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541 海戰(6)
蘇霍伊對前兩輪的空襲不能說不滿意,但肯定是有遺憾的,他想要取得更大的戰果,想要證明以空軍的一己之力也能解決掉世界上最強大的兩支艦隊。所以他決心一定要抓住最后的機會,搶在巴西列夫之前搞定一切。
不過有的時候,越是著急就越是辦不好事兒。可能是蘇霍伊的急躁情緒影響了飛行員們的發揮,也可能是連續不斷的出擊讓飛行員們身心俱疲,空軍的最后一次出擊效果依然不理想。
首先向英國人發起攻擊的依然是俯沖轟炸機,僅存的12架能夠出動的列寧一號兩兩一組,朝著英國艦隊后部的五艘女王級和反擊號俯沖了下去,250公斤重的航空炸彈以接近60度角向下呼嘯而下,在海面上綻開了一朵朵絢麗的白色水花。
不過巨大的水柱雖然聲勢嚇人,但也僅僅是嚇人而已,12發航空炸彈全部都投偏了,無一命中,最近的那一枚也離敵艦相差百米。總而言之讓蘇霍伊寄予厚望的俯沖轟炸機讓他失望了,帶著零蛋的戰果心不甘情不愿的掃射了敵艦兩輪之后離開了戰場。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飛行員,蘇霍伊本人也要為此負[責任。為了將戰果最大化,他讓僅存的俯沖轟炸機平攤著使用,兩兩一組攻擊六個目標,說實話僅僅從概率的角度說取得戰果的可能性就不高。
可能是蘇霍伊被第一輪攻擊中俯沖轟炸機接近50的命中率給騙了,以為兩兩一組總能命中一發。誰知道卻全都是零蛋!
當然話也說回來,就算俯沖轟炸機依然能打出亮瞎狗眼的50命中率。也不太可能全殲敵艦。原因非常簡單。女王級的水平防御力在那個年代是優秀的。76毫米的水平裝甲雖然在二戰是不夠看的,但是擋一擋300公斤以下級別的航彈問題不是特別大。
也就是說哪怕每艘女王級都吃了一發航彈,恐怕也不會傷筋動骨,很有可能還能保持7成以上的戰斗力。而七成戰斗力的女王也是很可怕的!
所以蘇霍伊的盤算一開始就打錯了,最務實的做法應該是讓僅存的俯沖轟炸機6架一隊,攻擊兩個目標,這樣不光能保證投彈的準確率,還能保證徹底地殺死敵人。還是那句老話。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12加俯沖轟炸機不要說擊沉兩艘女王,哪怕是擊沉一艘也是好的!
很可惜,蘇霍伊錯失了這次機會,俯沖轟炸機沒能給女王造成什么損失。當然這并不是說蘇霍伊的空軍就白來了,實際上他們的這次進攻確實對這場海戰的走向有非凡的意義,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們改變了海戰的結果!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很簡單,雙方在海面上的實力算是半斤對八兩,巴西列夫的艦隊在五艘女王面前恐怕討不到什么便宜。要憑真本事分個勝負,巴西列夫就算勝了恐怕也是慘勝!
而慘勝對于巴西列夫來說完全沒有意義。他還指望一只強大的海軍撐起蘇聯的海防呢,如果一次性敗完了,那跟歷史上的紅海軍有啥區別?
巴西列夫肯定不想要這么一個結果,所以蘇霍伊和他的小伙子接下來的所作所為就由非凡的意義了。當俯沖轟炸機怏怏的離開戰場之后,40架魚雷機進入了戰場,以四架一個編隊開始向海面上的五艘女王反復攻擊。
前面說過了,女王級的防空火力那真心不說也罷,等于是個擺設。所以魚雷機并沒有受到什么騷擾就完成了投彈,一時間海面上拉出了一根根白條條,空投下來的魚雷織成了一張大網,而五艘女王級就是網中垂死掙扎的魚兒。
還是要強調一點,這個年月的航空魚雷性能真心不能說好,至少旁邊觀戰的蘇霍伊就有撞墻的沖動,這些魚雷要么被投偏了,要么就是定深儀有問題,有的干脆在海上走s形。反正這么說吧,40枚魚雷竟然無一擊中目標!
