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食王傳

第二四七章 怎么才能不漏?

更新時間:2024-06-06  作者:小灰雀
食王傳 第二四七章 怎么才能不漏?
第二四七章怎么才能不漏

聽了這話,王況一個趔趄,手中捧著的飯碗一歪,人差點要鉆到桌下去,為什么總是這么突如其來的來說什么有人來了這就好像是一個劇本里安排好的,本來平平靜靜的生活,總是會被這些突然到來的人或者事而打15好嘛,我這里還沒把個華容道研究透,這里又給我安排個突然狀況到底有完沒完了惹火我了,真撂挑不干了,愛咋地就咋地。

見王況似乎有些很不喜歡聽到這話的樣子,孫二嘴巴一咧:得咧,小東家您慢著點用飯,某這就去打發了他。王況的脾氣他是知道的,不想見的人,哪怕是你身份再高,不見就是不見,愿意見的人,即便是個乞兒,也不會嫌棄你臟啊什么的。

等下,這回來的是什么人王況叫住了孫二,來人既然指明要見自己,總該有個理由才是。

一老一少,老的約mo有五六十歲光景,少年十來歲。也不肯說是什么來路,只說要見小東家。

五六十歲和十來歲王況尋思半天,也沒什么印象中自己認識的人滿足這個條件的,但既然人家來了,得,見見吧,也甭管是什么安排了。只好放下飯碗,從桌上順手拿了一個饃邊走邊啃關于饃這個詞,不少磚家都說這是西北地區出的,江南地區基本沒這個叫法,灰雀不以為然,小時候,閩北一地人都是叫饅頭為饃饃的,有的地方這個叫法還包含了包子在里面,只是隨著近些年說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才漸漸的改叫饅頭。

來到富來客棧,見到了孫二所說的那一老一少,王況心里那個氣呀,指著老頭就說:老神仙,玩人也不帶你這么玩的啊,怎么著這喬裝打扮很有意思哦某可還沒吃飯呢。

嗌有意思,有意思,二郎你可是第一個認出某來的。那老頭哈哈一笑,雙手在臉上反復的rou搓了幾下,搓下一團黃白色的泥狀物來,現出真面目,不是孫思邈又是誰

王況撇撇嘴:就你那點化裝術,也在我這二十一世紀見過多少高明化妝術的人面前顯擺你這一化妝,從表情上看就能看得出臉不是真臉,既然不是真臉了,那就找其他破綻就是了,這種簡單的化妝術換了別人可能覺得神奇,但在王況看來就是破綻百出。

二郎快說說,你是怎么認出某來的孫思邈拉住王況,仿佛沒聽到王況說的他還沒吃飯這檔子事上。

喏,老神仙,拜托你,要裝也要裝像些,瞧瞧您那靴子,還是上次來的那雙,腳側破了個dong,喏,還有你身上帶著的藥味,還有你眉毛上的幾根白色眉毛,還有眼角的這顆黑痣,最大的破綻就在你的胡子,也不懂得染成灰白的,還是老樣子的白山羊。要裝么,你也該全掩蓋全換了,那么多破綻,不被認出來才怪呢。王況的手指點一處,孫思邈的手就按住一處,臉色有點尷尬,他本來還以為王況能看出一處兩處的破綻就不錯了,沒想到都沒細看,隨手就指出了好幾處來,這對他的信心打擊也太大了。

老神仙敢是碰到什么開心事了怎么開起況的玩笑來王況好奇的是孫思邈的言談神情,似乎很輕松的樣子,不像上次來的時候那么嚴肅。這次他的所為,反而很像是個老頑童。

呵呵,這還得拜二郎所幫啊,某從二郎這得了方子,趕去大江兩岸,也救下不少人來,可以說,去年夏秋,某所救下的人是以往的數倍還多,正好么,前些日子,救了個跌打郎中,他就教了某這個化裝的方子,某也正要來建安,就想試看看二郎能否認了出來。孫思邈嘿嘿一笑,又有些失望的轉身一拍那個少年的腦袋:小小年紀,就知道糊弄人了那么多破綻還要騙某說沒破綻,保證沒人能認出來

