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奮斗在新明朝

四百五十三章 人間始愛瘦西湖

更新時間:2024-06-08  作者:隨輕風去
奮斗在新明朝 四百五十三章 人間始愛瘦西湖
李佑知道,黃師爺說的沒錯,自己即便當不了那心儀已久的五城提督,只怕在揚州也沒多少時間了。迎駕時以區區揚州府同知銜,做出了方面官架子。不但在朝廷面前展示出了卓異功業,樹立起了自己的能臣大員形象,同時也將自己那打破官場常規的專權暴露在朝廷眼中。

那么多言官不是吃素的,肯定已經有所議論了。現如今揚州官場顯然已經嚴重失衡,向來注重制衡的朝廷大概不會讓他繼續留在揚州做官了,肯定要將他升遷到別處。

但這次他不是犧牲品,而是因為太出色拔尖,所以肯定不能只給個二三流官職就打發掉。即便沒有五品都御使提督五城兵馬司,也該銓敘一個稍稍像樣的官職。

認清自己即將離去這個現實,李佑對于老師來當知府打心底是歡迎的。起碼他所創造的局面可以很好的延續下去,所用的人可以順著關系繼續投靠老師,從而避免了人去政息的憂慮。

而且李佑也相信,以老師的能力足以掌控局面,再說還有黃師爺這個精熟人物在旁輔助。

話說陳英楨到揚州府接收李佑這個名義學生的攤子,對他自己同樣也是件很有利的事情。李佑已經打下了非常不錯的基礎,他可以順理成章的承續李佑創造的成果。不會像升遷到別的地方那樣兩眼一抹黑,徹底人生地不熟,導致一切都要風險莫測的從頭開始。一個詞,穩妥!

所以這個情況是雙贏的,李大人甚至打算將莊師爺、胡師爺兩位幕僚留給陳老師使用。如果他要入京為官,沒有繁多的親民事務,只怕身邊用不了這許多幕僚,有一兩個西席就足夠了。

莊成賢熟悉地方衙門事務,胡振汝通曉本地民情,這兩個師爺跟他去京師用處不大。推薦給老師使用,也算人盡其才。另兩個幕僚崔、周二人年紀較輕,又是去過京師的,所以要留用隨他入京。

這幾天,李佑吩咐家中開始收拾細軟,打包箱籠,提前做好離去準備,免得手忙腳亂。

但朝廷詔令來的比想象的還早,景和九年六月下旬,新的鹽運使上任了,前后腳功夫,李佑也接到了朝廷詔書。詔令內容很簡單,叫他提前結束任期,入京朝覲,考察大計后留京任用。

前文介紹過,京官六年一次大計,謂之京察。而地方官按照制度則是三年一朝,朝覲的同時要接受吏部和都察院的考察,類似于京官的京察,也叫考滿。

所以常說地方官三年一個任期,三、六、九年都是任滿考察的考滿之年,有門路的三年考滿就升遷了,沒門路的熬夠九年后,估計還是個平調。

當然,最有門路的,或者最有奇遇的地方官,三年都不會任滿,一兩年后便升遷了,就像李佑這般。

提前結束任期的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犯了事,被捉拿入京審訊;另一種,就是被召入京朝覲并接受考察。

李大人到揚州上任,滿打滿算也不到一年半,期間還經歷過一次因功由通判升同知。如今收到朝廷詔令,提前結束任期進京朝覲接受考察,官場中人都明白這意味著什么,必然是升遷的前兆。何況詔書里還赤裸裸的明說了,留京任用。

一時間,滿衙都來相賀,恭喜李太守青云直上,再次升官。

李佑便花了幾日功夫,將手里事務交出去,府衙事務交給陳知府,縣事交給了郭縣丞署理,府守備司也交給陳知府暫時管理,等候朝廷委任新守備。

因為家里提前有所準備,所以很快便可以出發了。雖然妻妾們對揚州生活很滿意,但也沒辦法,丈夫換了位置,她們就要跟隨移居京師去,這就是所謂的宦游了。

當然,不想跟隨宦游的,也可以選擇回老家侍奉公婆去,很多官員家庭都是這樣異地分居。但李佑的妻妾沒有選擇這條道路的,寧愿跟隨夫君顛沛一番去那遙遠的京師長住。另一個獨自在高郵的謝姨娘,大概還得等一年半載才可以脫身。

李老爺寬慰各房道:“京師雖遠在北方,但南人在京為官者甚多,不是你們想象的奇風異俗地方。”

又去拜別了陳知府,感慨幾句道:“才與師聚,又遇離別。不能朝夕立于門下聽從教誨,甚為此生至憾也!”

陳知府勉力幾句道:“吾輩身屬社稷,何須作依依惜別之態。報效朝廷,莫負君恩,無愧黎民,不可或忘,切記切記!”

