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夢 第484章 有朋自西方來
貼吧簽到,記錄你在的每一天!
蔚藍無垠的中國海就在大明號三級戰列艦面前展開,這是一艘原屬法國海軍的老艦,在夏爾.拿破侖上臺后將其以88萬法郎(估計這個價錢是羅香梅談出來的,她也是廣東人嘛)的價格出售給大明王家海軍。在強勁海風的推動之下,這艘搭載著大明王后羅香梅和大明國王情婦瑪麗亞.克萊門蒂娜的軍艦和另外三艘貨船。從法國出發,經過大西洋,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然后一路北上,在奧斯曼帝國所屬的巴士拉剛短暫停留,同大明右丞相劉鵬在奧斯曼帝國所購買的“貨物”和船只匯合后,再轉向東方,一直駛過馬六甲海峽。
這是一次在歐洲來說引起轟動的遠航,當1849年5月底的時候,整個西歐的人都在關注那位美麗而尊貴的東方古國的王后陛下的回國旅途。她已經在歐洲的土地上停留了超過2年,和整個西歐上流社會的知名人士都見過面,還是倫敦和巴黎權貴們的座上賓。在另一位艷名遠播的名媛塞古爾夫人的協助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外交成就——當然任何外交上的成就都要和國力相匹配,否則任何條件、協定都是一紙空文。
而在羅香梅訪歐的這些日子里,她所代表的國家也取得了讓人驚訝的發展。剛來歐洲的時候她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蘭芳大公夫人,除了美貌和她那位有名的富豪兼科學家丈夫之外,沒有任何引人注目的地方。而當她離開法國之前,她已經被人尊稱為:中國陛下。所代表的是一個可以同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共和國平起平坐的東方強國——或許英國人和法國人打心眼里不愿意承認在世界的其他大洲上存在可以同他們的國家相提并論的強國,但是事實上,到了1849年,大明已經可以理直氣壯地對這些歐洲列強說不了!
就在1848年歐洲革命如火如荼的歲月當中,東方同樣在上演著一場改天換地的革命!一個嶄新而強大的中國,就是這場革命的產物。現在大明所擁有的歐式陸軍數量,已經能讓整個歐洲的列強哪怕是在聯手出兵的情況下。都很難將其擊敗了。畢竟遠隔重洋的距離,極大限制了歐洲國家向東亞投放軍力的能力。
而且大明毫無疑問還是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工業化國家,產業革命已經在這個國家中展開了。看看這兩年有多少機器從歐洲運往中國,有多少工程師、技術工人、管理人員、教師、銀行家、科學家被從歐洲和印度,用高出一倍左右的薪水聘請到中國。就知道這個國家已經開始飛速實行產業化了。
最后,大明在憲政改革和教育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就,也讓每一個歐洲國家的當權者都刮目相看。如果不是出了一個更讓人看不懂的太平天國,大概每個歐洲人都會大明王國在過去兩年所取得的成就而萬分贊嘆的吧?
