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 第234章 老謀深算
第234章老謀深算
珍寶齋里一片喜氣洋洋,對面的太白樓內卻正是相反。
二樓,精致的雅座中籠罩著一片愁云,無論站著的還是坐著的,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很黯淡。倒不是所有人都看不得別人好,只是坐在上首的李大學士不開心,誰還能在他面前笑不成?
聽了李福的回報,李東陽自然高興不起來,饒是他足智多謀,眼見著對面的珍寶齋財源滾滾,這一次也想不出對策了。
金、梅兩位名匠已經評估了一樓的鐘表等物,雖然兩人還是一口咬定那些東西的造價不菲,可李東陽卻不敢輕信。手藝上面的事情李大學士不懂,可他知道謝宏不會做虧本買賣,他既然敢降價,那就肯定有他的依仗。
三樓的樂器,也有后面進去的幾位琴匠評估過了,確實件件精品,而價格卻比市面上流傳的底了很多,也難怪人們瘋狂搶購了。
李大學士不懂技藝,不過基本的道理還是知道的,就如同做畫或是書法一樣,就算是在同一人筆下,那書畫也是有好有壞,不一而足,怎么可能件件都是精品呢?難道是對方在陳列前精挑細選過的?可那樣一來,這貨品的數目和價格又是怎么回事?
李東陽對此十分不解。
二樓的臺球和四樓的貴賓訂做倒是沒什么生意,可單是前面的那些,就已經足夠驚心了。若是宮里的消息,李東陽這邊倒是頗為靈通,可珍寶齋他卻是兩眼一抹黑的,里面的消息一點也傳不出來,因此也就無從得知店里的經營狀況。
可單是從外面觀察的就已經足夠了,進去的人,只要是穿著體面,看上去有些身家的,出來的時候一般都會拿著點什么。而京城中富貴之人極多,趕今日的熱鬧的人當中,有錢人的比例也是相當高,這樣算下來,珍寶齋只是半日,就有可能收入了幾十萬兩,這還了得?
關于朝臣們的判斷,李東陽也沒什么異議,用一個店鋪養整個紫禁城?怎么聽都像是胡話。可今天一看,沒準兒這話不是胡扯,可要真是實現了,眾臣不但會顏面掃地,更重要的是,以后就沒有限制皇上的手段了。
難道真的只能靠說教嗎?可要是說教有用的話,皇上也不會私自跑去宣府,然后帶了謝宏這么一個禍害回來啊。
思來想去,李東陽也是無法可想。
象之前那樣群策群力,一時間是沒法指望了,皇上在朝議上的輕輕一讓,端的是神來之筆,不但削弱了朝臣們咄咄逼人的氣勢,而且還讓眾臣內部起了紛爭。
表面上是為了戶部結余那一百多萬兩銀子,各部這些日子是吵翻了天,誰都想多爭取一點。可是,望一眼對面的珍寶齋,李東陽只是苦笑,那店鋪一天沒準兒就能收入百十萬兩了,真不知道那些個一、二品的大人們知道這情況后,都會是什么樣的表情。
搞了半天,紫禁城中的用度,不過是那謝宏隨手丟出來的一塊肉骨頭罷了,結果卻讓朝臣們為此爭翻了天,這讓人情何以堪呢?
當然,各位大人當然不會只是為了那點銀子爭持,他們如今的表現,未嘗不是借機發泄之前累計的憤懣。
讓眾臣憤怒的固然是謝宏,可彼此之間的矛盾也是不少,尤其是在調兵遇見正德鬧出烏龍之后。
劉大夏本來是對付謝宏的急先鋒,兵部也是出力甚多,更是損失慘重。結果出事后,眾人互相推諉,竟是把責任也全部推給了兵部,劉大夏損兵折將之余,也大是心冷。
也是難怪,本來他那一派的閻仲宇有望破格提升,結果因為被眾人攻訐,雖然皇上沒有追究,可責任終究是擔上了,仕途無礙,可破格提升卻是無望,只能老老實實的排在左侍郎許進之后了。
而且,日后還要時刻防著有政敵拿這件事出來說事,確實不由劉大夏不心冷。
在對付謝宏這件事上,閔珪的投入程度僅次于劉大夏,可結果也是差不多。皇上倒也沒追究順天府尹黃宇,可這人不識圣駕惹出大禍,自是遭了眾怒,終歸還是被尋了個事由罷了官,歸鄉去了。
單是這樣,閔珪倒也沒話說,左右黃宇也算不得他多親近的心腹。可事情往往都是壞在人的私心上,馬文升卻是昏了頭,安插了他一個同鄉做了順天府尹,順天府是刑部的傳統勢力范圍,閔珪自然不滿意,卻又奈何不了吏部,最終只能恨恨作罷。
如此一來,兩個先鋒都是在謝宏這里受了挫敗,回頭又被自己人暗算,心里沒陰火才怪呢。是以,就在那次朝會之后,因為正德行為荒誕而形成的齊心合力的局面就此不復存在了。
再提起誅除奸佞時,劉大夏就像是曾鑒附體,只是木然以對,一言不發;閔珪也是顧左右而言他,一句正題也不談。其余眾人也都打不起來什么精神。
