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逆臣

第一百七八十章 .人生如戲

更新時間:2010-08-24  作者:蟲豸
逆臣 第一百七八十章 .人生如戲
以蕭漠為首,上元城所有的文武官員們,此刻齊齊聚在上元城門之后,靜靜的等待著。

片刻后,城門終于緩緩打開,蕭漠抬頭看去,卻見三千楚軍將士,此刻正排著整齊的隊列,護送著近五六百名衣衫襤褸,神態狼狽的老少,出現在蕭漠眼前。

“大人,幸不辱命,卑職將毅王爺等人安全護送而回。”

看到蕭漠出現,趙英快速向前兩步,單膝跪在蕭漠面前,垂首沉聲說道。趙英雖然至始至終都不贊成以糧草資敵之事,但對于蕭漠的命令,卻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完成。

蕭漠拍了拍趙英的肩膀,道了聲辛苦后,就不再多說什么,當先向著那群被一眾楚軍護衛在中間的狼狽老少們走去。

這些人,正是被俘的楚人官員貴族,淪陷之地的文壇名士,以及獲得過舉子以上功名的書生們。

然而,這些人中,無論其原本是一位身份尊貴的王爺,還是一位享譽一方的大儒,此刻形象卻再無往常的神采飛揚、雍容華貴,一眼看去,每個人皆是衣衫襤褸,形象狼狽臟亂,身上處處傷痕,雖然已經回到了上元城,但仿佛受驚的兔子一般,神色間雖有大難不死后的慶幸,但隱約間依舊帶著后怕與驚恐,甚至不少人神色間滿是麻木,仿佛依然不知自己已是獲救。

這幾個月的經歷,對這些習接了安享富貴的人上人而言,顯然是不堪回首,也不知他們是怎么熬過來的。

其中,最為引起蕭漠注意的,卻是眾老少中那名站在最前方的六旬老者。老者身材富態,很顯然雖然被草原聯軍俘虜,卻也并沒有受太多的苦難,只是神色間有些憔悴。

雖然身處于一群“難民”之間,但其余眾人依舊在不自覺間將其擁護在最顯眼處,神態恭敬,顯然身份與眾不同。

看著這名老者與楚靈帝相似的相貌,以及其雖然落魄卻仍顯雍容的氣質,蕭漠已是了然,這名老者應該就是楚靈帝的三弟,三王爺毅親王了。說起來,毅親王在楚靈帝的一眾兄弟中,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雖然不像八賢王和十二王爺那般引人矚目,但當年也算是一位名動風云的人物。這位毅親王之所以出名,卻是因為他的“愛才”,以及他對人才的鮮明態度。

當年毅親王還是一位皇子的時候,對于那些才華出眾、出身高貴、薄有名望的文人,必然會敬若上賓,態度親近,幾乎有求必應,因此也曾被無數才華之士所愛戴。但與此同時,他對于那些才華一般,出身低微,名聲尚淺之人,卻是表現的極為不屑一顧,甚至毫不理睬,也因此而受到了不少人的非議。

不過,毅親王的“慧眼”之名,也頗為出名,事實證明,他所看重的人才,事后確實大都出人頭地,名動一方,而他不屑一顧的人物,時隔多年,也確實沒見過有哪個人闖出了自己的名號。

而自楚靈帝登基之后,除了八賢王和十二王爺之外,其他幾位王爺全部被分封到京城之外,少歸京城,其中毅王爺的封地,正是最先淪陷的涼州。而毅王爺本人,也是第一位被俘的皇親國盛,在當時可謂是震動朝野。

而在毅親王的身邊,卻另有兩名老者、一名中年,氣質神色與毅親王相似,顯然是同與毅親王被俘的三位郡王了。他們雖然不是楚靈帝的親兄弟,但也血緣親近。

只是,相比較毅王蘋而言,這三人無論是圣寵,又或者本身名望資歷,都大為不如。

心中暗暗回想著毅王爺等人的資料,蕭漠神色卻變得愈加恭敬,快步走到毅親王身前,拜伏于地,垂首道:“臣上元監軍、樞密承旨、中書舍人、崇政殿侍講蕭漠,拜見毅親王,宮郡王、顯郡王、和郡王,各位王爺受苦了。”

