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348 普洛耶什蒂(1)
在李曉峰收獲意外之喜的時候,有一個人卻很郁悶,不是托洛茨基也不是斯維爾德洛夫,而是阿爾克斯尼斯。那么紅色空軍的元帥究竟為什么而頭疼呢?
依然是為了他所喜愛的遠程航空兵。眾所周知,在圖哈切夫斯基時代,阿爾克斯尼斯就因為優先發展遠程航空兵還是優先發展前線航空兵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雖然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各退一步,遠程航空兵有了比歷史上更好的生存空間,但是優先級別始終是不如前線航空兵的。
尤其是衛國戰爭爆發之后,一度紅軍嚴重依賴前線航空兵,如果不是前線航空兵冒死出擊,狠狠地打擊了追擊中的德軍坦克集群,恐怕戰場上的形勢會更加難看。
與此同時,阿爾克斯尼斯一直鼓吹的戰略轟炸,企圖將敵機殲滅在機場上的作戰企圖卻斷然宣告失敗。笨重的四發轟炸機在靈巧的德軍戰斗機面前吃盡了苦頭,而紅軍又高度缺乏可以為這些四發轟炸機護航的遠程戰斗機,這就讓轟炸敵人縱深以及機場的行動變成了自殺式的攻擊。反正是損兵折將而戰果寥寥。
這讓軍委當中反對遠程航空兵的勢力是找到了由頭,不斷地抨擊這些耗費大量資源,但實際上卻沒太多用處的飛機是廢物。一時間,阿爾克斯尼斯是壓力山大,他不得不一方面緊急要求上馬新的遠程護航戰斗機項目,另一方面也像之前的某仙人一樣,想辦法證明遠程航空兵的價值。
新的遠程護航戰斗機項目說實話一開始進行得就十分艱難,主要是當時各大設計局和生產廠家的能力都趨于飽和了,大批量的生產和改進計劃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實在沒能力上馬一款全新的戰斗機項目。
所以個設計院所在接到空軍的要求之后,更傾向于在原有設計上進行改進。當時主要有三個方案,一個是在Pe2戰斗機上加以改進,比如增大油箱;另一個則是米格設計局搞出的米格5;最后一個則是全金屬化且增大油箱版本的拉5。
這三款戰斗機中成熟度最高的是Pe2,之前已經改進到了Pe2M2。再次改進為M3工作量很小,投入生產也很快。但是這個很容易實現的方案阿爾克斯尼斯并不喜歡,因為Pe2作為高空高速戰斗機,本身更適合去當截擊機而不是強調格斗性能的戰斗機。對于防空軍來說Pe2很好用。攔截德軍的轟炸機效果很好。但是對于空軍來說,笨拙的截擊機實在不能同敵人靈巧的戰斗機格斗,會被虐得很慘。
所以,改進Pe2雖然簡單,但是阿爾克斯尼斯和遠程航空兵并不買賬。他們希望擁有性能更好的戰斗機而不是截擊機。
同樣的道理。米格設計局的米格5很快也被宣判出局,原因很簡單,這貨也是高空高速戰斗機,其實就是截擊機。甚至米格5項目一開始就是同Pe2競爭的存在,只不過之前米格設計局工作重點放在了米格1和米格3上,對米格5關注度不高。等Pe2投產之后,米格5自然也是沒戲了。
這一次,聽聞空軍要進行新的遠程護航戰斗機招標,已經處于生死存亡時刻的米格設計局緊急從故紙堆中將米格5的設計翻了出來,經過一番新創造之后。就投遞給了空軍。可以想象,跟Pe2一個路數的米格5自然不可能進入空軍的法眼,所以米格設計局又悲劇了。
實際上阿爾克斯尼斯最中意的還是基于拉5改進的新式拉式戰斗機項目。因為拉5還有很多潛力可挖,將金木結構替換為全金屬結構,省下的重量完全可以增大機身油箱。而且拉5的性能算是比較理想的,至少更合適參加空中狗斗。由拉5為遠程轟炸機護航,必然可以減少相當的損失。
而且阿爾克斯尼斯中意拉5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其風冷星型發動機結構比V型水冷發動機簡單,造價低也更耐用。其實就是便宜,這樣不用占據太多的資源,也就不會遭自其它軍種的反對。
應該說。阿爾克斯尼斯的想法還是不錯的,全金屬化的拉系列戰斗機也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前線航空兵卻對此很有意見。
原因很簡單。就出在了那個全金屬化上。這個時空因為某仙人的干涉,蘇聯的航空鋁材雖然不像歷史上那么緊張,但作為戰略資源,它的使用還是很受限制的。對于前線航空兵來說,寶貴的鋁合金首先必須滿足最重要的戰斗機也就是雅克3的生產,雅克3的優先級大大高于拉5。雖然雅克3因為強調敏捷性和速度機身被設計得很小,這導致其航程并不好看。但是對于前線航空兵來說,航程小并不是什么大問題(拉5、拉7的航程也不大)。
