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之禍害 第七十章 開刀
當然,俘虜里面當官的肯定不能釋放。
楊豐的釋放范圍僅包括普通綠營士兵,別說那些游擊都司之類高級軍官了,就是一個最低等的外委把總也不能放,這些人加起來也得一兩千了,正好也都扔到基隆煤礦去當苦力,然后讓他們家里拿錢來贖人,話說能當到軍官的多多少少都有點家業,對于這些人不敲白不敲。
至于再往上的參將,副將,總兵那就不用客氣了。
這一次總共俘虜一個總兵三個副將八個參將,統統推到刑場上給新兵練刺刀。
雖然理論上這些人家里更有錢,但現在的楊大帥對錢不錢的已經沒那么看重了,畢竟他的倉庫里堆滿了白銀和黃金,也不差這些人那幾個。
在那些帶著手銬腳鐐被押上運輸船的清軍軍官不斷咒罵哀求聲中,和他們相距不遠的渡口一張大桌子也擺放著,桌子后面坐著幾個明軍軍官,他們身后放著一個個大木箱。箱子里面正面楊豐頭像,反面雙龍戲珠中間帶著當紋銀一兩五個字的銀幣堆積著,白花花在太陽下直晃人眼睛,而那些被釋放的綠營士兵排隊從桌前走過,每人領一枚銀幣登上免費的渡船過江,然后就可以愛去哪兒去哪兒了。
“各位清軍兄弟們,大家都是漢人,漢人不打漢人,我們楊大帥起兵只是為了殺韃子,重新恢復咱們漢人的江山,當年韃子入關時候,殺了多少人?搶了多少好東西?你們有誰祖上沒有死在韃子手中的,你們有誰當年沒有被韃子搶了東西?跑馬圈地時候有誰家沒被搶了土地?楊大帥就是要帶著咱們,報了當年那血海深仇,把他們搶了咱們的銀子和土地再統統搶回來。
大帥也知道你們過得不容易,上戰場流血拼命,軍餉還被當官的吞了,到手那點銀子連家都養不活,老婆孩子餓得嗷嗷叫,一年到頭連身新衣服都穿不上,雖然你們是和我們打仗被抓的,就算殺了你們也無話可說,但大帥心腸好,知道要是你們死了,家里的老婆孩子都得餓死,所以特意開恩釋放回家,這一塊錢就是你們的路費。”
一名看上去忠厚老實的明軍軍官,站在桌子旁邊,手里拿著紙筒子不斷高喊著。
當然,這些有沒有用就不知道了,反正在那些明軍官兵和看熱鬧的普通老百姓看來,這的確是挺傻的,不過這樣評價有點對楊大帥不敬,所以大家也只好歸結于大帥心腸好,畢竟人家是神仙弟子,那肯定是要慈悲為懷的。
“大帥到!”
就在這時候,隨著一陣扯長嗓子的喊聲,一隊明晃晃的胸甲騎兵呼嘯而至。
這些騎兵和其它不一樣,一共三十六人,全部最高大的戰馬,除了必備的紅袍銀甲,額外還每人配一件紅色披風,武器除了馬刀手槍短步槍外,還每人配一根丈八的長矛,長矛上面還有一面小三角旗,旗上是一條張牙舞爪的金龍。
好吧,這隊騎兵的名稱就是龍騎兵。
在楊豐的設計中,正在組建的明軍騎兵旅實際上是歐洲版龍騎兵,騎馬的步兵,高速機動步兵,因為他根本不需要騎兵來沖擊清軍的步兵方陣,他只需要步兵排著隊在一百五十丈距離上不斷開火,就足夠讓清軍步兵方陣散伙了,畢竟后者的火繩槍在這個距離上,擊中明軍的可能性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這種情況下他還要個屁的騎兵。
而他的龍騎兵是單獨的重騎兵,專門用來在以后出去侵略時候對付歐洲步兵方陣,另外還有那些著名的騎兵,比如說俄國的哥薩克,波蘭的翼騎兵,還有奧斯曼帝國的騎兵之類,之所以從現在就開始訓練,主要是……
主要是他想裝個逼用。
三十六匹戰馬踏著驚心動魄的馬蹄聲,馬背上騎兵都是一米七五以上高個,身上紅袍銀盔銀甲,頭盔上帶著紅色盔纓,身后披風揚起,腳上煙色皮靴擦得都快照出人影,手持寒光閃閃的長矛,長矛上一面面小三角旗獵獵舞動,那氣勢讓人群中看熱鬧的很多姑娘小媳婦都春xin了。
至于騎兵前面當然是楊大帥了。
話說這里的俘虜,很多都是見識過他在戰場上是何等兇殘的,此時一看見他兩腿都不由得發軟,一個個呼啦全跪下了。
“這是干什么?都起來!”
