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食王傳

第六三九章 絕對優勢

更新時間:2024-06-06  作者:小灰雀
食王傳 第六三九章 絕對優勢
這一喊開始,那背弓的護衛就馬上行動了起來,他也想在自家郎君面前露個臉,以后郎君出門也會想著帶上他,跟著郎君跑多好呀,不光看到許多風土人情不說,還時不時的有好東西吃,畢竟外地可不比建安,外地吃東西,尤其是野外,許多時候自家郎君都是就地取材,如此就又有了許多的新做法和新吃飯,從每半年富來客棧都要從郎君那學到好幾樣的新菜肴上就可以看出來了,就說這次,肉燕出來了,還有據說昨天又做出了肉松,雖然說在富來客棧可以吃到,可那畢竟不是郎君做的呢。

反而是黃澤楷不緊不慢的從右邊的竹筒里先把弩身給抽了出來,然后再伸手去左邊的竹筒里掏,而這時候,背弓的護衛已經將弓從背上往上抬了一半,這是制式反曲復合弓,在斜背著的時候,握手處和弓弦會扣緊在身上,而取的時候,因為擔心會傷了弓弦,所以一般兵士都會比較小心,畢竟一把弓的貴重可不是三五貫就能買來的,這可不是獵戶們那種簡單的弓,自己就能做,十來天就搞定,一把制式反曲復合弓前前后后至少要花上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黃澤楷很輕松,他不緊不慢的掏出左邊竹筒里的一塊鋼條,只見他順手往弩身上一扣,這時候李業嗣就發現了,原來這就是弩臂,微微的彎曲著,弦是已經早就扣在上面了的,黃澤楷這么一扣,一把鋼弩就呈現在了大家的眼前,然后一手握弩身,一手將和弩身連在一起的一根桿往下一撐。就已經上好了弦,而這時候。持弓的護衛才將弓取下,正在變換姿勢,準備將弓身反過來,這樣一來才好射箭。

但此時,黃澤楷已經將弩箭安好瞄準了,就聽得砰哚兩聲,弩箭已經牢牢的釘在了樹干上,而此時的弓手才開始張弓瞄準,如此誰快誰慢已經有了結果。

因為是要射五箭,黃澤楷射出后并沒停下來。而是又重復了先前的動作。很輕松的上好了弦架好了箭,等黃澤楷五箭射完,弓手才射出三箭,第四箭也才剛開弦。三箭一過,弓手持弓的手已經有些不穩。制式強弓對臂力的要求比較大,三箭下來,手已經有些酸了,但反觀黃澤楷,輕輕松松,看他神情,就是再連射個百箭也沒任何的問題。

這就是杠桿原理的優勢,那根桿和弩身有個絞接點,將桿分成了兩部分。長的一段是短的一段的三倍,當桿往下扳的時候,短的一端前方的小倒勾正好將弦勾起往后拉到弩機上扣著,因此,只需要三分之一的力就足夠了,而且這是順應著身體的自然姿勢往下撐。又要比抬臂張弓省力得多。用弓不是說拉一下就得,在弦放出去之前,手都在吃著力的,而弩呢,弦一上好,就基本不用什么力了。這就好比,如果一個人他能提起五十斤重的東西,伱讓他提四十斤的,要提起來保持一段時間,那么提幾下就累了,但是讓他提十幾斤重的東西,不用保持,而是提一下歇息一下,至少也能提百來下。

這下李業嗣不淡定了,很明顯,如果大唐兵士都裝備上了這樣的弩,射速快不說,還能連續的射擊,不用像是用強弓一樣,想要多射擊幾次,弓就不能太強,否則三到四次后,就會失去了準頭,而弓不強,射程也就不可能遠,射程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說伱攻城,我在城下,用射程遠超過伱的弓弩對伱形成壓制,伱城墻上的弓弩卻是射不到我,雖然伱有高度優勢,但是只要射程超過的足夠多,這個高度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咦這是什么一個箭步上前從黃澤楷手中搶下弩的李業嗣又不淡定了,指著弩身上一前一后的兩個直立的東西問王況,一個是在前頭,下發開了個孔讓弩箭可以輕松穿過去,上方是一根短桿;另一個是在后頭的板狀立起,可以方便的支起來放下去,,比前面的要長了許多,中間開了個長條孔,從這長條孔上,可以看到前方的短桿,短桿的影像正好將個長條孔給填滿了。

某來說,某家來說。徐國緒一見王況想要張口,馬上就從座位上起來,小跑過來賣弄了起來:喏,看見了沒從后面這個看著前面的短桿,短桿又對準伱想要射擊的目標,三點一線,如此就不會射偏了,再看這后面,有個標尺不是每個標尺對應伱想要射擊目標的遠近,越往上越遠,越往下越近,這個設計可是jg巧呀,一個射手,只要練習個一兩天就能輕松掌握這一把弩的標尺所對應的距離。這可比練習弓要快速得多了。

