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回到明朝做千戶

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

更新時間:2024-06-06  作者:老白牛
回到明朝做千戶 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
最新網址:www.mhtxs.cc

一住棉花糖www.mhtxs.cc,精彩。

第57章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

公元1590年9月7日,上午。

經過幾天的謀劃,五寨堡的街道修葺工作,已經開始。

主管的就是楊安章楊百戶主理的五寨堡修路委員會。

楊安章楊百戶向上負責的,就是何副千戶監督和主理的五寨堡城市街道管理局。

事實上,在3日那天,在得到黃來福的建議和授權后,何副千戶,楊百戶等人都是非常感興趣,當天回去后,幾人就開始了謀劃,很快,經過一系列的扯皮和商議后,這個管理局和修路委員會的架子就撘了起來。

辦公室就是選了五寨堡官署內的二間空房子,至于具體的一些管理人員,就是由幾人的一些親信自籌了。

管理局和委員會籌備好后,何副千戶,楊百戶等人就開始了對五寨堡各街道的勘測工作。

事實上,五寨堡這么小,再加上何副千戶等人都是五寨堡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對五寨堡熟悉無比,這街道路面,并不需要怎么勘測。

再加上渠源銳等商人的協助,又有一千多兩的建路資金。

很快,具體的五寨堡街道路面的修葺方案就拿了出來,到了9月7日上午的時候,各人就開始了修葺街道路面的民夫工匠等招募工作。

告示一貼出去,每天三分銀的報酬,立時就吸了無數的流民前來應募。

此次的五寨堡街道路面的修葺,黃來福有意不讓自己各個農場的屯丁們出來做工,寧可讓他們農閑休息,隨便讓青壯屯丁們操操練。

一方面的考慮是五寨堡的流民越來越多,為了五寨堡的治安和安全問題,讓這些流民們有口飯食吃也好,一方面,是因為到九月中后。

自己又要開始了五寨堡的大開荒工作,那時自己的屯丁們又是有大用。

從七號上午開始,除了每天絡繹不絕地工匠和流民們來應募外,何副千戶等人就是忙著購買各修葺路面所需要的原料,很快,大五寨堡水泥廠出產的水泥,便被一掃而空。

中國自古以來,修建街道路面的經驗就非常豐富。

早在漢朝時,城市的修建中,就有了完整的下水道系統,到了大明朝時,各處修路鋪橋的經驗就更是豐富。

一般此時修一條街道,最低層由大塊石頭組成,再上面是小石子或礫石,最后路面是大塊的青石。

或是鵝卵石。

當然,這種街道,都是一些大城市或是重要富裕地鄉鎮中,才有這種青石板路,一些普通的城鎮路面。

都是一些塵土飛揚的土路。

五寨堡中除了大東街外,大部分就是這種土路。

在黃來福的印象中,這種青石板路較為幽雅,配上中國傳統的飛檐翹角的建筑。

頗有一種濃濃的中國味。

不過顯然這種街道路面的修葺,需要地人力物力較多,耗費的時間也較長。

不說別的,單單這個青石板的運輸采集,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用水泥路修建地路面,雖然較為單調克板,但勝在方便快捷,路面的狀況。

雖然沒有青石板街道幽雅美觀,但比起塵土飛揚的土路,總歸好上許多。

水泥街道的修葺,低層同樣是由大塊石頭或是小石子與礫石組成,路面地修建,則是需要用石子,細砂與水泥三者密切攪拌,才能形成水泥路面。

依黃來福的意思。

五寨堡街道的路面。

都是用水泥鋪成,因此。

這些天中,除了五寨堡各人大力到各河邊去挖取細砂與小石外,就是大力從大五寨堡水泥廠采購水泥,形成了一種繁忙的情景。

除了這種忙碌的氣氛外,整個五寨堡還沉浸在喜慶之中,因為千戶大人黃來福很快就要和岢嵐州城的顧家小姐成親了。

五寨堡這些時間的發展,都離不開千戶大人黃來福,軍戶屯丁們都是記在心中,黃來福的喜事,同樣也是整個五寨堡軍民地喜事。

因此這些天中,除了千戶宅內張燈結彩,忙于籌備黃來福的婚事外,從五寨堡到各個農場,各個軍戶屯丁們也是自發地張燈結彩,各地不時響起鞭炮聲,各人都是喜氣洋洋,議論著幾天后將要到來的千戶大人喜事。

在一片繁忙喜慶的氣氛中,戶部在太原管糧主事張文保帶著幾個小吏往五寨堡而來。

在大明山西的軍政結構中,有提督雁門等關兼巡撫都御史一員,駐扎山西省城。

鎮寧總兵官一員,駐扎寧武關。

兵備三員,一駐偏頭關,一駐寧武關,一駐代州。

戶部管糧主事一員,或駐扎在山西省城,或駐守在代州。

山西戶部管糧主事雖說官不大,只有正五品,和黃來福同品,但整個山西鎮的營兵和都指揮使司的軍士糧餉發放和屯糧征收,都要經手過這個戶部管糧主事,三關之命脈系焉,其兵馬糧餉胥仰給于此,所以說他的實權還是很大地。