昨日蕭漠在上元血戰中,不幸肩頭中箭,雖然傷勢不重,卻也頗為痛楚,此刻肩頭之上,更是包扎著厚厚的紗布。跪拜行禮之間,牽動傷勢,眉頭不由緊皺。但雖然如此,蕭漠的神色氣質卻依舊淡雅平靜,與身后那些面色急切的眾官員截然不同。

另一邊,為首的毅親王,也如其他重獲自由的老少一般,神色感慨間,又帶著些許茫然,似乎為自己大難不死而慶幸,又像是為自己竟然逃離苦海而感到不可思議口思緒復雜間,蕭漠出現了。

毅王爺本就是愛才之人,對蕭漠久仰大名,早就相見,而此刻見到蕭漠后,那不應屬于戰場的淡雅氣質、肩頭上的傷勢、親切而又不失恭敬的慰問,皆是讓毅王爺心生好感,想到這些日子蕭漠所建立的功勛,更是激賞不已。

只是,此刻他的形象太過狼狽,大損身份,心身更是疲憊,卻也不想在此時與蕭漠深談,所以只是快走兩步將蕭漠扶起身來,親切的拍了拍蕭漠的肩膀,沉聲說道:“子柔為救本王等人所付出的種種,本王已是聽姜濤提及了,如若沒有子柔,本王最終會落得何等下場,簡直不敢想象,救命之恩,本王記下了。”

雖是感激之言,但聽到耳中,卻更像是某種承諾。姜少蕭漠身后的一眾官員,聽及此言后,看向蕭漠的眼神,滿是羨慕。

另一邊,其他三位郡王也是對蕭漠交口稱贊,言語間如毅親王一般,不乏承諾之意。

蕭漠站起身來,卻再次躬身一禮,說道:“各位王爺言重了,這都是微臣的本分,不值得各位王爺如此重譽。”

聽到蕭漠之言后,毅王爺言重贊賞更重,剛準備說些什么,蕭漠身后的一眾官員卻是抓住了機會,齊齊上前,向著毅王爺等人恭賀起來。

“恭喜王爺,磨難終止,必有后福。”

“王爺萬安,正如蕭大人所說,我等救王爺您與萬難,本就是臣子本分。”

“王爺您這些日子受苦了”……轉眼間,毅王爺等人已是被一眾上元城官員所圍住,每個人都期望能與幾位王爺交談幾句,得些許贊賞,如若能讓毅親爺留下印象,自然是更好。

事實上,這些人卻是讓毅親爺留下的印象,但卻不是他們所期望的好印象。

看著在一眾官員的慰問下,為首的毅親爺不僅再無與蕭漠交談時的喜色,反而臉色漸漸陰沉,蕭漠的眉頭也是不由皺起。

被草原聯軍所俘虜,對身為皇親國戚的毅親王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恥辱,即使蕭漠在與毅親王交談時,也是小心翼翼的沒有提及,然而這些官員們,卻是一而再的提到這點,毅親王自然不快。更何況,被俘兩個月的時間,毅親王雖然并沒有受到明顯的磨難,卻也惶惶不可終日,此刻回到上元城,最大的心愿恐怕只是洗食之后,好好的休息一番。卻被這些不開眼的官員所圍住,卻又不好發怒,自然是愈加的不快。

“這些人究竟怎么當官的?竟是連最基本的形勢也不會判斷……”

蕭漠暗暗想到。

“各位大人。”

終于,在毅親王神色終于變冷、而其他三位郡王也面色難看之后,蕭漠說話了。

“各位王爺來到我上元城自是好事,但這些日子的經歷,想來王爺他們必然是有些疲憊了,來日方長,各位大人何不待王爺休息一些時日之后,再去問安?”