很令人發指是不是?蘇霍伊是在座艙里吐血了,可是吐完血他還只能乖乖的駕機返航。反正這貨在回航的路上恐怕在想:“回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軍需處的那幫孫子槍斃了,這尼瑪是什么魚雷!”
蘇霍伊的空軍浩浩蕩蕩的來了,但是卻垂頭喪氣的返航了,不管是誰都認為他們做了無用功,沒有給敵人造成任何殺傷。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
不盡然,戰場上能夠殺傷或者殺死敵人當然是最好不過。可是如果沒辦法直接給敵人殺傷,能夠干擾敵人為隊友創造機會也不是不錯的。比如現在,蘇霍伊的空軍等于是完成了一次助攻。
之前有說過,女王級放在一戰來說是一艘相當完美的戰艦,火力夠強大(8門381),速度夠快(理論最大航速25節),裝甲夠結實(主裝甲帶厚達330毫米至152毫米。在正常排水量27500噸的水準上達到這一目標實在是只能為設計師鼓掌了)。
反正如果讓筆者選一戰最好的戰列艦,絕對首選女王級。不過阿格硫斯都有弱點,女王級自然也避免不了也有缺點。而且缺點很搞笑,真有點像阿喀琉斯之踵。
女王級設計時采用了新式尾舵,這種半圓形的尾舵后來被證明是不折不扣的敗筆,舵效相當的差。比如在日德蘭海戰中,跟隨戰列巡洋艦編隊作戰時,前方的戰巡進行兩次大角度機動時,女王級都沒能跟上。之后單獨面對公海艦隊時,厭戰號更是由于舵機故障完全被卡死,導致該艦在公海艦隊面前兜了兩個大圈子才將方向調整過來,幸虧女王級的防御夠強悍,否則絕逼的回不去了。
這么說吧。因為舵的關系。女王級的機動能力。尤其是大角度轉向時的操控力是不太好的(或者說很糟)。而眾所周知,躲避魚雷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做大角度的機動,所以五艘女王級組成的編隊雖然沒有被魚雷擊中,但是在這一輪攻擊中隊形完全被拆散了!
可能有同志覺得不就是隊形散了了嗎?有什么大不了的?嘿嘿,這個問題可一點兒都馬虎不得,從人類有了戰爭這種血腥的游戲開始,隊形就無比的重要。單打獨斗趙子龍似的英雄好漢戰場上不是沒有。但取得的效果跟團隊相比絕對是有限的。
尤其是海戰,隊形更是無比的重要。哪怕是現在,高效準確的在海上變換隊形都是考核軍官的標準。尤其是當年,在需要搶占有利射擊陣位的那個年代,隊形更是無比的重要。
這么說吧,二三十年代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做過研究,如何對抗擁有速度優勢的對手(美國海軍的戰列艦都是重炮龜殼艦,都是一群慢慢游,而潛在敵人皇家海軍和日本海軍都擁有大量的戰巡或者是高速戰列艦,如何應擊擁有速度優勢的敵人是美國海軍的重大課題)。經過不斷地演習和討論。美國海軍得出了一個很學院化的結論,保持隊形利用高效的轉向是對抗擁有速度優勢敵人的唯一辦法。
通俗的說。正航戰(交戰雙方朝同一個方向行駛)時,擁有速度優勢的敵人加速搶占T頭的時候,沒有速度優勢的一方必須立刻跟隨轉向,這樣才能避免被挨個打爆。
這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在1902年總結出的一號作戰方案,很理想化的解決了敵人從本艦隊船頭方向包圍的戰法。不過到了1907年,在新的演習中,藍軍艦隊沒有選擇正航戰,而是選擇了反航戰(也就是雙方方向相反,擁有速度優勢的一方從敵艦隊尾部搶占T頭的戰法)。
根據這次的經驗,戰爭學院又得出了一個結論,沒有速度優勢的情況下,想要不被圍毆打爆,就必須保持同地艦隊大致平行的狀態。也就是說不管敵人是從船頭方向包圍搶T頭還是從船尾方向包圍搶T頭,如果你的艦隊沒有速度話,那就趕緊的跟隨轉向,越快越好!
