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三百七十七章 洪熙變法
徐府外書房,一身常服的朱高熾憂心忡忡的道:“短短四年間,耕田銳減至七百萬余頃,民七百余萬戶,五千余萬口,對洪武二十六年時的人口竟不可思議的減少了一千多萬口,一定要阻止趁國難大肆購買土地,買百姓為奴的富戶豪強,不然就會重蹈前朝覆轍。;”
夏元吉欲言又止,悄悄看了眼徐灝,徐灝先是沉默了下,然后緩緩說道:“其實根源是出自咱們自己身上,盡管高皇帝歸賜田于官,可是我家里在南方就有田產多達十幾頃,而沐家光是蘇州府吳江縣就有四十二頃八十畝田地,我并非是指責什么,此乃人之常情,有錢為何不能購置土地呢?
同時各地王府少則百頃多則數百頃,今年人人日子都不好過,諸王皇族勛戚奏討田土的奏疏太多了,而看似討要的乃荒閑地,實則是侵奪想要據為己有。”
朱高熾大驚,忙問道:“你說的仔細些。”
徐灝瞅了眼夏元吉,心說得罪人的事可不能我一個人來,老夏你要坐視不管,那就別怪我不陪你玩了。
夏元吉見狀低聲道:“啟奏陛下,因百姓生活所迫,不得不出賣田土,有王府等豪強便乘危抑價勒買,奪田侵稅。佃種莊田者稱莊民,俗稱佃戶,佃戶要向王府或貴族富戶繳納地租。因此莊田和莊民不隸有司冊籍,故莊田頃畝和莊民數量不可確知,因王府和勛戚功臣等享有優免田賦的權利,使得百姓要么成為貴族佃農,要么因手里沒有恒產,土地兼并背井離鄉,流亡各地。”
朱高熾苦笑著無言以對,神色間頗有些尷尬,論土地之策自古以來太多了,稍微有些才華的帝王都大概清楚其中道理,何況是被朱元璋教導出來的高材生朱高熾。但事實是往往知道歸知道,這做嘛就不免那個了,畢竟誰都有私利。
徐灝也撓頭道:“說來說去罪魁禍首成了咱兄弟倆。不瞞夏大人,這幾年為了給弟弟妹妹們準備嫁妝和家業,我與陛下奉先帝和皇太后之命,置辦了仁壽等皇莊,大概土地九百一十四頃、水泊地九百八十頃、蘆葦地一千三百二十二頃。嗯!夏大人您看著辦吧。”
夏元吉頓時汗顏,心說我膽子再大也不敢管帝王的私事啊,不要命了?
朱高熾瞪了眼出賣家底的家賊,忙說道:“這都是皇族日常所需。還請愛卿網開一面。”
夏元吉這時候要是再不懂徐灝深意的話。那他也枉自成為明朝最稱職的戶部尚書了。
夏元吉正色道:“陛下。天子以四海為家,普天率土,莫非所有,何必置立莊田與貧民較刀錐之利哉?眼下皇莊看似規模不大。但就怕首開先例,俗話說財盡則怨,力竭則懟。長此以往則賦斂比之公田超出數倍,致使國庫空虛,民困如此,非死即徙,非徙則盜,開天下逆亂之先也!”
徐灝也嘆道:“其實這么點的皇莊根本不值一提,再說也沒有侵占好田。但最近我日思夜想,怕就怕做了表率。想皇族人口日漸繁衍,咱們今日為了親人置辦家業,那么親人將來豈不效法?勛貴太監大臣等有樣學樣,出現了苗頭不趕緊嚴加制止的話。則往后土地一定會被高度兼并,今日不作為,則日后誰還敢觸動以皇族為首的龐大利益集團,官逼民反也就指日可待了。”
夏元吉聽到利益集團這四個字,立時心有戚戚焉的點頭,他署理戶部多年,對很多王族貴族間聯手,官官相護,官商勾結等現象非常的深惡痛絕,心說徐灝果然不簡單,每一句話都能發人深省。
君臣三人討論了整整一宿,第二天多位大臣加入其中,其實說服朱高熾并不困難,對此徐灝心里有數,縱觀歷史上洪武朝一直到宣宗之前,對于抑制土地被兼并一直都堅持著嚴厲態度。
朱元璋時代無疑是做得最好的一個時期,但是朱元璋想要永遠固化農民世世代代耕種田地的想法很不切實際,土地和人員的流動是必然趨勢,此乃自然經濟規律,也就是說既要阻止土地被高度兼并,還不能完全限制土地買賣的流通。
永樂時期和朱高熾父子做的都相對不錯,但也無可避免的因個人因素而開了后患無窮的口子,皇莊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即使是徐灝也無法免俗,經營自家的結果就是田產越來越多。
洪熙元年當務之急是與民休養生息,土地兼并的問題并不嚴重,歷經朱元璋數次大規模遷徙天下富人進京,官員又是相對廉潔的時期,做事遇到的阻力無疑是最小的一個時代。
真正土地被大肆兼并是從明朝中葉開始,帝王自小生長在皇宮沒有魄力也不知民間疾苦,文官和宦官集團的相繼崛起,皇族和貴族人數的擴大,各階層窮奢極欲的奢靡生活等等,都令土地兼并達到了堪稱喪心病狂的嚴重程度。
不管土地是私有還是國有,不管是皇權還是共和,不管是資本還是共產,都無法根本性的解決權力集團利用天然權利來掠奪土地財富的事實。
徐灝現在所能做的,無非是延緩其過程而已,而且稍有不慎即會得罪親朋故舊,純屬吃力不討好的舉動。
該怎么解決困擾中國數千年之久的土地問題呢?徐灝不知道,他也沒本事去搞土改,不過是在憑著本心做事。
說穿了無論何種土地政策,最核心的目的完全殊途而同歸,都是為了使得本國“耕者有其田”。
此后徐灝把自己所知道的什么官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和攤丁入畝等很抽象籠統的對夏元吉講了出來。
