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暴君 第40章 不必急于一時
天水郡成為西北的糧倉將會是未來數年這一地區的主要工作目標,甚至周圍的幾個郡縣也要根據這一點調整他們目前的工作任務。
首先,隴西、廣魏等郡就可以適當的放緩農業,而是著重發展其它的事項,諸如畜牧業――劉軒一直都惦記著這件事,尤其考慮到軍隊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戰馬,單純的從羌族那邊購買優秀戰馬明顯不是長久之計,而且一旦與羌族開戰,戰馬來源就會受到限制,這種受制于人的情況劉軒可不喜歡。
考慮到自己手上有了培養戰馬的藥草,雖然數量還很少,但既然有了煉器司,荀攸也領悟了關系到后勤的諸多技巧和法術,那么完全可以將這戰馬培養這一方面也交給手下們去做。
這樣的話只要引進優秀的馬種,然后朝廷就可以自己培養大量優秀的戰馬。而且有了劉軒提供的諸多術法以及藥物,這些戰馬并不會因為換了環境而漸漸失去了原本的優點,反而會一代代的進化,直到變得完美。
從天水郡離開,劉軒算算日子竟然已經離開京城數月。
他們是春二月離開京師的,算算現在已經是六月份,竟然已經快要入秋了。在天水郡停留的時間稍微有點長,劉軒幾乎把天水郡各個大點的縣都走了一遭,而且就近接觸了一些當地生活的異族。
總的來說,這些異族對于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并且已經習慣了許多漢民族的習慣,這一點再次證明了漢族最強大的一點不是什么學說、創造或者什么骨氣,而是可怕的同化能力。
“據說,那號稱世界上最不可能被同化的猶太人,都曾經被漢人同化過不少……”
劉軒當初只是在一些雜書上看到的這種記載,并不曉得是不是真的,但能夠流傳出這種說法,也客觀證明了漢族強大的同化力。
對于這種同化能力,劉軒自然是萬分高興,因為這種同化能力對于他以后的計劃有著巨大的助益。
除此之外還證明了他的那個觀點:沒必要為異族的問題而頭疼,只需要最簡單的處置方法就好:順者昌、逆者亡!
確定了這一點后,劉軒也就沒有繼續在天水郡停留的興趣,又與滿寵談了些雜事,詢問了下他修煉的情況后,就徑直離開了天水前往隴西。
隴西那邊,又是一番查看聞訊,但是這一次卻不比在天水郡的時候來的悠閑,尤其是考慮到隴西郡是目前漢朝領域的邊境地區,并不怎么太平,所以劉軒的活動范圍被控制在了很小的一個范圍內。
劉軒自己倒是巴不得那群不開眼的羌族帶兵殺來,不過目前馬騰還與羌族處于友好時期,所以羌族也沒有糾結兵馬來漢朝領域劫掠。
停留了一段時間后,郭嘉抽了個時間與劉軒說了句:“今已入秋,陛下當起行回返,否則冬季天冷路不好走,再碰上大雪封路又極容易出意外。”
對于郭嘉的建議,黃忠也極為贊同。
黃忠自打見識了劉軒的強悍后,一直潛心修煉,這幾個月來幾乎都沒怎么說話,只是安安靜靜的護衛著劉軒,同時指揮著隨行的將士安排一應事務。
這次還是幾個月來首次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臣近些日聽聞漢中張魯、豫州南華動作頻頻,陛下久在京師之外也不利于應對諸多變化。”
朝廷這一年的沉寂,似乎讓南華以及張魯更加的肆無忌憚了起來,尤其是南華,因為離的遠,就算朝廷想要有所動作也夠不到他,這半年里可謂是動作頻頻,鬧出了好大的動靜。
如今南華的太平道不但占領了豫州東部,同時還打下了徐州西部,并最終將瑯琊那兩支孤軍給接應了過來。
勢力連成一片,實力自然大漲,如今太平道磨刀霍霍似是要將徐州一口吞下,若不是朝廷下旨冊封的新任揚州牧孫策表現不俗,在南面頻頻出擊牽制了黃巾賊軍的兵力,陶謙怕是早就將自己老家都丟了個干凈。
而一開始被寄予厚望的兗州劉岱以及青州袁紹都沒有什么表現,其中劉岱好歹還和黃巾賊拼了幾陣,只是勝少負多。
袁紹那邊的動作就值得尋思了,竟然只用大將顏良、文丑鎮守咽喉要道,然后跑去將冀州牧韓馥給趕出了自家領地,沒費多大力氣就將整個冀州給吞并到了自己肚子里。
同時也因此與幽州公孫瓚鬧翻,現在兩家之間勢同水火,袁紹根本就沒心思去理會還在和陶謙等人糾纏的太平道,而是專心消化剛剛到手的冀州,以及防范北面的公孫瓚。
這不過數個月的光景,袁紹不但沒有遵照朝廷執意去對付黃巾賊軍,反而開始吞并周邊諸侯,不臣之心已經盡顯無疑。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由,太傅袁隗第一時間就給劉軒送了急件,一是宣稱斷絕與袁紹之間的關系,另外就是上表請辭。
劉軒自然知道這老家伙打的什么算盤,不過自己手邊的確缺少一些老人咨詢事務,所以劉軒并沒有同意袁隗的請辭。
這就是半年里發生的事情,相比起來漢中的張魯的動靜就小了許多,眼下和劉焉雖然小有摩擦,但是雙方都沒有太大的動作,也不知道是在積蓄實力還是說在防范自己這邊?
