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二十九章 方案制定
于易峰想了想,又將挖礦這件事提升了一個優先級……
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他越來越感覺到其中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人口太少。
勞動力嚴重不足,只有五萬人,真的太少了。
雖然現在工廠的自動化程度還不錯,但怎么也得有少量的人管理才行,還挖掘機之類的機械更是得有人操作。這些人數林林總總的加起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了。
對于這種重工業,最好的方法是研究更高級、更智能的自動化機器人,來代替人力。這些智能開發項目,已經有一些實驗室在做了,于易峰只希望他們有一些好的進展。
“開發大量的機器人可以取代人力。不過,還有一些工作是沒辦法用機器人取代的……這些崗位還必須得安排人才行。”
一想到這些崗位,于易峰有些心煩。
譬如說:醫生、老師、記者、警察等等,這些崗位一時半會之間,不可能用機器人代替,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資源。
還有啊,最煩心的一點,隨著新生兒的出生,勞動力將會大量減少!一些婦女已經懷孕了,這部分勞動力肯定得排除在外,總不可能讓她們干重活吧?
生完孩子后,她們還得用幾年的時間帶孩子,照顧孩子。這一項工作是不可能用機器人完成的,或許將來可以……但現在的人類還沒有到那個程度。
要是按照5%的生育率計算,一年就有兩千五百個孩子出生!至少兩千五百名婦女喪失了勞動力,這樣一來,一年就喪失了5%的勞動力,兩年、三年以后呢?小孩子至少得三歲才能上幼兒園吧……
不僅如此,為了迎接新生兒的大量出生,醫生、護士的數量也得增加,務必保證沒有任何醫療事故的產生。
在未來幾年后,還要增加老師的數量,從幼兒園開始,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這都是必須的。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整個人口雖然增多,但是可以真正利用的勞動力將會逐漸減少。
這……于易峰重重敲了敲桌子,又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新生兒是必須要有的,但是帶來的社會負擔也太重了,他是真的頭疼極了。
這就是人口轉型的陣痛期啊,于易峰為難直皺眉頭,這幾年甚至這幾十年,必須得咬咬牙挺過來,只要挺過來了,新一批的小孩子長大了,人口基數將會擴大,結構才會逐步合理……
“要是有十萬人或者二十萬人就好了啊,如此一來,人力資源就不會如此窘迫了……”
于易峰如是想道。
不過很快,他就罵自己太貪心了,現在雖然只有五萬人,但是綜合素質之高,可謂世間罕見。如果人口多,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可能就不這么好管理了。
從月球一直到火星,整個新人類文明的精神態度以及行動力都是非常讓于易峰滿意的。
在各種事端中,許多人都能積極自救,甚至自我奉獻。可以說,整個文明的綜合素質在一次次的危機中,有了很大的提升。
新人類文明的團結精神以及工作熱情,真的沒有辦法挑剔。雖然還沒達到可以共產主義的層次,但是,于易峰已經非常滿意。
跟何況,整個諾亞號上可是有接近三萬名頂尖的科學家啊,還都是全世界挑選過來的天才級,平均智商在140以上,這個數量真的不少了。大家都是聰明人,非常好管理。
如果將新人類文明,對比曾經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美國博士的比例大約不到總人口的1%,除去大量的經濟學博士、EMBA博士等等,真正有能力從事科研工作的博士,也就0.6%,也就是兩百萬人。
而這兩百萬人,他們在畢業之后,會被各行各業分流出去,他們會選擇加入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之類的大公司。而真正從事國家級別的科研工作,可能十不存一,也就二十萬人左右。
諾亞號上的三萬科學家和美國的二十萬科學家相比,數量上占據劣勢,但是質量上占盡優勢。因為這三萬人是來自全世界精挑細選的精英,(包括美國自己)是真正的以一當十的存在啊!
科研工作,向來不是以人數取勝,而是以質量取勝,世界上99%的知識,都是由1%的人創造的。
美國人雖然牛,但牛的過全世界加起來的精英嗎?
這三萬名科學家從質量上,肯定比美國的二十萬人高!而剩下的兩萬人,雖然不是科學家,也是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他們的能力真的非常非常高,不能再挑剔了。
所以說,新人類文明的科研能力是非常強的,至少有整個美國四分之三水平。無論是丁一東教授,還是菲利克斯博士,還是羅曼博士,還是剛剛的那位地質學家迪莫,他們都是鼎鼎大名的存在。
許多人都是國家級的精英,不是這樣,是沒有資格來月球的。
還有其他的什么化學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等等,無一不是超一流的人才……整個諾亞號的科研能力絕對強無敵啊!
于易峰心中一動,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在當前諾亞號的科學界,隱隱還有這樣一種說法:“我們新人類文明的科學技術,在地球爆炸后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加速發展了10年的水平!”
