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章 雙透光(下)

  是“鏡鑒”嗎?

  羅南竟然沒能第一時間辨認出來。

  幾秒鐘后,他終于確定:雖說結構有些變形,但感覺確實是“鏡鑒”沒錯。尤其是那些嚴重變形的復雜立體符號,努力辨識之下,還能抓住幾個關鍵詞。正是武皇陛下與瑞雯“合著”的《人神關系簡史》里面的片段。

  這是“鏡鑒”投射到“外地球”的投影?

  或者說,是穿透時空壁壘后,殘留的光斑?

  羅南在“內地球”的本體,并沒有刻意做這種事。所以,這是他對相關歷史脈絡暗線形成了具體認知后,自然獲得的“獎勵”?

  “鏡鑒”本就是羅南“溯源追根”級別的宇宙大歷史認知,在現實物質世界的“映射”與“鑒證”。

  理論上,羅南意識到哪里,它都可以映射在此間。

  不過羅南投射到“外地球”的意識,絲絲縷縷,不成規模,就沒想著帶它過來,招惹眼球。卻不想,隨著歷史認知的更迭提升,“內外地球”的時空屏障,也擋不住它,自然而然地投影在這一側。

  這是否可以證明,羅南對“外地球”的滲透影響,正逐步加強;又或者“內外地球”之間的虛實屏障,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復雜、堅實…和隱蔽?

  想想“天照教團”的滲透實驗,羅南依稀完成了一次祛魅。

  更現實的層面,“鏡鑒”跨界投影,會不會在“外地球”淵區蕩起漣漪?“開墾團”那邊又會有什么反應…唔,這也無所謂了。

  萬事都有“新·野火”抗著呢。

  而且,大半小時都沒有反應到位的“開墾團”,也不配他過度擔憂。

  羅南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往“鏡鑒”上面偏移。

  “鏡鑒”的跨界投影,是獎勵更是證明。

  證明了自“大通意”以下,從遙遠而孤獨的古神紀元,到慘烈喧囂的神國時代,還有天淵帝國的發展傳承,再到地球這偏僻一域,最終指向羅南本人修行的歷史細流支脈,在傳承法理上、在規則秩序上,與羅南的認知基本合拍。

  而這條歷史暗線的呈現,更使得恢宏遼遠的歷史長河,呈現出了部分較清晰、具體的輪廓。

  這條細流支脈,并不是一條線直愣愣劃下來。

  如果古神是一株參天大樹,祂們形成“大通紀”的無上威能,大約算是樹上的一根粗枝;“無等神力”則是同源而生但功能不同的“氣生根”。

  粗略模仿的“大通意”,是那根粗枝上的一片葉子;磁光云母是另一片。

  羅南現階段發掘出來的“純粹觀察”,則只是葉片上的細小脈絡。

  嗯,幻魘之主,還有那夢神孽算什么呢?嚼吃葉片的青蟲?

  唔,“六天神孽”那樣的,或許就是大樹、枝干、葉片之間往來穿梭布網的蜘蛛吧。

  這幅難得具體生動的圖景,在羅南心頭流過,卻是典型的福至心靈。

  他轉而看向沸騰巖漿中的“陰影”、那處半位面,卻是半驚奇半有趣地發現,不知什么時候,在那光影線條絞纏錯亂的半位面區域中,不知什么時候,出現了一圈更虛淡模糊的“倒影”。

  毫無疑問,那仍是“鏡鑒”投影過去的結果。

  既然“鏡鑒”與羅南的認知同步,理論上他的意識到哪里,“鏡鑒”便能映射其間——最妙的是,羅南剛剛將“大通意”“無等神力”“純粹觀察”“磁光云母”等法門、載體,乃至“幻魘之主”“六天神孽”等歷史上的特殊角色,都做了梳理與整合。

  不管深淺如何,總之是掛上了鉤。

  既然掛鉤,就理所當然隨之滲透過去。

  而且,幾個已經在運使的關聯元素,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綜合。

  本就一脈相承,又何分彼此呢?

  如此情況下,這意外又成功的滲透,以及后續的發展,反倒不再是重點。重點在于,“鏡鑒”與羅南認知和他存在本身的深度融合。

  以后無論在哪兒,“鏡鑒”都如影隨形?

  無論意識趨向何處,“鏡鑒”都會透辟分析?

  所以“鏡鑒”就成為了一種天賦本能、靈魂烙印?

