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1177章 三年又三年
“三年又三年,這高句麗何時能滅?”
寒風嘯嘯,飛雪飄零。
已經長的和李超一樣高的太子承乾負手而立,站在宮中的望火樓上,遠眺著大雨紛飛中的漢京。
李超披著貂皮大衣站在一側。
寒冬臘月,吐氣成霜。
“畢竟是滅國之戰,也沒有那么輕松的。三年時間,陛下在遼東取得的戰果已經非常驕人了,最多再有一兩年,高句麗就將滅亡。”
“還要一兩年嗎?”承乾問,“陛下都已經三年未歸了。”
貞觀九年二月,李世民出漢京往泰山封禪,八月,皇帝在登州發布了征遼令。大唐二十萬大軍水陸并攻,三十萬民夫負責轉運輜重糧草。又有契丹、奚、室韋、霫、薛延陀諸部十萬騎從征。
三韓半島上的新羅、百濟二國也各派出了三萬兵馬,連東瀛都派出了一支兩萬人的艦隊從征。
當這支三十八萬人的大軍發起進攻的時候,當時大唐朝野都認為這場仗可能半年就能結束,說不定能趕在貞觀十年正旦前滅亡高句麗。一些保守的估計,也認為頂多到貞觀十年中就能獲得勝利。
不過真正開打,卻并沒有這么輕松。
在戰斗一開始的時候,確實非常迅速。
這場東征,李世民親征,他坐鎮登州,在進攻開始后,還渡海移駕遼南卑沙城,親臨遼東指揮。
大軍分成三路,遼河一線由兵部尚書李靖指揮,統領的是十萬唐軍和十萬部族聯軍,二十萬大軍正面進攻高句麗人的遼東千里長城防線。
而在遼南一線,五萬唐軍從南往北攻,是繞過高句麗的千里長城的。遼南一線,由樞密副使李績掛帥指揮,安東都護尉遲寶琳為先鋒。
海路這邊,李世民出人意料的選了五員大將,由樞密副使秦瓊掛帥,中軍大都督程咬金、右軍大都督蘇定方、還有南衙府兵大將軍羅士信、單雄信五將統領五萬水師和步兵浮海東渡直攻平壤。
這場戰爭,大唐可謂猛將盡出,精銳云集。
建功最快的還是秦瓊率領的水路,高句麗大軍云集于遼東長城一線,平壤一帶則兵力空虛的多,兼之又有泉蓋蘇文父子做內應,秦瓊的艦隊渡海直抵平壤大同江口,然后順江抵近平壤城下。
當唐軍艦隊鋪天蓋地抵達的時候,高句麗朝廷措手不及,泉蓋蘇文父子在城中發起叛亂,里應外合,秦瓊輕松的就攻入了城中。
從抵達平壤城下,到攻入城中,只用了半天時間。
高建武無路可逃,拒不投降,在宮中放火自0焚。
平壤的王室軍隊或死或降,這也是自隋以來,中原軍隊第二次攻入平壤。當年來護兒也曾攻進平壤,但當時是高句麗人故意放隋軍入城,來護兒縱兵入城,大肆搶掠,亂不成軍。結果高句麗伏兵趁亂殺出,大敗隋軍,當時來護兒僅率數千殘兵逃出城外,高句麗軍追殺到隋軍戰船停泊之處,見留守大將周法尚嚴陣以待,才退回。
當年秦瓊、老鐵槍正是在來護兒麾下,參與了那一戰。
時隔二十年,當年的來護兒親兵隊頭,已經成為大唐的樞密副使,站在高句麗王宮之中,看著高建武的尸體,秦瓊心中激蕩。
捷報送到登州,李世民興奮萬分,親自渡海到遼南卑沙坐鎮指揮。
北路的李靖率領二十萬漢蕃聯軍,步步為營,穩扎穩打推進,直指遼東城,一路將遼東周邊的衛堡掃除,最終兵圍遼東城。
老將李靖不急不燥,用了一個月時間,連續擊敗多支來援高句麗軍,最終用大炮轟開了高句麗城門,攻破了遼東城,這座高句麗遼東防線上最堅固最大的一座城池。
秦瓊破平壤,李靖奪遼東。
本來以為這場戰事能夠迅速的結束,豈料事情并沒有如想象中進行。
高建武死了,消息傳到遼東,遼東統帥乙支文德立即扶立高建武之弟高大陽之子高藏為王,擁他為高句麗第二十八任國王,并自任莫離支,統攝國政。
國王高藏完全就是乙支文德的傀儡,乙支文德面對唐軍的勸降,頑固無比。
拿下遼東城之后,戰事進展并不順利。
遼東一線,高句麗人在這里費時三年,加固的千里長城并不是假的。遼東城是平原城,但后面的許多城池卻都是山城。
大大小小無數的山城都如釘子一般的立在各個險要山谷和山上,李靖雖有二十萬大軍,但在遼東的這種地形下,兵多也沒多少優勢,而高句麗人負隅頑抗,拼死不降。