本著“絕不負責”的態度,徐灝還一并說了地稅等所知不多的土地政策。其實在他看來,一個國家的興衰根源永遠是出自上面,只要無法抑制大規模的官吏貪腐,那么再好再先進的政策也只是一紙空文。
因眼下的洪熙朝有著今后無可比擬的優勢,朱元璋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無需徐灝去大力推動改革,深受啟發的朱高熾很快決意實施一系列的洪熙變法,他做一個名垂千古的賢君。
正月初十五,帝王下旨戶部著手開始清查土地。將重新在全國進行土地的重新丈量,清查漏稅的田產。
徐灝的建議被采納,推出“大明自耕農律”,把每戶田賦的上限從一半減少到了三成,為今后不得不鼓勵商業擴大稅收來源埋下了伏筆。
在夏元吉和徐灝的推動下,戶部集合了數百位官員對土地改革進行專研,很快立法嚴厲打擊自洪武年間即開始出現的陪納和包空等不合理現象。
推出了模仿張居正變法的“考成法”,狠抓吏治的同時并開始研究怎么去提高俸祿,對此徐灝壓根不在乎引起什么后果,明朝是提前完蛋還是延后完蛋都不關他鳥事。
夏元吉等大臣經過仔細推敲徐灝的話語。和徐灝根據記憶演變的明朝中期的種種社會矛盾。最終一針見血的得出結論。
田畝起丁。田多則丁多,田少則丁少,計畝科算,無從欺隱。其利一,民間無包賠之苦,其利二,編審之年,照例造冊,無須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無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一時間攤丁入畝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推崇。當然對一些細節做出了符合時下的創造,算是介于一條鞭法和雍正攤丁入畝之間的嶄新版本。
不管如何,這在明朝初年毫無疑問會對社會生產力有一個很大的飛躍,延緩抑制對土地的兼并,使得大量自耕農能夠生存下來。
歷史上每一次的改革都會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激烈反對。對此徐灝鼓勵朱高熾承襲朱元璋的果決,對敢于反對的大地主進行再一次的遷徙之策。
徐灝對滿清‘永不加賦’這四個字印象深刻,經過報紙的輿論宣傳進行深入民心的廣泛傳播,想以此來影響朱高熾。
而攤丁入畝肯定也有著很多弊端,經過他本人的強烈建議,朱高熾猶豫了一段時間后,下旨廢除了千百年來實行的人頭稅。
漸漸徐灝隱隱感覺遇到了一些阻力,各地官府有的消極對待,有的上奏境內激起了民變,正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徐灝堅持改革的同時,背地里吩咐陳瑛和肖偉聯手對反對變法的官員進行大規模彈劾。
人頭稅的取消,算是變相放松了對戶籍的控制,令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從而可以自由遷徙,而軍戶制度未來三十年內都不能輕易更改。
總之攤丁入畝也不是什么完美制度,并不能徹底解決困擾明朝從始至終的流民問題。
但它是根據自古以來沿襲的各種稅法進行整合簡化,使得丁銀并入田賦征收的一種新的賦稅制度,乃是封建社會對賦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廢除了人頭稅,保證了人口的迅速增長。
在明朝洪熙元年舉國擁有最大基礎的自耕農的現實基礎上,在文武官員無法集體抗拒代表皇權的改革派面前,其阻力自然要遠遠小于滿清時期。
至于所謂官紳一體納糧和火耗歸公等等,那就要看明朝官員們自己的了,就和科舉制度一樣,徐灝從來沒奢望過會立即改變。
經此一事,徐灝和夏元吉建立了政治上的盟友關系。很有意思的是,夏元吉竟主張廢除科考,希望能不分男女登場,拔取賢才的理想主義者。
此外徐灝心底無私天地寬,行事光明正大,言談磊落,逐漸進入中樞的解縉楊士奇都對他非常推崇,和夏元吉齊名的新任吏部尚書蹇義有了來往。
這期間一批文臣開始嶄露頭角,其中黃淮、胡廣、胡儼、金幼孜,郁新、劉觀等人憑借深厚學問和精明頭腦開始對身居高位的建文老臣和北平系文臣都構成了威脅,越來越受到朱高熾的重視和喜愛。
因即將設立內閣,徐灝很快隱隱察覺到了文臣之間的暗流涌動,也感覺到了朱高熾有意借用文臣來壓制功臣武官的傾向,宦官雖然遭到了空前打擊,但是文臣在爭權奪利方面一貫是不擇手段的,扶持太監無疑是一種手段之一。
很有自知之明的徐灝清楚其危險性,很快返回家中享受榮華富貴,表面上毫不理會朝堂之爭,省的被視為某些人的眼中釘。
同時姚廣孝很有默契的及時挺身而出,代表著靖難功臣的利益,身在朝堂繼續保持著對朱高熾的影響力。
徐灝的底線是必須持續推動洪熙變法,不管是誰若出來反對阻止,那么誰就是他的死敵!
復制本地址到瀏覽器看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三百七十七章 洪熙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