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數據三國

第三十回 李傕引兵犯長安 孫堅興師死峴山(7)

更新時間:2014-09-23  作者:三卷天書
數據三國 第三十回 李傕引兵犯長安 孫堅興師死峴山(7)
全本小說吧網址為:www.

.net千萬別記錯哦!

對于孫堅之死,南燁傷感了一陣也就止住了悲痛。在這亂世之中他見慣了生離死別,已經不像初到漢末時那樣多愁善感了。令南燁不解的是,孫堅亡故和自己的關系應該不大,祖茂為何要冒險到劉表的地盤上來找自己呢?

南燁拍了拍祖茂的肩膀道:“人死不能復生,大榮還要節哀才是。大榮到我營中,是想請我去給文臺將軍治喪做法事嗎?”

祖茂一聽南燁問起來意,再也忍不住眼中淚水。這個愿意替孫堅去死的漢子淚流滿面道:“祖茂不是來請法師治喪,而是來求法師為我家將軍收尸的!”說完這話祖茂似是提到了傷心處,一下蹲在地上哭得像個孩子。

孫堅并未死在南燁眼前,他也沒太多感觸。可是虎背熊腰的祖茂一哭,卻讓南燁感受到了他們君臣間的情義。想必祖茂對孫堅的忠誠不亞于典韋、周倉對自己的忠誠吧。而祖茂所說的話更令南燁不解,他吃驚的問祖茂道:“此話怎講?文臺將軍到底因何而死?尸首又在何處?”

祖茂好不容易止住悲聲道:“我家將軍被劉表所殺,如今尸首還在其手中。我等知道法師與劉表交厚,特來懇請法師助我等要回將軍尸首……”

南燁聽祖茂一說才知事情原委。這事還要從袁術向劉表借糧說起。當初袁術得知兄長袁紹架空韓馥得了冀州,便向其索要馬匹。袁紹不給,自此兄弟反目。袁術又向劉表借糧,劉表亦不給。

袁術深恨劉表,知道孫堅與劉表有仇,便遣人送信與孫堅道:“前者劉表截將軍歸路,乃我兄袁本初之謀也。如今本初又與劉表暗中商議欲襲江東,奪取玉璽。孫將軍可速速興兵伐劉表,我為將軍討伐本初,二仇可報。孫將軍取荊州,我取冀州,切勿遲疑!”

孫堅得書后對眾將道:“劉表昔日斷我歸路,今不乘機報恨,更待何年!”

程普皺眉道:“袁術為人多詐,將軍不可輕信其言。”

孫堅道:“我自己報仇,豈望袁術之助?只要袁術不與劉表合謀,我等便可勝之。”

四親將見孫堅打定主意要報仇也無話可說,便在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克日興師。

孫堅一動兵便有劉表細作探知來報劉表,劉表大驚,急聚文武商議對策。蒯良道:“主公不必憂慮,可命黃祖統領江夏之兵為前部,主公率領荊襄之眾為援。孫堅渡江而來,糧草兵馬難以接濟,安能久戰?我等只需固守便可令其自退。”

劉表用蒯良之計,命黃祖嚴加防備,隨后便起大軍來援。

孫堅出兵之前,其弟孫靜引孫堅諸子來送。孫靜拜于馬前道:“如今董卓專權,天子懦弱,海內大亂,各霸一方。江東有兄長在,稍稍安寧,若因一小恨而起重兵,實非所宜。請兄長慎重。”

孫堅道:“我弟勿再多言。我孫堅縱橫天下,有仇豈可不報?”

孫堅長子孫策年已十七,勇武過人,對孫堅道:“若父親必要親往,兒愿隨行。”

孫堅見孫策頗有自己當年之勇深感欣慰,便令其登舟隨行,父子一路殺奔樊城。

黃祖得了劉表命令,埋伏弓弩手于江邊,等見孫堅船只靠岸,當即下令亂箭齊發,阻止孫堅登岸。

孫堅下令麾下諸將不可硬拼,只在船中隱蔽。又命水手操船在江中往來,每日都做出一副要搶灘登陸的樣子,可就是不下船,引黃祖射箭。

一連三日,孫堅船隊數十次靠岸。黃祖只顧放箭阻攔,箭矢逐漸用盡。黃祖箭矢已然用盡,孫堅每日修補戰船,拔取船上箭矢,反而得箭十余萬。

孫堅待一日天明日朗正巧順風,便令士卒將舟船一字擺開,一齊放箭。岸上黃祖軍士本就箭少,射成又不及孫堅,頓時支持不住,只得從江邊退走。孫堅這才引兵不慌不忙的上了江岸。

