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大唐農圣

第734章 宣撫

更新時間:2018-09-13  作者:愛吃魚的胖子
大唐農圣 第734章 宣撫
如果可以的話,誰又不想自己的后代,向更高的文明階層晉級呢!可是,祿東贊看了看茫茫雪山,終究是對孫享福的所說的東西,沒有抱起什么信心。

原因無它,吐蕃的不毛之地太多了,在這樣的茫茫冰川之下,除了依靠外部補給,不可能自給自足,有了大唐的種植技術,和高產作物,充其量也只能緩解緩解而已。

因為,你就是把農作物種的再好,也有可能在一片云彩飛過之后,被不知會有多大顆粒的冰雹給砸死。

大唐朝廷,想要保證這里所有人的生活,就需要一直往這里貼錢,因為,人口勢必是要壯大發展的,可大唐自身能夠永遠這么強盛下去,還一直愿意貼錢給這個地方嗎?

他不是不懂中原歷史的人,尤其是近兩三百年,中原王朝政權更替的十分頻繁,可以說,還不如他們吐蕃穩定,至少,吐蕃傳到松贊干布這里,都是第三十三任贊普了,數百年,沒有顛覆性的改變。

看到祿東贊露出一副這不可能的表情,孫享福又道,“我知道你們現在心里還有疑慮,不過,我會用事實,打消你的疑慮。”

祿東贊問道,“您要怎么做?”

孫享福笑了笑道,“這要看你們吐蕃缺什么了,你們缺什么,我就讓這里產什么,問題,豈不是解決了?”

祿東贊順嘴就道,“我們這里缺食物,缺木料,缺燃料,缺牲畜草料,缺鹽鐵,缺衣料······”

等到他一連串的東西說完,孫享福才笑道,“其實你們這里原本什么都不缺,但是,因為你們只知道砍伐,消耗,卻不懂得種植,才導致了這里什么都缺。

幾百,千年以前,這些低矮的山坳里,應該是長滿了灌木,甚至是樹木的吧!可現在為什么沒有了呢?是你們的生存模式,把自己推上了絕路。”

要說吐蕃全部都是像唐古拉山這樣海拔五六千多米的地方,那也不盡然,這里海拔四千百米以下的地方,至少占一半,三千米以下的地方,都占一兩成,在許多海拔低于三千米以下的地方,一年至少有七八個月,是沒有雪凍的,氣溫甚至可以和中原地區媲美,各種在中原可以種植長成的樹木,灌木,都能在這邊長到很大。

而且,三千米到四千多米海拔的地方,也同樣能種樹,這樣的地方,同樣不會常年結冰,夏季就有好幾個月的時間,都有山巔上化開的雪水,不斷滋養著土地,讓這里的水草生長起來,供他們的牛羊食用。

連水草都能長的起來的地方,更加別說樹木了,西伯利亞那邊,常年冰霜雪凍,照樣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那是因為,那邊沒有人大量的砍伐,用燃燒木材的方式來取暖。

就孫享福知道的,就有很多適合在這樣的高原地區生長的樹木,如冷衫,云衫,高山櫟,高山松,銀杏,白樺,樟樹等,喬木類的,就更多了,有一些甚至能產出不少經濟價值,如山茶樹,高山杜鵑等。

當然,這些東西,真要在這里成片的生長起來,改變這里的環境,至少得像善陽那邊,連續十幾年,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種植,甚至,需要一兩代人的成長期,才能見到一些成效。

然而,孫享福還有妙方,如果只是一些糧食,衣物之類的慰問品,以大唐目前物資之充沛,工業之發達,他可犯不著花兩三個月的時間來籌備。

他帶過來的東西中,首先就有兩萬套太陽能鍋子和炊壺,鍋灶。后續,每個三個月,還會再運送兩萬套上來。

可別小看了這些東西,一戶人家,有了它,一年之中,差不多有一大半的時間,都不用生火煮飯,燒水。

因為,別看高原之上天氣寒冷,但是,光照卻十分充足,尤其是幾個地勢較低的棲息地,很少有什么連綿不斷的大雨季節,從他們被紫外線曬的紅紅的皮膚就可以看出。

所以,即便是在后世科技發達,燃煤燃氣供應充足的時代,當地的百姓,也還是大量的使用這種太陽能鍋子燒水,煮飯,十分的節能環保。

只要未來這種鍋灶,普及到所有吐蕃家庭,那么,他們至少能節省以往三四成以上,用于煮肉燒水的燃料。

另外,孫享福帶上來了足夠種植十幾萬畝的玉米,紅薯,土豆,大豆,棉花等作物的種子。

它們不僅高產,全面優于吐蕃現在種植的青稞,小麥等作物,像玉米,棉花,大豆的桔梗,還都是能做柴火燒的好燃料。

反正,在經過一定量的途遷之后,整個吐蕃,也不會超過二十萬戶百姓,用太陽能鍋灶,加上這些桔梗燃料,基本上能夠供應他們七八成以上的燃料,至少,不需要再靠砍伐樹木,挖掘灌木根系來取暖,甚至,還能節省下大量的牛羊糞便,用來瀝肥,肥田。

那么,在不需要砍伐樹木的同時,每年,增加一定的樹木種植,這里的樹林,便將會越來越多,幾十年以后,光是靠修枝砍下來的柴火,都夠很多人取暖的了,當然,那個時候,也未必需要靠柴火取暖了,因為時代可能已經進步到,可以開采煤礦,或者天然氣做燃料的程度了。

