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漢魏文魁

第十九章、嶺南烽煙

更新時間:2024-06-06  作者:赤軍
漢魏文魁 第十九章、嶺南烽煙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蜀中劉備早在僭位稱尊之前,便將魔爪伸向了南方的交州——遣趙云、陳到為將,李嚴為督軍,自牂柯郡沿象水南下,直取郁林。

這時候漢室分故交州為交、廣二州,任命原交趾太守士燮為交州刺史,零陵名士賴恭為廣州刺史。且說蜀軍殺入交州,士燮率軍抵御,結果在郁水南岸遭逢慘敗,李嚴趁機往說,士氏被迫歸降。

士氏的勢力并不僅僅囊括整個交州而已,就連廣州的合浦、南海二郡也在士燮之弟士壹、士武的掌控之下,于是乎“咔嚓”一聲,南海沿岸就全都姓了劉了。

蜀軍平定交州,復取廣州,賴恭手里光剩下了蒼梧、始興二郡,乃聚合二郡之兵抵御。誰料想蒼梧太守吳巨素與賴恭不和,又與劉備有舊,竟然發動政變,驅逐賴恭,倒戈以迎劉備。

于是只剩下了一個新從荊州劃歸廣州的始興郡,郡守為吳人錢盈,拼死據守洭浦關,好不容易才算是打退了蜀軍的進攻。

到了這個時候,曹魏政權也終于反應過來啦,洪、湘二州受命各點兵馬,以黃忠為綏南中郎將,率軍出洭浦關而抵南海。黃忠一開始進展得挺順利,擊敗南海兵馬,斬殺太守士武,但隨即在攻打郡治番禺的過程中遭到陳到突襲,損兵折將,退歸始興。

戰斗的過程是四個月前才始反饋到洛陽的,黃忠指出交、廣之地過于濕熱,火藥大多受潮。無法使用。而且就連弓弦都變得疲軟。箭羽濕潤而沉重,導致所射不及遠。他說蜀兵實耐苦戰,又有熟悉地理的士氏之卒為其先導,朝廷兵馬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難以占據上風,裝備再一出問題,失敗也是情理中事。

——我不是要為自己的戰敗撇清哪,末將就在始興郡內靜候捕拿上洛的檻車——但倘若上述問題不能得以解決,換了誰來都還是一個“輸”字。

天子得報。便即召聚群臣商議,太宰荀公達建議暫時固守始興,重整兵馬,且待沅州徹底收服了武陵蠻,洪州也羈縻住了山越,乃可三道出兵,再加上東海水師,以雷霆萬鈞之勢復奪交、廣。天子允奏,隨即問道:“黃忠可續用否?”

是宏輔站出來為黃忠做保,說:“黃漢升荊襄名將。敦壯勇毅,足堪大用。即此戰所敗有自。非忠之罪也,愿陛下毋苛責之,使其知恥而后成功。”天子點點頭,繼續再問:“錢盈可續用否?”

戶部侍郎顧雍奏道:“錢盈溢之,此雍鄉人也,可為太平宰,難為邊邑守。”那意思,這人政務本事還是有一些的,但缺乏統軍御將之能,不合適放在對敵的第一線。

天子說那就換個人當始興郡守吧。是宏輔遂推薦臨川郡守陸議,說陸伯言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介文弱書生而已,其實胸中大有丘壑,昔日輔佐太子平徐、張之亂,便可見其才具。

朝廷主要的應對策略大抵如此,然而黃忠的建議傳至兵部,卻不由得諸葛孔明動起腦筋來了。自沅、湘、洪、閩等州南下交、廣,道路險狹,沿途戶口稀少,勢必難以調動大軍往征,后勤運補也困難重重。他一方面知會工部,要求休憩這四州南部的幾條主干道,另方面則著手研究優化武器裝備的問題。

正如黃忠所奏,南方濕度大,火藥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受潮,故而想靠火器來對敵蜀軍,恐怕不大現實,那就只有想辦法提升或者僅僅維持冷兵器的威力啦。諸葛亮跑去跟師父是宏輔商議:“黃漢升云蜀軍耐苦戰,若欲與之敵,唯驅蠻、越之卒也。然蠻、越本無紀律,不識軍陣,且非我族類,必懷異心,可征用一二千人,多則反亂。官軍短兵相接,難侔蜀軍,唯以箭雨密射,或可破之。然南方濕熱,弓臂、弦易疲,箭羽濕重,難以及遠……”

這年月的弓具主要為竹、木復合,以膠相黏,在中原等濕度較低的地區尚可運用無礙,跑去南方濕度較大的地區,各種毛病就層出不窮了。首先就是脫膠的問題,無論以皮革還是魚鰾熬成的黏膠,受潮都會降低黏性——弓臂還好說,大多外涂以漆,可以防水,只要注重保養,一般不會出太大問題;然而箭羽脫落那就比較難以解決了。

第二個重要問題,是以獸筋為弦,受潮后容易疲軟,使得彈力不足。固然一般情況下弓弦也都要解下來,藏于弦袋之中保存,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潮,但問題一場仗打個數時、半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你又不可能臨戰才綁弦,不可能戰中少歇就把弓弦解下來,所受影響依舊不小。

即便在中原地區,在長期陰雨天氣之后(且不說雨中),弓箭的威力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第三個問題還在箭羽,箭羽受潮后會變得沉重,一方面不便及遠,而且導致前后配重不等,更容易偏轉方向,影響到射擊精度。

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或者起碼解決一兩項吧,才能夠在短兵相接不敵蜀軍的前提下,嘗試以遠射武器來扳回局面。

