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唐 528 驚聞
廣州府,大清西南軍區衙門。在嘉慶新政之后,清國內擁有著各種各樣既擁有故舊封建王朝特征和新時代特征混合的奇葩名字。不過叫著這樣名字的機構,采用的建筑卻實際是應用了大唐建筑工程技術,融合傳統的中國建筑藝術特征,而成的建筑群。
在清國除了屬于大唐的中華聯合特區的區域,不鳥任何清國的規矩,按照自己心意地建設各種建筑,而在清國土地上,還是有著諸多規矩的,最典型的一條就是不能僭越。有了大唐的建筑技術,能夠建造更加巨大,而實用性更強的建筑,但清廷是不容許任何比紫禁城中的宮殿更加巨大的建筑存在。所以,即便各地采用了大唐建筑公司建設一些建筑,也不會出現上海、香港那樣富有現代氣息的建筑,更不會出現十層以上的高樓。
西南軍區的總司令,也就是清人更習慣稱的西南將軍,孫士毅,坐在太師椅中。即便這西南將軍府已經安裝了電氣線路,還有水管,比較現代化了,但是從內部陳設到裝潢上來看,仍舊是非常典型的傳統風格,紅木和黃花梨的家居,瓷瓶和擺件,透著一股古風。
孫士毅品嘗著一壺香茗,上好的明前龍井,以前孫士毅這個地位的官員,自然有下面的人來孝敬。只是新政之后,對于官員收受禮物的管束增多也嚴格了,雖然不可能完全杜絕,但是比起乾隆末期官場那腐敗場景,已然是大幅度改善了。不過市面上的好茶葉價格也相對炒貴了起來,大唐商業公司通過入股、聯盟等多種手段,已經基本控制了清國的茶葉產業鏈,從源頭到終端銷售,都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力,這也使得大唐商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商業布局,來控制名貴茶葉的分銷和價格,從而創造更大的利潤。
孫士毅怡然自得中,他在西南將軍這個位置上已經干了幾年,嘉慶對于新軍建設格外上心,雖然軍官們上下其手地貪腐變得困難了,但權力能夠帶來的好處還是足夠多的,最起碼孫士毅作為西南將軍,掌握數省防衛大計,雖然年歲也不小了,但仍在清廷頗有存在感。
嘉慶準備對安南西山朝用兵,自然對于西南軍區更加著緊,不僅又撥付了一筆軍費,同時準備調動其他軍鎮新軍前往廣西作戰。孫士毅乃是西南軍區司令,更是備受矚目。孫士毅對于西山軍頗為看不上,認為阮惠對大清朝的勒索完全是失心瘋了,他手中握有十數萬大軍,而且兵精糧足,如果此番出兵能夠凱旋,那么孫士毅的地位說不定就還能再提一提。
福康安這些年來深受嘉慶看重和喜愛,并且也在兵部尚書這個職務上呆了很久了,嘉慶想要提拔福康安成為殿閣學士也不是什么秘密了,福康安提升上去,那么兵部尚書就空缺出來了。當年唐人發動京城事變,抓走了大批八旗能打仗的子弟,能拼善戰的將領也不剩下幾個了。即便嘉慶更希望由滿人來掌握兵部,可他一時也不會有什么太好的人選,孫士毅資歷和能力都夠,所以還是很有希望的。
清軍并沒有像唐軍一樣,建構出完整的近代軍隊體系,實際上唐人也是刻意地留了一手,比如在清軍的軍官培養體制和參謀體制上,都有欠缺。所以在制定作戰計劃上,清軍實際上仍比較局限于軍官的作用,而且類似古代軍隊,方式并不科學,而且容易犯錯。
孫士毅近日一直研究如何對安南作戰,嘉慶的旨意他有些難以預料。在清國也擁有電報局之后,朝廷的旨意可以更好地向地方傳達了,電報一拍,朝廷想干什么,地方官員當天就能知道并且著手執行。嘉慶命令孫士毅小心戒備西山軍可能的入侵,并且等待新的部署命令。
孫士毅也一時沒法搞明白嘉慶到底是想要進行被動防御作戰,還是主動地出兵打擊狂妄悖逆的西山朝。不同于他老子乾隆,嘉慶性格優柔寡斷,很多時候都會比較遲疑,這也讓下面的官員們很難做事。
孫士毅對安南情勢不是全無所知,他清楚之前阮惠和阮岳都已經發展到了兵戎相見,有著對中國古代無數次農民起義的觀察,孫士毅認為發展到這一步的農民起義,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阮惠即便有心思覬覦大清兩廣之地,但不出意外更多的麻煩將出現在安南。所以最好的情況是阮惠不識抬舉地出兵來戰,孫士毅領軍抵御并取得大勝,隨便推進一點,奪占一些土地,那么就是功德圓滿了。
主動殺入安南境內,孫士毅也覺得不怎么靠譜。他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是有數的,而且客軍作戰,有諸多不利因素,孫士毅也不想冒險,毀了自己的英名和前途。
正在孫士毅享受偷閑時光,并做著仕途旺達的美夢時,突然一個下官前來拜見,孫士毅瞧他來的緊急,讓他進來匯報。
這下官拿著一份文書,帶著仍舊沒有揮去的驚訝,對孫士毅道:“大人,我們剛得了消息,唐軍一月前出兵越南,南北并進,此時已經奪占北河的升龍府和南方的嘉定了,富春和歸仁也要馬上不保,唐軍氣勢洶洶,這西山朝恐怕就是要完了。”
孫士毅大驚失色:“什么?唐人怎么好生生地打安南了?我想起來了,月前唐軍那邊給我傳信,說要進行調動訓練,都從香港出海了,現在想來,居然是去打安南了!唐人好生精明,居然不跟我們明說,自己就動手了。”
孫士毅低頭思索,說道:“這唐人一插手了,恐怕就沒我們大清什么事情了。唐人不告訴我們自己出兵,估計就是存了要獨占安南的心思。這也不甚奇怪,除了安南之外,這暹羅、緬甸等國,都已經臣服唐人,越南要是也降了,那我之南就全是唐國之土了。”
北美大唐 528 驚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