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鐵血大民國

第 577 鏖兵朝鮮 六

更新時間:2013-08-18  作者:大羅羅
鐵血大民國 第 577 鏖兵朝鮮 六
在這兩三年中已經有迅速接近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北韓軍在同日軍的長期拉鋸戰中積累了寶貴的精yàn,還由于華軍大量換裝新式武器而得到了不少二手裝備。根據日本紅軍總參謀部的估計,現在的日韓兩軍戰斗力之比也就是1:2上下,再考慮到北韓軍依托堅固防線進行防守的因素,38線防線上面的北韓軍完全可以擋住1.5倍到2倍于他們的日軍。現在那么快就敗下陣來,顯得極不正常。

“下面的部隊報告。在他們抓到的俘虜當中,老人和孩子的比例非常高,幾乎占到50以上。很顯然同我們交戰的,并不是北韓軍精銳。”朝鮮方面軍參謀長木村兵太郎介紹說。“方面軍司令部估計,真正的苦戰很有可能出現在北韓軍的第二道或第三道防線上,甚至可能出現在平壤城!”

“這是典型的縱深防御布局,”布柳赫爾聽完了翻譯的轉述,就站起身走到墻壁上掛著的大幅地圖旁邊,拿起一根指揮棒指著上面的38線以北地區道:“已經查明的情況是。在平壤以南,韓軍部署了三道防線,每道防線之間相隔20到30公里。而且一道比一道堅固,在三道防線之后還有重兵布防的平壤。或者說平壤就是第四道防線,也是北韓軍進行最后抵抗的戰場,但絕不是這場朝鮮戰爭的終點!因為北韓軍背后的中國人才是真正決定性的力量。他們就是在等我們打到精疲力竭后投入反擊!

而國際無產階級司令部的意圖。也是將中國的部分力量引向朝鮮半島,朝鮮半島地形狹窄,遍布山巒,這樣的地形是不利于擁有大量機械化裝備的中隊發揮其優勢的。”布柳赫爾略微停頓:“托洛茨基同志希望,日本可以用200萬紅軍牽制住150萬中隊,這對整個世界革命的勝利尤為重要!”

武田亨感覺到,當翻譯轉述布柳赫爾講話的時候,會議室里大部分的日軍將領臉上都露出了不快的表情。

“我們現在所要追求的戰略目標。就是盡快將中國人的力量吸引到朝鮮半島上來!”布柳赫爾又加重了語氣,目光炯炯地掃視了會議室里面的日軍將領們一眼。將所有人的表情都盡收眼底,包括武田在內,全都面色陰沉。

“顧問同志!”武田忽然大聲開口道:“是不是等到中國人的150萬大軍被吸引到朝鮮半島,蘇聯紅軍就將在蒙古和滿洲出擊呢?”

他說的是日語,所有的日軍將領聽到這話,都將目光投向了布柳赫爾。布柳赫爾聽完了翻譯的轉述,才微微一笑,搖搖頭道:“武田同志,您的心情我完全理解,遠東濱海、滿洲和北朝鮮是蘇維埃日本發展所必需的生命線,日本人民為開發那些地區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和辛勞,收復遠東濱海、滿洲和北朝鮮是日本GCd人不可推卸的責任,蘇聯愿意幫助日本GCd完成這個使命。”

等到這番話被翻譯成日語后,會議室里面的氣氛一下子就輕松下來,每一個日軍將領臉上都洋溢出了滿意的笑容。布柳赫爾繼續往下說道:“但是,世界革命是一個整體,不是蘇日兩國對中國,而是整個GC主義陣營對整個資本主義陣營的一場總攻!在座的諸位都是日本最優秀的軍事專家,應該了解,軍事上面的原則就是集中力量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而整個資本主義陣營的薄弱環節很顯然不是中國!所以我們在朝鮮所采取的進攻,用你們東方人的話說,就是聲東擊西。

中國有250萬到350萬陸軍,其中真正的精華,也就是由所謂的裝甲擲彈兵師和裝甲騎兵師為主力的機械化部隊有75萬到100萬,擁有6000到7000輛坦克或強擊火炮。這支力量對蘇聯遠東、西伯利亞和中亞構成了嚴重wēixié。如果不將其牽制在滿洲和朝鮮半島,蘇聯紅軍的38個坦克軍和4個騎兵集團軍就沒有辦法全部投入到歐洲、西亞和南亞戰場。”

武田亨的心沉了下去,布柳赫爾現在所說的話他也心知肚明,可是卻從來沒有在日本紅軍的那些“舊軍官”面前透露過。現在布柳赫爾竟然不和自己商量就捅破這層窗戶紙,真不知道這些“舊軍官”會做出什么反應?

“布柳赫爾同志……”武田亨臉上閃過一絲怒火,剛張開口便被布柳赫爾揮斷,布柳赫爾接著說:“我知道日本紅軍中的大多數干部都希望先解決中國,但是我要明確地告訴你們,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不是資本主義世界的薄弱環節,而且中國人民被修正主義分子的愚民教育所蒙蔽,對蘇聯和日本充滿仇恨。如果我們兩國的紅軍攻入中國,他們是不會用‘鹽和面包’歡迎我們的,這一點我們從北韓軍隊的拼死抵抗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而印度、南洋、中東、北非的情況就完全不同。那里的國家和人民都處于西方列強的奴役之下。我們紅軍給他們帶去的只有解放,我們將砸碎帝國主義強加在他們身上的鎖鏈,而他們也將在獲得解放和自由之后拿起武器加入我們的隊伍。同志們,你們想想看,印度、南洋、中鐵血大民國 第 577 鏖兵朝鮮 六

上一章  |  鐵血大民國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