蕭漠在上元城威嚴日盛,聲音雖然不大,但在他開口后,一眾官員卻皆是不由的閉口靜聽,待蕭漠的話聲落下后,皆是意識到了什么,臉露尷尬之色,齊齊站在蕭漠身后,卻再也不敢多說什么。

“四位王爺,下官已是為您安排好了食宿,您先休息一番,明日下官再來拜訪,與您一同商議抗夷之策。”

聽到蕭漠的話后,毅親王的臉色終于緩和了許多,再次拍了拍蕭漠的肩膀,說了句“子柔很好”后,就與其他三位郡王一起,隨著一直垂首站在一旁沉默不語的劉行之離去了。

而蕭漠親自將四位王爺送到住處安頓一番之后,卻是毫不停留,馬上回到了太守府的大廳之中。

在那里,除了毅親王和三位郡王之外,其他被蕭漠所救的楚人官員貴族、以及淪陷之地的名士書生們,卻是齊聚一堂,靜靜的等著蕭漠。

其中,那些官員貴族們,在經歷了最初的清醒后,此刻神色卻最為焦慮。

和四位王爺不同,王爺們乃皇帝近親,就算被敵所俘,皇家為了自家顏面,也會千方百計的為他們掩飾,或許會聲明有損,地位降低,但絕不會被朝廷所責難。事實上,這三位王爺本身雖有封地,卻并沒有太大的實權。

但這些人不同,身為朝廷的官員和低階貴族,代表著朝廷的顏面,戰敗之事,或多或少都有罪責,一旦被敵所俘,如果沒有過硬的背景靠山,那就是有損朝廷顏面,而北方戰事接連大敗,朝廷也要找一些替罪羊來開罪,而這些人,自然是最好的人選。

他們幾乎已經可以想象,回朝之后,他們當官的會被貶斥,有冊封封號的也會被收回,嚴重的,抄家入獄也有可能。

所以,雖然此刻被蕭漠救回,免于大難,但對他們而言,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而他們也毫無毅親王等人那般休養的心意,在張茂宗透露出蕭漠會與他們相見后,根本顧不得疲憊,馬上就來到太守府大廳內等待著蕭漠的出現。

正如張茂宗所預料的那般,在這個時候,這些官員貴族馬上就想到了蕭漠——這個在上元城建立了楚朝近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功勛、楚朝第一大才子、楚靈帝對其寵信世人皆知的上元城監軍!!

與這些人的境遇不同,以如今形勢來判斷,蕭漠歸朝之后,無論如何加官進爵都不奇怪。

如果到時候蕭漠肯為他們開脫幾句,他們所受到的責難必然會大大減輕,雖然如此一來他們從此之后就會被看成蕭漠的人,但考慮到蕭漠的無量前途,這對他們而言還是一件好事也說不定。

相比較而言,那些淪陷之地的文壇名士、有舉子以上功名的書生們,雖然也聚在這里,但心思卻要單純的多。

他們只是為了感激蕭漠的救命之恩而已。

除此之外,蕭漠本身在文壇的地位,以及其本身在文事上百年未有的成就,也是他們所敬仰的,事實上,對他們其中很多人而言,與逃的大難相比,能與蕭漠相見,或許是讓他們更為激動的事情。

最重要的,還是這些日子,蕭漠在上元城所做的一切。

在所有人都認為草原聯軍不可抵擋,楚朝即將面對喪權辱國的境遇之際,蕭漠臨危請命,不顧危險,親自鎮守上元城,接下來的半個月中,與草原聯軍血戰無數,不僅沒有落得下風,反而屢屢挫敵,戲耍蠻夷于鼓掌之間,這般成就,更讓他們敬佩,甚至崇拜。

楚朝揚文抑武不假,軍士地位低下也不假,甚至百余年來,楚朝將領無論立下何等功勛,所產生的影響,還遠遠沒有某位出名文人所著的詩詞歌賦。

但如果這般建立武勛之人,本身就是一個文壇大家的話,那所代表的意義就截然不同了。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國家安定之際,著書立傳,千古流傳,大廈將傾之際,棄筆投戎,談笑間敵軍灰飛煙滅,這般事跡,不僅能大大提升文人的尊榮與地位,更是所有文人的終極夢想。

