的。錯非您家捐出的藥材、衣被,這漢子的老娘怕是熬不到與他見面就一命嗚呼了。”
張力看著后生的眼光充斥著絲絲羨慕。他母親也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夜里離世的,那時候這濟州可沒有梁山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但凡來到水邊的,早晚盡數給一碗稠粥果腹。
這兩碗粥就是救命糧。不能叫人吃的暖暖和和,卻總能叫人活下性命來。
聽張力訴說,宗家父子才知曉是怎么個緣故。卻是這后生就生在黃河對岸的孟州,家中還有一兄長,去年家中斷糧,他便離家投奔了梁山泊。一年來的所得,也大部分寄回了家去。按道理,今年他家該當吃喝不愁。可天有不測風云,那孟州城被梁山泊大軍光顧了一遭后,損失慘重的官府士紳地主,回過頭來就瘋狂的壓榨百姓。如他家本有水澆地一畝,旱田四畝,又租賃了村中大戶下田十畝,如此一年到頭來還能顧個吃食嚼頭。但前不久卻被官府告知縣里文檔記載盡被梁山賊寇毀損,要去憑地契前往補錄,而后他家的田畝便在一次次的追根溯源中查無實據,還不等他兄長回過神來,那田畝便就被記在了他人名下。他大哥自然不忿,告上衙門,可非但無用,反而還被官府好一通毒打,更罰了一筆錢。這后生寄回家去的銀錢全變作了烏有。待到年底他的老娘又患了病,他家大哥是走投無路,且氣恨交加,便就取了家小,帶上老母親來梁山泊投奔兄弟。
因為他母親病來急,昏昏沉沉的,說不清話來。以至于那塊被漢子連同銀錢一齊寄回家中的梁山軍屬憑證,也找不到了。而沒有憑證,后生的兄長就證實不了自己的身份。便就只能被安排在粥場外圍的窩棚區。
此時又恰逢飄雪,氣溫驟降。那窩棚區的條件比之內里一層的草屋區,各項待遇可都差了一大截呢。天幸叫他們撞上了宗家捐獻的藥材和衣物——下雪了么,宗澤夫妻一念著百姓艱苦,一向佛心善。宗家父子對梁山泊了解甚多,捐獻的時候點名是送到窩棚區的。這樣才救回了他的老母一命。縱然拿不出證據,也叫守護粥場的梁山軍高看一眼。享受著棚戶區內的優先待遇。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后頭跟出來的宗夫人,甚是欣慰的念叨著佛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作為一個佛信徒,宗夫人心中好不歡喜。
張力嘆了一口氣,說道:“非是俺家大頭領珍惜藥材,實乃這難民數量與日增多。便是那姜湯都被吩咐下去,萬萬不可浪費了。”卻是怕叫宗澤一家誤會了陸謙。
“張家兄弟,這水泊外的難民之數還在有增無減么?”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宗澤的眼神忽的一閃,遂張口問道。
張力苦惱道:“可不是這樣。眼看年關就要近,這水泊外的難民還是有增無減,奇哉怪也。”往年可不是這樣。難民在外乞討只是一時之難,要是年關都不回家,那不就成了流民了。“厘金局的薛紹都說了,前些日子,這一家家粥場外的百姓匯計一塊,都過十萬人了。現下怕是十二三萬也有了。”
“各粥場每日里支出的糧米,都已超過了一千石。”
“也虧得俺梁山泊家大業大,還能支撐得住。俺家大頭領亦仁義過人,不忍看到百姓家吃罪。要不然,這十幾萬難民就有的苦吃了。”寒冬就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一夜風雪過去,北地尋常州府境內凍斃、餓斃幾百人,乃屬常有事。老趙家治下的農民們過的真的是苦啊。
張力與有榮焉,梁山泊所為的乃是大大的善事,不僅叫頭領們個個光彩,便是他們嘍啰也人人歡喜。
“也就宣政司的樊頭領振作精神,耍的好不快活。”那新設立的宣政司所選一干人等,盡是口舌伶俐,機警過人的。如今在這寒冬臘月里,十數萬難民百姓中,就仿佛魚兒入了水。
宗澤臉上也堆滿笑容,“陸大頭領仁義過人,老朽活了半百之年,這般人物實第一遭得見。”
張力臉上的自豪更深了。高興的與宗家父子拜別。
而宗澤呢,在與張力和那后生作別后,臉色是立刻化作了寒冰,就是宗穎都感覺出不對來。左鄰右舍都有聲音傳出來,宗澤不理左手,向那右手方向喊道:“嵇仲兄,嵇仲兄,可曾聽到么,敢請過小弟家門一敘。”
都是千年的狐貍,你跟我玩什么聊齋?沒有上頭人發話,那“立法索民田契”之策豈能無一絲聲響的便就在京東展開了?孟州就在濟州北,彼此只隔著一條黃河。有孟州百姓這般際遇,想來其他州府也少不了如此。這就是擴田之策啊。
而如此時候施展,如此地域施展,如此這般的施展,朝廷是要做什么?
