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歷史——明朝那些事兒 中秋奪城夜
朱棣選擇中秋之夜開始進攻是經過充分考慮的,士兵也是人,即使打仗時也要過過節假日,想想家里的爹娘和老婆孩子。可是對于雄縣的那些士兵而言,他們的思念將到此為止。
朱棣的士兵們沒有過中秋節,他們趁著黑夜悄悄爬上了城頭,此時城內的士兵們個個喝得大醉,沒有任何防備,突然見到這些不速之客,不由得大驚,當然他們也絕對不會把這些人錯認為嫦娥或是吳剛的。于是主帥楊松一面派人向潘忠求援,一面組織士兵奮起反抗,楊松知道,己軍勢如犄角,如若潘忠能及時來援,必能擊退敵軍。
但是遺憾的是,由于寡不敵眾,楊松本人及其所部全部戰死,他沒有能夠等到援軍到來的那一刻。
援軍在哪里呢?
援軍的命運
潘忠確實接到了楊松的求援,他立刻意識到戰斗已經開始,境況緊急。如果楊松的雄縣失守,自己也要完蛋,于是他親自帶騎兵奔襲雄縣。
加快速度!楊松你一定要堅持住,援軍馬上就到!
他的速度確實不慢,很快就到達了一座名為月漾橋的石橋,此時的潘忠自然沒有心思去管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但如他原先來過這里,再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橋底多了很多水草。
就在潘忠和他的部隊奔過橋后,突然炮聲四起,橋底的水草不見了,無數士兵冒了出來,占據了大橋,截斷潘軍后路,而路邊和前方也出現大量燕軍,向潘忠發動猛烈進攻。潘忠進退不能,被關起門來猛打,不一刻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活捉。想來他被捉的時候應該還沒有緩過勁來。
朱棣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他看破了耿炳文的陣勢,明白其分軍厲害之處就在于互相支持,互為照應,只要雄縣出事,潘忠必定來救并內外夾攻。但耿炳文沒有想到朱棣動作如此之快,用閃電戰打了一個時間差,解決楊松后居然還在援兵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一箭雙雕,實在是厲害之極。
朱棣旗開得勝,但他也明白,真正的決戰和考驗還在后面,不久之后他將面對耿炳文本人和他的三十萬大軍。那才是真正的考驗。
戰機
正當朱棣籌劃下一步的攻勢時,一個人來到了他的軍營,這個人叫張保,是耿炳文的部將。此人并非假投降,他向朱棣提供了重要報,那就是明軍目前處于分散狀態,三十萬部隊并未到齊,現在只有十余萬人分布在滹沱河南北兩岸。如果能夠分別擊破,將獲大勝。
聽到這個消息,眾人都很高興,他們也認為趁對方兵力分散進行攻擊能夠獲得勝利,應立刻進兵。然而朱棣的反應卻大出人們所料。
他沒有如張保所說去攻擊分散的明軍,而是安排張保回營告訴耿炳文,自己的大軍已經近,讓耿炳文做好準備。
這又是讓人疑惑不解的一招,莫非朱棣嫌敵人太少?
沒錯,他就是嫌敵人太少,太分散,他的真實計劃是讓耿炳文得到消息后合兵一處,然后與自己決戰!在他看來,敵人分兵兩處反而不容易打敗,自己有可能會腹背受敵,還不如把他們集中在一起收拾掉。
從這個計劃來看,朱棣對自己的指揮能力有著極強的自信心,在他看來耿炳文的軍隊并不可怕,他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場面對面的決戰!
耿炳文的無奈
耿炳文果然如朱棣所料,將自己的部隊合兵一處,等待著朱棣的到來。無論張保是不是間諜,這都是他的唯一選擇。
對于已經六十余歲的耿炳文來說,快到退休的年齡還要打仗實在不是一件讓人愜意的事。而當他得知自己精心布下的陣型被突破,楊、潘二人如切菜一樣被朱棣處理掉時,也不為這個年僅四十歲的天才將領的軍事能力而驚嘆。他是見過世面的人,徐達、常遇、李文忠等人的身影陪伴了他很多年,他們那勢如破竹的攻勢、鬼神莫測的判斷能力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個時候,自己只能在這些人的光芒之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隨著這些人的去世,他也曾自負的認為天下能打仗、會打仗的人不多了。
但是現在,他終于完全認識到: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可怕的敵人,一個很會打仗,很難對付的敵人。
他的專長并非進攻,而朱棣的軍隊不斷向他近,他沒有辦法,只能合兵,等待著對方的進攻。這對于一個帶領三十萬軍隊的將領而言實在是一種恥辱。是死是活總要有個結果的,朱棣,你來吧!
真定潰敗
朱棣在得知耿炳文合兵后,立刻開始了攻擊,但他所謂的決戰并不是帶領全部兵力和對方拼命,因為他清楚,決戰也是有很多方式的。
耿炳文終于看見了朱棣的旗幟,他等待著朱棣的到來。
真定之戰就此拉開序幕,但在這場戰役中,北軍沒有指定做先鋒的將領,因為這個光榮的職位由朱棣自己兼任了,當然也是不會有人跟他搶的。
朱棣喜愛戰爭,戰火中出生的他似乎和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當他跨上馬,聽著那熟悉的號角聲和吶喊聲,揮舞馬刀殺向敵陣時,他似乎更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喊殺聲是他的音樂,鎧甲是他的服裝,尸山血河是他的圖畫,他屬于這個地方。
好看歷史——明朝那些事兒 中秋奪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