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155 巴巴羅薩(5)
蘇聯政府的警告對土耳其基本上沒有任何作用,因為很快kgb的特工就再次觀察到意大利海軍艦艇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雖然數量依然不多,但可以看出土耳其人的真實態度了。∈↗,
不過這依然不能改變政治局對土耳其的態度,對斯維爾德洛夫和托洛茨基來説,現在最重要的是搞定德國和日本,不宜招惹土耳其,萬一將土耳其人逼入了軸心國的陣營,那真心是才是屋漏偏逢連日雨。
對此,李曉峰是不滿意的,因為之前已經説過了,某仙人對二戰的野心是很大的,他不光要一舉顛覆數百年來形成國際關系舊秩序,還要建立一套以蘇聯為的新秩序。而要實現這一構想,先就要打破原本的條條框框。
現在德國人已經在這一diǎn上做得不錯了,法國已經變成了死狗,西歐的一票跟著英法搖旗吶喊的小國也已經全部玩完,只剩下英國人隔著海峽茍延饞喘。
雖然衛國戰爭爆讓蘇德兩國進入了戰爭狀態,似乎這是個時候應該全力以赴地搞定軸心國,但是李曉峰認為蘇聯的步子完全可以邁得更大一些,不光要搞定德國,還要為蘇聯未來的戰略方向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那李曉峰心中蘇聯二戰后的戰略方向是什么呢?頭一條自然是盡可能的在西歐拓展勢力范圍,必須將英法的勢力壓制到最低限度,最好是能將紅軍的兵鋒直接擺在法國一線,并對海峽對面的英國產生實質性的威脅。
只要做到了這一diǎn就幾乎能將舊勢力在歐洲的據diǎn壓縮到最小。一旦三戰爆。讓美國人來不及反應。英法就完蛋。等同于將美國的威脅壓縮到了大西洋的那一頭。
西歐這一頭是第一個重diǎn方向,第二方向就是遠東了,在未來,遠東地區的經濟是大有可為,不客氣地説遍地都是金磚,是世界經濟的新動力源。
但是在這個方向,李曉峰卻并不打算投入太大的精力,因為蘇聯沒有那個能力。同時兼顧東西兩個方向實在是太費勁了,而且在李曉峰看來,歷史上的蘇聯之所以很失敗,那就是老想著一家單挑英美的整個體系了。
而蘇聯二戰掠奪來的那一票小弟實在不給力,唯一有作為一diǎn的鐵托和太祖還跟蘇聯鬧翻了,你説這叫什么事?李曉峰認為充分地揮小弟們的主觀能動性,將一部分利益讓給小弟,組成一個牢固的利益團體,這才是正路。所以在遠東方向,他愿意讓天朝代勞。扶持和拉攏天朝,讓天朝分擔壓力的同時也享有利益。這樣蘇聯才能專注于西歐和其他更重要的方向。
那其他更重要的方向是哪里呢?那就是中東,作為未來全世界的油庫,阿拉伯油老板能力不咋地,卻白撿了一座金山。作為未來世界經濟的燃料庫,誰控制了中東,誰就能擁有更大的言權。
在李曉峰看來哪怕蘇聯無法控制住中東,也得將這里攪成一個爛攤子,而要想直接干涉中東事務,有一個討厭的國家擋在了蘇聯前面它就是土耳其。
如果能夠突破土耳其壁壘,蘇聯的勢力將能直接深入地中海,威脅蘇伊士運河,截斷西歐經濟最重要的燃料來源。到時候一旦英法不服氣,哥就斷了你的石油來源,到時候看你怎么展經濟。
當然,想做到這diǎn很難,土耳其并不是面團,而且確實這個當口不宜再樹敵。但是李曉峰卻覺得這是個機會,就算不馬上對土耳其大打出手,也得營造出蘇聯很氣憤、很受傷害的氛圍來,而不是像托洛茨基和斯維爾德洛夫那樣裝作什么都沒有生。
咱們先把聲勢造出去,多少給土耳其人一diǎn壓力,免得他們以為蘇聯説話就是放屁,而且未來德國和日本的壓力一旦減輕,咱們順手就能將這筆賬翻出來,到時候可以名正言順的收拾土耳其。而現在這么搞,憋悶不説,未來就算要敲打土耳其,還得重新造聲勢,這多費勁啊!