眼下戶部在太原管糧主事正是張文保。

張文保,今年四十五歲,字望貞,隆慶元年進士,人長得高瘦,因性情耿直,為上峰所不喜,所以在山西鎮管糧主事地位子上一直干了十幾年,未得升官。

九月四日時,他正在代州,得到戶部尚書王遴的急令,讓他前往五寨堡調查屯糧之事,文書上說,戶部得到消息,說是鎮西衛五寨堡千戶所今年極有可能大豐收,產糧數十萬石,讓他到五寨堡核實,是否有這個事情。

看了文書后,張文保有些不以為然,他是怎么也不相信,區區一個苦寒地邊鎮軍堡,能產糧這么多石,他主管山西鎮糧餉的發放,自然知道,山西鎮一鎮馬步官軍五萬多人,一年的軍餉不過二十二萬三千多兩銀,依戶部尚書王遴的話,這五寨堡今年產糧已達43萬石,似乎還有余力,難道說,那個叫什么五寨堡的一個千戶軍堡。

以區區一堡之力,就可以養活整個山西鎮的軍兵不成?這真是一個笑話。

懷著這樣的心情,張文保帶著幾個小吏家人,往五寨堡而來,他走的是從代州到寧武,又從寧武到五寨堡地路線。

一路而來,道路上的情況和張文保估計不差,城鎮還好。

農村普遍災荒,特別是進入寧武關后,更到處是逃荒的流民,或往太原方向,或往五寨堡方向而去。

經過一個個軍堡時,也是冷冷清清,營兵們還好些,一些軍戶們則是個個衣衫襤褸。

無精打采的樣子,他們的家小,也是個個衣不蔽體,臉上神情麻木。

不過從寧武到神池口,神池口到義井屯堡。

進入五寨堡路面時,張文保則是大吃一驚。

只見路的兩面,到處是連綿的麥田,連綿的麥田中。

有幾個頗為熱鬧地村鎮,和自己一路看過來的農村破產情況,真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然出五寨堡如沒受過大旱災的影響似的。

他仔細地觀察,他看到,在進出農場的各個路口中,是最熱鬧的地方,周圍形成了一個個類似小集市的地方。

小集市里,攤販眾多,而買賣地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這些人中,有五寨堡當地人,也有往五寨堡而來的流民們。

當然。

要區分是五寨堡本地人。

還是外地的流民們,還是很容易的。

一般來說。

五寨堡的當地人都是個個臉上紅潤,有著營養地光澤,而外地的流民們,則是個個臉有菜色,衣衫襤褸,神情疲憊憔悴的樣子。

張文保總感覺這些村鎮比較奇怪,因為這些地方象軍堡而多過象民堡,一問,才知道這些村鎮原來是五寨堡的各個農場。

“農場?”張文保心想:“莫不是和莊園類似地田莊?聽當地土人的言語,這些農場都是五寨堡的屯田,沒想到五寨堡一個軍堡,屯墾竟屯到離堡這么遠的地方來。

他心中顫動:“還有,觀田地中的情形,確實是有過大豐收的樣子,難道說,戶部文書上說的,五寨堡今年曾大豐收,產糧數十萬石,那是真的?”

張文保主管糧餉,自然是對農田有一定地了解,不說從當地農場的熱鬧情形,就是從路旁的各麥田中的情況,也可以看出這些田地中曾所獲得過大豐收。

張文保敏銳地注意到,這些田地中有一種自己所沒見過的深井灌井,在一些水源略為充足的地方,還有一種叫什么黃來福手壓機井,二者都可以將水從地下提取上來。

問過當地人,據說這手壓機井是千戶大人所發明的,還有這種深水灌井,也是千戶大人發明的。

特別是到了當地人稱為清漣河邊地地方,張文保和一干小吏家人看到那一輪輪林立地大水車后,更是震驚了。

只見一輪水車,在河水的沖擊下,“吱呀吱呀”地轉動著,不斷地將河里地水提升至頂高,嘩嘩地傾入凌空橫架的木槽中,源源不斷地順槽奔向岸上的水渠,不斷地奔流向各處的田地。

在一個渡口上,張文保就看到河上船只不斷,來往遠輸著,船上,大部分裝的都是米糧,看著人來人往的繁忙景象,張文保和幾個家人小吏都是有些呆呆的。

一個家人道:“真沒想到,在一個邊鎮苦寒地方,還有這樣的一個桃源之地。

另一人道:“確實,這真是不可思議。

張文保沒有說話,只是心中在想著剛才看到的黃來福大水車等物:“難道這就是五寨堡豐收的原因?”

這時的張文保,雖不愿意承認,但已在內心認可了五寨堡大豐收之說,而看到各種灌井,手壓機井,特別是黃來福大水車后,他心頭是一陣興奮。

如果有了這些東西,廣泛用于各地,想必各地衛所的屯田情況會比以前更好了。

一下子,他有些急迫地想見到那個搞出這一系列奇跡的五寨堡千戶黃來福了。

回到明朝做千戶 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

上一章  |  回到明朝做千戶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