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544章 吃李大戶去
遷都那是大事,之前太上皇的時候都已經討論過了,那時就是當今一力反對。
可是現在,皇帝卻把李超的奏章交給宰相們議論,卻是有再次考慮遷都的意思了。
政事堂。
“李超又開始折騰了。”
“上次說不能遷都的是他,這回說要遷都的又是他。”
“反正李超那張嘴,怎么說都有理。”
“遷都,不說其它的,有錢嗎?”
“誰知道呢,我倒是想看看,他奏章上到底怎么說的。”
“嗯,對,先看看再說,說不定李超還真的說的有依據呢。”
“呀,還寫了挺長,這一二三四五,一條又一條的,遷都的好處,都寫的清楚,長安不適合再做都城的原因倒也寫的清楚啊。這奏章,很有李超風格啊。要是我尚書省的那些官員們寫奏章報告能寫的這么簡潔明了,就省心了。”
蕭禹掃了一眼奏章,不由的真心贊嘆。不管內容如何,首先這奏章的寫法就非常的好。
“是啊,張超說話,總能打動人心。”
政事堂里,宰相們一人拿著一份張超奏章的抄本,都在那里一邊看一邊議論。
一開始,大家還挺輕松。
遷都?那是那么好遷的?
可看著看著,氣氛就不太一樣了。
李超奏章里寫的很詳細明白,這長安城已經完全不能符合大唐帝國的都城地位了,太偏,太小,太落后了。
“說的倒是很有道理的。”
“嗯,之前李超反對遷都,說是因為大敵當前,朝廷遷都時機不對,而不是不應當遷都。現在吐谷渾、突厥都安撫住了,而朝廷也收復了朔方,如今局勢正穩。朝廷無外憂,也無內患,此時遷都,倒沒問題。”
“遷都也應遷洛陽啊,為何卻要選個襄鄧?”高士廉道。
“洛陽一來久經戰亂,殘破不堪。二來,論起地理防御形勢,也不如襄鄧。”
洛陽的優勢在于緊依黃河,而且楊廣當年營建新都洛陽后,把運河挖通,使得洛陽正好處于南北運河的中點附近,加之有黃河水運之利,使得洛陽確實擁有不錯的條件。
但自隋末起,洛陽一直打仗,徹底打破了。
十幾年前才營造的新都洛陽,也早在被唐朝攻破之后,給拆掉了。現在想一想,其實有些可惜了。
若是當初沒拆掉洛陽宮城,就可以用現成的了。
當然,洛陽的防御安全形勢,不如長安。長安號稱關中四塞,居于一隅,安全性能要比洛陽高,洛陽四戰之地,雖說也有八關,但總體來說遠不如長安。
這也是當初太上皇時,選襄鄧不選洛陽為新都的原因。
襄鄧的安全形勢,僅次于長安,卻是遠高于洛陽的。而且襄鄧一帶其實是一個較大的盆地,又有漢水穿過,北面黃河南面長江,東面淮河,防御和轉運都遠超長安。且新都遷到襄鄧那么京師東移,處于天下中心,有利于管理這個龐大帝國,尤其是對東部的管理加強。
“在襄陽和鄧州之間建一座新都,最大的問題還是營造的本錢啊。”
長安已經不能適應大唐帝國,無法承擔帝國政治經濟中心的重擔,而洛陽又殘破,安全形勢也不太好。
襄鄧之間位置倒不錯工,也有水陸轉運交通之便,安全形勢也好,可問題也擺在那里,襄鄧之間可沒有一個能做為都城的大城,不可能選襄陽或者鄧州,得選在盆地的中央位置,那么就要在平原之上,從零開始營建一座新的都城。
宮城、皇城、外城,可是全都得新建的。
如今的長安城,是隋朝時建的,前后也建了好些年,花費的錢不少。楊文的時候,營建東都,同樣大興土木,花了很多錢。
現在大唐的底子,要營建一座嶄新的都城,這個本錢可不小啊。
“李超完全沒有說營建新都的錢從哪來啊?”
“明年就是改元貞觀了,大唐還不富裕,這個時候大興土地,役使百姓,這不是好事。”
“不能瞎折騰,當年楊廣就是瞎折騰給折沒了的。”
宰相們議論了一番,也算是達成了一個共識。
長安再做為帝都確實有些不太適應了,可營建新都卻沒有這么急迫。眼下大唐底子薄,還是得再休養生息,積聚實力才對。也許再過些年,大唐解決了突厥這個大患之后,那時底子厚了,可以再考慮遷都。
宰相們把這個結果奏報李世民。
李世民考慮這個問題好些天了,這次把奏章給宰相們看,心里已經是有些意動了。可聽到宰相們的反對,他又猶豫了。
“現在問題是沒錢?”