為什么?主要的原因還是各國科學技術的融合。
雖說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們是有國籍的。他們不可能將國家的機密技術和人分享。
這三萬科學家都是領域中的佼佼者,他們之中很多人,曾經為國家做過高端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技術。但這些機密在一般情況下,絕不會與同行交流。
但現在,一切都不同了,各個國家已經成了往事,什么機密都不存在,科學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華夏人貢獻出他們的高鐵技術,日本人貢獻出他們的電子零件技術,法國人貢獻出他們的核電,德國人貢獻出他們的自動化制造……當然還有美國人,他們貢獻出更多五花八門的東西……
不要小看了這種交流,這些科技原本是國家級別的機密,任何一項都需要經驗與時間的大量積累,沒有幾十年的研究根本拿不下來!
就像華夏的高鐵技術,其他國家都非常垂涎,但就算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也得研究個二十年才能追上。這些東西的制造需要大量的專利累積,沒有任何捷徑。
但現在,所有的高端技術全部被公開化了,它們全部屬于新人類文明!
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譬如說華夏人研究了幾十年的發動機,也沒有特別好的成果。現在美國人直接把所有數據都拿了出來,無償地給華夏人學習。
不僅如此,毛子也拿出了自己國家的成果,搶著喊道:“看我的!看我的!”
一個國家頭疼的難題,往往在另一個國家已經解決了。這種交流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所有的科學家都在孜孜不倦地學習著,讓整體的科研能力上升了一個臺階。
可以這樣說,新人類文明繼承了整個地球上幾乎所有的頂尖科技。從整體上,超越任何一個國家10年以上的科技水平,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想到這里,于易峰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光是交流還不夠,還要實驗,還要實踐!
那么,就給他們足夠的資源,充足的能源,海量的工業,讓他們的想象力發揮到最大,讓整個新人類的科技再次爆炸起來!
這是于易峰的個人想法,畢竟,他是想要在幾年內將整個新人類文明推向極度富裕的啊。
極度富裕,對于一個星空文明而言,只是第一步而已。
既然人口太少,唯有自動化、智能化、機械化,讓機器人大量地代替人類崗位。于易峰拿起整個計劃方案,又琢磨了幾遍,覺得基本上差不多,可以實施了。
他的行動速度很快,接下來,便是眾議院議會……
下午兩點,會議室里坐滿了各類議會成員以及各個企業、各大研究所的負責人。他們將參與這次計劃的制定以及商討工作。
“各位,我的初步計劃是這樣的,大家先看看。”
在眾議院議上,于易峰將計劃方案發送到各位參會人員的電腦中。
許多人都迫不及待地看向屏幕,他們雖然事先已經看了好幾遍,但每看一遍,都被這個宏偉、龐大的計劃給震撼。
“我先簡單地說說,有三條大目標。第一,大力加強諾亞號的生產力,無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將以第三次工業革命為優先級,各大企業、研究所優先服務于工業生產。為此,我們還要成立新的工廠、新的實驗室,實現工業生產的完全自動化!”
完全自動化,指的是工業制造完全由機械自動生產,期間不需要任何人力。人類只需負責設計以及最后的監控工作。
“第二,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在最初步的目標中,我們準備在諾亞號上開辟一個兩百平方公里的生存空間,建立一個初步的生態環境系統。我們要打造一個和地球類似的生存環境。”
聽到這個消息,羅曼博士滿意地笑了。也是萬幸,這位大科學家沒有在火星病毒中掛掉。
現在聽到生態系統工程終于提到議案中了,羅曼感覺還比較滿意,微微點了點頭。
“第三,建立更多的公共服務設施,學校、醫院、圖書館、體育館、公園等等。大家都知道,我們新人類文明即將迎來一批新的成員。他們理應受到良好的醫學護理以及教育,大家說是不是?”
底下的議員中,也有幾個要當父母的人,聽到這一點,都樂呵呵笑了起來。
隨即,于易峰將詳細的內容說了一遍,“好了各位有沒有反對意見。如果沒有,下面我來說說具體的計劃安排,有什么不妥的大家可以指出……”
在眾人鬧哄哄的討論中,方案一點點被落實了下來。有許多計劃方案在幾個月前的“大建設工程”中曾經提出過,但由于飛船資源的限制被否決了。
不過在這一次的工業革命里,這樣的計劃卻成為了現實!
像“基洛夫工業工廠”、“新人類礦石精煉廠”、還有各種規模巨大的工業實驗室等等,都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任務。這些計劃讓坐在下面的人熱血無比,許多人血脈噴張,連呼吸都粗重了起來。
“首先定一個小目標:大幅提高工業能力,達到六個月翻一番的水平!”于易峰鄭重地頭解釋道。
他可沒有開玩笑,六個月翻一番,這是指數型增長!1年就是4倍,2年就是16倍,3年就是64倍!這是越來越快的增長啊!
“六個月翻一番,大家聽懂了嗎?我們要朝著這個目標邁進!”于易峰鄭重地說道。
沒有人認為他是在開玩笑,而是熱烈地鼓起掌來。許多人面帶狂熱,如果所有的目標都能實現,新人類文明必將產生一個質變!
其實這個目標還是相當有難度的,不,是非常困難!但根本沒有人在乎這個問題。困難就是用來克服的,目標就是用來實現的,如果有點困難就畏縮了,那還搞個屁的工業,干個蛋的工程?
更何況,科學家們、工程師們根本就沒有畏縮的心態啊,他們想要挑戰,想要真正的實現這些大工程、大目標!
深空之下 第二十九章 方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