不過劉軒估摸著張魯也忍不了太久,要不了多久張魯就會發動對劉焉的全面進攻,畢竟坐鎮漢中的他進攻西川有著先天優勢――漢中號稱西川門戶可不僅僅是因為從西川出蜀地要經過漢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從漢中入西川是有幾條比較平坦的大路。
也就是說蜀地的天然屏障秦嶺,并不會對張魯產生什么障礙,相反還阻隔了朝廷的援軍――現在蜀地自成一方世界,他們想要出來的確困難,但劉軒想要進去……就目前來說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只能坐看他們兩家打個你死我活。
“也是該回去了!”
前幾天張遼也送來了信件,內里所講述的事情不多,最讓劉軒在意的就是羽林騎的整編和訓練。
按照劉軒的計劃,羽林騎、虎豹騎以及虎賁軍都將開始初步的修行,這半年時間過去了,也該出點成果了吧?
他不要求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這些士兵個個都變得和呂布一樣,但總得比尋常士兵強一些吧?
不過從張遼發來的書信中來看,尋常士兵根本就難以理解法訣中的含義,哪怕是手把手的教導,進度也極為緩慢,這尷尬的現實讓劉軒一陣無奈。
“忽略了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知識水平都不怎么樣!”
甚至很多士兵原本都只是一輩子沒離開過村子百里遠的老實人,即便當兵吃糧了也只是領了兵器,學了幾招粗淺的基本動作,然后在經歷一場戰斗后僥幸沒死,那么他們也就從生死之間學會了最重要的作戰經驗,成為了一名老兵。
而所謂的精銳士卒,挑選的基礎就是這些‘老兵’,他們中大部分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想要這些人領會那繁雜深奧的修煉法門,著實有點強人所難。
劉軒原本想將修煉法訣在最短的時間里推行到所有軍隊中的計劃就因為士兵的基礎知識不過關舉步維艱。
“看來……這學校的問題也得提上日程了!”
就他來看,手中的這些大臣即便以后沒有事情做了,也可以去當老師教導學生,劉軒不會十分前衛的搞什么‘現代化課程’,他們教的依舊是符合這個時代的東西。
但是劉軒不希望那些知識在傳承的時候受到限制,而是要對所有的大漢子民傳授。
至于那些修煉知識,想要學的話起碼先將那些知識學會個基礎再說。
等到這些知識在整個漢朝普及開來之后,劉軒就可以正式普及修真知識了,那個時候也會有不少東西開始轉為民用,百姓們對于這些‘常識’類的東西接受起來也會更容易。
然后一部分有天賦的就會進入‘專業’的學堂系統的學習相關知識,這就是劉軒制訂的教育框架。
但要完成這一點,需要的還是人!
踏上回程的道路后,劉軒一路上思索的都是誰適合負責教育普及這件事,結果荀攸一句:“如今大部分百姓還在為吃飽穿暖而奔波操勞,陛下就開始尋思這教學的事情,會不會太過急躁了?”
荀攸能夠察覺出這是一項善政,但是他不認為這個政令能夠順利施行的出――尤其是在當前的情況下,知識都被掌握在豪門大族手中,這些人會愿意去教導人數遠多于豪門大族的貧民子弟?然后眼睜睜的看著豪門家族的一大優勢從自己手中喪失掉?
也許劉軒可以用強硬的手段將政令頒布,但是下面的人肯定不會盡心盡力的去做,陽奉陰違罷了,當官的哪個不會這一招?
而且……衣食住這三個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之前,普通的百姓也沒心思去考慮旁的,劉軒就算真的將這政令推行下去了,百姓們又有多少會響應呢?
荀攸覺得:“此政令要施行,首先要有幾個條件!其一:朝堂間除了陛下外,不會有第二個聲音,朝中文武都是對陛下忠心耿耿之輩!”
“其二,百姓不用為吃穿住宿的問題而感到煩心!”
“這兩點想要達到,起碼還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行。不過陛下今年才不過二十出頭,大可不必急于一時。”
史上第一暴君 第40章 不必急于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