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 第十一章 先進生產力
“有道理,不管怎么說,小魚小蝦能寫出自己的名字,就好,就好……”陳名恩并沒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的問題上多糾纏,他拍著小魚小蝦的腦袋,轉頭沖泊家父子點了點頭。
“阿爺!阿爺!我還會數數了,可以數到三十!”泊魚還嫌大人夸自己不夠多,又開始背誦乘法口訣。
“好啊!好啊!這是九九歌,背得沒錯!”陳名恩覺得自己這個干兒子沒給自己丟人,半天時間就已經教給孩子們這么多東西,至少不算吃白飯的。
“學那個沒用,我們疍家仔多打魚才是好孩子。”泊福看來是和洪濤較上勁兒了,凡是洪濤擁護的他就反對,這時又是他出來掃興,連泊小二和泊小三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阿珠,讓你阿爺看看我這個新疍家仔是不是好孩子,我們去起地籠!”洪濤并不討厭這個泊福,老人嘛,有的開通有的固執,這和人的好壞沒有必然聯系。與其和他在嘴上爭辯,不如給他來點實際的,那個地籠也下了一下午了,多少總該有點收獲吧?
小船有石錨,雖然有海流,但漂不遠。洪濤起了錨,泊珠猛搖櫓,很快就在幾十米外找到了那截竹筒,洪濤從船上探身抓住了竹筒,順著下面的麻繩開始慢慢往上拉。別看三片網加上幾圈竹辮子在岸上沒多重,到了水里死沉死沉的。這時候還不能玩命猛拽,一旦網體掛在水底石頭上,就有可能把麻繩拉斷,這玩意比后世的尼龍繩強度差遠了。
隨著海底一陣水泡翻滾,洪濤覺得手里微微一輕,好了,地籠被拉起來了,這就好辦,緊倒幾把,一個黑乎乎的圓筒掛著一些海草就露出了水面!
“啪啦……啪啦……啪啦……”隨著一陣密集的撞擊聲,洪濤提著的心終于算是放了下來,不管魚多魚少,反正這頭一炮算是沒放空,聽聲音籠子里不止幾條魚,還等著什么,拉吧!
“魚,好多魚!噗通!”泊魚站在船頭眼疾嘴快,還沒等地籠完全出水,他就發現里面魚很多了,干脆直接就跳了下去。海邊的孩子沒有不會水的,疍家孩子更是從小就泡在海水里長大,下水之后的泊魚一個猛子就扎到地籠下面去了,背著地籠往上拱,生怕繩子不結實或者網不結實,把這些魚跑掉。
“別拉……下水抬!太沉網會漏!”這時福伯也顧不上和洪濤斗嘴了,地籠已經基本拉出了水面,里面一片黑乎乎、白花花,不光有魚,還有蝦、蟹,擠成了一大團。洪濤粗略的估計了估計,大概三十多條吧,百十斤得有了,個頭沒有太大的,但也不小,其中有幾條大石斑讓他忍不住都吞口水了,這要是弄點豉汁上鍋清蒸……
泊珠反應也不慢,幾乎跟著泊魚一起跳了下去,再加上黃浪,三個人在水里抬,洪濤和泊蝦在船上拉,終于算是把地籠安全的弄了上來。其實漁獲在洪濤看來,并不太多,8個格子只裝滿了一格半,大概就相當于直徑一米、高一米二的一個大桶裝滿了,一百四五十斤的樣子。不過泊、黃、陳三家人對地籠這個收貨明顯有點喜出望外了,可見他們真是沒怎么有過大收獲,還好意思自稱水上人家呢,丟人啊!
一個只釣過魚從來沒正經打過魚的后世混子,到了古代就比專業漁民還牛X嗎?確實,只要和白洋淀、河 南、山 東一帶的專業漁民接觸過,是個人到了古代,就是捕魚的祖宗。這不是洪濤厲害,而是后世里那些善于總結、善于發明的漁民們太厲害了。
洪濤不止一次在水庫里見過他們捕魚,也不止一次用幾包煙、一瓶酒賄賂過他們,從他們手里買幾條十多斤重的鮮活水庫野生大胖頭魚,然后切成兩半,放到泡沫箱子里用冰塊凍上,拉回城里熟悉飯館,讓廚師給做魚頭泡餅吃。那個味道好極了,從市場上買的魚任憑廚師手藝再高,也做不出這種味道來。
除了買魚之外,平時這些漁民勞作之余,也會到洪濤釣魚的陣地上聊聊天、喝喝酒,大家一熟悉,又沒什么厲害沖突,話題自然也就好聊多了,能說的不能說的他們都會和洪濤說。就打漁這個手藝,發展到后世,已經到了極致,不管是海里還是淡水水庫,你只要敢承包給他們,他們就百分百能讓你這里一個巴掌大小的魚苗都見不到,直接就給你清了庫了。
90年代上過他們這種當的水庫不止一個兩個,很多水庫覺得他們給出來的承包打漁價格合適,就承包出去了。結果等這群人一走,直接就變成了死水,連放魚苗帶換水,折騰好幾年都緩不過來,就這么厲害!
他們既不用電也不用炸藥,絕對守法,使用的辦法就是迷魂陣和地籠。對于打魚人來講,中下層魚是很難捕撈,尤其是鯉魚,它們碰到網之后,不像草魚、鰱魚一樣四處亂撞,而是順著網向下游,找到網底和水底的縫隙之后,就鉆出去跑了,這一點在北方山區水庫尤為明顯。
用地籠,大大小小各種規格的地籠來捕撈底層魚,效果非常好。中上層水域再布上迷魂陣,來來回回清幾遍,這個水庫里基本就沒魚了,如果網眼夠小的話,連蝦都沒有了。這不是洪濤的智慧,這是世世代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不管這個智慧是好是壞,它也是智慧,所以說洪濤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用了別人的智慧而已。就算疍家人再專業、再專精,差了上千年的積累,他們相對洪濤來說,也是徒弟輩兒的。
“你真厲害,比我阿爺還厲害!”當泊珠被洪濤從水里拽上船,她都來不及抹一把臉上的海水,就呲著大白牙給了洪濤一個甜美的笑容。此時洪濤終于看到她的身材了,衣服濕濕的貼在身上,還不錯,勉強及格吧。
南宋不咳嗽 第十一章 先進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