這大概就是李曉峰和托洛茨基以及斯維爾德洛夫的最大的不同,那兩位還是太正人君子了,不像某人這么腹黑,最重要的是他們真心是想搞世界大革命,而某人卻是一門心思的搞擴張。
所以別看衛國戰爭爆之前,斯維爾德洛夫和托洛茨基吵得天昏地暗,但是戰爭一旦爆,這兩位就摒棄前嫌同心協力的對準了德國,反倒是讓李曉峰這個異類顯得那么格格不入。
不過戰爭并不是説同心協力就可以無往而不利的,斯維爾德洛夫和托洛茨基都支持圖哈切夫斯基的以革命的進攻打敗敵人的反革命進攻的針鋒相對的戰法,按照他們的要求烏克蘭方面軍重拳出擊,一舉沖到了華沙城下,似乎光復東波蘭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是危機卻立刻就爆了。
先是前面説過的基輔和敖德薩危局,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在附庸國的配合下長驅直入,嚴重地威脅了基輔通向東波蘭的補給線路,隨著他們離基輔越來越近,烏克蘭方面軍的后勤問題也一天比一天嚴重。幾十個師的兵力,尤其是千余輛坦克和十幾萬輛汽車每一天消耗的油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機械化部隊威武歸威武,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巨獸。
尤其是像圖哈切夫斯基這么全線出擊大膽突破,對后勤的壓力更是驚人。反正離華沙越近,紅軍的補給就越困難。更要命的是,圖哈切夫斯基本人的特diǎn又有diǎn忽視后勤,只顧著大縱深作戰去搞突破,這么一來紅軍的補給就是雪上加霜。
就拿羅科索夫斯基的第9機械化軍來説,抵達華沙外圍之后,燃油基本就歸零了。如果不是羅科索夫斯基之前就注意過這個問題。讓部隊盡量節省燃油。并想盡辦法從東波蘭民間和德軍那里搞油料,那他的部隊估計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哪怕就是羅科索夫斯基挖空心思的去搞油料,第9機械化軍的情況依然不樂觀,為什么,作為機械化建設的重diǎn部隊,該軍的新式坦克數量很多,而不管是t34還是t35這尼瑪都是燒柴油的,而民間和德軍那邊的柴油保有量是相當有限的。以至于羅科索夫斯基只能讓裝備t34和t35的部隊先原地休整。讓bt系列汽油車暫時去打前鋒。
客觀上説,bt系列面對德國三號和四號坦克時是沒有優勢的,紅軍的機械化部隊重diǎn建設方向是t34和t35,最優秀的車組是優先換裝了這兩種坦克。至于老舊的bt系列,那是給新手攢經驗的。
而德國裝甲兵經過波蘭、法國戰役的錘煉,等級紛紛比較高,至少經驗豐富,遇上了更先進的t34和t35不是對手,但是完全可以吊打既沒有經驗而技術又處于下風的bt系列坦克手了。
于是乎在華沙外圍爆的裝甲戰中,之前順風順風可以趕羊一樣虐德國坦克的蘇聯坦克兵郁悶了。被對手一通吊打毫無還手之力,如果不是危機時刻有t34和t35解圍。紅軍恐怕會被逆推。
這從總裝備部的相關報告中也能看出端倪,烏博列維奇直接給軍委下了一個結論:必須立刻停產bt,這種坦克在戰場上的價值相當有限,建議盡快讓bt的生產線轉產t34。另外,應該加快t26和bt3、bt5坦克在西線紅軍中退役的度,它們已經不適合參加戰斗了,建議將相關底盤利用起來改造為火炮牽引車輛或者是突擊炮,要么就是將這些坦克送往遠東,打日本人還是可以的。
當然,烏博列維奇重diǎn評價了t54重型坦克,認為t54完全就不是一種重型坦克,而是一種全能坦克。認為該坦克在裝甲、機動上相當的成功,如果能裝備一款更加合適的大口徑加農炮,該種坦克完全可以取代紅軍中的其他一切坦克。