而現在,為了滿足遠程航空兵的需求,竟然要跟寶貴的雅克3搶資源,這就是絕對不能忍耐了!所以阿爾克斯尼斯的設想一開始就遭到了空軍內部的強烈反對,一開始這個設想就腹死胎中了。
那么阿爾克斯尼斯的遠程護航戰斗機就這么完蛋了嗎?沒有,最后還是李曉峰想辦法幫他解決了問題,而且解決的辦法也很有特點,有點攢機的意思。
具體的辦法就是改進紅軍中最低檔戰斗機雅克7,給雅克7更換金屬機翼(機身和機尾依然是木頭的),并加大機身油箱,將載油量提升到880升的水平。
僅僅是經過這樣一番改進,這種被最開始被稱為遠程型雅克7的戰斗機航程就達到了2200公里。初步具備了給Pe8和圖3護航的能力。
不過只做這樣的改進,其實并不能完全滿足阿爾克斯尼斯的需求。畢竟雅克7的速度太慢了,哪怕是用全金屬機翼減輕了部分重量,但是增大的油箱也能抵消不少這種減重優勢。以雅克7的性能給遠程轟炸機護航,恐怕也不是德國最新型號的BF109和FW190的對手。
所以增強雅克7的性能就成為了當務之急,最直觀的辦法就是增加發動機功率,給雅克7換裝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只不過這一點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更大功率的VK105P或者VK105CP2以及VK107都只能有限保障雅克3的生產,根本就輪不到低檔的雅克7。
至于AM34系列。那是伊爾2的標配,作為前線航空兵的心頭肉,這個也不可能給低檔的炮灰機雅克7用。至于換裝星型風冷發動機,那啥。雖然ASh82FN系列功率高達1850馬力,當時那風阻也不是一般的大。給流線型的雅克7裝風冷發動機,性能會大打折扣不說,這個改進工作量也等于重新設計一架全新的戰斗機了。
所以,這個事兒似乎又走進了死胡同。不過誰讓李曉峰辦法多呢?很快。他就從英國人那里想到了辦法,通過反潛艦換發動機方案,他引進了羅羅的梅林XX發動機,這種原本裝在颶風戰斗機上的發動機比噴火用的梅林61確實差不少,但是比雅克7使用的VK105還是強不少。甚至比后來用在雅克9上的VK105PF3還強點。
使用了梅林XX發動的雅克7被命名為雅克7DD,也就是DaldegoDeysvija(超遠程)的縮寫。經過合理的設計,該機在擁有大航程的同時,其速度也能達到610公里每小時的水平。雖說跟最新式的BF109和FW190相比仍然顯得不足,但這已經是當時條件下蘇聯能拿出的最優方案了。
而且在吸收雅克7DD的改進經驗之后,雅克7很快被改進為雅克9。而在雅克9基礎上發展出的雅克9D和雅克9DD,航程進一步增大,而且隨著蘇聯發動機產能的增大,VK107和AM38開始能用于更多的戰斗機,這也讓雅克9的遠程型號性能變得更好。
當然,發展遠程護航戰斗機僅僅是阿爾克斯尼斯關注的一個方向,真正要拓展遠程航空兵的生存空間,最關鍵的還是要用戰果說話。而開戰以來,遠程航空兵除了在挪威干了一票大的,之后能拿出手的戰果實在不多。
所以阿爾克斯尼斯必須要做點什么了。而他的目光很快就盯上了羅馬尼亞。
瓦拉幾亞平原位于羅馬尼亞的東南方。多瑙河、巴爾喀阡山、黑海賦予了這個國家迷人環境和誘人的財富。在中世紀,這里就以眾多的金礦而被稱之為“幸福的達契亞”。而這座蘊藏著寶藏的巴爾喀阡山也被羅馬尼亞人親切地稱為“綠金寶庫”和“羅馬尼亞的脊梁”。
當然,進入到現代社會之后,經過勘探我們能知道。巴爾喀阡山蘊藏的這些寶藏并不是特別豐厚。倒是這里的陽光和空氣以及水特別適宜葡萄的生長。作為世界著名的幾大葡萄酒產地,瓦拉幾亞的葡萄酒幾乎成為了羅馬尼亞人最重要的財富。
然而,羅馬尼亞人并不知道,瓦拉幾亞平原并不僅僅是有葡萄,另一種巨大的、前所未有的財富正靜靜的躺在他們的腳下。1856年的夏季,位于瓦拉幾亞平原中部的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布庫雷什蒂鎮上發生了騷動。
原來。鎮上的工匠用一只蒸餾釜煉出了羅馬尼亞第一桶燈用煤油。這樣一來,鎮上的人家和街道都能用煤油燈照明了,很快這個消息就傳遍了普洛耶什蒂地區。
而當地的人這才發現,原來他們的家鄉早就有關于出產石油的記載。大約在兩個世紀以前,一名叫巴迪納斯的傳教士就曾在自己的日記里寫道:“普洛耶什蒂的一些地方,當地人挖坑撈取石油。”同樣的記載還出現在1716年,一位摩爾多瓦親王寫道:“莫伊內什蒂附近的塔斯勞河兩岸有油苗,當地人用溢出地表的石油潤滑他們的馬車軸!”