看到歐洲報紙上面各種各樣對大明王國的溢美之言,身為這個國家女主人的羅香梅就忍不住想插上翅膀飛回國去,飛到自己的丈夫身邊去了。
“……大明國王仍然在不斷的調集部隊。防守淮河、大別山、漢江一線和增援滿洲前線。這一切,似乎都表明了這位國王陛下徹底消滅滿清的決心。但是稍微對中國歷史有些研究的人就知道,真正決定政權歸屬的地點不在滿洲而在所謂的中原。就是黃河流域的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直隸等省份。但是現在這幾個關鍵省份大多被太平天國所控制。這個由信奉基督教異端的農民起義者所建立的國家,現在也正在盡一切可能備戰,同時加強對中原的統治。在可以想見的未來,大明王國和太平天國的大規模武裝沖突將會發生。或許在付出數百萬人死傷的代價之后,中國的核心部分才會被最后統一起來。愿上帝保佑所有在這場內戰當中喪生的人們……”
早餐的時候,瑪麗亞.克萊門蒂娜拿來了一疊最新出版的《海峽時報》,逐字逐句將上面關于中國的內容念給羅香梅聽。
“……1849年度香港濟世大學、廣州濟世大學、上海濟世大學、應天師范大學、應天王家軍官學校、廣州王家海軍軍官學校等五校聯考已經結束,此次五校聯合招生規模首次突破4000人,除軍事相關科目之外,還有醫學、化學、數學、物理學、商學、工學、工程學、生物學、教育學等九大科目……”
“……長江流域的水災已經有了愈演愈烈的趨勢。荊江、九江大堤再度決口,湖北、江西兩省十八個縣被淹,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大明內閣財政部緊急撥款1000萬元予以救濟。應天、上海、廣州等地商民踴躍捐款,大明賑濟總會已經籌得善款490萬元。”
“……由于京杭大運河已經中斷運營超過9個月,數十萬依賴運河為生的船工生活陷入困境。自今年5月以來,京杭運河沿岸城市的治安不斷惡化,搶劫、盜竊、殺人和幫會斗毆事件層出不窮。日前還發生英國商人被綁架事件,英國駐華公使館已經就此事同大明外交部進行交涉,希望可以盡快破案,救回人質。”
“江蘇揚州府日前爆發搶米暴動,失業之運河船工聚眾鬧事,搶劫揚州城內十余家大米商,還放火焚毀一處米倉,揚州知府請求當地駐軍出兵彈壓,造成數十人死傷,有近五百人被捕。”
“日前有數百名淮北士紳向大明內閣提出請愿,要求在淮北組織公局,并且請求自理淮北鹽務。同時,據消息可靠人士透入,大明淮北巡撫苗沛霖仍然拒絕將淮北鹽務交由財政部監管。大明中央和淮北地方因為鹽稅歸屬問題而引發的沖突,短期內仍然沒有得到解決的跡象。”
“據傳,大理地方政權領袖杜文秀所提出對逃匿的1845年保山慘案肇事者進行嚴懲之要求,已經被大明內閣所拒絕。這可能意味著大明朝廷同大理地方政權的談判破裂,雙方的戰爭隨時可能爆發。”
瑪麗亞.克萊門蒂娜放下手中的報紙,微微苦笑了一下,看著秀眉緊蹙的羅香梅:“殿下,看來越是靠近中國,消息越是讓人憂心啊……”
羅香梅搖了搖頭,擠出幾分笑容,半開玩笑地說:“瑪麗亞,看來有一個很大的爛攤子在等待著我們啊……或許還會有革命發生!如果你害怕的話,現在后悔還來得及。”
“害怕?”瑪麗亞.克萊門蒂娜咯咯笑了起來,“我對杰森可是很有信心的,再爛的攤子他也有辦法收拾,即使他沒有辦法,我也會幫他想辦法的……殿下,您知道我是一個很有辦法的女人。”
羅香梅在心里面嘆了口氣,瑪麗亞.克萊門蒂娜這個女人的確很有辦法,而且還很有錢,同朱濟世睡到一起也比自己要早,這個女人到了應天真不知道會搞出多大的風波來了……
就在這時,大明山號上小餐廳的門突然被人敲響了,羅香梅用法語喊了聲:“請進。”然后就看到一個留著大胡子,長相很英俊的青年大步走了進來,沖著羅香梅點了點頭:“王后陛下。”接著又朝瑪麗亞.克萊門蒂娜笑了笑,算是打過招呼,就徑自走到了餐桌旁,一邊吃早飯,一邊從瑪麗亞.克萊門蒂娜跟前取過報紙看了起來。如果朱濟世現在看見這個青年一定會大吃一驚,因為他就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百度1845年保山慘案,得百度百科永昌慘案