那少年被拍了下頭,很是委屈:師公您這一路上不是瞞過許多人么這才被認出了一次,就埋怨人,也恁地小器了些。敢情他是孫思邈的徒孫來著,瞧那模樣還很得孫思邈的疼愛,可能過個一二十年,這天下,又要出個名醫了罷。

孫思邈一拍自己的額頭:著啊,這一路上還真沒給人認出來,二郎是第一個,做不得數,被神仙下凡的人認出來,做不得數的。

老神仙既然號稱神仙,哪里需要這藥膏來敷面只須念個口訣,使出個仙家妙法來,還不是想變什么樣就什么樣王況打趣道。

某這神仙也是充數的,還是二郎你的星君下凡最實在,手指頭動一動,那便活人無數,某比不得喲。孫思邈嘆一口氣,正色問王況:二郎那治冷熱病的法子,確實管用,某代那些人謝過二郎了。說完整理了下袍子,恭恭敬敬的給王況鞠了一躬。

王況連忙跳開:這救人的事,可是老神仙你干的,和況并無多大關系,某只是說一味藥而已,具體的配伍等還是老神仙的功勞,況不敢居。開玩笑,這個功勞是絕對不能抗下的,這要抗了下來,外面紛紛傳說建安王二郎能治病,而且是疑難雜癥,那還了得自己有幾把刷子自己知道,后世常用的,人盡皆知的,自己也自然知道,但這并不能說明他王況就能當郎中,會望聞問切,這醫術可是門大學問,王況可不想被人冠上神醫的帽子,要是傳的玄乎了,哪天李老2再把自己召了去,要給人看病,你說是看呢還是不看看么,治療不了,不看么,那又是罪,糾結啊。

孫思邈來建安,就是特地來道聲謝的,次日就走了,也沒來和王況告別,一大早就走的,王況也理解,這老頭,放不下那些還生活在病痛中的人啊。

于是王況又過了差不多一個月的平靜生活,大棚現在他可不大敢去了,真又要碰到上次的狀況,王況怕自己萬一把持不住,當場要了那幾個丫頭,以后可怎么應付如今這天可是越來越暖和,尤其是這四個丫頭,自從上次在王況面前衣不蔽體一次后,在王況面前說話就越發的大膽了起來,尤其是chun蘭,有一次甚至當著王況的面和其他三個丫環討論起誰的xiong大誰的xiong小問題。

所以王況就也由著四個丫頭自己去整,反正桃樹苗和李樹苗去年他培育不少,多的是,夠她們折騰的,就是十棵能活一棵下來也足夠了。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王況決定把陳大幾個都調到院里來,讓他們和四個丫頭接觸接觸,或許日久生情了,成了那么一對兩對也是不錯的,陳大幾個現在都算是官家人,跟著王況,以后還有的是機會升上去,四個丫頭嫁給他們,也算是門當戶對的。

二月底,建州的農戶就開始忙碌了起來,這要先把頭年的稻茬都犁到泥里去,然后放滿水漚上個把月,這樣的田才適合chā秧,加上年前許多人家跑到山里去挖那些腐葉回來,經過這一冬的霜雪,這些個腐葉上的蟲卵也都差不多凍死了,是時候犁地了。

今年慎家的犁全換了新犁,一些家里略有寬裕的也都換了,沒能力換的,只要等到有新犁的人家閑了下來后再去借就是,離chā秧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來得及的。

或許是這些年的安定,讓各地都開始注重起農耕來,去年底派出去買耕牛的人幾乎都是空著手回來,只收到了幾頭而已,收這牛所花費的成本比這些牛本身的的價格還要高出不少,因此黃良就決定,今年不再去買牛了,現在建州人均所有擁有的耕牛數已經是江南兩道的第一,達到了每百人兩頭牛的地步,結合了人力輔助,勉強是夠用的。等到chun末夏初,今年的牛犢產了下來,明年又能增加不少,統計的結果已經上來,有一百多頭的母牛都懷了崽,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增家一百頭牛是沒什么問題了,比去買還省事。