楊豐對這效果很滿意,帶住戰馬擺出一副和藹可親的表情說道。
那些俘虜哪敢起來,眼前這家伙手上至少沾了幾千清軍士兵的鮮血,說是個殺人魔王都不為過,此時別說在他面前站起來,那些清軍俘虜連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怎么?我說話不管用了?”
楊豐眼睛一瞪喝道。
那些清軍俘虜刷一下子全站起來了。
“我是來給各位兄弟送行的,雖然咱們剛剛打過仗,但只要你們身體里流著漢人的血,那就都是我的兄弟,哪怕你們回去依然被韃子逼迫著重新上戰場,我也依然視你們為自己兄弟,再抓到我還會放了你們,但我需要你們記住,這天下是咱們的,而不是那些韃子的,他們殺了我們的人,搶了我們的地,難道就這么算了?”
楊豐控制著戰馬,在那些清軍俘虜面前走動著。
“不,不能算了。
甲申國難那千百萬親人的血不能白流,曾經這片土地的主人不能變成韃子的奴仆,他們欠下的血債必須用血來償還,他們搶了我們的一切都必須給我們還回來。
記住你們的名字,你們的漢人。
記住你們的身份,你們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記住你們的祖宗,你們的祖宗腦袋上沒有這根尾巴!
都記住這一切!”
楊豐說完一提韁繩,那大白馬立刻嘶鳴著立起,緊接著他掉頭,帶著那隊龍騎兵就像剛才來時候一樣,踏著驚心動魄的馬蹄聲如同一陣風一樣迅速離開了,楊大帥現在可是很忙的,出來裝個逼都得抽空。
現在多少軍國大事等著他處理呢,不但是軍事上的,連民政方面也得由他親自抓起來,畢竟原來的那些主要官員基本上全自殺了,現在寧波三地只能暫時由大帥府軍管中,而且直到現在他也沒找到合適的寧波知府,原本邵廷采是最合適的,但可惜后者負責軍工生產離不開。
當然這些都是小事,最重要的還是接下來的戰爭。
而就在奪取寧波后,杜佑率領的第三旅緊接著南下奪取奉化,第一旅的一個營則奪取溪口,這兩地清軍都不戰而逃,這樣再加上已經被占領的慈溪,明軍徹底完成了這片平原的封閉。清軍退守余姚,嵊州,寧海,在這三處據點和明軍對峙,其中嵊州和寧海必須經過大片山區,對于極度依賴后勤而且缺乏陸地運輸能力的明軍來說,肯定不是攻擊方向,而下一步主要攻擊目標肯定是余姚。
不過短期內楊豐還不準考慮下一步的進攻問題。
他必須先把擴軍工作完成。
他緊接著從基隆調回了第三營,這個營繼續留在那里已經很浪費了,這時候連新竹一帶都才剛有百多個漢人過去墾荒,再往北全是荒山野嶺,最多也就有點平埔番的部落,就臺灣那點清軍根本不具備穿越一百多里這種環境作戰的能力,再加上明軍海軍控制制海權,清軍占領區鬧事的不斷,臺灣總兵張玉麟根本就把基隆當不存在一樣。
而且這段時間老陳的基隆守備隊總兵力也擴充到了三千多人,全都是前鄭家老兵,雖然楊豐借口產量不足,只是給他們配上了外購的滑膛燧發槍,但戰斗力也不是張玉麟手下那幾千綠營能夠對付的。
這樣把第三營撤回來后,以這這個營為骨干,再從其它各旅抽一部分軍官,第四旅也就組建了起來,另外三旅的第四個步兵營也用同樣方式完成組建,然后剩下的就是訓練了。還有就是騎兵旅,這個旅在編制上和步兵旅沒有什么區別,畢竟他們真正打仗還是要作為步兵來使用,實際上楊豐手下也沒人懂騎兵作戰,他手下連會騎馬的都湊不出一個旅。不過和步兵旅不同的是,這個騎兵旅的火炮全是小的四斤半炮,畢竟作為一支需要高速機動的部隊,九斤炮對他們來說有點重了。
