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侯爺 第三章 老將的擔憂
就在程處默的閨女滿月酒時,尉遲恭等人,也從各地風塵仆仆的趕回長安,李二專門派了官員禮樂跑去灞橋迎接,場面很是宏大。
朔方一戰,讓朔方從此成為大唐的北大門,守住了關內道的門戶,因此,這一戰非同小可,意義非凡,如今,尉遲恭等人攜勝而歸,李二便搞了個盛大的歡迎儀式。
“有點虧了!”程府的廳堂里,此刻就只有程咬金跟老秦趙諶三人,老程聽著家人從灞橋帶來的消息,禁不住一連聲的咋舌,一臉吃了多大虧的說道:“就你這小子,晚回來兩日又能怎的?”
朔方之戰,按說趙諶才是居功之首,不過,卻因為趙諶歸心似箭,沒等尉遲恭幾人,便提前一步從朔方趕回長安,于是,這場盛大的歡迎儀式,就沒了趙諶的份。
“得虧是提前回來了!”趙諶聞言,無所謂的大笑道:“要是今日小侄回來,那還不是落得個跟尉遲伯伯他們一樣的下場!”
方才,趙諶就聽說了,尉遲恭等人回來時,突然接到旨意,本來可以早上就進長安的人,卻因為要搞歡迎儀式,愣是停留在長安的幾里外,喝了幾個時辰的寒風,這才裝出一副風塵仆仆趕回來的樣子。
“那也值得!”老秦看著趙諶,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慢悠悠的道:“多大的苦都受了,還差這一會會嗎?”
趙諶聞言,只得使勁撓了撓頭,望著老秦跟程咬金,只管呵呵笑著。
其實,何止是老秦跟程咬金,便是當日回來的時候,李二叫老太監過來傳旨時,同樣也是給他捎了一份口諭,怨怪他回來的早了。
“朔方一戰,意義重大!”老秦知道趙諶的性子,看到趙諶微笑不語,索性也不怨怪趙諶了,而是,嘆了口氣道:“這一次你在朔方一戰,打出了名堂,叫百官都看見了!”
“朔方一戰,小子打得好!”一旁的程咬金,聽到老秦這話,立刻便一拍大腿,痛快的大笑道:“而今,隨著朔方的戰事結束,你這小子的大名,可是在整個軍中傳著,俺手下的那幫殺才,每次提到時,便都是眼睛里冒光!”
程咬金這話,趙諶自然聽的懂,之前凡是熟悉他的,提到他時,不外乎就是仙人弟子。而這次隨著他在朔方一戰,才真的讓那些軍中的糙漢子們,發自內心的尊敬。
而不是,之前隔著很遠,對他只是那種陌生的敬仰!
“小子,適當的時候,就來軍中謀個差使吧!”程咬金說著,忽然一臉嚴肅的開口道:“以你如今的身份地位,來左武威擔任個郎將,還是綽綽有余的!”
“軍中任職?”趙諶聽到這話,禁不住微微一愣,而后,望了一眼程咬金跟老秦,發現兩人的神情,此刻都是格外認真,不禁疑惑的道:“程伯伯,為什么突然說起這個?”
“這是老夫跟你程伯伯兩人的意思!”程咬金還未開口,倒是一旁的老秦,開口說道:“如今,我跟你程伯伯都已經年歲大了,老夫更是有些不堪,因此,老夫跟你程伯伯的意思是,讓你早些到軍中謀個差使!”
“沒錯!”程咬金接過老秦的話茬,望著趙諶說道:“趁著俺老程還在軍中,還能將你小子扶一把,等到俺老程也從軍中退下來后,正好你便接了兩家的擔子!”
