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漢魏文魁

第十一章、須臾頃刻

更新時間:2024-06-08  作者:赤軍
漢魏文魁 第十一章、須臾頃刻
曹操立馬在白狼山上,身邊兒連文官帶親衛不過五十多人,而曹純、許禇、夏侯廉、高覽則率領著七千多騎沖下山去,直薄蹋頓的大旗所在。

此時山下,烏丸、袁軍匯聚,勢力最強的當然是蹋頓所部,連戰兵帶輔兵,不下五萬之眾,其余還有右北平單于烏延、遼東屬國單于蘇仆延等別部烏丸,兵數最少的是袁軍,連帶袁氏兄弟從幽州帶出來的親信,以及陸續前往投奔的舊部,也不過三千人上下罷了。

是勛的估計倒是沒錯,蹋頓部遭到強襲,別部大多坐山觀虎斗,無人肯來救援。對于烏延和蘇仆延來說,雖然蹋頓也被袁紹封了單于,其實不過是樓班之臣而已,根本不夠資格跟自家平起平坐,問題蹋頓仗著兵強馬利,向來驅使各部如役臣從,兩人本來就窩著一肚子火呢。所以此番臨時匯聚于白狼山下,這三大部都隔得遠遠的,真要靠近了肯定會起沖突——曹操看烏丸軍列不整,也有這方面因素存在,哪有統一指揮的兵馬分布如此之散的道理呢?

而對于袁軍來說,七千曹騎對于蹋頓來說確實小弱,對于他們而言,卻是龐然大物啦,加上此前就已經在冀州和幽州被曹操殺破了膽,哪兒還敢硬往前湊呢?光想著等跟旁邊吶喊助威啦,要等烏丸擊敗曹軍以后,再上去撿點兒漏。

袁尚悍勇,倒是想上前來著,問題被逄紀、袁熙等人給牢牢扯住,說咱們就這丁點兒人馬了。可不敢浪擲啊。還是穩妥為上。袁尚兀自憤憤不平。逄紀趁機一指白浪山上:“曹軍輜重,當在山上,何不襲而取之?”

曹操把大纛給了郭淮,所以他們都當是曹操親自殺下山來了,不知道曹孟德還在山上——這年月又沒有望遠鏡,隔那么老遠,即便曹操盔明甲亮還無遮無掩,又有誰能從山下看得清呢?所以王粲說這是“直搗腹心”之計。其實猜錯了,對方只是想來搶奪輜重物資而已。

袁家兄弟幾乎是空身而遁,跑來依附蹋頓的,結果兵少不說,還無衣無食,全得靠蹋頓的“賞賜”,短短數月之間,也不知道瞧著多少白眼兒了。此戰若能付出少許傷損,便搶得曹軍的物資,那今后的日子便要好過多了呀。所以逄紀這一獻計。袁熙也不再攔著了,袁尚當即一馬當先就奔白狼山而來。

倘若說烏丸是象群。蹋頓是頭象,那么曹軍就是猛虎,而袁軍是跟在象群后面的小小羚羊。然而在羚羊面前,就白狼山上這些人,恐怕連兔子都算不上……太弱了。

曹操只好下令搜集滾木擂石,心想能多扛一會兒是一會兒,說不定許禇他們見勢不妙,就還來得及退回來殺散袁軍。問題是山上人實在太少,還有半數的文官,你讓他們去撿石子兒是可以的,讓他們伐木和推動大石,那不天方夜譚嗎?再加上山勢也不甚陡,尚有盤曲之道可登,你得有多少滾木擂石才能守住這山?

是勛心驚肉跳之下,趕緊就去解馬背上的甲包。

即便文官隨軍,也都是帶著鎧甲的,因為刀槍無眼啊,流矢更無眼,真要似傳說中羽扇綸巾的諸葛孔明一般,六出祁山,連年將兵,早就不知道身被多少創傷了。只是此番長途奔襲,兵將們都是鎧胄齊全的,文官除非逢戰,否則想不起來要穿盔甲——而且絕大多數文官的體質,真讓他們批甲著盔,騎馬跑上一天,非得活活累死不可。

相比來說,是勛的體質還算不錯,然而也沒必要隨時都著甲戴盔,這事到臨頭才驟然想起,趕緊解開甲包,把整套皮甲“咣”地就給掫地上了。他的甲乃是管巳親自縫得,注滿了愛意,就怕良人哪處遮護不到,會在戰陣上中了流矢,所以披膊、戰裙、護項、護脛,盡都齊全。要不是是勛實在扛不動,說不定還從頭到腳都綴上鐵葉。所以這套甲的防護面積很大、防護程度很高,相對的,穿戴起來也頗為繁難……就不是自己個兒可以穿得上的!

是勛沒辦法,只好招呼諸葛亮:“孔明,且助吾著甲。”

被他這么一提醒,其余文官也都紛紛去取盔甲啊。曹操是久經沙場的宿將,當此生死關頭,知道反正起急也沒用,一切全看上蒼之意,所以竟然還有心情開玩笑:“臨陣著甲,不亦遲乎?”

是勛隨口回答他:“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可是招呼了兩聲,諸葛亮卻沒過來幫忙,是勛心說這是怎么了?你小子想自己先穿上盔甲,不打算管先生死活了?斜眼一瞟,就見諸葛亮也正好望向自己,輕輕一揖:“亮愚見,何不遍舉旗幟,以為疑兵?”