四斤半炮就無所謂了。
這種小炮連炮身帶炮架整個算上也就一千斤多點,兩匹戰馬就能拉著翻山越嶺,哪怕在南方這種松軟地形上也不會受太大影響,但九斤炮那兩千斤重量想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
至于重炮旅,這個暫時依然不在楊豐編制范圍,他目前的作戰環境中,搞一堆好幾噸重的大炮別說遠程機動了,就是那些水鄉小橋都過不去,更別說計劃中那二十四斤的榴彈炮了,就那東西的恐怖重量,估計在淮河以南想用這東西作戰,得先去提前修橋補路再說。
就這樣,楊豐的新一輪擴軍計劃迅速展開,至于兵源什么的就完全不值一提了,這一帶好幾十萬人口呢,而且老百姓對加入明軍充滿熱情。
不過和康麻子的戰爭雖然告一段落,但楊大帥和另一些人的戰爭卻開始了。
“快,快!”
已經被升為尉官并且擔任隊長的孫升,一邊快步跑著一邊催促身旁數十名士兵,在路人詫異的目光中很快停在一處規模不小的宅院門前,緊接著他向后一招手,兩名士兵立刻上前,抬腳猛然踹在大門上,并沒有鎖著的大門應聲而開,隨后端著上刺刀步槍的明軍一擁而入。
“你們要干什么?”
一個穿一身錦袍,看上去很富態的老者,在十幾個家奴簇擁下走出來,擺出一副威嚴嘴臉問道。
“陳文是吧?”
孫升看著他說道。
后者陰沉臉點了點頭。
“奉大帥令,鄞縣鄉民陳文于此國難之時,不思盡忠報國,反與韃子私相勾結欲行不軌,著立即逮捕。”
孫升立刻拿出一份逮捕令,根據之前背好的內容讀道。
好吧,他其實是不識字的。
“荒謬,自大軍入城,老夫閉門不出已經多日,何來與朝廷勾結!”
老者怒斥道。
“陳老,您是韃子手下當過道臺的,您兩個兒子一個在北京的翰林院,一個在江西當知縣,您說您和韃子沒有勾結,這個您自己能相信嗎?還有,您這帽子下面藏著的辮子是怎么回事?大帥命令可是留頭不留辮,留辮不留頭,是不是您還惦記著給韃子當奴才?還有您剛才那句朝廷是怎么回事?您是不是還惦記著韃子打回來?”
孫升說著拿短槍把老者頭上帽子挑落,緊接著里面那條辮子掉了下來,那老者臉色一下子變了。
“銬起來!”
孫升冷笑著說。
兩名士兵立刻上前,迅速將老者銬了起來,在外面大批閑人議論紛紛的圍觀中,直接押上停在門前的囚車然后直奔大帥府。
而就在同時,類似的一幕在寧波,慈溪,奉化等地同時上演著,大批明軍分頭行動,直接闖入各地那些有親屬在康麻子手下當官的地主家中,將其家中主事的全部逮捕,罪名都是一樣,勾結韃子欲行不軌,在短短一天時間里抓了一百多人,然后全部關進大帥府的大牢內,一時間整個寧波三地一片愕然。
畢竟在此之前明軍表現得極其文明,突然一下子露出獠牙還是很讓人不適應。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楊大帥只抓地主,而且只抓那些主要大地主,比如說陳文,家里就有兩萬多畝地,但商人,那些開各種作坊的工場主,他一概沒碰,哪怕他們家里也的確有親人在外當官的,也沒有在抓捕行列,當然除了這些之外也有大量土地的商人肯定也在抓捕行列了。
不過愕然歸愕然,對三地秩序還是沒有任何影響的,畢竟這些人跟老百姓沒關系,老百姓該干什么還照樣干什么。
大清之禍害 第七十章 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