而這一切,蕭漠做到了,不僅做到,而且還是游刃有余。

面對這樣的蕭漠,他們這樣平日里自詡不凡的文人,甚至連嫉妒的心情都沒有,只剩下高山仰止的敬仰與憧憬。

甚至,這些一向“敬鬼神而遠之”的文人們,也開始有些相信坊間所傳言的,蕭漠乃天上文曲星降世的市井傳言了。

所以,與那些貴族官員相比,這些名士文人們,神色間少了些焦切與利益,卻多了許多純粹與狂熱。

終于,萬眾矚目中,蕭漠終于出現了。

當蕭漠來到太守府大廳之后,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人群,不由也是為之一愣。

只見原本不算小的太守再大廳,此刻人群密集,密密麻麻,人擠人,肩挨肩,不下于兩百之眾。

眾人中,有資格坐在大廳之中的,莫不是五品以上的高官、有伯爵封異的貴族、以及享譽一方的大儒。有資格站在大廳內的,或是官居七品以上的一方大員、或是有進士功名的書生、或是封爵的中階貴族。

順便說一句,世人常言,“七品芝麻官”云云,實際上,在宋之前,七品官員地位絕對不低,皆是小城的太守或者畿縣的縣官。自明朝之后,七品官員才成為縣級以下的官員,同時一縣之地的范圍大大縮小,地位才開始減低。見到評論區有讀者質疑,特此解釋一下,而在大廳之外,卻另有三百余人站在庭院中,翹首以待著。皆是沒有資格進入大廳之人,但這些人神色之狂熱,比之大廳中之人,還要猶有過之。

很顯然,被蕭漠所救的所有楚人官員貴族、以及名士書生們,此刻一個不落,全部聚齊在這里了。

微微一愣后,蕭漠的神色隨即恢復了正常,大步來到大廳之前。

見到蕭漠出現,原本喧嘩的大廳頓時變得無比安靜,每個人的目光皆是集中在蕭漠身上,目的雖然不同,但神色卻是一樣的狂熱。

大廳之中原本安坐之人,無論其原本是蕭漠的前輩,還是官階比蕭漠還高的五品大員,又或者是身份尊貴的子爵伯爵,連忙站起身來,與其他人一同向蕭漠躬身行禮,神色恭敬。

大廳之外,跪拜者,更是無數。

“多謝蕭大人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永生難報,今后下官必然唯大人為首。”

“蕭大家救老朽一命,絕不相忘,今后但凡有事相托,老朽必然無不答應。”

如此這般,無數感激之言、承諾之言,甚至赤裸裸的投靠之言,喧雜間混雜在一起,齊齊向著蕭漠涌來,或真誠,或勢利力蕭漠卻面色不變,神色依舊平靜,似乎孤傲,但隱隱間卻又帶著些許謙遜,來到上首處,向著眾人躬身還禮,口中說道:“各位大人,各位前輩,各位文友,這些日子受苦了。”

頓了頓后,向著眾人環視一圈后,又接著說道:“各位皆是我朝精英之士,井我大楚重要無比,救各位于苦海,本就是本官的本分,感激之言,愧不敢當。今日來到我上元城,再也不用擔心其他,多多安心休養,珍惜身體為重。待恢復之后,如今戰事未定,本官還要仰仗各位出謀劃策,與本官一同抵抗蠻狄,保家衛國,建立千古功勛。”

聽到蕭漠的話后,所有人皆是愣住了。

對那些官員貴族而言,被草原蠻子俘虜,不僅是他們不堪回首的慘事,更是籠罩在他們前途和富貴上的一片莫大陰影,前文已提過,雖然蕭漠將他們救下,但他們的真正麻煩才剛剛開始。

