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三百八十八章 瀛洲

更新時間:2015-07-08  作者:寧小釵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三百八十八章 瀛洲
洪熙元年六月十二日,徐灝乘坐五艘戰艦組成的艦隊抵達更名為瀛洲的后世濟州島。

據漢武帝出自東方朔的“十洲記”,海外有祖洲、玄洲、炎洲、元洲,瀛洲等十洲。

其中瀛洲在東海,地方四千里,會稽往西岸七十萬里。徐灝據此令兵部禮部照會朝鮮使節,提出瀛洲乃是中國固有領土,島上住著早在春秋吳國遷居此地的吳人。因源自十洲記中的描述,“洲上多仙家,風俗似吳人,山川如中國也!”

此外詩仙李白曾做“夢游天姥吟留別”,詩人李益做“登天壇夜見海日”,詩人孔德紹的“南隱游泉山詩”等等,全都提到了瀛洲,無不說明瀛洲和中土的淵源乃是一脈相承的關系。

除了看似強詞奪理,禮部官員還引經據典,反駁朝鮮使節的觀點,指出瀛洲自古以來就不是朝鮮領土,不過距今三百年前,高麗不經請示宗主國而擅自出兵滅亡了耽羅國,設耽羅郡。

前朝時期,高麗忠烈王歸順元朝,耽羅人起義請求元朝派兵,從此恢復耽羅國并設蒙古總管府,時至今日元朝已經臣服于明朝,是以明朝收復瀛洲有著無可爭議的權利。

大抵朝鮮君臣也不認為瀛洲有多么重要,冒著得罪天朝的風險去占有孤懸海外的一島之地明顯不值得,就像對馬島一樣,即使曾被元軍把倭國人殺戮干凈,朝鮮人也沒有趁機占為己有。哪怕是后來為了剿滅倭寇出兵,占盡優勢的情況下也沒有想過統治對馬島。

說穿了千年來朝鮮因國小力弱,在鄰居強大的時候,絲毫不敢對外擴張。

歷史上濟州作為流放地和養馬場,也確實從沒受到過朝鮮人的重視,這次被徐灝搶先一步,雖未承認也沒反對,算是默認了明朝對瀛洲的主權。

既然朝鮮識趣。徐灝也嚴令軍隊不得騷擾朝鮮沿海,畢竟壓制倭國得有朝鮮的大力協助不可。

而這一次沐毅率領一百多艘戰船,一萬五千人并非是要遠征,而是進行一次實驗性質的遠航,為期一個半月,再怎么說出兵都需要得到帝王和兵部的同意。

如果當時無法令前朝官員投降,那么原則上就要立即返航,當然沐毅下令在海上進行了一次火炮演習,面對兵力占據壓倒優勢的大明水師。猶如無根之萍的島上官員想都不想的便請求歸順。

瀛洲共有軍民百姓九萬八千多口人,其中有蒙人官員家屬數百人,一個千人隊及其家屬三千多人。負責維持治安。因北元被打得四分五裂,海路被隔絕,只知元帝退回了草原。

島上的漢人官員和軍民不多,大概僅有兩千人左右,主要作為工匠負責制造必須的生產物資,高麗人有三萬多。作為農夫開墾農田種植莊稼。

其余皆是原住民,大多數乃古耽羅國的后裔,分布在全島各處。瀛洲自古有三多三無三麗的特色,三多指石頭多、風多、女人多。

島上到處都是巖石和洞窟,房屋皆是用石頭堆砌的草房;因地處臺風帶。隨時都會遭遇大風侵襲,這也是為何元朝兩次東征倭國失敗的主因。把朝鮮定為前線基地,結果每次都鬼使神差的遇到了颶風。

徐灝也不想因此而葬送掉軍隊,貿貿然的派大軍侵擾倭國無疑是愚不可及的行為,是以沐毅留下五千人,滿載著兩萬高麗人返回大連,絲毫不知情的高麗百姓欣然踏上了通往奴隸之路的死亡旅程。

女人多是瀛洲的一大特色,原住民出海捕魚動輒遇難身亡,所以人數上女人略多于男人,也因生活艱難,女人必須要出門勞動,使得女人看起來比較多,此外還有可以潛入波濤洶涌的大海里,采摘珍珠和海鮮的海女。

三無是指生活在貧瘠的島嶼上,艱苦的生存條件讓人們養成了鄰里互助的美德,幾乎無人靠偷竊和乞討為生。這一點在中原也很普遍,鄉下人家外出干活,誰家也無需鎖上大門,鄰里互助自古即是漢人的傳統美德之一。

原住民自古就不認為自己是高麗人或朝鮮人,中國在西漢到三國曹魏時期統治了瀛洲八百多年,遷居來此的漢人很快和原住民融為一體,帶來了先進的耕種技術和文化,倒是島民向來對渡海而來的高麗人報以敵視的態度,因為一并帶來了沉重的賦稅和勞役。

