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明帝國 第三一五章 最終裁決
“他們想在哪兒談?”
楊豐問道。
“不如在仰光怎么樣?”
老潘說道。
慕梭實際上是給他們出了個難題,雖然東南亞同志如此看重自己,多少也讓李同志感到欣慰,這就意味著新華在東南亞同志心目中,已經擁有了很重要的地位,但問題是,這件事并沒有得到莫斯科的首肯。當然,史達林肯定知道,他沒有表態就是默許,從聯合國投票蘇聯及其盟友全部棄權,就表明史達林對楊豐的態度已經有了一絲改變。
他們的棄權和米國的棄權意義可是截然不同。
可新華攬過這種事情,還是有點不太合適,這一點李同志很清楚,他和史達林之間的關系,可遠沒到親如兄弟的地步,再說就是親兄弟為了搶女人還有可能動刀子呢,所以談判不能在新華的土地上,他可以牽線,但不能做中間人,這樣和他關系密切,又不是she會主義國家的洪沙瓦底就成了最好選擇。
而吳努也想借此加強一下和楊豐的關系,畢竟他活在楊豐的陰影下,通過這件事向楊豐陪個笑臉,哪怕不能讓他徹底停止給克倫人和克欽人提供武器,至少也能爭取讓他提供武器時候,多多少少克制那么一下下。
話說現在東南亞各國,在面對大明時候,基本上都是這樣委曲求全的。
“行,還是那句話,我給你們面子。”
楊豐很爽快地答應了。
至于哈達那里,到時候打個招呼就行,實際上哈達才沒興趣搞什么民族tong一呢,他那么不到三千萬人口,守著一堆大油田,小日子過得別提多幸福了,要是再加上兩千多萬分享的,那生活水平直線下降。
這種傻事他是不會干的。
就連北蘇門答臘和東爪哇這些地方,老是想脫離爪哇共和國。他都根本不管。更別說再拉一堆窮親戚養著了。
就這樣爪哇島上和平曙光初現,大明帝國和爪哇共和國同時宣布,接受洪沙瓦底總理吳努的調停,而且為了表示和平誠意。明軍和爪哇白軍緊接著宣布停止所有對赤軍的軍事行動,包括不定期的轟炸也叫停。反正這都快兩年了。該炸的基本上都炸了,蘇聯人辛辛苦苦幫慕梭建立起的那點工業基礎,早已經在炸彈和凝固qi油彈下化為烏有。這時候的赤軍占領區連糧食都滿足不了供應,餓死人都不新鮮了。
而慕梭也同樣迅速做出回應。接受洪沙瓦底總理吳努的調停,就恢復爪哇島上的和平展開談判,談判期間停止所有軍事行動。
消息傳出后。西歐各國媒體立刻開始不遺余力地給楊豐臉上抹粉,而且在英法推動下。聯合國秘書長賴伊公開對楊豐,哈達,慕梭三人的和平努力表示贊揚。并且敦促三方盡快達成一致,使爪哇島重新恢復和平,聯合國的大門永遠為他們敞開。
至于這時候正在西高止山脈以西,冒著三五六毫米艦炮炮彈,苦苦抵抗的天竺人,這個就暫時被選擇性遺忘了,反正大家都知道,無論尼赫魯怎么掙扎,也都不可能逃脫楊豐魔爪了。
“這是我對戰后爪哇島的劃分。
首先雙方簽署的是和平協議而不是停戰協議,話說為了檢驗哪種制度更適合你們,就像這樣一下子死好幾百萬人也未免太傻了點,你們喜歡共插n主義那就共一下好了,你們喜歡資本主義那就資一下好了,大家各人過各人,以后痛痛快快各自建立各自的國家,不要老是想著誰統誰的問題了,爪哇島雖然不大,但容納兩個國家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至于地盤,我這里有幾個方案。
第一恢復戰前范莫克線,并且以此為分界線。
第二以目前實際控制線,但這樣的話哈達總理這邊就吃虧了,畢竟你們搶了包括三寶壟在內很多地方,所以必須給他一定補償,這個補償就是馬都拉島,赤軍必須放棄馬都拉島,以補償哈達總理這邊失去的三寶壟等地。”
楊豐對著地圖說道。
他面前坐著哈達和慕梭派來的代表,雖然雙方是在仰光和談,但在和談之前,得先把和談的內容確定下來。
兩名代表同時點頭。
至于選哪種方式他們自己談去!