而蕭漠此時所言,看似只是幾句客套,但細細品味,內中的含義,卻大為不同。

如今上元城之戰,在蕭漠的帶領下,不僅堅守近十日時間,更是隱隱占著上風,與很多人一樣,在這些官員眼中,只要有蕭漠在,這般持續下去,楚軍即使無法獲勝,也絕不會大敗。

而對如今楚朝的形勢而言,不求大勝,只要能堅守,就是最大的勝利。

如果蕭漠剛才所言為真,讓他們參與到將來的戰事中,就等于將唾手可得的功勛分給了他們。

如此一來,功勛在手,之前戰敗被俘之事,自然可抵消許多,如若再有蕭漠為他們開脫,歸朝之后,他們無罪復職的可能也是存在的,即使出現罪責懲罰,也絕然達不到抄家貶官為民的程度。

蕭漠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不僅代表著慰問與安心,更是挽救了他們的前途和命運!!

另一邊,淪陷之地的名士與書生們,神色之激動,絲毫不差于那些官員貴族。

前文已經說過,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乃是文人終極夢想,他們雖然自問沒有蕭漠這般的絕世才華,但如若能參與到這般事務之中,對他們而言也是難得的殊榮。隨在蕭漠左右,助蕭漠成就千古功業,更是難得的榮耀。

最主要的是,時至今日,這些出身于淪陷之地的名士書生們,哪家的族人沒有被草原蠻子害死過?

哪家的子女沒有被草原人所污辱?這般仇恨,在惶惶不可終日之下卻是被掩蓋了下來。

今日此時,當他們終于安全之后,新仇舊恨,不可抑制的涌上心頭,然而書生無縛雞之力,想要報仇,卻是有心無力。

而蕭漠此言,無疑等于給了他們報仇的機會,雖然不是親手報仇,但卻也足慰他們之心!!

“多謝蕭大人給下官如此機會,下官在日后必然盡心盡力,輔助大人成就千古功業!!”

“蕭大人,我的這條命就賣給你了!!但有命令,哪怕是讓鄙人陣前相搏,也絕不退怯!!”

“必以大人馬首是瞻!!”

“老朽這般老骨頭竟然得大人如此看重,日后絕不會讓大人失望!!”

林林總總,又是無數感激之言,承諾之言,不少人還言語哽咽,但聲音比之初時,卻又大了三分。

如此一幕,眾志成城,本是感人,但蕭漠的眼神卻依舊冷靜,哪怕蕭漠臉上帶上了感動的面具。蕭漠很清楚,他根本不指望這些官員貴族、名士書生們能幫助自己什么,那些官員貴族如若真有本事,他們所負責的城池也不會連三天時間也堅守不了。至于那些名士書生,做文章或許是一把好手,但對于政務戰事,他們不添亂就算是好的了。

所以,雖然一眾官員貴族、名士書生們對蕭漠感激無比,頗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感動,但至始至終,蕭漠所言只是為了收攬人心,利用他們罷了。

在這般情況下,蕭漠自然不會出現感動的情緒。看著眼前眾人,心神反而不自覺間飄遠,想到了依然被草原聯軍所驅使,也依舊絕望的近萬楚人百姓。

另一邊,張茂宗也沒有絲毫感動的情緒波動,反而看著身前的蕭漠,滿是驚喜之色。

這些日子以來,與草原聯軍談判之余,張茂宗也在不斷思索著交易之后,究竟該施展何般手段,才能讓被救的楚人官員貴族、名士書生們能對蕭漠死心塌地。

數日之間,張茂宗確實也想到了不少有用的計謀。

但張茂宗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此時不過剛剛與這些人見面,蕭漠不過是簡簡單單的寥寥數言,卻是產生了他所有計策加在一起也不能產生的效果。

張茂宗不得不承認,一旦下定決心之后,蕭漠所看到的,遠比他長遠,也遠比他清楚。

有著自己的堅持和底線,但在此之上,為達到目標,手段又可以不拘泥于正邪,有這樣的主上,又有什么可求的呢?