故黃良干脆就將本來用于預算著去買牛的錢,全一股腦的劃到了牛犢獎勵上,提高了生產牛犢的獎勵,這個政令一出太,母牛的身價倍增,通常別人拿三頭牛牯去換,都沒人愿意換的,誰愿意換啊只要能生了兩頭牛犢,賣牛犢的錢和獎勵的錢就夠了那三頭牛牯錢了。

從外地買來的糧種也早都已經分發了下去,因為不知道糧種的好壞,所以,大部分的糧種都由慎家自告奮勇的拿了去,他們家田多,一半種自己的種,一半種買來的,即便是損失,也損失不了根本去,若是好的糧種,統一管理,等到秋后再選種,也是容易為以后的換新種鋪好路子。

秧苗是已經都育了出來,這時候沒有塑料薄膜,農人們的辦法很土很簡單,卻也是很管用,他們就直接在田里育苗,然后夜里有人守著,在田地的四周將頭年堆積起來的稻草燒上幾堆,也能保持了局部的溫度要求,到了日間日頭出來就不用擔心了。

今年王況又讓慎家把那幾畝用來做實驗的田里撥出幾畝地來,他要實驗一下拋秧法和chā秧法的差別,看是不是真的能夠增產,從理論上來說,拋秧法是有一點點優勢的,首先就是秧苗的根損壞會比chā秧法少得多,光從這點上看對稻谷的生長是有利的,但是拋秧法也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隨便拋出去了事,肯定還是需要考慮到植株間隙的,任何一種作物,或者說任何一種生物,都會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有的空間要求很大,比如說老虎,就要方圓幾百里的空間,而有的生物,比如說蜜蜂,獨立空間則很小,植物也是如此,有的要求有足夠的間隙,有的即便是在密草叢中也能探出個頭來。

作為需要日曬的植物,王況深信稻谷必定也有著自己的生長空間要求,不是你隨便一拋,也不管疏密的,所以他要求慎重家人在拋的時候,有選擇xg的做個對比,有的田里拋得密些,有的拋得疏松些,到了秋收,再來和chā秧法做個對比,孰勝孰劣,自然就會有結果出來。

當然有了去年畝產的神跡,如今都不用慎戥一人力抗,慎家人對王況的話已經都是深信不疑,王況讓怎么做,他們就怎么做,這有什么,不就幾畝田么若是小東家再尋出了個增產的法子,那到明年,就不是說翻番這么簡單了哦,谷滿倉,糧滿地是個什么情形就用小東家的話來說,等糧食多了,咱自己吃一口,然后喂給豚吃一口,有人吃的,就有豚啊牛啊吃的,那日子,怕是天上神仙過的罷如果不是,那小東家又怎么知道呢嗯,必定是他過過這樣的日子,如今下凡來了,就把天上的東西都帶了下來了。

有幾家田地跟慎家挨著的農戶,現在是跟著慎家,有樣學樣,沒樣也要問的跟著,慎家怎么做,他們也怎么做,慎家拋秧,他們也拋秧,還好他們不算笨,知道過來問這拋秧該怎么拋法。慎家人也都如實的把王況的話說了,勸那幾家人,等他們這邊試驗好了,有了確切的結果,再跟也不遲。

既然是小東家說的,那還有假那幾戶農人信心滿滿:若是收成不好,那也定是某等有的地方做得不好,怨不得小東家的。

田地是人家的,人家愛怎么種就怎么種,哪怕是整丘田都種上狗尾巴草,旁人都沒法阻攔,慎家的人勸了一次兩次,也就不管了,由著他們去。

又是溝渠放水的時間,王況盯著溝渠里的水出神,嘴里喃喃著,正好慎戥過來巡視農耕,順便過來看下王況,見了王況出神,就問了一句:小東家莫不是又想什么好法子

唉,某在想,怎么有個好辦法,才能讓這送水的溝渠可以架設到空中而不漏水。王況想著的正是飲用水的輸送方式,要怎么不漏水才好。

呵呵,小東家這估計是想偏了罷,您瞧那屋上的瓦,可曾漏水簡單哪,鋪一層瓦便是。慎戥哈哈一笑,一語驚醒王況,跳了起來:著啊,況怎么就沒想到這層呢告辭

食王傳 第二四七章 怎么才能不漏?

上一章  |  食王傳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