可以說,現在只要解決了吐蕃人種植方面的問題,就解決了他們的根本問題,用科學的手段,來調整生態平衡,別說是這個時期的吐蕃人,就是漢人,也不可能想象的到,也就是孫享福這個穿越者,思考問題的角度,從來都是站在科學觀這一面,所以,問題到了他這里,就會變的非常簡單,有方向。

光是靠講,祿東贊是體會不到人是怎么可以改變世界的,所以,孫享福懶得跟他多解釋,就是讓他看著自己怎么干就好。

一番忙碌下來之后,三四萬人的大隊伍,總算是安頓下來了。

孫享福的暖房里,高壓鍋正突突突的沖著熱氣,這東西還是孫享福收到李世民的圣旨之后,去信讓馬賽他們專門打造的,要不然,他們就得跟吐蕃人一樣,吃半生不熟的東西了,只可惜時間有限,不能打造的更多,就十幾個而已。

所以,這些高壓鍋估計會用上好幾輪,專門給高原反應嚴重的女團員,煲一些易消化的滋補湯品,男團員心里不平衡,也得忍著,誰叫帶隊的是比較紳士的孫享福呢!

一鍋雞肉煲猴頭菇湯,還放了幾片野山參在里面,即便是吃不下什么東西,喝上一碗這東西,身體需要的熱量,也就夠夠的了。

吃飽了之后,孫享福就早早的歇下了,后面只要不去到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的地方,他們的頭疼感,會越來越輕微,直到沒有什么感覺。

次日天亮的時候,早先一步起床的虞秀兒,精神狀態明顯好了很多,不過,她懷疑,自己手腕上那塊腕表壞了,在找李香蝶和姚紅袖對時間。

因為現在明明天才剛剛亮,她腕表上的指針,卻顯示快上午九點了,更讓她奇怪的是,李香蝶和姚紅袖的腕表也是這樣,所以,孫享福是被她拉過手腕看手表的時候弄醒的。

“別看了,表沒壞,是咱們所在的位置,時區不一樣了,這邊平時差不多就是九點天亮,夏天的時候,甚至晚上九十點才天黑,跟山南道那邊不一樣。”孫享福收回了自己的手腕道。

虞秀兒不解的問道,“時區,是什么東西?”

孫享福一邊穿衣服,一邊道,“這就得說到一些天文學知識了,咱們所在的這個世界,是圓球狀的,這一點,李道長已經證明了,那么,之所以有日升日落,就是因為咱們這個球狀的世界,在轉動,它轉動一圈,就是一天,而隨著它的轉動,肯定有先被太陽照到的地方,和后被太陽光照到的地方。

咱們這里,就比山南道遲一些被太陽照到,而在遼東,倭州,則比山南道更早的被太陽照到,所以,同樣帶著一塊腕表,在遼東的時候,天亮的時候,你會發現,才五點多,但在吐蕃高原,則是八點多,夏日,白天長,晚上短的時候,則更明顯······”

手表的存在,就能證明地球的轉動,這個問題,孫享福曾經去信給安西大都護府,給那幫覺得自己手表壞了的大臣們解釋,如今,也算是讓自家媳婦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神奇。

然而,虞秀兒是不可能理解什么叫人類其實坐在地上,就在以每分鐘過萬里的速度在飛行的道理,因為孫享福之后還說到了這個世界是圍繞著太陽在轉,而太陽,則是圍繞著銀河系在轉,而且是以每秒兩百多公里的速度。

至于為什么要用高壓鍋煮飯,今天早上起床做飯的廚工,就體會到了。

如果是普通的鍋子煮米飯,必須得用很長的時間,加很多的水,將其煮成粥才行。

否則,按照中原地區的煮法,米心都是硬的,在這種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度,水的沸點,只有八十多度,用開水泡個食品廠產的方便面都費勁,何況是那些剁城一大塊一大塊的牛羊肉,這里的百姓,就沒有吃熟透了的食物的習慣。

這樣的知識,對于不懂得它的人來說,簡直堪稱神奇,懂了它的人,則會想到用方法克制,蒸汽的溫度,就比較高,所以,宣撫團隊今天早上的主食是饅頭,包子。

孫享福的早飯是高壓鍋壓的面條,拌點香油,就著他自制的辣椒醬,一男三女都吃的鼻頭出了細汗,辣椒這東西,可以強行打開人的味覺。

現在,已經不是孫享福一個人好這一口了,虞秀兒她們平時也吃一些,在身體稍微輕松下來之后,肚子里得有些食,人才感覺自己活著。

在強光照的遠處崖頂上的白雪灼灼生輝的時候,蘇毗茹在那曲城周邊的兩三千子民,便被帶到了孫享福居所前的空地上來,他們大多數都穿著油殼子一般的衣服,身上,有比牛羊還重的氣味,皮膚,則是呈黑紅色,就是二十來歲正當壯年的小伙,看上去,也比中原地區三十四歲的中年人顯老。

文工團有可以快速拼接搭建的舞臺,從牛車上將木料卸下之后,很快,一個一米多高,三四幾平方米的木臺子,就搭建了起來。

孫享福穿著儀裝登上了舞臺之后,本來想按照李世民宣撫的圣旨念一遍的,一如當年裴律師和張勇去幸福村的時候那樣。

可后來想想,這些人之中,能聽的懂漢語白話的人,根本沒有幾個,那還照著念啥,只是裝模裝樣的將圣旨打開了之后道,“大唐皇帝陛下說,大唐治下,不允許有像你們這么窮的人。”

然之后,他收了圣旨,道,“所以,恭喜你們,很快,就會成為富有的人了。”

大唐農圣 第734章 宣撫

上一章  |  大唐農圣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