  唔,好像挺有趣,但又古里古怪的。

  不管怎樣,純從功能性上講,這是好事。

  “鏡鑒”的功能性運轉,基本是模擬、復現、推演的路子。就相當于快捷版、瞬發版的“觀想時空”。具體來說,就是以“禮祭古字”體系為基礎,以武皇陛下和瑞雯“合著”的《人神關系簡史》主線撐起來的“演義時空”。

  羅南也不斷融入自己的知識和看法,修正他對“演義時空”的理解,提升“鏡鑒”的模擬演算能力,正如當下。如此一來,他擅長哪個領域,對哪個領域的信息知道得更多,“鏡鑒”的演算效率就更高——當然,更多還是趨向于歷史領域,追溯歷史的真實,也獲得真實的反饋。

  目前這情況,模擬推演什么的且不說。“鏡鑒”透進去,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打破原本高延遲、弱反饋的僵局。

  信息通路其實還是那么點兒,很有限,但“鏡鑒”的透射,高效整合了“大通意”“無等神力”“純粹觀察”等原本不同的手段,使之劃入同一個領域。淡淡的光芒透進去,生靈聲光的反饋、生命力的接駁、構形竅眼的刺激…什么都有了!

  如今解析的半位面,涉及到的時空位面、生命構形、庇護所架構等等,恰好又都是羅南擅長或熟悉的領域,相關信息整合演算極為流暢。隨“鏡鑒”光芒照下,半位面中,明暗交織的復雜結構進一步明晰,又不僅僅是明晰,而是將這個半位面中,生命與他物的結構關系,復刻到“觀想時空”中。

  如果有“內宇宙模擬器”配合,口味更佳。

  嗯,羅南在“內地球”那邊的本體,完全可以配合。

  如此,越解析越通透、越通透力量滲入效率越高,相應的信息反饋也就越及時,快速形成了正向循環。

  這個“正向循環”的對象,不只是“半位面”,還有“外地球”。

  隨著信息流的穿梭滲透持續升級,“開墾團”能否察覺,還是未知。可“內宇宙模擬器”與“鏡鑒”的信息交流,能夠比“天照教團”與“失落之國”那種低效又嘈雜的滲透測試更顯眼么?

  如果真的比不過,倒是能從側面證明,“開墾團”正給李維他們放水,對“天照教團”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而那就是另一種性質了。

  正好可以試試看。

  這時候,“新·野火”第二次發動的“大通意”,感應范圍已沖高回落,雖說他的“大通意”水平實在不怎么樣,但能夠使出來,該有的效用還是有的。基本描繪出了半徑四、五千公里范圍內,這片“外地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內,十億多人的“聲息底色”。

  還有一部分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中、低軌道空間站上,目前存在的人員信息。里面有一部分是地球土著,但也有一部分,大概率是“開墾團”的成員。

  這種時候,“無等神力”“生命星空”也介入進來,自然而然地做出進一步分析。并非偏離路線,而是與“眼前”的半位面、與半位面中的“強哥”產生更密切、更真實的連接。

  要知道,羅南對“強哥”的入夢嘗試,一直都未停止。

  只不過此前受限于信息傳輸效率,只能單方面刺激,收不到有效反饋。而如今“鏡鑒”照射,幾輪“正向循環”下來,效率大增,“入夢法”的作用終于顯現。

  之前,一直渾渾噩噩的“強哥”有所驚動,在半位面和“熔巖島”的陰影深處,好像受驚的心臟,本地在抽搐。他身內、身外結構線條,好像做了造影的血管,或順暢或盤結,在“鏡鑒”光芒映照下,更加清晰地呈現。

  有那么一瞬間,“強哥”應該快要驚醒了,但最終還是沒有醒來。

  羅南并沒有失望,只是點兒驚訝,也只是一點兒:

  幾乎融進去了啊…字面意思上的“融進去”。

  這樣的變化有些驚悚,可前面滲透勘測所得到的信息,其實多數都能驗證這一點。僅有的問題是:“強哥”作為半位面里、“熔巖島”上唯一的活物,都是這種渾噩狀態,那么半位面這里的“主導者”,究竟是哪位?

  受限于對“外地球”認知有限,羅南只想到兩個可能:

  甲:“開墾團”,然而這種可能性起伏上下,捉摸不定。

  乙:超出常理的其他存在。

  該期待哪種呢?

  不管是哪個,此時在“鏡鑒”光芒的映照和刺激下,“強哥”雖是沉睡,大腦活動卻是異常激烈,無數的記憶素材,包括那些印象深刻的場景以及銘心刻骨的情緒,就如同深水中冒起來的高溫氣泡,有的中途炸裂,有的則一直上涌到水面上,震動翻動,咕嚕作響。

  這時候,“大通意”感知描繪的“聲光底色”,便如同傾倒的調色盤,各色顏料油彩一發地潑下去,五色斑斕,然而色調沉暗,與那些記憶的氣泡共同構建起詭譎迷幻的夢境。

  夢境中,有人在耳畔呼喚:“洪強,洪強!”

  洪強勉強睜開眼,上頭的照明模糊而熾熱,耀眼生花,什么都看不清楚,隨即沉重的疲憊感便用力將眼皮往下拉,他想再睡會兒。

  耳畔那人在推他:“打起精神,今天還沒給‘庇護所’壘磚呢!”

  洪強呻吟:“它真管用嗎?”

  “啪”,氣泡炸裂,隨即有新的翻涌上來。

哎呦文學網    星辰之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