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
古有斗米斤鹽之說,一斗米買一斤鹽,正常年僅,可能一斗米僅二十錢,但現在一斗糧起碼二百錢,因此這個價格不好拿捏。
“現在物價確實貴,不如這樣,暫定三百斤為一引,每引十千錢。給鹽戶的收購價,則為每引兩千錢?”李超想了想道。
一引三百斤,收購價兩千,那就是每斤大約七文錢不到,比剛才說的五文錢一斤要漲了近兩文,這可是近百分之四十的漲幅,不能說少。
大家于是都在心里算賬。
一引三百斤,官方統收價是一引兩貫錢,而賣給鹽商是一引十貫錢,一進一出,官府一引賺八貫。
一年百姓起碼需求一百萬引鹽,那就是能賺八百萬貫。如果超發個兩三倍,那就是能一下子籌得兩千萬貫左右的鹽款。
這還沒算從鹽戶和鹽商那里征的營業稅,估計還能收不少。
哪怕不到三千萬,可也是兩千萬貫啊,想想都讓人激動了。
“一引十千,官銷價每斤就是三十三文余了,鹽商還要加價,那鹽價豈不得四五十文一斤?如果推行此法,只怕百姓受苦許多。”房玄齡憂心道。
“我覺得不應當分區,如果分區,那么官銷價格必然不同,到時朝廷要不要對鹽商實行劃區銷售?如果劃區,如何保證鹽商們不相互跨界銷售?朝廷各區的收購價、銷售價是否要調整?這樣一來,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我提議,還是統購統銷,所有的鹽統一價,每引兩千錢收購,統一價出售,每引十千錢。”
李世時這個時候突然打斷了房玄齡的話,問,“鹽稅呢,怎么收?”
宰相們一個個都不吭聲。
其實大家剛才說的統銷每引三百斤售十千錢,意思就是里面已經包括了稅了,這樣平均一斤三十三文多點錢,不便宜了。
可現在李世民突然問一句鹽稅,明顯意思是對這個價格不滿意。
李世民不滿意的原因很簡單,照這個方案,朝廷最多能募集兩千萬貫錢,這還是要超發幾倍鹽引的情況下。
李超低著頭不想說話。
都說北宋鹽價高,但據宋史通貨志記載,鹽引每張,領鹽1165斤,價六貫。
北宋中期一年也就產鹽三億多斤,正常情況下,一年鹽稅一千多萬貫。
現在李超他們打算超發點,加上鹽價高點,一年弄兩千萬貫,結果李世民還不滿足。
真是有點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朕覺得三十三文一斤鹽太便宜了,現在斗米都二百文錢了。都說斗米斤鹽,要不我們就鹽米價來?”
李世民這話一出,宰相們臉色都變了。
斗米斤鹽,那是說的正常年月,如今是饑荒年月啊,這糧價都上天了,那是非常不正常的時候,怎么能按這個時候的米價呢?
不過李世民執意要加價。
最后大家也是有些無奈了。
李超覺得可以做點讓步,統銷價每斤四十文,三百斤就是十二貫,除去成本兩千,還剩十貫。朝廷發行一百萬引鹽引,就能得利一千萬貫。如果超發一倍,就是兩千萬。
“超發太多,也是后患無窮,不如干脆多漲的價。”
“這樣吧,統購還是每引兩千,統銷每引十二千,再加上一倍的稅吧,給鹽商每引二十四千,再超發一倍。”
李超馬上在心里得出了一個數字,按李世民這種弄法。
一引鹽利十貫,稅十二貫,成本幾乎可以不計。正常賣一百萬引,那就是兩千二百萬,如果超發一倍,那就是四千四百萬貫了。
這真的是能發財啊。
問題是,這樣搞,鹽價可就漲的不是一丁半點了。
鹽商們拿到的批發價都是每斤六十六文多了,怎么也得加價賣吧,一斤賣個七十文肯定不止,估計得七十多文一斤了,要是朝廷再征他們的營業稅,估計他們也會把這部分轉到百姓頭上,最終一斤鹽估計得八十文錢。
那是最少。
從一斤十文,到一斤八十文,暴漲七倍。
百姓會如何想?
李超說漲的太多,突然漲這么多,怕是百姓有怨言。
可這次李世民并不聽勸諫,認為如今國難當頭,朝廷之前為百姓傾國救濟,如今北方胡虜威脅,朝廷必須全力抵御。
所謂取之于民,也是用之于民,這些錢收上來,也并非他拿支享受了。
這話說出來,李超也有點無法再勸。
李世民說的也有點道理。
至于鹽價漲了,細算下來,一戶如果吃鹽四五十斤一年,那一年原本買鹽錢四五百文,而現在卻得三四千錢。
漲的很高。
可李世民也說了,如今物價漲的厲害,一斗米都二百錢了,一石米兩千錢。一斤鹽賣六七十文,并不算高。
李超想想中唐改革鹽法,直接在鹽價上加十倍的鹽稅的事情,想想后世明清時的高鹽價,也知道,這其實是發展的必然。
朝廷需要錢,總能找到辦法的。
不過李超依然還是覺得漲的太突然太高了。
“陛下,其實我還有一個后續計劃,剛才還沒來的及說。”
“是什么,說來聽聽?”