每任官員,來的時候都是轟轟烈烈,那么離去的時候,自然也不能悄無聲息,不然讓別人看到覺得是灰溜溜走人,有損形象。

在成熟的官場機制中,一切常見程序都有規矩可循的,而且是在天下一千多個縣,數百個州府都可以通用的規矩。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大一統帝國的特色。

李大人定于六月二十七日離任,之前他囑咐了郭縣丞、龐教諭、金百萬等人,委托他們組織一下各種送別儀式,免得出現冷冷清清的情況,丟了自家面子。

丟了面子還是小事,讓別人看在眼里,只會道是此人當真不中用。

眾人無不應聲承諾。兩個月前剛迎過駕,很多用具都是多余剩下的,如今廢物利用,又搬了出來。此外還須去打造些功德牌、萬民傘之類。

放在以前,立個功德碑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如今朝廷三令五申不許隨意離任立碑,除非朝廷特批允許的,所以這次立碑就先免了。

至于李佑本人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準備官靴若干,自有其用處。

到了六月二十七日清晨,李佑的家眷和仆役、婢女早早登上船等候出發。船隊共計八艘,這又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按制,官員自從離任之日起,就停了俸祿,直到新上任為止,常例銀之類的更沒有了。所以離任官員最痛苦的就是這一點,百事只出不進,更別說李大人這樣俸祿不知扣到什么年月的。

幸虧他有個巨富丈人,這次贊助了不少,叫李大人不至于天天看賬本計算如何節省支出。

閑話不提,卻說在清晨時,烏紗官袍的李前太守,在隨從陪伴下騎馬從縣衙中出來。沒走兩步,便見縣丞主簿典史等官屬在路邊搭起彩棚并備了酒席相送。

李佑下馬與郭縣丞互相慰勉,互道一聲珍重,互敬過一杯酒,便重新上馬前行。

繼續走了一段,又見衙門胥吏搭彩設席,李佑受了敬酒,上馬要走時,忽然有衙役飛快的上前,抱住李佑大腿。另有數人手忙腳亂的脫了李大人的靴子,高呼道:“懇請大老爺不要走!”

這叫做脫靴遺愛,傳說前朝有個地方官離任,百姓不肯放人,拉斷了他的韁繩,扒了他的靴子。結果這個習俗傳至今,每個地方官無論賢愚清濁,反正在離任時,都要上演一出脫靴遺愛的場面。

李佑早有心理準備,所以任由別人扒掉自己的靴子,隨即換上備用的,繼續向東關利津門而去。

到了新舊城中間的大東門,又遇到了龐教諭率領的生員秀才方陣,依舊是薄酒一杯,珍惜道別。

縣衙位于舊城區,穿過大東門便進入了揚州城的新城區。李太守騎馬立在小秦淮河的拱橋上,聞著兩岸河房飄來的脂粉香氣,泛起一絲離別愁緒,舉目遠眺前路,準備應景的吟詩一首。

不過當前方景況入了眼后,李大人登時心驚肉跳,淺淺的離愁別緒和詩意一散而盡!只見得從橋下一直到大街遠端,彩棚密布,鼓樂齊鳴,十步一桌,八步一案,沿途擺設酒席直至視野之外。

陪同的崔師爺目瞪口呆,這可怎么穿過去…那些組織者做事太賣力氣了!有幾百個士紳民眾出面意思意思便足矣,搞出這樣場面過于壯烈了。

從腳下所處,到達東關利津門外碼頭,足足有四里路程。這四里長街,可不好走啊。

某穿越者真的低估了這年頭百姓對“青天”的感情,又火上加油的經過精心籌備和四處鼓動,便有意無意、半是組織半是自發的匯聚成了這幅場面。

呆立半晌,機變百出的李大人也沒奈何,硬著頭皮下橋前行。才行數步,頓有城坊鄉老數人,從路邊閃出攔馬叩首,涕泣不能語。

李太守下馬扶起,欲哭無淚,本官真的沒有這么好…

時人有筆記記道:“李公去時,江都合縣百姓搭彩相送,把酒脫靴,自小秦淮橋下起至東關利津門,有百十處來設酒席者。沿途結彩張樂,百姓居民簇擁逡巡不去,脫靴把酒號慟大哭。寸寸節節,行而復止,止而復行。

出城在吊橋下,近郊百姓擠塞哀號,李公苦極,不能言語勉力而前。利津門至碼頭,各商家備酒席餞別,重復把酒脫靴,鼓樂候送,百姓無不嗟嘆泣涕者。

當日李公清晨自縣衙發,行過午后方至岸邊。遠近士紳鄉民相送,計脫靴七十余只,換無可換,無奈跣足而行。一路酒席置備不絕,所受敬酒淺嘗輒止,猶自大醉昏沉。

李公被扶登船而去時,滿縣人如失父母,夾岸而行者千百數。嗚呼!吾此生未見有離任之官有如是者。”

又有拍馬詩流傳曰:江山代有賢人出,神化丹青即畫圖。幸得揚州李太守,人間始愛瘦西湖。(

奮斗在新明朝 四百五十三章 人間始愛瘦西湖

上一章  |  奮斗在新明朝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