徐國緒先前拿出來的小弩沒有這個設計,因為那是用來防身的小弩,射程不會有多遠,加上其方便攜帶的特xg要求比較高,要求結構盡量簡單,重量要輕,cāo作快,因此有沒有瞄準裝置不是那么重要,如果說在短短的幾丈十幾丈距離內還要借助瞄準的話,那干脆買塊豆腐一頭撞死得了,至于說更遠的距離,敵人要沖過來的時間,足夠皇帝身邊的人做出反應了,用不上,所以王況就沒搞瞄準裝置,再說了,李世民的射術并不賴,稍加練習就能做到準頭很高。

李業嗣并沒有因為徐國緒的賣弄而馬上就相信了瞄準具的功效,而是自己親自的射了十幾箭,感受著用瞄準具和不用瞄準具的差別,最后才戀戀不舍的放了下來,目光灼灼:二郎,此弩一月能造幾把

人手的問題,還是人手。王況有點無奈:若要是人手夠,一月千余不成問題,目前么,一月僅能做出百把,伱就先別想了,第一批要先給國緒出海的船隊配上,然后是給河北配上,接著自然是京畿戍衛軍,然后才能到伱。

一月百余有這么多那得多少匠人這下,不光是李業嗣,就連黃良和馬周都吃驚了起來,只有王凌還老神在在,自家弟弟整出來的,那還能有假他是絕對相信的。

一把好弓,各項的工序加起來,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因為弓臂要校形,要纏麻,上桐油等等反復幾次,中間還要y干的過程,當然一個工匠是不可能整年只做一把弓的,在上一把弓y干的過程中,他可以進行下一把弓的制作,但就算是如此的穿插,他一年里,頂多也只能做出十幾把弓出來,也就是一個月不到兩把,這和王況所說的一月百余是天差地別,而且一把弓的制成,還要多人的參與,相當于是幾人共同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十幾把弓的制作。

弩機兩三人,弩身兩三人,弩臂五六人,制弦的人要多些,十來人。徐國緒癟了癟嘴,對黃良等人的反應不以為然,他卻忘了,當初在東平的時候,他的表情比這些人還要夸張。

因為節省下了最費時的弩臂的制作,用鋼板直接替代了,因此,只要熟練的打鐵匠人,兩人配合,一天的時間打出幾把合格的弩臂是毫無壓力,而且,失敗了材料還可以返工,不像用傳統的弩臂和弓臂,做廢了就廢了,牛角,皮麻等等全都成了廢物無法再利用。因此鋼弩節省下來的并不光光是時間,還有材料成本,如果說一把好弓的制造成本要上到十幾貫甚至百貫的話,那么鋼弩的成本還不到一貫錢。

當然能有這樣的局面也是建立在炒鋼法被王天富和王天剩兄弟掌握,尤其是利用調整成分來得到想要的彈簧鋼的工藝被掌握后的結果,這可不是王況的功勞,王況只是那么提了一提,畢竟他不是學材料的,只是知道有這么回事,具體要怎么做,他也是不知,卻不料王天富和王天剩兄弟竟然有如此的天賦,能將王況的想法變成了現實。

而因為炒鋼法和調鋼法之重要xg,在大唐還是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在周邊各國都在對大唐的新技術虎視眈眈的情況下,王況也不敢冒險讓王天富兄弟多招匠人,而且就是想招人,如今的大唐也沒那么多的冶鐵匠可供他挑選,因此目前只能靠這兄弟倆親力親為的去做,所以鋼的產量也是有限的,又要打鋼刀,還要做弩,還有王況想要推廣的風車都要用到好鋼,一個月產百余的弩已經是極限。

但是技術保密的事情還是不能說,事情少一人知道就少了一分泄露的危險,哪怕是李業嗣,王況也不敢說。原因很簡單,李業嗣好酒,馬周也好酒,誰能保證他們酒后不會亂說話每個人都有其信任的人,話從李業嗣口中出來,傳到他親信耳中,親信又傳到親信的耳中,如此的傳遞,泄露的危險xg就加大了。

而黃良王凌雖然好酒,卻是不酗酒,幾乎就沒個醉的時候,徐國緒么,能當上隨伺黃門,酒后是胡言亂語還是呼呼大睡什么也不說就是個挑選的標準,徐國緒恰恰是那種醉了后悶頭大睡的人,想從醉酒后他的口中撬出什么話來,那是難比登天。

既是一月有百余,某倒不急了。李業嗣咧嘴一笑,似有深意的看了王況一眼,王況悻悻的扭過頭去,不看李業嗣,心里卻是暗罵:那么聰明干屁啊這就被伱想到了

對了,二郎,揚州之事想必伱也有所耳聞罷老狐貍就是老狐貍,眼見得王況和李業嗣的表情,馬上就打起了圓場。

食王傳 第六三九章 絕對優勢

上一章  |  食王傳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