李超本來不想說這個的,這個時候也只好說出來了。
“臣以為,朝廷可以把鹽業這塊,成立一個公司。”
“公司?”李世民皺眉。公司,不就是商行的另一個稱呼嗎,朝廷辦商行,前所未有的事情啊。
“是這樣的,朝廷成立一家公司,但屬于朝廷控制的。朝廷可以發行股票,然后向商民出售,以此募集股本。比如說,朝廷第一次發行新股,可以多募集些股金,比如說,募集個一千萬貫兩千萬貫。”
“就如四海貿易公司一樣?”李世民早知道了四海公司股票圈錢的厲害,人家商行的股東,那可是得年年分紅派息的。四海公司的股票倒好,有各種不同等級,許多人手里的股票,根本沒有決策權。
而且公司也不承諾會年年會紅派息,意思他們想分就分不想分你手里的股票就暫時不能分。雖然擁有股票就是股東,可這種股東,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若是朝廷也把弄一個唐鹽公司,發行股票,拿出個一兩成股份來,發行股票募集股金,然后把這個錢拿給朝廷做戰爭之用,不也挺好的。
把唐鹽公司募集的股金挪用到朝廷打仗,李世民覺得天經地義,唐鹽公司那是朝廷的啊。
至于給股東們分紅派息,等以后有錢了再說。
“這個辦法不錯。”李世民很滿意。
“陛下,那是不是可以考慮暫時先不要漲這么高的鹽價?”
李世民想了想,“文遠你這是為民請命嗎?那就統購還是兩千,統銷十二千,稅三千。”
這樣一來,一斤鹽官方批發價就是五十文了,鹽商分銷零售估計在六十文以內。一斤減了十幾文錢。
李超還不太滿意,可李世民已經一揮手。
“好了,此事就這樣說定了,先印一百萬引,再超發一百萬,然后盡快組建這個唐鹽公司,再拿出一成股份來發行,募集一千萬股金。”
李世民算了算,一百萬鹽引,就是一千五百萬貫,除去二百萬本錢,還得一千三百萬鹽利,超發一倍,那就成了二千六百萬,再發行一千萬鹽股,那就是三千六百萬了。
嗯,這么多錢,足夠跟突厥人開干了。
“好了,現在錢的事情已經解決了,我們還是來商議一下,如何對付統葉護,對抗突厥白眼狼們吧!”
李世民甩甩衣袖,湊到了地圖前。
最新的消息,突利小可汗果然已經投奔了統葉護。
對他來說,統葉護雖是西突厥大汗,可當年西突厥也是突厥王族出去開拓西域的一支,投奔他,總好比投奔大唐的好。事到如今,突利哪不明白他被大唐擺了一道。
因此他寧愿投奔統葉護,也不投唐。
而漠北的鐵勒人,跟統葉護的上一戰中,元氣大傷,現在北逃的遠遠的。
大唐現在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統葉護馬上就來了,這一戰不可避免。
“讓唐儉出使漠北,看能不能先拖住統葉護段時間,給他送點金帛珠寶。跟他談條件,不管統葉護現在提出什么條件,我們都可以暫時先假裝答應他。”
李世民雖然決定了要開打,但越是如此,他越加小心。李超說的對,統葉護如今兵強馬壯,正是得洋之時,不能硬剛,得想點辦法智取。
宇文士及提出,應當再派人去聯絡下薛延陀的夷男。
“夷男兵敗北循,找他有什么用?”
“夷男雖敗,但草原上的戰爭都是差不多,就算敗,也不會一下子敗光,只要收拾下兵馬,夷男的實力并沒太大損失。關鍵是他有沒有再戰的勇氣,只要我們大唐聯絡他,表明要與統葉護開戰的決心和態度,相信夷男肯定會出兵配合我們的。有夷男在漠北,能替我們牽制統葉護不少兵力。”
宇文士及這番話說的李超是刮目相看,想不到這個老頭,居然也有如此厲害的一面。
李世民點頭,覺得這個時候多個幫手總是好的。
不過他還是提出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朕準備調長孫無忌回來,出了這么大的事情,他不適合繼續留在朔方。”說到這里,他目光在眾宰相中掃過,最后停留在李超的面上。
“文遠,朕選你掛帥,由你來指揮這次北方之戰,你可敢應?”
李超沒有什么驚喜激動,淡淡的道,“臣舉薦衛國公李靖,老當益壯,大器晚成,用兵如神,可以為帥。”
李世民搖頭,“朕將河東委給李靖了。”
“那臣再舉薦英國公李績,李績將軍善謀多策,用兵了得,可以為帥。”
“朕將河北交給李績了。”
“那臣······”
“太子一力舉薦你為帥,朕思慮良久,也覺得你是此次掛帥最佳人選。你也莫要推辭,此是朝廷用人之時,不是給你封官賞賜,不用推來推去!你就說應還是不應?”
話已經如此,李超就是不想應也得應了。
“臣領旨,但有一要求,臣向陛下借兩位武神同行。”
“你要叔寶和敬德二將為副?沒問題,朕不但把二將派給你,而且還會下令,讓李靖李績柴紹諸道大都督統統都受你節制,聽你調派。朕對你只有一個要求,打贏這戰!”
節制河西、隴右、關內、朔方、河東、河北六道兵馬元帥,這可是皇帝極大的信任了,李超覺得肩頭很重。
“臣定不辱使命,請陛下和太子殿下放心!”
唐朝好地主 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