在勸諫皇帝這件事上面,都察院和六科的言官們一貫都是急先鋒,可兩個月來,他們卻一直沒什么動靜。倒不是為了別的,就是因為圣駕返京那一天受的重挫。
那一天,言官們十八般武藝盡出,言諫、力諫、哭諫、死諫,前人用過沒用過的;能用的,不能用的;各式手段全都使了出來,結果卻是那么一個讓人驚心動魄卻又啼笑皆非的結局,言官們也是人,當然大為沮喪。
事后,由于朝中局勢變化太快,受了挫的言官們也沒反應過來,左都御使張敷華更是受激過度,臥病在床,于是,誅除奸佞的一線上,就少了最犀利的一件武器。
好容易等他們恢復精神頭了,又因為調兵的把柄被抓,內閣和九卿在朝議上被答應了正德那些稀奇古怪的條件。此事對旁人都沒什么影響,可對言官們來說,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言官想要揚名,勸諫皇帝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可再怎么昏庸的皇帝,也不會天天干壞事,尤其是大事,那么要勸諫,就得從小事著手。
正德在朝議上和朝臣們交換,最終達成的那些目標全是小事,這些小事,正是言官們平日里最經常勸諫的條目。如今這些小事通過了朝議,又有了內閣票擬,已經成了定例,若是勸諫,不啻于要推翻朝議,跟內閣以及百官作對,試問那個不怕死的敢勸?
別說言官,就是李東陽也沒話好說,畢竟當時跟正德應對的是劉健這個首輔,地位在李東陽之上。若是李東陽提出反對意見,那不啻于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他要挑戰劉健首輔的地位了。
六部四分五裂,都察院群龍無首,麻煩本來就已經夠多了,李東陽又怎么會在閣臣內部挑起紛爭?何況,劉健乃是四朝元老,又豈是容易對付的?一直以來,劉健的決策雖然有些過激,可卻遠談不上有什么過失,就算李東陽有心,也是無力的。
對付謝宏之事,沒有好處風險還大,最關鍵的是難度還太高。正德對王岳的處置依然懸而未決,若是逼得緊了,很可能又會拿出來。此外,謝宏整日又躲在皇莊或者軍器那樣的禁地不出,這要怎么個對付法?
“老爺,珍寶齋人氣雖高,可盈利卻未必就多,不如等些日子看看再說吧,您在這里犯愁也是枉然,沒得還氣壞了身子。何況,謝小賊的算計也未必就周全,那二樓的臺球不就是他疏忽了嗎?”李福憂心自己老爺,便找了些借口相勸。
“唉!國事艱難,也只好盡力而為了。”李東陽深深的嘆息了一聲,拂袖而起。想了這么久,他倒是真的琢磨出了幾條計略,只是有些事他卻是不方便出頭。劉健任首輔以來,頗有些志得意滿,獨斷專行的作風遠超從前,李東陽自是心知。
在外朝萬馬齊喑的時候,如果李東陽以次輔的身份挑頭出來,難免會引起劉健的疑慮。這種疑慮其實已經存在了,順天府之事,按李東陽原本的策劃調兵這一節是沒有的,是劉健聽了他的計劃之后,強要加上的,固然是為了穩妥,可也未嘗不是想與李東陽爭主導權。
結果,后來事情險些變得不可收拾,劉健也是羞惱不已,甚至有了孤注一擲的打算,對劉大夏兵諫暗示都未曾斷然拒絕,概因如此。
事后事情雖然妥善解決,朝野中也隱隱有了議論,對劉首輔的獨斷和莽撞都有不少非議,同時,對李東陽的沉穩謹慎卻是多有贊譽。
當然,礙于內閣的權威,沒人敢當面說,可作為首輔,劉健的消息也是很靈通的,這些風聲也傳進了他的耳朵里。所以,內閣里雖然表面上一切如故,實則也是波濤暗涌的。
所以,李東陽雖然想出了些眉目,可想要落實下去卻是麻煩,暗自動作固然不成,除非不讓劉健發現,否則對方的疑慮只會更深;如從前一般,召集重臣合議則更糟,那樣的舉動更像是明著搶風頭,也許會讓矛盾表面化都未可知。
“唉!”李東陽又是一聲長嘆,這一切都源自于謝宏的謀算。誰能想到,正德在朝堂上的輕輕退卻,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要求,竟然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導致這么多嚴重后果呢?
那瘟神的名號還真是恰如其分,這人果然是沾邊就倒霉啊!
明朝第一弄臣 第234章 老謀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