是宏輔前一世是歷史迷,也是古代軍事的愛好者,對于武器裝備是有其獨到認識的——“發明”馬蹬、火藥,就是他對這時代軍事技術的劃時代貢獻了。但只可惜他并沒有系統地研究過各時代的冷兵器,也缺乏理科知識,很多事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沒辦法直接指點諸葛亮,只能嘗試著點出解決問題的方向來罷了。

“吾聞潮濕處,非止交、廣也,蜀、沅、湘、洪、閩亦然。尤閩東臨海,氣候或與交、廣同,乃可訪之。探詢解法。”你去找找有沒有閩州出身的弓匠或者將領。問問他們有什么解決的方法沒有——難道閩州打仗就干脆不用弓箭了嗎?不大可能吧。

此言貌似有理。其實很想當然,諸葛亮接連尋訪了好幾天,最終卻還是空著兩手回來了。朝廷新設的閩州,大致等同于后世的福建省,原本不過會稽郡南部而已,偌大地區只設半個郡,可見開發程度有多低,戶口有多稀少了。東漢建安以前。福建地區僅有一縣,名東治,或稱侯官,孫策入會稽時,侯官縣長商升助王朗以抗孫氏,孫策遂先后任命韓晏和賀齊為會稽南部都尉,率軍往征。一直到建安六年,也就是孫策遇害的那一年,賀齊才終于討平商升,遂分設漢興、南平、建安三縣。官家記錄在冊的還不足五千戶、兩萬人口。

因為開發較晚,基本上就沒有什么讀書人。更別說為吏做將者了。在此地用過兵的只有韓晏與賀齊二人,然而韓晏為商升所敗,戰死沙場,而賀齊則在建安十五年參與了徐忠、張剛之亂,為陸議所破,兵敗自殺。至于所謂閩州出身的制弓匠人,類似生物貌似過去從來也不曾存在過……

好在孔明辦事精細,又有是宏輔為其靠山,且深得天子寵信,可謂手眼通天,最終竟然被他尋著了幾名曾隨賀齊南征過的江東老卒。這些老卒也參與了張、徐之亂,戰敗后為陸議所擒,獻俘安邑,被發配去煤礦做工。諸葛亮將其赦免,問以閩州之事,得到的結論是:

彼地雖然潮濕,弓箭的威力大打折扣,但除沿海地區外,多為山地、丘陵,道路險狹,于中作戰,本來就短兵相接的時候多,弓箭遠射的機會少。況且閩地土著雖然悍勇,武器裝備卻實在太差,正面交鋒,江東兵占據絕對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會去考慮恢復弓箭在干燥地區的威力啊。

當地土著,本身是不用弓箭的,據說部分族群以投擲石塊作中程攻擊,部分族群會使用一種吹箭,投石最多二三十步,吹箭的距離更短,根本無法作為弓箭的替代品。

好在當諸葛亮前來向是宏輔稟報他的調研結果的時候,經過數日間的冥思苦想——其實不是在設想,而是在回憶——是宏輔又有了新的指引方向。他記得在夢溪筆談》中有所記載,降羌李定曾向宋廷獻“神臂弓”(其實是偏架弩),此物“以桑木為身,檀為秢,鐵為蹬子槍頭,銅為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為弦……”

據說這“麻繩扎絲”的弦,相比以獸筋為弦,受空氣干濕度影響較小,乃以此法授之諸葛亮,要他去試驗、研發。諸葛亮大喜,同時也向是宏輔稟報自己一些新的想法:“弟子忖之,今弓箭既不便用,射程近,唯以密射為補。今之連弩,一引而發,不過二三矢而已,古書有言五矢者,若能復之,可代弓箭也。亮欲試作之,先生以為若何?”

啊呦,是勛心說諸葛亮要造連弩!諸葛連弩,史有明文,名傳千古,料想是一定能夠發明得出來的。當即撫掌,衷心贊嘆:“吾甚欲觀孔明之連弩也。”

其實連弩這東西古已有之,而且應該細分為兩個類型,一種是真正意義上的“連弩”,一引弦而數矢齊發,第二種應該稱之為“連發弩”,是指可以在短時間內連續上弦,以反復擊發的弩具。要是用后來的火器來作類比,連弩相當于可同時擊發的多管火銃,而連發弩就是機關槍了。

那么所謂的“諸葛連弩”,究竟是連弩還是連發弩呢?因為晉代便即失傳,后世故乃爭論不休,但比較主流的觀點,還是指連發弩。因為連發弩就技術而言比連弩要復雜,堂堂諸葛孔明,怎么會去發明簡單的玩意兒呢?而且玩意兒太過簡單,就算他發明出來,也很難獨享大名呀。

故此是宏輔今晚召孔明過來共食,問他:“前日與吾所言之事,若何?”就是在問,你連弩究竟研究得怎么樣了?出成果了沒有?諸葛亮畢恭畢敬地回答道:“略有所成,然尚須時日也。”我已經有眉目了,但距離徹底完成,乃至可以列裝部隊,還需要更豐裕的時間才成,老師您先別急。

是宏輔微微而笑:“吾今得一人,或可資益孔明也。”于是便將召見馬鈞之事,前后端底,備悉道來。他說我聽說過此人,年紀雖輕卻頗善機巧,而且他自己也說了,乃是為了機械制造才去鉆研的算學——“天下尚未底定,兵事不可延挨,故吾以為,與其用之度部,未如從之孔明也。”

諸葛亮雙眼一亮,說竟然還有這般人才,自學而成的數算比我都要強?那可真值得見他一見。我明白老師您的意思了,我這就去向吏部打招呼,讓他們把這個馬德衡分配到我兵部來!

漢魏文魁 第十九章、嶺南烽煙

上一章  |  漢魏文魁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