上岸之后程普、黃蓋分兵左右兩路,直取黃祖營寨。孫堅、孫策、韓當、祖茂令中軍齊頭并進。三面夾攻之下,黃祖大敗,棄了樊城,逃入鄧城。

孫堅令黃蓋引兵守住船只,親自統兵追擊。黃祖引兵出迎,布陣于野外。兩軍對圓之后,孫堅出馬立于門旗之下。孫策也全身披掛,挺槍立馬于父側,威風凜凜,氣勢非凡。

黃祖率領二將出馬,一個是江夏張虎,一個是襄陽陳生。這二人原本都是在江夏占山為王的賊寇,劉表平定荊州時派遣蒯越說服了二人,這才投在黃祖麾下。

黃祖騎馬揚鞭指著孫堅大罵道:“江東鼠賊,安敢侵犯漢室宗親境界!”說完便令張虎出戰。

韓當聽黃祖叫罵早氣得七竅生煙,見張虎來戰便飛馬迎敵。張虎不過是無名之將,哪里敵得過韓當?兩人交戰不到二十回合,張虎便被韓當大刀砍的毫無還手之力。

陳生見張虎力竭飛馬上前相助。孫策在陣中見了按捺不住手癢,將手中長槍掛于馬上,彎弓搭箭,一箭射出。那箭矢快若流星閃電,正射中陳生面門,陳生一聲慘叫應弦落馬。

張虎早就體力難支,見陳生墜地,吃了一驚。措手不及之下,被韓當一刀削去半個腦袋。

程普見二將皆死,縱馬到來陣前捉黃祖。黃祖眨眼間失了二將,心寒膽顫,棄了頭盔、戰馬,混在士卒中間一起逃命。孫堅掩殺敗軍直到漢水,命黃蓋將船只開進漢江停泊。

黃祖敗了數陣,心下明白自己不敵孫堅便引敗軍來見劉表,訴說孫堅勢不可擋,無人能敵。

劉表聞報也慌了手腳,召集蒯良、蒯越、蔡瑁等將前來商議。蒯良道:“如今士卒新敗,兵無戰心。可深溝高壘以避其鋒芒,再遣人求救于袁紹,可解此圍。”

蔡瑁道:“子柔之言,乃拙計也。如今兵臨城下,將至壕邊,豈可束手待斃?等袁紹兵來,我等皆死矣!瑁雖不才,愿領軍出城,與孫堅決一死戰。”

劉表親信武將不多,蔡瑁算是其中有本事的,他見蔡瑁還有勇氣一戰便令其出征。蔡瑁引軍萬余,出襄陽城外,于峴山腳下布陣。

孫堅勝了黃祖,引得勝之兵長驅直入,逼近襄陽,正遇蔡瑁大軍。孫堅見蔡瑁立于陣前,便對身后眾將道:“此人是劉表后妻之兄,誰上前擒之當為首功!”

程普挺鐵脊蛇矛出馬,與蔡瑁交戰。這二人若論武藝,皆是三流武將,不過程普是三流巔峰,蔡瑁只是剛剛跨入三流武將行列,哪里是程普對手?二人交戰不到三十回合,蔡瑁便支持不住敗退而走。孫堅率領大軍追擊掩殺,一時間尸橫遍野,慘呼震天。

蔡瑁逃入襄陽城中來見劉表。蒯良道:“德珪不聽良策,以致我軍大敗,按軍法當斬。”

劉表知道蔡家為荊襄大族,這才娶了蔡瑁之妹蔡夫人,靠著蔡家和蒯家穩定了荊州。從私講蔡瑁是劉表的小舅子,從公講劉表不愿得罪蔡家令蒯家一家獨大,所以不肯加刑蔡瑁,只是斥責了幾句也就算了。

孫堅戰敗了蔡瑁之后便到了襄陽城下,分兵四面圍住襄陽攻打。劉表在荊襄之地還算頗得民心,軍民一同守城,孫堅一時也還攻不下襄陽。

忽一日,狂風驟起,將中軍帥旗旗桿吹折。韓當道:“此城高大堅固,我等久攻不下,糧草難以接濟。如今帥旗又斷恐非吉兆,不如暫且班師。”

孫堅連戰連捷,士氣正旺,便激勵眾將道:“我等屢戰屢勝,要取襄陽只在旦夕之間,豈可因風折旗竿便罷兵?我等缺糧,城中劉表亦缺糧,只要再堅持些時日,我等必勝。”

這邊孫堅不聽韓當之言加緊攻城,那邊劉表守城也是格外辛苦。黃祖、蔡瑁二人將城中兵馬幾乎敗了個干凈,若不是有百姓協防,孫堅早就打進城來了。

蒯良再次勸劉表道:“主公有今日之難,皆因聽袁紹之言截殺孫堅與其結仇。如今可速致書到袁紹處求其相助。”

劉表道:“冀州遠而交州近,何不求救于光華法師?”

蒯良道:“南燁正兵伐董卓無力來援,袁紹與公孫瓚已然罷兵正可來援,此其一也。袁紹與孫堅有隙定然相助,南燁與孫堅有交不一定會來,此其二也。還是求助于袁紹穩妥。”

劉表一想也是此理,南燁與自己交厚不假,可是和孫堅等諸侯也同樣有交情。于是便按照蒯良之言寫好書信問眾將道:“你等誰敢突圍而出前去送書?”

麾下健將呂公應聲而出道:“末將愿往!”

蒯良道:“你既敢去,可聽我之計。此去撥你軍馬五百,多帶善射者沖出陣去。出陣之后先暫不北行,可先往峴山。若見孫堅引軍來追,你分一百人上山,準備滾木礌石,一百人執弓弩伏于林中。剩余人馬不可直走,可在山間盤旋曲折,估算伏兵備好,便引追兵到埋伏之處,矢石俱發。若能取勝,放起火箭,城中便出兵接應。若追兵眾多,便將伏兵留下斷后,你自去送信。如無追兵趕上,不可放箭,引兵徑直而去便是。今夜月不甚明,黃昏之后便可出城。”

看完記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數據三國 第三十回 李傕引兵犯長安 孫堅興師死峴山(7)

上一章  |  數據三國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