可見烏博列維奇對t54的評價相當的高,唯一讓他不太不滿意的就是t54當前裝備的那款1毫米中等膛壓滑膛炮,根據前線的反應,該火炮存在精度差的問題,只適合攻擊1米內的目標。而且1毫米榴彈對于一款重型坦克來説,破障打工事的能力有限,裝甲兵認為最好將122毫米加農炮裝上該坦克,那樣一切都完美了。
烏博列維奇也認為這個建議不錯,甚至直接命令改裝了一輛裝備122毫米d25坦克炮的t54122。實踐證明,這種改裝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不過這一條改裝建議并沒有立刻執行,倒不是李曉峰不同意,而是當前122毫米口徑加農炮生產任務相當緊張,大部分的生產力量主要用來保障生產師屬炮兵團的193式122毫米榴彈炮和193(a19)122毫米加農炮,顧不上大規模生產d25。
而且t54上裝備的1毫米滑膛炮雖然有問題,但暫時還是能滿足紅軍的需求,至少反裝甲能力是毫無問題的,而且中等膛壓滑膛炮比有膛線而且膛壓更大的加農炮生產簡單造價低。
最關鍵的是,北方工業保證將盡快大量的向前線提供碎甲彈,該種彈藥反工事的能力遠遠強于普通榴彈,可以暫時解決t54打碉堡弱的問題。
可能t54最大的問題還是生產能力有限的問題,按照烏博列維奇的想法,如果一年能生產1萬輛t54,那么1942年就可以結束戰爭,如果一年只能生產5輛,那1943年才能解決德國佬,如果一年只能生產25輛,那就得等到1944年。
那么北方工業的t54年生產能力現在是多少呢?也就是一千來輛,跟一萬輛的目標差十倍,哪怕是最低的25臺的指標都摸不到邊。反正烏博列維奇對此是頗有微詞,如果不是北方工業是外國企業。他非得將廠長送去勞改營不可。
尤其讓烏博列維奇無法接受的是。北方工業還三心二意。在他看來,t35完全可以停產,這種小號的t54幾乎要消耗t54接近65的資源,可是作戰能力卻跟t34不相上下,性價比實在不高。北方工業就該老老實實的去生產t54,而不是分心搞一個蛋疼的t35。
不過北方工業卻不買烏博列維奇的賬,因為紅軍的裝甲兵普遍對t35的評價很高,尤其是那些既裝備了t34又裝備了t35的部隊。普遍認為t35的性能比t34高。比如t35的扭桿懸掛比t34的克里斯蒂彈簧扛損能力強,而且t35車體空間比t34寬敞。尤其是變箱,相對于t34那個壽命短毛病多的爛貨,t35的變箱簡直是良心之作,反正紅軍的坦克兵更愿意接收t35而不是t34。
這給了北方工業極大的信心,立刻就上馬了t35的改進計劃,將加強t35的火力,考慮換裝正在測試中的5毫米加農炮,并安裝t54火炮的單向穩定器,進一步加強變箱的可靠性。當然最關鍵的是加強防御。這一diǎn是北方工業的幕后老板李曉峰特別暗示的。
某仙人暗示北方工業,德國人正在研制新坦克。這種坦克的裝甲防御和火力會有極大的提升,尤其是火力將極大增強,現有的t34和t35恐怕都擋不住敵人的遠距離攻擊。
基于老板的指示,北方工業立刻采取了行動,將t35的炮塔正面厚度從45毫米的水平提高到6毫米,將車裝甲從35毫米提高到5毫米。從初步的在原有t35炮塔和車上焊接鋼板測試的結果看,這樣的改進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只不過是紅軍的總裝備部暫時沒有認可這樣的改進。在烏博列維奇看來,現在最重要的不是t35的性能問題,而是t35的數量問題。還有大量的部隊等待換裝,這個時候做生產改進,必然要影響生產效率,所以他拒絕給后來被稱為t355的新坦克下訂單。不過北方工業還是暗自做好了轉產的準備工作,一旦總裝備開綠燈,那么立刻就可以生產t355。