接下來的三日間,實是蕭漠來到上元城之后,最為忙碌的日子里。

每日清晨之際,蕭漠就要來到城頭,帶領楚軍與草原蠻子苦戰,雖然草原聯軍軍勢已疲,但畢竟依然是草原戰士,實力遠遠強于楚軍見識,不可小覷。

事實上,在接下來的三日中,雖然明顯可感覺到草原聯軍在保存實力,不知目的為何,但依舊為上元城和蕭漠帶來了無數麻煩,城頭防線,前后出現了三次險境,驚出所有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那般“脫離軍戶”的承諾依舊激勵著他們,使萬將用命,上元城早已淪陷。

此外,傍晚之后,蕭漠在安排明日戰事防務之余,還要應付那些明顯熱情的過了頭的官員貴族、名士書生們。

人有自知之明本是好事,但無奈的是,有自知之明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三日之間,幾乎每個被蕭漠所救之人,都向蕭漠提出過這樣或者那樣的“建議”。

開城門,舉大軍堂堂正正的以軍陣迎戰,這般建議雖然無知,但相比較之下還算是好的。

夜間偷襲,通過蕭漠,他們知道草原聯軍不善夜間是因為夜盲癥,卻根本沒想到大部分楚軍將士也有夜盲癥“擾敵于后里應外合”,在得知鮮卑與蕭漠達成協議之后,很多人大為振奮,顯然在他們看來,只要有鮮卑接應的話,那么三萬楚軍出城,脫離草原聯軍的包圍,是不可能被敵人發現的……如此種種建議,也算是正常。

但那些提議以儒家大義感化草原蠻夷,讓他們主動休戰投降的提議,蕭漠就不知這算是天真,還是算愚蠢了。

正如蕭漠最初所預料的這般,北地真正有才華的人才,不是戰死,就是提前發現危機后逃向了南方,而自己救下的這些人,不給蕭漠添亂,就算是好的了。

雖然有些失望,但蕭漠并不在意,畢竟他最初想要的,只是日后為自己搖旗吶喊的擁從罷了。

唯一的麻煩在于,每日大戰之后,蕭漠還要拖著疲憊之軀,將這些人所接出的種種“良策”逐一反駁,還要小心的不要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卻是感覺比指揮一場大戰還要累。

唯一讓蕭漠欣慰的是,毅親王和其他三位郡王,或許是習慣了身份尊榮卻手無實權的日子,所以對于蕭漠的指揮,并沒有指手畫腳,他們唯一做的,就是在細細聽取了蕭漠的計劃后,露出贊嘆之色而已。

此外,當日蕭漠之言,雖然制造了極佳的效果,但為了將這些官員貴族、名士書生們徹底收為己用,死心塌地,蕭漠按照張茂宗的計劃,三日間但有空閑,就會與他們頻繁接觸。

面對那些貴族官員們,蕭漠明言,他們雖然戰敗被俘,但原因卻不是他們指揮不力,懈于指責,只是草原聯軍勢大,而軍士戰力低下而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他們從根本上而言并無罪過。這番言辭,讓這些官員貴族們大為感動,頗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蕭大人”的感慨。

而在這些官員貴族們接連或明或暗的請求之下,也終于向他們保證,日后歸朝后,必然親自向楚靈帝求情,而眾官員也知趣的向蕭漠承諾,如此恩情,必不相忘,日后唯蕭大人馬首是瞻云云。

期間,蕭漠雖然表現的頗為親近,但卻是至始至終都主導著眾人間的話語權。而眾官員貴族對此,卻也沒有任何不滿,顯然已是有了日后以蕭漠為首心理準備。

而在與一眾名士書生交流接觸之時,蕭漠親切隨和之余,卻又變成了一個良好的傾聽者,無論這些人是交流學術、還是對戰事提出建議,當然最多的還是對蕭漠的敬仰之言,蕭漠皆只是仿佛他們的至交好友一般,只是平等的交流著看法,毫無大楚第一才子、皇帝近臣應有的驕傲,卻讓一眾名士書生們對他更增好感。