馬都拉島跟泗水隔海相望,過了一道幾公里的海峽就是,雖然在慕梭控制下,但實際上已經等于放棄,只有少量赤軍在那里,原準備明軍渡海就鉆進山林打游擊的,但明軍始終也沒渡海,現在放棄也沒什么大不了,更何況楊豐也不會允許泗水的十幾萬華人對面幾公里就是赤軍,他要馬都拉也就意味著真心想大家拉開距離了。
所以對于慕梭來說這是好事。
“第二,你們的地盤上,絕對不允許有任何形式的蘇聯軍事基地,這是原則,沒有談判的余地。”
緊接著楊豐指著慕梭的代表說道。
后者默然,實際上這一點他們有心理準備,楊豐絕對不會允許蘇聯人把海空軍駐扎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想要讓這個家伙放過赤軍,那么就必須讓芝拉扎的蘇聯人離開,但這樣就是得罪老大哥了,可不這樣就不可能獲得和平,這時候慕梭也是很苦惱的。
好在他剛剛傍上一個新老大,所以就算為此得罪史達林,導致史達林停止給他的支援,那么也還有李同志幫他,所以這一點也可以接受,當然他們不接受也得接受。
“第三,作為你們對之前侵吞及毀壞華人資產的賠償,你們必須在未來一定時間內,向大明無償提供部分物資,比如各類金屬礦石什么的,據我所知你們在芝拉扎附近就有一座不小的鐵礦吧?日惹附近好像還有錳礦吧?梭羅好像還有銅礦吧?這些都可以作為賠償,至于具體數量這個另外研究。”
楊豐說道。
一點賠償不要,那是肯定不可能的,但找慕梭要錢肯定沒有,既然這樣那就干脆要礦石好了,爪哇人白給他挖幾年礦石,這些礦石按照市價折價。折算成的錢搞一個基金會。專門用來扶持從爪哇移民出去的華人,這樣也就差不多了,反正那些華人也不在乎這點錢。
對此慕梭的代表也沒多說什么,他們既然主動求饒。那就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了,只能等著楊豐開條件。而楊豐在戰場上勝利的情況下不要賠償,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找他們要礦石而已,沒什么大不了。反正也就是出點力氣,此前蘇聯人也的確幫他們在芝拉扎發現鐵礦。甚至還有一座鋼鐵廠,只不過現在給炸沒了,日惹的錳礦。梭羅的銅礦也是如此,反正短期內礦山也是閑著。就給他挖唄!
就這樣爪哇島的劃分基本明確下來。
而且雙方也都別再爭誰才是真正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了,干脆點承認現實各自建各自的國吧!就連國家名字實際上雙方都想好了。
哈達那邊單純從民族來講,已經是巽他族為主了。爪哇族人口數量反而低于巽他族,所以干脆就叫巽他共和國,反正他們的國土也是以巽他海峽為中心,東邊的西爪哇地區,西邊的東蘇門答臘地區,以巽他為國名完全合理,以后就簡稱巽他了。
而慕梭那邊則用爪哇的名稱,畢竟他們的民族主體是爪哇人,但原本的爪哇共和國改成了爪哇人民民主共和國,他們這一系統都喜歡人民民主,冠上這樣一個后綴也顯得莊嚴一點,這樣以后就簡稱爪哇了。
緊接著各方代表齊聚仰光,開始就其他細節問題進行曠日持久的扯皮,實際上他們一共扯皮了半年,才最終把所有東西都確定下來。
而最終確定下來的巽他共和國,包括蘇門答臘島亞齊共和國以外全部,連同周圍的附屬島嶼,比如邦加島,勿里洞島之類,另外就是爪哇島上的萬丹,半個西爪哇省,大半個東爪哇省,還有馬都拉島。總面積約五十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兩千七百萬,經濟上完全淪為大明附庸,全國最主要油田礦山甚至工廠交通商貿幾乎全部掌握在華人手里,就連軍隊指揮權都歸明軍,基本上和棒子跟米國關系差不多,而且還要更甚一些。