看上去戰爭學院完美的解決了速度的老大難問題,可是真正到了實踐的時候就發現,跟隨轉向看似完全沒有難度可言,但是真正要做好是相當的不容易。
畢竟不是所有的戰列艦技術水準都是完全一樣的,比如說有的戰艦轉彎半徑大,而有的小,以同樣的角度轉向,有的需要的時間長有的需要的時間就短。而這么一來戰列線就被撕扯得七零八落了。
這可是個大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海軍經過大量的研究和討論制定了二號戰斗方案。為了解決轉向的問題,這個戰斗方案將戰列線分解為許多個小型縱隊,每個小型縱隊由性能相近的戰艦組成。當艦隊司令下令轉向之后每個小隊單獨以本編隊的實際性能實施單獨轉向,完成轉向之后在構成一條完整的戰列線迎敵。
之所以要講美國海軍的研究,原因有兩個,第一個編隊作戰真的非常重要,一點兒都不能馬虎,第二個,艦船的轉向性能真的很重要。有些時候舵效差的戰艦真心會送命的。
很顯然這兩條女王級占全了,當他們的編隊被空襲攪和得七零八落,想要重新結成編隊時需要時間的。而在海戰中時間真的很寶貴!就在女王級的編隊一團混亂的時候,巴西列夫帶著他的主力艦隊殺到了!
剛才三艘英國戰巡還很高興的欺負四艘半跛腿的德國戰巡,準備高高興興的撿人頭了,可誰能想到一眨眼的功夫就撞上了鐵板。被十艘戰列艦按住一通爆捶!
首先中招的就是聲望號和反擊號,這兩艘真是薄皮大餡的包子,152毫米的主裝甲在305毫米和380毫米主炮面前真心就是紙。分分鐘就被穿了一個稀巴爛。
先是一枚305毫米穿甲彈在聲望號船頭開了一個10米左右的大口子,緊接著反擊號的主炮就被一發380毫米炮彈正面掄上了,好在這發穿甲彈質量不太好。被炮盾擋了一下之后彈開爆炸了。否則這一下就能要了反擊號的小命。不過饒是如此。反擊號的二號炮塔也被廢掉了。全艦火力喪失三分之一。
這一輪炮擊之后,三艘英國戰巡頓時打了一個激靈,二話不說掉頭就跑,巴西列夫則在后面窮追不舍,炮彈就跟不要錢一樣使勁的往英國佬頭上招呼。
真心是彈如雨下,把英國人的小心肝嚇得是撲通亂跳。五輪炮擊之后,落在最后面的虎號倒霉了,巴登號的進行了一次完美的齊射。虎號尾炮挨了一下狠的,炮塔頂部薄弱的后半部分挨了一彈。
380毫米穿甲彈輕而易舉地撕開了64毫米裝甲,一路過關斬將殺入彈藥庫內英雄就義。隨著轟隆一聲巨響,虎號的船尾崩裂出一個明亮奪目的大火球,這個火球一直向上沖上天空,宛若一個小太陽!
虎號的船尾完全斷裂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內就沉入了海底。而頑強挺立在海面上的前半截船身處境也相當不妙。海水順著斷口洶涌的灌進虎號艦體。哪怕是艦長下令封閉一切水密門也毫無作用。隨著輪機艙完全浸泡在海水中,虎號的動力完全喪失,電力中斷讓抽水泵也停止了工作。
海水越灌越多,漸漸地虎號船頭被迫抬了起來。嘎吱嘎吱的金屬聲讓人頭皮發麻。隨著傾斜的角度越來越大,幾乎沒有人能在站立在甲板上。
“棄船!”