雖說是輕裝前進,但有些東西是必不可少的,比方說鎧甲、武器,足夠數日食用的干糧和凈水,以及多余的旗幟——旗為軍中號令,防有損壞,所以都會多備上十幾二十面以為替補。曹操這支前軍當中,是沒有車輛的,一色的騎兵,就連物資都直接用備馬來馱,所以那些替補的旗幟也都在馬上,與曹操、是勛他們同在白狼山巔。

是勛久居此世,也摻和過不少場戰斗啦,并非王粲那種軍事白癡可比,諸葛亮這一提醒,他腦筋略微一轉,當下就把前后因果全都想明白了。首先,自低向高仰攻,難度系數挺大,折損必重,所以倘若敵軍知道山頂只有五十來人,那必然毫無畏懼地直接就沖上來啦;而倘若把替換的旗幟全都張立起來,起碼能夠造成五六百人的氣勢,就袁軍那三千多人,便不得不仔細籌劃,好好布置一番,然后再攻山了——那就能給許禇他們回援爭取時間。

其次,是勛這才反應過來,曹操的大纛已經被郭淮給帶走了。所以袁軍未必知道曹操就在山上。如今山上只有一面小旗。讓對方摸不清底細。倘若把替換的旗幟全都打出來,其中偏偏又無將旗,對方就會認為,那不過是斷后押運物資的普通兵馬而已。要是為捉曹操,袁尚真能跟你拼命,要是僅僅搶掠物資,犯得著用人命去填山道嗎?

想到這里,是勛不禁一拍大腿:“孔明所言是也……”轉過頭去就要請示曹操。問題諸葛亮的話語雖不響亮。曹操也是能夠聽見的,就不啻于頭頂一個驚雷,他反應比是勛還快,當即下令:“舉旗!”

“呼拉拉”,數量倒是不多,十多面替換的旗幟很快便同時高舉起來。山下的袁軍突然瞧見,就不禁都心里打個哆嗦——剛才還沒旗的啊,怎么突然揚起那么多旗來了?瞧這架勢,山頂有不下五百人馬哪。咱們才三千人,仰攻五百兵。這仗可未必好打呀?

袁熙最是怯懦,當即一勒馬韁。失聲叫道:“莫非是曹賊誘我之計?”逄紀恨不得沖上去捂住他的嘴,心說即便真是中計了,也拜托你別嚷嚷好嗎?這一來軍心豈不是要大受動搖嗎?!

果然,袁尚還不管不顧地往前沖呢,他身后的兵馬可全都本能地放緩了速度。袁氏之卒,勇懦不齊——其實那時候各路兵馬也都差不太多——尤其袁尚向前,袁熙想閃,逄紀跟中間轉磨,分屬三人的士卒各隨主公,于是拖拖拉拉地等到了山下,隊列可就徹底亂啦。本來攻山之戰,倒是不需要布陣,問題隊列散亂直接影響到調度效率和士氣高低,所以逄紀沒辦法,只好勸說袁尚,說咱先整一整列再攻山吧。

袁尚說臨陣對敵,哪兒還來得及整列啊?咱們要是再耽擱一小會兒,山上若只是疑兵,大概已經跑了;山上若真有五百來人,防御態勢也皆完備——那還怎么打?或者打下山頭來有啥用呢?

他可不知道,山上有曹操在,是不可能拋下包括“虎豹騎”在內的主力部隊落跑的;他更不知道,山上半數是文官,就算跑也未必能跑多遠。

袁尚倒還有一股狠勁兒,他說我就率領親信部曲百余人先登,你跟后面趕緊整列,隨后跟進。然而這話要是袁熙說的,逄紀肯定答應,是袁尚說的,可就不敢放人啦——你是袁氏之主,這百人攻山實在太危險啦,你要是有個閃失,袁家不就徹底完了嗎?難道讓我依靠袁熙去?即便他沒有袁譚那么可惡加無能,也并非能夠扶保得起來的主兒啊!

逄紀拽著袁尚的馬韁,不放他上山,于是時間就這么一分一秒地如水般流逝。雖然說時遲,那時快,前后也不過數息的功夫,但戰陣之上,局勢瞬息萬變,往往勝負也只在須臾之間便能判定啊——

他們正跟這兒拉扯呢,忽聽身后戰場上喊聲大變。袁熙首先轉過頭去一瞧,啊呦不好,我怎么瞧不見蹋頓的旗號了呢?

他在平地上瞧得不是很清楚,曹操、是勛等人居高臨下,整個戰場卻幾乎可以一目了然。原來“虎豹騎”在曹純率領下不計傷亡地奮勇前沖,烏丸突騎雖然精銳敢戰,然而猝不及防,終于還是被沖破了。其實這些游牧民族的騎兵,往往是攻擊力爆表,防御力卻弱——一則罕有鐵甲護身,二則也無陣形可恃。漢家大將除非行軍途中倉促遇敵,否則必要擇高而踞,然后排開親衛,設置鹿角,弓手押陣,護衛得嚴嚴實實的,以當時的武器裝備和軍兵素質,斬首策略面對他們并不是很容易得手的。烏丸則迥然不同。

所以原本歷史上張遼當先突陣,直接就于萬馬軍中把蹋頓給斬了。這回雖然并無張文遠那般猛將,可曹純也非怯懦之夫,加上“虎豹騎”乃是曹家騎兵中的精銳,只要橫下一條心來猛沖,奏功的可能性仍然不小。尤其有人已經瞟見袁軍奔白狼山去啦,雖然他們不知道曹操把許禇和大群親衛也派了下來,身旁的護衛力量極其薄弱,然而主危則臣恐,趕緊就想掉頭回去增援。

夏侯廉和高覽已經下令掉頭了,只是正當與敵搏殺之際,一時間還轉不回去而已。郭淮問曹純咱要不要掉頭?曹子和卻一咬牙關:“此時退亦難退,即奮勇殺出,我部尚存幾人?如何能救主公之危?不如并力向前,但斬蹋頓,袁軍必走!”(

漢魏文魁 第十一章、須臾頃刻

上一章  |  漢魏文魁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