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 第一四五章 常平倉
青苗,本意為還未成熟的莊稼,更具體的則是代指莊稼成熟前,青黃不接的時間。PnXS
在古代,對于農民而言,最難熬的就是青黃不接之時。這期間缺衣少食,生活困頓不可避免,尤其是遇到風不調雨不順的年景,更是苦不堪言。
前文已經說過,這個時候百姓為了度過難關,往往迫不得已向富戶、地主借貸。在糧食豐收之后,要付出高昂的利息。長此以往下去,百姓生活更加困苦,一旦償還不起本息,唯有賣地……
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嚴重的土地兼并狀況。國家賦稅減少,百姓無法安居樂業,不利于天下穩定,太平。
出于抑制兼并,同時也為了增加國庫收入的緣故,王安石改革變法一開始,首先便制定推行了青苗法。
熙寧二年,制置三司條例司頒布青苗法,規定凡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
借戶貧富搭配,十人為保,互相檢查。貸款數額依各戶資產分五等,一等戶不超過十五貫、二等戶十貫、三等戶六貫、四等戶三貫、末等戶一貫五百文。當年借款隨春秋兩稅歸還,每期取息兩分。
兩分,也就是收取百分之二十的利息,看似非常之高。pNxs.cm但是相比于向大地主借高利貸,百分之一百,甚至是二百的利息而言,已經算很低了。
如果只看這樣的內容,確實是好政策,利國利民。這樣好的政策。為何最終會一失敗告終呢?這是讓林昭最為困惑的地方。即便是有所謂的封建地主勢力反對。可若自身沒有問題。也不至于一敗涂地啊?
正是因此,林昭的心態更為謹慎,想要仔細了解,考察,再加以推行,并不著急。秋日,本就是江南糧食收成之時,暫時不存在青黃不接的問題。所以最快也要等到年底之時才能大規模開始推行。
相比之下,蔡京就比較積極了,接受圣旨之后立即開始著手進行。現在余杭縣新法推行已經如火如荼開始了,走在了大宋朝的最前列。
至于林昭,則是徐徐圖之,趁著秋收的空當在錢塘縣四處巡查,以了解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然后配合青苗法的施行。
林昭首先在意的便是常平倉,這是自宋朝初年就開始設置的結構,也是青苗法存在的基礎。
所謂常平倉。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平抑糧價,穩定市場。每當豐收之后。因為大量新糧涌入市場,因為供大于求的緣故,糧食價格必然會下降。
封建社會,有谷賤傷農的說法,此時為了保證辛苦勞作一年百姓的利益,常平倉便會以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糧食。pNxS
等到青黃不接之時,便以略低于市場的價格賣出糧食,保證百姓們有糧食可食用。同時也能起到維持供求平衡,穩定市場的作用。單純設立的動機與產生的作用而言,常平倉的存在都是很有好處的。
但事實上,一個表面光鮮的事物,往往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或許是因為閃光點的存在,很好掩蓋了背后的缺點,以至于讓人未能及時察覺。
林昭來到錢塘縣的常平倉所在之處,一名小吏急忙迎了上來,很是殷勤,似乎還有點受寵若驚好。
至于小吏的具體官職,林昭一時鬧不明白,就連小吏自己也有些稀里糊涂。因為常平倉的在組織機構上就是個怪胎,常平倉是由司農寺管轄的衙門,但一切的經費都要來自于掌管賦稅財政的三司。
而常平倉又設置在地方上,受到地方的管轄,其屬與組織機構就顯得特別復雜。這也就罷了,平日到時無所謂,但是一關系到財政,問題立即就出現了。
因為按照常平倉的運作模式,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機構,高價買進低價賣出,長此以往是要虧本的。這些虧空該由誰來承擔呢?在購置糧食與日常運作上,常平倉也需要大量資金。
但是司農寺是個清水衙門,很窮!至于掌管財政的三司本身情況也不樂觀,大宋朝的經濟狀況一直都沒好過,主持國家理財的三司根本不輕松。
手頭寬裕一點時,常平倉的資金能夠撥款到位。一旦三司自顧不暇時,常平倉便像個沒娘的孩子,捉襟見肘艱難度日了。
情況遠比這要惡劣,即便是三司撥付資金,還要通過地方的。各州縣可都不是省油的燈,一番盤剝之后,真正到達常平倉手中的能有多少?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常平倉逐漸的入不敷出,已經到了破產倒閉的邊緣。
這次王安石變法,尤其是青苗法頒布之后,之前默默無聞的常平倉終于能派上用場,這才起死回生。
林縣令的到來,讓小吏的這種感覺越發的強烈了,以前哪里有縣令前來巡視的事情。冷衙門就根本無人問津,今日卻突然容光煥發。郁郁不得志的小吏本來已經對前途死心,此時重新迸發出了希望。
林昭問道:“錢塘縣共有多少常平倉?儲糧幾何?”
“呃……”小吏唯唯諾諾道:“回縣里,錢塘縣就這一處常平倉……”
“只有一座?”林昭不由感慨,難不成是東南沿海邊遠地區不受重視?
小吏接下來的話才讓他恍然明白,同時還有些驚訝。小吏說道:“不只是錢塘縣,甚至是杭州,整個兩浙路,都只有這里有。”
“什么?”整個結果讓林昭有些驚訝!
小吏道:“確實如此,只有各州州府所在之地才有常平倉!”
這樣啊……林昭轉念便明白了問題所在。青苗飯的施行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常平倉的,可其數量與分布地區顯然無法滿足需求。
人多倉少,而且地域分布不合理。例如兩浙路的百姓,從不能從越州、衢州這么遠的地方,專程來杭州領取青苗錢或者糧食吧?否則光是路途運輸費用就負擔不起。由此一點邊可以看出來,變法的內容從一開始施行起來就有疏忽,注定了困難重重。
林昭又問道:“今年倉庫里儲糧如何?”
這一點小吏很是引以為傲,說道:“這幾年杭州風調雨順,年年豐收,之前低價買進來一批糧食,庫存絕對充足。”
有這個保證,林昭心里多少踏實一點。至于青苗法到底怎么推行,還有這個常平倉的問題……林昭覺得,自己似乎應該做點什么。
就在他沉思的時候,有人來報:“林縣令,汴京有人來……”
“嗯!”林昭應了一聲,正準備離開的時候,一個炸雷在天邊響起!(
宋王 第一四五章 常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