程咬金這話一出,趙諶總算是明白了兩人的意思,拼搏了半生,如今,年齡不饒人,尤其老秦,落了個一身傷病。
可若是就這么退下來,往后兩家要有后輩爭氣還好,若是不爭氣,那么,最多三代,兩人這半生拼下來的,最后就會全部葬送在子孫手里。
所以,這才想讓趙諶上去,就像現在他們一樣,待到今后,兩家有爭氣的子孫,也能夠適當的拉一把,這樣也不枉他們拼搏了半生的果實,白白的浪費掉。
“不是還有處默嗎?”道理趙諶明白,內心里自然也愿意,只不過,一想到讓他去軍中任職,又是帶人去拼殺,立刻便有點猶豫起來。
“處默與你比起來,還是差了許多火候!”老秦也不避諱一旁的程咬金,聞言后,望著趙諶說道。
“可小侄什么身手,秦大叔你又不是不知道!”趙諶為難的望著老秦,面帶苦笑的說道。一旦入了軍中,那就不是像現在這樣吊兒郎當的,沒有點真才實學,哪能鎮住軍中的那幫殺才!
“你這次朔方一戰,是自己身先士卒了?”程咬金有些溫怒的望著趙諶,瞪大了雙目,氣咻咻的道:“身為將帥,不一定非要親赴沙場,只要有掌控全局的本事就成!”
“還是容小侄好好想想吧!”趙諶眼見程咬金已經溫怒,禁不住苦笑一聲,望著程咬金跟老秦兩人,說道。
“那也成!”一旁的程咬金聽到這話,本想還說什么,卻被老秦打斷了話,對著趙諶點了點頭說道。
隨后,三人在廳堂里說了會話,也不知趙諶具體說了什么,出來時,就見的小趙諶一臉的苦笑,而程咬金跟老秦的臉色,卻是相當難看。
大唐的武將,黃金時期就是李二的貞觀年,過了這個黃金時期,武將的地位,便慢慢開始沒落。
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因素,國家之初,需要武將們開疆拓土,遂平海外,而等到四海遂平時,便該是重用士大夫們,治理天下的時候了。
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李唐自然也是不例外,往后隨著大唐的平穩,武將們的地位,會慢慢下降,最終徹底讓士林階層把控朝堂。
老秦跟程咬金兩人,大概就是考慮到這一點,才會在這時候,突然提出讓趙諶進入軍方一系,好在未來,多給將門爭取一點立足之地。
從老程家出來,趙諶坐在馬車里,目光透過車窗,望著外面的長安街,止不住嘆了一口氣。
李唐之初,文臣武將,一個個拼搏向上,使得李唐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出耀眼的璀璨之光。然而,隨著這些文臣武將們的離去,李唐逐漸開始走向沒落,直至一場漁陽鼓聲,徹底將李唐的璀璨葬送。
富不過三代!
這句話足以說明,建國之初,人人都是積極向上,就像是大家在平地上蓋屋,眼睛里看見的,就只有每天向上的東西。
而當某一天,這所屋子建成了,于是,所有人的目光,就開始盯著屋子里最好的那一間房,為了這個拼死拼活,自相殘殺,剩下的就是一個拆屋的過程。
有一天,屋子終于不堪重負,‘轟隆’一聲倒塌,那就再換一批人來建屋,這就是朝代不斷更迭的原因。
李唐如此,歷朝歷代如此,而追究其原因,其實,沒有一條很好的規則約束,或者說是失去了一種平衡術。
王權與相權的平衡,文與武的平衡,寒族與勛貴的平衡,內與外的平衡,只要維持住這個平衡術,那么才有可能阻止住,不斷拆屋的可能!
大唐的武將們不能沒落,這是一個帝國的柱石,趙諶坐在馬車里,微微的嘆了口氣,隨后,用腳踢了踢踏板,對著趕車的木丘道:“去老宅吧!”
老宅就是原來的府邸,自從趙諶搬到侯府之后,老宅便空閑了下來,后來因為一百多僚人的到來,老宅便干脆將這些僚人,全部安置了下來。
如今,那些僚人全部住在老宅里!
木丘聞言,在車外答應了一聲,隨后,便大聲吆喝一聲,趕著馬車一路往老宅而去。(
大唐小侯爺 第三章 老將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