爪哇人民民主共和國領土包括半個西爪哇,中爪哇全部,小半個東爪哇,另外再加上從巴厘島開始一直到西帝汶,總之爪哇島向東的那片尾巴全是,總面積約十五萬平方公里。但因為都是適宜居住的火山灰區,所以總人口也有兩千兩百萬,至于經濟也就那樣了,反正比非洲黑叔叔是肯定強點,好在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較充實,畢竟他們是人類文明最高級階段,有資格鄙視那些在華人資本家剝削下的前同胞。
除了這兩個國家和緊接著加入大明的婆羅洲共和國,東印度群島上其他地方,則始終保留在荷印聯邦內,只不過都是完全自治的共和國,就像英聯邦的成員一樣,除了還頂著個尼德蘭女王和總督,其他跟尼德蘭是毛關系沒有的,不過對此尼德蘭也很滿意,畢竟這樣面子就保住了。
這些分別還是蘇拉威西共和國,南馬魯古共和國,北馬魯古共和國,人口加起來不足兩千萬,無論政治,經濟,軍事上都完全淪為大明附庸,和大明都有軍事同盟協議,明軍可以在他們的領土上自由調動,每年都向大明提供一部分保護費。
是的,就是保護費,這筆費用的正式名稱就是保護費。
至此在折騰了整整七年后,楊豐終于徹底解決了東印度群島的問題,把原本歷史上東南亞最強大的印度尼西亞,直接變成了包括大明在內的六個國家,除了爪哇其他全都是他的玩具。
而他接下來,也終于可以心無旁騖地向外伸手了。
“看看,看看,這才是真正的武裝直升機,這才是我要的東西。”
應天陸軍綜合訓練場,楊豐看著天空中十二架造型奇特的直升機興奮地說道。
后者此時正在對地開火,擠扁的流線型身體,前后雙座的布局,兩側四個正在噴射火焰的十九管火箭發射巢,機首下方一門三管二十毫米火神炮,讓它們看上去就像一群露出滿口利齒的飛行鯊魚。
這就是楊豐的第一批眼鏡蛇。
實際上這是眼鏡蛇J,越戰期間米國專門為海軍陸戰隊研制的雙發眼鏡蛇,使用兩臺共用一個變速箱的PT6發動機,一臺損壞時另外一臺也能勉強支撐飛行。不過沒有發射反坦克導彈能力,反正楊豐也不需要它反坦克,另外也沒有夜戰能力,倒不是說不能裝,關鍵是這種武裝直升機都是執行非常危險的任務,萬一被擊落把寶貴的被動紅外夜視儀或者微光夜視儀什么的泄露就不好了。
但總得來說,這已經是一款真正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了。
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完全可以變成地面士兵的噩夢。
四個十九管火箭發射巢可以攜帶七十六枚七十毫米火箭彈,另外還可以掛四個四管一二七毫米重型火箭發射巢,如果不掛火箭彈的話,還可以掛六管七點六二毫米火神機槍吊艙,也就是所謂的迷你炮,而機首炮塔的三管二十毫米火神炮更是為它提供了極其恐怖的火力打擊能力。
這種專門開發的火神炮最快射速可達每分鐘七百五十發,備有七百五十發炮彈,不過因為強大的后坐力限制,只能進行十六發連射,當然這對地面步兵來說已經足夠了,而且配備專用的脫殼式穿甲彈,對于地面的輕型坦克裝甲車之類目標,也有極強的殺傷能力,反正步兵戰車遇上這東西只有死路一條。
“這就可以了,讓工廠加快速度,月底我必須看到三十六架眼鏡蛇出現在我面前,然后讓它們到戰場上去見見血,要不然短時間內就很難再有機會了!”
楊豐很滿意地對身旁陳虎說道。(
新大明帝國 第三一五章 最終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