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1991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下一步,經濟要復蘇
(第三更,還有兩更在下午)
瑙爾斯卡亞殲滅所有敵軍的勝利消息就像一支強心針極大的鼓舞了阿富汗戰爭之后蘇軍原本低落的士氣。就連遠在莫斯科的亞納耶夫聽到這個消息之后也贊揚道這是一場非常漂亮的戰爭,從上次戰爭失敗的陰影之后,蘇聯軍隊踏出了偉大的第一步,勝利屬于蘇維埃,屬于人民。
報紙大肆的宣傳車臣武裝力量的實力如何不堪,再強大的蘇聯軍隊面前完全是螳臂當車,而蘇聯士兵的作戰事跡英勇無比,哪怕是面對數倍于敵人的力量,他們也沒有退縮過。
這一切不過是為了給西方世界造成一個幌子,蘇聯武裝力量并沒有隨著局勢的惡化和軍隊的裁軍而削弱,反而擁有著平推歐洲的強悍實力。
通過車臣戰爭,亞納耶夫還能稍稍轉移一下民眾的注意力,國內經濟糟糕的局面再加上這場動員巨大的戰爭,無疑是一次雪上加霜的局面。亞納耶夫一方面要操心車臣戰爭的戰事,另一方面還要跟雷日科夫商討如何在這場戰爭之后,重新快速的恢復實力。
亞納耶夫不像之前的領導人一心一意的將眼光瞄準歐洲,被西歐國家排斥和邊緣化的蘇聯雖然在之后的幾十年成為天然氣輸出的大號沙特,但是脆弱的經濟單一化導致每次的油價變動對于蘇聯而言,都是一場噩夢。
就像普京擔任總統的時候,面對西方的制裁,揚言要中斷西歐天然氣供應。這種行為就如同樓下賣煎餅的大爺宣布不再賣煎餅給這個小區一樣可笑。西歐的龐大市場總能找到為他們提供原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例如沙特阿拉伯,例如中東諸國。但是西歐國家對蘇聯在經濟上的包圍和制裁,卻跟水電局要斷水斷電一樣致命。
深諳這個道理的亞納耶夫才決定從蒸蒸日上的亞洲國家作為反制裁的突破口。
擔任經濟部長的雷日科夫的建議依舊是繼續削減戰爭武器的數量,最好將一些大型的項目暫停或者削減掉,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亞納耶夫第一個想到的是最燒錢的海軍,比如出售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反正這艘航母在2004年也會免費贈送給印度,不如趁現在將它吃點虧賣給阿三,一來可以減輕軍費支出的壓力。二來換來的外匯可以改善糟糕的國內經濟狀況。既然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再維持爭霸的局面,不如學其他國家后退一步韜光養晦,等待再次偉大復興的機會。
大規模的削減海軍費用開支已經提上了亞納耶夫亞納耶夫的會議議程,而且他與海軍總司令切爾那溫速來不和。盡管在葉利欽死后切爾那溫一直表現的非常低調,但是亞納耶夫很清楚這家伙的毒牙還深深的藏在溝槽里,為的就是等待有一天展現出來,為所謂的民主和自由吶喊,變成寡頭政治的幫兇。
而現在亞納耶夫削減海軍,就是為了削弱切爾那溫的勢力。被各種事情搞得焦頭爛額的亞納耶夫沒空去對付這個還沒算得上是威脅的魚蝦。現在布下的棋局不過是將來更好名正言順的將他從軍隊中排擠出去。
“將現役的航母出售?呃,這的確可以暫時緩解我們的財政赤字壓力。”雷日科夫對蘇聯締造的龐大戰爭機器一直心有不滿,國家現在的財政力量已經變得非常嚴峻,再保持龐大的軍備競賽遲早會經濟崩潰。
“這一點我會跟海軍部的打一聲招呼,讓他們提前有個準備。雖然,他們到時候的反應可能有些激烈了點……”亞納耶夫苦笑著說道,沒有哪個國家的軍種會因為自己的實力被削弱而高興的,何況蘇聯本身就是一個陸權國家,在規模方面。海軍一向不如陸軍,如果再削減規模,對自己造成的不滿是顯而易見的。
“但我們出售現役航母,同樣會給西方釋放一個信號,我們的經濟不行了。”雷日科夫撓了撓頭,“這就等同于告訴西方,你們繼續制裁下去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呵呵,出售航母不過是節流,實際上蘇聯的經濟更需要開源嘛。”亞納耶夫說道,“但我們不能將眼光局限于西歐那些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的確是有錢,但不會跟我們做生意。所以我們要將目光瞄準那些有潛力在未來成為超級大國的第三世界國家。”
沉默了很久,有些諱莫如深的雷日科夫慢慢說道,“你是說我們南方的那位紅色鄰居?但是他們現在也算是西方世界的一位朋友,真的愿意跟我們合作嗎?”
亞納耶夫沒有直接回答雷日科夫的問題,而是說起另外一件事,“你知道我們國家和南方鄰居的相似性在哪里嗎?”
“呃?在哪里?”雷日科夫有些不解的問道。
“我們的相似性在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來都沒有將我們真正的當做是朋友,蘇聯從建國開始,西方就一直對我們圍追堵截,而他們也是一樣。經濟封鎖,武器禁運,這些執掌世界已久的吸血鬼們認為他們才是世界的主宰,并對我們的崛起感到驚恐,想方設法扼殺在搖籃之中。”
“蘇維埃沒有朋友,也從來不需要這些所謂的西方世界朋友,我們只需要有著共同目標的堅定盟友,組接成牢不可破的經濟聯盟。”
“對于我們跟它邊界之間的齟齬,最好的方式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我想他們也會贊同這樣的做法。”
亞納耶夫所講的,也是那個國家領導人一直強調的政策。
這世界本來就不是為弱者準備的,只有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才能統御眾生,美國二戰之后布雷頓森林體系奠定了他是經濟霸主的地位,而走了十幾年彎路的蘇聯終于扶上了正規,不再以軍事實力爭霸為主,而是以經濟發展的模式追趕美國。
亞納耶夫的計劃跟其他的人并不相同,他從來不認為單獨一個蘇聯能夠在經濟上根本不可能打敗歐洲,而隨著世界和平的發展,全球戰爭的模式再也不可能開啟,那么蘇聯苦心孤詣締造的強大軍事力量就成為一堆的廢鐵。
一個以莫斯科東亞共和國為軸心的經濟聯盟在亞納耶夫的腦海中形成,只要亞納耶夫能撐過這一段經濟危機引發的動亂,那么在未來他就可以放心的打通官貿口岸,將國外的資本引入極度渴望新鮮血液的蘇聯。
“哪怕讓這個國家崛起也無所謂嗎?當年我們可是嚴防死守著它……”
“順應歷史的走向吧,既然無法阻止,那么為何不引入一位有分量的盟友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呢……”亞納耶夫笑著說道,起碼這位盟友,還是同樣意識形態,而不是煞費苦心提防的共產主義敵人。
他們得到了蘇聯的技術,還有需要大量進口的天然氣和石油,而蘇聯得到了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互利共贏。
不過這一切都必須在戰爭結束之后,亞納耶夫才有精力展開國事訪問和外交斡旋,解決雙方之間的一些分歧,達成一致意見。眼下的目光還是主要集中在平定內亂之中,只要國家穩定了,才能為之后展開的一系列經濟合作做好鋪墊。
亞納耶夫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心里默念道,車臣,這場軍事叛亂是時候該結束了。()
蘇聯1991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下一步,經濟要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