陳叔達道,“回陛下,最主要的問題確實是沒錢,那一千萬貫,可是已經都做好了預算了,稅收進了太倉后,可是就要拔給各部寺的。”
李世民問:“對佛寺的改革呢,李超不是說完成對佛寺的整頓之后,朝廷至少能得到三千萬貫錢財,和幾千萬畝田地嗎?有這筆錢,足夠營建新都了吧?”
“陛下,佛寺整改一事,現在還只揭開了一個蓋子,不能操之過急啊。等完成整頓,拿到那些錢、地,估計前后至少也得一兩年啊。”
李世民摸摸胡子。
“好了,大家這些天也辛苦了,不如我們去灞上放松一下。”
長孫無忌笑道,“嗯,吃李大戶去,順便也聽聽李超的說法。若是他拿不出錢來,那么這營建新都之事,還是再往后推推吧。”
“我倒想看看,李超這個點金之手,這回又能怎么點石成金,從哪里弄出這么多錢來。反正太倉的正稅、商稅,他一文錢也別想動。”
“李家的飯菜就是好吃啊,水果也不錯,去那里放松下也不錯的。”
“對!”
李世民帶宰相們騎著馬直接殺奔灞上去了。
皇帝也沒帶什么大隊儀仗,直接輕車簡從,君臣都騎著馬,后面跟著幾百禁衛就往洗澡溝而去。
灞上。
李鎮。
李超帶著承乾,還有一眾工匠們,終于成功的先完成了第一架打谷機。
“把棚子裝起來。”
齒輪、滾筒都裝上去了,這件木制打谷機,目前只有滾筒上的n形鐵是鐵制的,其余的還都是木制的。
底下是個六尺左右的谷倉,約兩尺多高,里面能容納兩石左右的稻谷。
李承乾興奮的提著一塊木板過來,這熊孩子已經玩上癮了。
滾筒上的棚子很簡單,倉上留有孔,直接插進去就好,一共四塊板子組成了一個棚子,這樣脫粒的谷子就不會濺出去,都會落到倉里。
打谷機的前面可以站兩個人,有一個可以上下踏動的踏板,用力踩踏,帶動齒輪,齒輪帶動滾筒,就能打谷了。
棚子搭積木一樣的簡單。
剛搭好,李承乾就要去踩。
李超一把將他拎了下來。
“急什么。”
“還得加油。”
齒輪上加點油,能夠讓機子更潤滑,也能更省力。沒有機油潤滑油,直接加點菜油。
加好了油,李超站了上去。
抬起右腳,放到那個踏板上,用力踩下。
滾筒轉動起來,越轉越快。
“嗚嗚嗚!”
聲音很大,但聽著這聲音就能感受到效果不錯。
打谷機邊上,邊上已經堆著一擔稻谷。這些稻谷還沒完全成熟,但也能用來試驗一下打谷機的效果了。
雖然有點浪費,但打下來的青谷也能做飼料嘛。
“承乾,愣著做什么,去拿禾。”
承乾很想來踩打谷機,不過李超卻讓他拿禾。打谷機打的很快,最輕松最有效的打法,是兩人雙踩,這樣比較省力,也更加快速。
打谷機有一個特點,你得一直踩著他。如果打一下,又去拿禾,打谷機又得重新啟動,這會浪費很多效率和時間。
李超小時候暑假在外婆家,就是跟表哥專門負責拿禾,把割好放在地里的一把把稻草,抱起送給打禾的外公舅舅。
拿禾也是很辛苦的,不停的彎腰,還得速度快,得趕上打禾的速度。
承乾抱禾,李超接過一邊踩著踏板,一邊把稻禾放進棚里,擱在滾筒上脫粒。這也得有技巧,雙手握著稻禾得緊,然后稻禾稍微放在滾筒上面一點,雙手還得左右轉動,這樣才能最快的把稻谷脫粒干凈。
好久沒用過了,李超轉了好幾遍,還是沒脫太干凈。
“稻子沒熟,要是熟了再曬一下脫起來就快的多了。”李超給自己找了個借口,把脫干凈的稻草扔一邊。
稻草扔放也有講究,一般兩把扔一起,然后再變個方向疊加,這樣子便于捆扎稻草。稻草曬干了,可也是很重要的東西。牛馬的草料,甚至百姓還拿干稻草做床墊,以及拿稻草做繩。
“少保,我也要踩打谷機。”
拿了幾把禾,承乾忍耐不住了,罷工。
“好吧,你上來,在一邊幫忙踩。”
李承乾興匆匆的站上來,雙手撐在前面靠板上,一只腳力用的踩著。聽著機子嗚嗚叫,李承乾興奮的大喊大叫。
李世民騎馬來到灞上,一進鎮子,剛好看到那塊曬場上李超和太子正踩著打禾機正歡呢。(
唐朝好地主 第544章 吃李大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