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
背后有人煽動!
這句話十分誅心。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的小說
小皇帝對士子叩闕雖是十分不快,但身為天子,一直認為傾聽民意乃為君之道。士子們叩闕上書也是無辜之舉,不到最后一步,也不忍采取手段驅散叩闕書生。
但是皇帝最忌憚的,就是有人煽動民意來對抗皇權。
這是龍之逆鱗。
小皇帝:“劉侍郎,爾有何證據?”
劉一儒向皇帝一拜,緩緩地道:“自陛下登基,元輔輔政以來,我大明風調雨順,國勢蒸蒸日上。圣人之治,陛下之德,可謂光耀九州,四海伏波,萬民景從,蠻夷效順,天下百姓都恭頌我圣主,千年萬載啊……”
聽劉一儒這套如同唱歌般的馬屁詞,在場大臣都表示,我等今日又學了一手啊,趕緊記下,日后升官都靠他了。
洪鳴起也是覺得反差太大,在刑部時威嚴無比,御下嚴苛,上下無不敬畏的劉侍郎,居然在天子,張居正面前是這個嘴臉。
小皇帝心底對劉一儒的不滿頓時沒有了,反而還露出‘龍顏大悅’的神色,正要得意,看了一眼張居正的臉色,立即收斂神情,謙虛地道:“朕做得不夠啊,朕聞古之賢君,飽而知民之饑,溫而知民之寒,逸而知民之勞。士子叩闕,不知何故,這讓朕心如何能安!”
劉一儒道:“陛下,處士橫議本是平常,但書生突然叩闕,告御狀,事出反常,其背后必有人煽動,否則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百姓有何冤屈不能說,非要叩闕而鳴呢。”
劉一儒一句話,將士子們繞過刑部向天子叩闕的責任,都栽在了背后煽動之人的身上。
一名大臣出班道:“劉侍郎之言,可有依據?”
劉一儒道:“臣之下屬主事洪鳴起有實據。”
“洪主事奏來!”天子金口。
洪鳴起出班向天子叩了三個頭后。
說來慚愧,這是洪鳴起為官近三十年來,第一次御前奏對。
洪鳴起此刻的心情,還有那么點小激動,顫栗地道:“回……回稟陛下。”
小皇帝不由皺眉,這說話都不利索的大臣,是誰找來的?
洪鳴起驚懼過去,于是拿出打了無數遍的腹稿當殿道:“陛下,叩闕之事乃倡永嘉經學而起。永嘉經學表儒而里法,借事功之名,行功利之事,在宋時不過乃儒學末流,為程朱先賢唾棄,純儒視為敝履。而今為詹事府左中允林延潮所倡,重新粉飾其說,三元的名聲下,京城士子趨之如騖,竟有斥官學,拔為顯學之兆,長此下去,恐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夠了,”小皇帝打斷洪鳴起的話道,“朕要你來這殿上,不是斥永嘉經學之非,你給我說書生叩闕,為何與林中允有關?”
洪鳴起誠惶誠恐,又叩頭道:“回陛下,臣近日察覺有宵小明為研討永嘉之學,暗中研討政事,抨擊朝廷變法。臣依律查封,抓拿不法之徒。經審問,疑中允林延潮,借講永嘉之學,為己博取名望,而且借助研討政事,來遙撼朝廷。”
“微臣正要繼續深究,卻發生了士子叩闕之事,故而臣以為,背后煽動之人就是中允林延潮。”
洪鳴起這些話,朝堂上大臣,都是倒吸一口氣涼氣,若是罪名真的坐實,林延潮就玩完了。
小皇帝向洪鳴起道:“洪主事,若真如此,林中允實乃禍國之奸賊,但此事關乎一名大臣名節,朕也不能貿然處置林中允,何況他還是朕御前的講官,這些話你可有真憑實據?”
洪鳴起道:“這倒未拿出,臣正要追查,就出現了士子叩闕之事。”
小皇帝冷笑道:“那這么說來,方才一切都是洪主事自由心證了。”
洪鳴起心知天子袒護林延潮之意十分明顯,這實在令他心底更是嫉恨林延潮,但他只能答道:“臣惶恐。”
張居正出班道:“陛下,追究是誰在背后煽動,可慢慢調查,但眼下當務之急,乃是勸退長安左門外的士子。”
眾士子云集于門外,猶如壓在天子心頭的一塊巨石,若不盡快搬走,那么萬一長安門外聚集的士子越來越多,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小皇帝點點頭道:“不錯,諸位卿家,誰能勸退門外士子?”
方才慷慨陳詞的大臣聽了,都作鴕鳥狀,不敢說一句。
小皇帝怒道:“你們平日不是很能說嗎?怎么今日卻成了啞巴了?”
眾大臣都是心道,平日官場,朝堂上奏對,都只需對上,應付天子或上官就好了,但勸退聚集士子,不是下對上,一對一,而是上對下,一對多。
在場大臣們公文往來,可以妙筆生花,應對上官,可以溜須拍馬,都是混過關的良法。
但面對近千憤怒的書生,老百姓們可是不吃你這一套,大家平素都沒有鍛煉過,一個應對不當,激起民憤,那個責任誰當得起。
小皇帝當場點名道:“于事中,朕平日看你平日不是口若懸河,怎么今日不說話了。”
于事中哭喪著臉道:“勸退鬧事百姓,未臣力所能及,圣賢書上沒有教過,臣無能。”
“你!”小皇帝當殿氣結。
小皇帝又點了數名大臣,結果一個個都當殿裝死。
殿下大臣議論道:“聽聞王學里的泰州學派擅演講之道,若是泰州門人來或可解此危局。”
“是啊,當年徐閣老請顏鈞來京與會試舉人七百人演講,轟動京城。三公以下,望風請業。據說演講時,問難四起,嚴鈞機辨響疾,出片語立解。”
“顏鈞弟子羅汝芳,何心隱,也極擅演講,但我等又不是泰州學派之人,朝堂之上,急切之間又哪里去找辯才這么好的人。就是找來,面對眾士子問難,怕也是不能化解。”
眾大臣們都是束手無策。
這時突有一人捏須笑道:“說起辯才,我倒是想起一人可解此燃眉之急。”
“何人?”
那人笑道:“你們都忘了在經筵時,舌戰群儒的林三元嗎?”
眾官員一拍額頭,紛紛道:“正是如此,他又是當事之人,由他出面再好不過了。”
但問題來了,此刻林三元在哪?(
大明文魁 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