雖然宗澤還沒有把這整個事兒了然于胸。但一種熟悉的味道,卻怎么樣也瞞不過他的嗅覺。
是,宗澤是沒經歷過那等不將人命做回事兒的黑心事。可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而且這梁山泊的陸謙陸大頭領,真真是好大的心,好大的膽。
只片刻,張叔夜便登門而來。
二人都非凡俗,自把陸謙之事放在一邊。于他們看來,如此邀買人心,這陸大頭領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宗澤張叔夜都半點不以為趙氏根基已動。趙氏江山傳承才只百五十年,當今天子再是荒唐,這天下就是一艘大船,即便漏水,距離沉船還遙不可期呢。二人關心的只是水泊外的無辜百姓,這關乎著十數萬條性命啊。二人由此推彼,由小見大,寥寥數語就已把事情勾畫出了輪廓。
“人之本心,本無二端;國之恒道,俱是一理。那水泊外的十余萬百姓,豈非不是那朝廷的良善子民。”宗澤痛心疾首。
“天生民而立君,以為民也。天生烝民,樹之司牧,置君以養治之。天子者,合該代天子民,愛民如子,視民如傷,為民父母,養育民眾,使得天下大治,國泰民安,其樂融融。而當今天子,性驕侈,好聲色,喜奢華,又喜仙道,為高談,不恤政事,更不恤民力。“其言下之意這趙皇帝也不會顧及百姓的死活,氣憤之意,溢于言表。
當初他為萊州掖縣知縣。朝廷遣使者購買牛黃,宗澤回報說:“當發生病疫時,牛中毒則結為黃。現在一派和氣,牛怎么能結黃呢?”使者勃然發怒,恐嚇要彈劾之。宗澤毫無畏懼,直言到:“此乃我宗澤之意。”并單獨上書,將這件事上奏給朝廷。
親政愛民乃宗澤一大本色。如今眼見十幾萬百姓要遭受那刀兵之苦,怎不哀乎?
張叔夜則面露愧色。這十幾萬百姓里,怕至少半數人來自濟州各縣。而他則是濟州的前任知府。
“嵇仲兄,我欲現下求見陸大頭領。兄長以為能否……?”
張叔夜大驚,“此系朝政流毒所發之癥,天下有志之士皆不可解。汝霖能解?且一遭與陸賊相會,再回首便就難矣。汝霖可要想好。”那括田所之弊端,早被天下人爛熟于心,許多年來又有誰人能化解?
錢糧乃實物也。朝廷取多,則生民利少。反之則亦然。如一悖論,他張叔夜是萬想不出化解之法來的。
宗澤聞言從容一笑,“大丈夫處身立世,當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陸寨主的左右丞相都出場了。
長風萬里盡漢歌 第二百五十四章 慧眼如炬聞煥章,大義凜然宗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