進入到6月下旬之后,西線的戰斗暫時陷入低潮,在東普魯士方向,被抽調了相當兵力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抵擋住了紅軍波羅的海方面軍的反擊,戰斗陷入僵持。在中部,隨著烏克蘭方面軍補給困難以及后繼乏力,華沙戰場也陷入平靜,反倒是最開始被雙方都不重視的南方戰線進行得如火如荼。
在敖德薩,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在德軍的配合下不斷地試圖突破獨立濱海集團軍的防線,雙方圍繞敖德薩城區展開了激烈的巷戰。而在基輔方向,德軍的裝甲部隊成功的突破了紅軍設在基輔外圍的第一道防線,開始向基輔城區穩步前進。而在基輔后方,從高加索方向匆匆趕來的增援部隊還在路上,他們何時能夠趕赴基輔,關系到第一次基輔保衛戰的成敗。
簡而言之,在西線,雙方的焦diǎn問題其實就是基輔的歸屬,如果德軍能夠一舉攻克基輔,那烏克蘭方面軍后路被斷,前途堪憂,崩盤或者被消滅都有可能。而一旦烏克蘭方面軍有失,整個蘇聯的軟肋將完全暴露在德軍的刺刀面前。德軍完全有可能沿著哈爾科夫北上威脅莫斯科,或者干脆繞到白俄羅斯方面軍身后,再一次故技重施打一次殲滅戰。
此時此刻,圖哈切夫斯基也意識到了情況不妙,他趕緊調整部署,開始從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方向作為預備隊的中央方面軍抽調兵力用于增援基輔。
不過在李曉峰看來,這樣的調整遠遠不夠,現在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增援基輔的問題了。而是必須讓烏克蘭方面軍停止冒進,最好是從華沙方向后撤,否則就算保住了基輔,烏克蘭方面軍也面臨補給困難以及被包圍在華沙以東的危險。
很可惜,這一diǎn圖哈切夫斯基依然不接受,他還是想從正面擊潰德軍,希望一口氣沖向柏林。對于油鹽不進的圖哈切夫斯基,李曉峰也沒轍了,他只能盡自己的力量給烏克蘭方面軍予以增援。
在6月25日,李曉峰命令kgb所屬的格魯烏特戰第一、第二旅從莫斯科向庫爾斯克方向轉移,并相機繼續向基輔移動。與此同時,他還將格魯烏所屬的特種運輸部隊調向烏克蘭。
所謂的特種運輸部隊,其實就是直升機部隊,該部隊下攜數百架直升機,完全可以滿足旅一級的空中突擊作戰。該部隊原本是作為軍委直屬的應急部隊,但是為了化解烏克蘭方面軍的危局,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其調走。
在第一次基輔保衛戰爆之前,讓我們暫時從趨于平靜的西線離開,看一看遠東方向的戰局。在6月1日,當德軍動巴巴羅薩行動之時,日軍并沒有如佐爾格情報中所言的立刻配合德國對蘇聯宣戰。鬼子莫名其妙地選擇了沉默,似乎完全沒有開戰的意思。
這種沉默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以至于一度政治局認為日本暫時放棄了開戰的念頭,甚至性急的托洛茨基就準備將剛剛從中亞軍區抽調給遠東的那五個師要回去,畢竟西線才是重中之重不是。
不過到了6月15日,沉默了五天的鬼子突然就有了動作,沒有宣戰就直接向遠東地區的紅軍動了攻擊……
天兵在1917 155 巴巴羅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