清朝自嘉慶、道光以來吏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危機四伏。又對回族實行空前的高壓政策,民族矛盾日益嚴重。這時,云南地方回、漢民族經常以日常瑣事發生沖突。永昌地處西南邊陲,這種沖突尤為突出。地方官吏或敷衍塞責,不能認真辦理;或挾私徇情,任意抑揚。于是是非混淆,輿論失實。回族人民銜冤難告,嫌怨日深,從而釀成了大規模的回漢械斗和屠回巨案。
嘉慶五年(1800),順寧府(今鳳慶)悉宜銀廠回漢人民因口角爭斗,事態擴大,回民被擊殺18人①。道光元年(1821),云龍州白羊廠回民與湖廣及臨安漢人“因爭廠地硐挾嫌”,發生械斗,雙方死傷多人,其中回民居多。回民赴京控告,地方官府奉旨處理,給回民死者每尸給銀9兩,草草了事②。道光十九年(1839),緬寧(今臨滄)官府唆使地方惡棍屠殺城內回民1700人,同時將城郊五寨回民170余戶,全部焚殺①。劫余回民在張富、馬效青、黃巴巴、蔡發春率領下,聚眾自衛。
清朝地方官府始則“助漢抑回”,終則公開屠殺回民。緬寧事件很快沖擊到保山。保山縣城內有回民4000余人,城外50余村均有回民居住。道光二十三年(1843),漢民萬春組織燒香會,將金雞村等七哨漢民,組成數百人一香,或千人為一香。勢力既成,目無官府,率眾圍困縣城,企圖盡屠城內回民。幸賴太守陳芝楣多方排解,雖未釀成大禍,但嫌怨已深。二十五年(1845)四月,保山城東板橋地方回漢青年因唱秧歌,發生口角,進而斗毆。回漢之不肖乘機煽動民族仇恨,糾紛日益擴大。而保山縣之官府已被漢紳所包圍,與香哨首領呵為一氣。始則拆毀板橋清真寺,焚燒當地回民房屋。接著又對金雞村、八達營、乙丑村等處回民大肆屠殺,脫逃出來的回民前往保山城內避難②。八月,張富等在距保山城六十里地的丙麻地方大敗清軍,鄧川知州恒文據此以為保山城內回民“悉屬匪類”,密召香首周曰庠、練首沈聚成密謀策劃,親授屠殺回民機宜。九月初二日黎明,哨練入城。城內原住回民加上從城外逃進城的,共有8000余人,“無分老幼男婦,混行殺戮”。杜文秀全家遇難,僅以身免。他的未婚妻馬小有姑被恒文家奴黃貴擄匿。當時人即稱此為“永昌慘案”。清吏昏庸,回漢之爭,至此轉為縱漢殺回的局面。風聲四播,人心益增不安。保山以外各州縣,也不時發生流血事件。
道光二十六年(1846),杜文秀星夜繞道至昆明,向云貴總督賀長齡上訴,長齡未能秉公辦理。文秀與丁燦庭、白廷楊、劉義、沐文科北上京城叩閽。要求嚴懲永昌屠回案的兇犯,為死者昭雪。二十七年七月,道光帝命陜西巡撫林則徐為云貴總督“赴滇審辦”。林則徐抵滇,以“只問良莠,不分回漢”相標榜,實為永昌官紳所左右。道光二十八年(1848),林則徐師次永平,判七哨兇徒430名;與此同時,他認為滇西回民“良善少而頑梗多”,判回民491名,還冤殺各縣回族士紳76人③。更以“安撫”為名,將保山孑遺200戶“難回”強迫押送瘴毒之地潞江西岸的官乃山居住。杜文秀于二十七年九月被刑部押解回滇。
杜文秀看到永昌慘案如此了結,實出預料。冤案未雪,孑遺者又面臨滅種之橫禍。他在壓力之下不得不書寫“遵斷甘結”,表示承認林則徐對此案的判決,因此還落了個“狀告失實”的罪名。他家資蕩然,無以為生,又不愿遷居官乃山瘴毒之地,便輾轉于成都、蒙化(今巍山)之間。在成都憂憤成疾,幾乎病死。繼至蒙化,暗中結盟,建立了“忠義堂”、“永勝堂”,聯絡各地義士,宣傳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消息,俟機應變。叩閽的失敗,使杜文秀丟掉了對清廷的幻想,最終被迫走上了武裝反清的道路。
天朝之夢 第484章 有朋自西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