一座座的山城、堡寨攻過去,都非常艱辛。
李績在南面的進攻,也一樣遭遇到這種情況。
雖然說一路攻城拔寨,但進展緩慢,貞觀九年寒冬到來之時,唐軍奪下不少城池,可依然沒有擊跨高句麗人。
面對遼東的酷寒,李世民也不得不下令停止攻勢,進入冬季休整期。
薛延陀和契丹等部都撤回不少兵馬回家,幸好唐軍有棉服棉鞋,能夠抵抗遼東的嚴寒,守住了之前的戰果。
休整直到夏季,才開始再一輪的進攻。
而經過一冬休整,高句麗人也穩住了頹勢,他們還從東北調來了靺鞨部落的騎兵助陣。戰斗陷入了一種困局,唐軍每天都在攻城奪寨,但遼東一線的山城堡寨實在是太多了。每奪下一寨,既費時又耗兵,殺敵一千,唐軍也得損失二三百。
倒是秦瓊的海陸軍,進展順利。攻破平壤之后,平壤周邊的王室軍幾乎無抵抗之力。兼之百濟、新羅、東瀛三家聯軍助陣,秦瓊在大同江以南的高句麗境內,如秋風掃落葉一般。
而泉蓋蘇文父子也策動他們在東部的軍隊起兵。
貞觀十年,唐軍在東線十分順利,拿下了鴨綠江以南的所有高句麗土地。但在遼河一線,高句麗人卻在乙支文德的率領下,拼死抵抗。
打到冬季,李靖和李績共奪得高句麗人一百多座山城,但卻還是沒能擊潰高句麗人。寒冬到來,戰事再次停止,進入休整。
貞觀十一年夏,戰事再開始,又打了半年。
到此時冬季休整期,唐軍已經東西兩面合圍,把高句麗人困在了他們的千里長城一線,高句麗人守著幾百座山城,還在負隅頑抗,但已經山窮水盡了。
“我們已經傷亡了三萬人了,再打兩年,估計還得傷亡不少。”承乾道。
三年過去,承乾已經十七歲,馬上就要十八歲了。他長的越發的高大,眉宇間透著李世民的神態。
留守漢京三年,監國攝政,承乾也表現的越來越好。
皇帝三年沒回家,甚至發下誓言,不滅高麗不還京。
就在去年,皇帝將登州府升為大唐的東都。
大唐現在是東都登州一個朝廷,然后中都漢京一個朝廷。
三年,皇帝一心只盯著高句麗打。
“滅亡高句麗,傷亡五萬,也是值得的。”李超說道。大唐打高句麗,打了三年,傷亡的士兵倒不多,主要還是耗費的錢糧十分可觀。但細算起來,大唐確實不虧的。
遼東一線還沒拿下,可三韓半島北部,以及鴨綠江兩岸卻都已經為大唐攻下。
李世民對于攻占的高句麗疆土,也是很狠的,直接來了一個盡遷其民的策略。所有的被攻占土地上的高句麗人,不管是哪族的,都成了奴隸,他們的所有財產也都成了大唐的財產。除了海上封凍期,每天在高句麗各個港口,都有無數的運奴船滿載著奴隸回到揚州、登州等地。
甚至曾經臣服于高句麗的靺鞨諸部,也已經改內附大唐。
而大唐在三韓半島占領區設州置縣后,百濟、新羅、東瀛三國,也對大唐更加臣服。
這一仗,怎么都不會虧的,現在離最后的圓滿,就還差那么一步了。
大約百萬高句麗軍民困守在遼東一線,這些是硬釘子。但仗打了三年,大唐軍力充足,糧草也充足,可高句麗人卻已經是快要彈盡糧絕了。
這就是大國與小國的根本區別,大唐二十萬軍隊在遼東打了三年仗,絲毫不動搖國本,但高句麗卻已經處于崩潰之中了。
“太師,明年就是貞觀十二年了。我那三個兄弟也都十五六歲了,既然陛下還暫時不回來,那么就由我來做主,也該讓他們之國就藩了。”
漢中郡王李恪今年十五,秦王李泰今年十四,宜陽郡王李佑今年也十四。
皇子十五之國,本來李恪今年就要之國的,但李世民沒發話。
“此事是否請示下陛下呢?”李超笑著道。
承乾看著眼前紛飛的雪花,“這點小事就不必勞煩陛下了,等新年一過,我就派人送三位皇子去西域之國。八萬健兒已經在西域站穩腳跟,大唐的十幾個軍鎮也都建立了起來,諸分封的貴族們,也已經在那邊建立了自己城堡、莊園,招募了自己的領地騎士。陛下既然給他們在那邊分封了領地,皇子們總不能辜負陛下的好意。”
李超笑笑,這孩子,越來越壞了。
唐朝好地主 第1177章 三年又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