不過,在有些時候,蕭漠也會滿臉慎重的向這些名士書生們提出,往日國泰民安,我等安心在家中研究學問自無不可,但值此國家危難之際,像各位這般飽讀詩書之士,卻應該投于朝廷,擔任官職,與志同道合之士一起,合力于一處,振興大楚,挽大廈于將傾之時。

當然,蕭漠當然是與他們志同道合的人,而他們入朝為官之后,只要以蕭漠為主,自然可產生更大的力量——這般話語蕭漠雖然沒有明說,但對眾人而言,卻是心知肚明,并且認為理所當然。

事實上,對于這些志大才疏的名士書生而言,沒有什么話語比“振興大楚,挽大廈于將傾之時”更有蠱惑之能了,所以每次蕭漠說出如此之言后,絕大部分名士書生們都向蕭漠保證,待戰事結束之后,必然想辦法入朝為官,輔佐蕭大人重振朝綱云云。

在毅親王等幾位王爺面前,蕭漠又是不同的面孔與表現。

暢談天下大事、交流學問詩書,這就是每日蕭漠與毅親王等人做的事情。

謙遜卻才華橫溢,淡雅卻自有乾坤,這就是蕭漠給四位王爺留下的印嘉對于這些王爺而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沒有什么野心和抱負,孫益之言、蠱惑之言、大義之言,對他們根本不起作用,所以趁著這四人依然記掛著蕭漠的救命之恩,加深他們對蕭漠的好感,使他們在日后朝堂之上多有支持,方為上策。

總之,這些日子里,蕭漠極盡收攏人心之能事,雖然成果顯著,手下獨屬于自己的朝野勢力,更已是漸漸成型,正如張茂宗所言,上元城之戰,卻是蕭漠發跡的天賜良機。

但無數應對之后,夜里輾轉反側之間,蕭漠卻突然發現,自己有些不認識自己了。

之前,蕭漠對于張衍圣、王簡等人帶著種種不同的面具生活,虛偽的收攏人心的行為,是頗為不屑的,但如今,蕭漠卻也是踏上了同樣的道路口。人生如戲,這就是蕭漠如今的感慨。

迎來送荏,虛偽應對之間,三天時間過去了。

大楚一百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色陰沉,對蕭漠而言,卻是頗為疑惑的一天。

時至今日,草原聯軍已經圍困上元城半個多月的時間,期間強攻十余日,哪怕再有傷亡,何等艱難,也毫不間斷。

但這一日,清晨之際,蕭漠就早早的領軍來到城頭,準備著種種防務,但等待了整整一天,草原聯軍卻是偃旗息鼓,毫無戰意口而蕭漠在疑惑之間,擔心草原聯軍詭計,卻也不敢輕離城頭,站在他所習慣的位置,平靜之余,也監視了草原聯軍整整一天。

“你們說,草原聯軍這般突然停戰,究竟為何事?又有何目的?”

不知不覺間,時間已至黃昏,草原聯軍顯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相戰了,蕭漠安心之余,卻又像身邊眾官員問道。

“難道這些草原蠻子怯戰了?這些日子,他們的攻勢確實大不如往。”

劉行之猜測道。

趙英卻搖頭道:“他們剛剛得到十五萬擔糧草,再無后顧之憂,以他們的心性,不應該就此罷手才是。”

而就在眾人議論之間,一名官員匆匆來到蕭漠面前,滿臉喜色。

“大人,大喜啊!!”

“何事?”

蕭漠疑惑的問道。

“回大人,據城中幾名老農推測,就在這幾日,上元城就有大雪降下”……這名官員的話語還沒有說完,蕭漠身邊的眾官員已是一陣歡呼。

降雪!!還是大雪!!

這對于守城一方而言,自然是極大的好事。

此外,草原聯罕顯然冬衣缺乏……總而言之,上元城的勝算,又增加了三分!!

然而,就在此時,異變突起。

一列馬隊,突然從草原聯軍的大營中離開,向著上元城方向快速駛來!!逆臣 第一百七八十章 .人生如戲

上一章  |  逆臣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