普洛耶什蒂這個名字注定要聞名世界,因為石油這種東西,在工業中的價值,已經絕不可能僅僅是“潤滑馬車軸”了。
在1857年,普洛耶什蒂就建成了第一座煉油廠,當年就出產原油275噸。要知道直到兩年之后,美國人才打出全國的第一口油井。很快。發現了商機的投機者就蜂擁而至。而其中動作最快的就是英國人了。他們率先出資700萬列伊(羅馬尼亞貨幣)創立了羅馬尼亞第一家石油公司沃萊欽石油公司。此外另一家石油公司索伊茲石油公司也擁有英國背景。
當然,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石油公司來自于德意志,這家叫做斯泰瓦羅馬納的石油公司占據了羅馬尼亞石油產業份額的60!
而外國資本的注入,直接刺激了普洛耶什蒂的石油產能。1896年。羅馬尼亞全國一年僅僅生產了八萬噸原油,而到了1900年,就達到了7萬噸,使羅馬尼亞成為僅次于俄國的歐洲第二大產油國。
只不過羅馬尼亞人絕對沒有想到,成也蕭何敗蕭何。1915年出產了158萬噸原油的她變成了香餑餑。迫于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威脅,羅馬尼亞加入了協約國陣營,而這也導致其遭到了德國的直接入侵。為了避免德國獲得寶貴的石油資源,在英國的幫助下,羅馬尼亞幾乎摧毀了自己所有的石油產業。到1917年,羅馬尼亞的石油產能才恢復到1914年的三分之一。
一戰結束之后,羅馬尼亞的石油產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在1923年,該國就擁有178家石油公司和63家煉油廠,原油產能也達到了186萬噸。而到了1936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夜,該國原油產量高達870萬噸。而且其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也成為全歐洲首屈一指的煉油廠。
可以想象在未來,七十公里長,二十五公里寬的普洛耶什蒂地區將成為二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的重點關注目標。尤其是當羅馬尼亞被迫登上德意志戰車之后,這里就成為了英國和蘇聯的眼中釘肉中刺!
在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之后,丘吉爾就曾經急切地詢問皇家空軍參謀長查爾斯波特爾子爵:“關于空襲羅馬尼亞油田,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老煙鬼的判斷力是相當高明的,他很清楚,燃油是德國將戰爭持續下去的關鍵因素。而德國本身并沒有石油資源,大部分原油都依賴羅馬尼亞進口。
實際上早在戰爭爆發之前。英國人就竭盡全力地避免羅馬尼亞的油田落入德國人之手。英法兩國在1939年給予羅馬尼亞政府經濟援助以及軍事援助,從而壓制羅馬尼亞國內逐漸抬頭的民族主義思潮和越來越猛烈的要求外國資本退出本國石油開采的呼聲。
當時的張伯倫和達拉第以為,通過金錢收買以及軍事扶持就可以保證羅馬尼亞不再畏懼飛快納粹化的德國,從而乖乖跟著他們的指揮棒走。
但是這兩位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的羅馬尼亞其實并不畏懼納粹德國,恰恰相反,民族主義思潮泛濫的羅馬尼亞對納粹的那一套相當的有好感。而真正讓羅馬尼亞人如坐針氈的卻是東部的蘇聯,后者當時正在施壓羅馬尼亞政府,要求其歸還得自上次世界大戰的原本屬于沙俄的領土(比薩拉比亞,也就是摩爾多瓦)。
蘇聯的壓力無形中抵消了英法的努力。羅馬尼亞人在百萬蘇聯紅軍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向德國靠攏,隨著羅馬尼亞很快的法西斯化,以英國為首的西歐勢力很快被擠出了羅馬尼亞石油產業。
在蘇聯的“幫助”下,希特勒兵不血刃的獲得了羅馬尼亞的油田,而且這一次小胡子完全不用擔心羅馬尼亞人像上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摧毀自己的油田了。
而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英國人竟然異想天開的試圖說服羅馬尼亞人摧毀自己的石油產業,為此他們愿意“慷慨”的付出6000萬美金作為補償。當然,羅馬尼亞對此是嗤之以鼻。
之后,英國依然沒有死心,又試圖派遣間諜潛入羅馬尼亞破壞其石油設施,但是讓大英帝國非常沒面子的是,這項計劃還沒實施就被羅馬尼亞人發覺了,結果自然就沒有結果了。
在此之后,英國人也不是沒打算出動空軍去摧毀普洛耶什蒂的油田和煉油設施,但是很遺憾的是,英國人沒有航程足夠的遠的轟炸機,所以依然只能對普洛耶什蒂干瞪眼沒辦法……(
天兵在1917 348 普洛耶什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