而早先陸續遷徙而來的高麗人,因自春秋戰國起,朝鮮半島也處于三國林立或朝代興亡的亂局,祖上大多是被迫逃命或被流放過來的亡國臣民,不愿意歸順朝鮮王朝。

歷史上就因為濟州島源遠流長的分離主義,李承晚政府下令軍警對濟州展開白色恐怖,造成四萬多人無辜遇害,島民從二十八萬急劇下降至只有三萬人,韓國從此徹底統治了濟州島。

“罪臣見過大人。”

數十名島上官員躬身施禮,領頭之人是五十多歲的漢人名叫左亨蘇,乃總管府下設最重要的牧馬府最高官員。

徐灝略微點頭,信步朝著總管府走去,得到瀛洲最大的意外之財就是免費擁有了數萬匹馬,漢拿山附近自古就有野馬群繁衍生息,元朝一直想對倭國復仇,非常重視這里的馬場,是以經過百年來的雜交,既有蒙古馬也有朝鮮矮腳馬。

船隊忙著運送馬匹到遼東,帶來了工匠修建軍用碼頭和各種設施,徐灝準備來年全面推行漢話教育,強制島民成為漢人。

注視著田間山坡上一片片的黃色油菜花,山上有成片成片的橘樹林和視線盡頭的漢拿峰,徐灝對這里還算滿意。

即使瀛洲非常貧瘠,可這里能夠自給自足生存十萬人,油菜花提供了充足的食用油和肥料,特產橘子富含維生素,蜂蜜供應了必需的糖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產品,島上種植著粟米小麥等糧食作物,樹林石頭和戰馬,團結對外的百姓,使得倭寇每次前來打劫都鎩羽而歸,千年來,倭國始終無法占領此地。

大步走進總管府,五百人的親衛隊手持火槍肅穆站崗,徐灝對戰戰兢兢的左亨蘇問道:“你久居于此,說一說前朝和倭隊的優缺點,因為我要準備進攻對馬島,肅清島上的倭寇。”

“是!”左亨蘇精神一振,沉吟道:“前朝軍隊向來軍紀森嚴,每十人、百人、千人、萬人設一長率領,打仗時敢后退者,全隊處斬絕不容情,故每戰皆奮勇爭先。而倭國則是武官莊頭制,各地官員蓄養私兵,守將出征由家臣武士帶領其族人隨同,相互之間除了效忠家主外,互不統屬,家臣以替家主戰死為榮,武士為了榮耀悍不畏死,交戰時不易潰散,散則可很快重聚。”

“哦。”徐灝有些明白過來,說道:“你的意思是說前朝軍隊善于大規模的協同作戰,憑借嚴密的組織和訓練,只要將領不是無能之輩,應該能在戰場上擊敗同等數量的倭隊了?”

左亨蘇說道:“大人所見極是,兩軍正面對戰,倭國幾乎每戰必輸,他們并不懂得什么戰陣戰法,習慣派出豪勇之士單騎挑戰,喜歡徒逞個人勇武,打仗時動輒一人一騎仗著狹長地形沖鋒,軍隊善于各自為戰,是以即使戰敗也不會潰散,很快重新集結再戰。

先父說過當年打仗時,到處都是一隊隊的武士,輪番進宮前朝大軍,盡管人數處于劣勢死傷慘重,卻也很難估算出當時的敵軍人數,兼且人人悍不畏死,令主將產生了懼意,只沒想到班師退回船上時,竟遇到了狂風。”

徐灝最近看過相關的官方書籍,結合最近幾年收集的觀測數據,以及在倭國秘密收集的情報,推測出每年八到十月間,倭國西部和南部時常有臺風襲擊,也就是說元朝軍隊很倒霉的正巧趕上了。

其實也是以蒙古人為主力的元軍怕水的緣故,當時船隊停靠在岸邊,嚇得蒙古各將領亂成了一團,強令開船躲避,混亂之際船只相互碰撞,士兵跑來跑去,大浪打來很容易傾覆。

臺風停了暴雨又來,使得海面上漆黑一片,蒙古將領不顧落海的士卒,生怕倭隊趁機偷襲,下令冒雨撤軍回國,因此被淹死了一萬多人,為此倭國人對所謂神風頂禮膜拜了六百七十年。

倒是第二次東征又遇到了颶風時,江南軍張僖所部命戰船各自距離五十步下錨,是以損失極小,還救了漢奸范文虎,可見大型海船是可以抵御一般風浪的。

此時島上有征召而來的三千女真戰士,徐灝又下令以“討伐倭寇“的名義,命朝鮮國集結船只,提供所需一切糧草物資。

沒想到朝鮮國對此事動了小盤算,生怕大明趁機占據對馬島,阻絕和倭國之間的貿易通道,竟搶先一步令李從茂為三軍都指揮使,調集慶尚道、全羅道、忠清道兵船一百一十四艘,士兵八千人出兵對馬島。

匆促組織的朝鮮船隊放炮在巨濟島出發,遭遇逆風被迫退回,七月十日再次出發,次日于對馬島淺茅彎登陸。

李從茂派出倭寇俘虜前去勸降島主宗貞盛,在被拒絕之后派出左軍三千人出發,途中遇到數百倭寇的阻擊,大敗!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三百八十八章 瀛洲

上一章  |  平凡的明穿日子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