隨著艦長下令棄船。狼奔豬突的水員們手忙腳亂的向大海里跳,看上去就像下餃子一樣。不過這道命令下得有點晚,在下令棄船之后,虎號僅僅堅持了五分鐘。在五分鐘之后隨著轟的一聲,這艘戰列巡洋艦用一個側翻的姿態扎進了海底。
虎號從中彈到沉沒不超過10分鐘,能僥幸逃生的水員實在是少之又少。而比虎號跑得稍微快一點兒的聲望號和反擊號運氣也好不到哪去。這兩兄弟不斷地被大口徑炮彈擊中,不斷有火焰從船身冒出來,滾滾黑煙跟鬧妖精一樣。
幾輪齊射之后,聲望號的后主炮被打爆了,如果不是槍炮長及時下令注水,恐怕他也會跟虎號一樣落一個頭菊分裂的下場。反擊號后半截船身到處都是火焰,此起彼伏的爆炸聲就跟炒豆子一樣。比較幸運的是彈藥庫并沒有受到波及。
在英國巡洋艦被暴毆的時候,五艘女王號還在緊張的重新編隊,等他們完成編隊趕到戰場上時,聲望號和反擊號已經殘廢了,這兩兄弟夾起尾巴蹣跚著逃離了戰場,也就是說五艘女王將要面對一倍的敵人!
“呼……”
巴西列夫輕噓了口氣,雖然他依然不喜歡蘇霍伊,但也不得不承認那個小子幫了他一個大忙。如果沒有空軍打亂五艘女王的隊形,為他爭取消滅敵人戰巡的機會,后面的仗恐怕會相當難打。
當然,此時也不算輕松。因為五艘女王是勁敵!
首先同女王級交火的是巴伐利亞和巴登,這兩艘專門為了對抗女王而制造的德國一戰最先進也是最精銳的戰列艦,終于在錯過日德蘭海戰之后碰上了宿命中的敵人。
實話實說巴伐利亞級面對女王的時候沒什么優勢,火力大家半斤八兩,速度女王占優,防御巴伐利亞稍微有點優勢。總體而言如果單對單誰勝誰負都是合情合理的。
不過戰爭從來都不是單挑,比較單一武器的性能無疑是很愚蠢的行為,戰爭從來都是系統的力量。最高的高手不是手握一大堆先進的武器玩單挑的那一邊,而是那種能將一大堆雜牌武器統一成一個整體發揮出系統戰斗力的那一邊。
從某種意義說攢成一個整體的要你命三千也比只會單打獨斗的高科技強。不得不說在這個方面英國人有優勢,女王級他們用了很久,已經完全掌握了艦船的性能,而相反俄國人屬于半路出家,幾個月的訓練還不足以他們發揮出德制戰艦的全部戰斗力。
所以在戰斗一開始,兩艘巴伐利亞和后面跟著的兩艘國王級就被英國人壓制住了。英國人的齊射打得很準,不斷地取得跨射,不斷地迫使巴西列夫的艦隊轉向。
而巴西列夫本來就沒有速度優勢,不斷地被迫機動讓他失去了搶占有利射擊陣位的機會。他的船確實多,但是在炮戰中卻反而被英國人以多打少。
書說道這里就不得不再提一下美國海軍總結的那兩套戰法了。在實施二號作戰方案的時候,美國人就發現了,一只過于龐大的編隊有時候反而是累贅,指揮官的能力是有限的,讓一個人指揮一二十艘戰艦排成戰列線決戰幾乎不可能做到。如果這么做了,那出現失誤的可能性會非常高!
美國人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指揮官最多指揮四艘戰艦,這是最合理的,超出四艘之后效率就大大下降。無疑的,巴西列夫就遇到了這種問題,十艘戰列艦排成一線,隊形是相當的長,不客氣地說從先導艦方向都看不到最末尾的僚艦。也就是說處于隊形最前端的巴西列夫根本就沒辦法指揮編隊末尾的戰艦,而編隊末尾的戰艦說是在參戰,其實是在打醬油!(
天兵在1917 541 海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