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奮斗在新明朝

四百零二章 東坡殘碑

更新時間:2024-06-08  作者:隨輕風去
奮斗在新明朝 四百零二章 東坡殘碑
精彩盡在著筆:.

論起國朝官員上疏言事,對御史言官而言,那是天經地義的本職工作,風聞言事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也是可以的。

但對于其他官員,則存在有無形的規矩。這種規矩就像大多數官場規矩一樣,并不存在于紙面上,但又確確實實約束著官員的舉動。

一般官員,上疏言事大率不超出三種范圍,一是與自家工作有關聯的,二是朝野議論紛紛的熱點大事,三是朝廷明發征求建言獻策的。如果超出了這個范圍去上疏言事,就顯得特立獨行了,后果比較難測。

當然萬事有例外,高官和名臣言事不大受這個規矩約束。高官如九卿、詞林這類,自然有資格隨意指手畫腳,不然上殿議事只能一言不發了。另外還有一些名臣,雖然未見得官高爵顯,但聲隆望重,朝廷上下也就默認了他的話語權。

李佑作為景和朝至今為止唯一的廷杖成就獲得者,仗義執言四個字的形象代言人,在言事方面自然是擁有特權的那部分人。或者說,這種特權也是他在一場一場的口水戰中拼出來的。

所以他才敢上疏談論與他沒什么關系的鹽事,別人也不會為此大驚小怪并覺得他不務正業、故意出風頭。

如果有誰對此不服氣,那么請先去送一個閣老家公子進大牢,再去指責一下太后的親兄弟違法犯罪,最后將當朝首輔戰到無可奈何疑似吐血身亡,逼得太后當廷落淚,最后還能基本毫發無傷的,那么恭喜你,你也將成為特權人士了。

閑話不提,卻說高運同得知了李佑上疏抨擊鹽務的消息,立即匆匆離開了府衙,顧不得再繼續游說羅參政。

目送高大人離去,任師爺對羅參政建議道:“他們兩方不僅僅是禍水東引,更準確的說,鹽運司與李佑均用起了驅虎吞狼之計,都想借用巡撫去打擊對方。實在料不到他們兩邊心結竟然如此之重,這時候還互相拿來利用拆臺,后果殊為難料,東主可靜觀其變,不要輕易涉足其中。”

限于見聞,任師爺確實想不透李佑為什么早早動手與鹽運司過不去,而鹽運司又為什么對李佑敵意如此深。都面對如此強大的外敵了,兩邊還在互相算計,實可為一嘆。

不知為何,羅參政心里很不舒服,有一種被輕忽或者無視的感覺,他就如此無足輕重么?

枉他與師爺談論了半天是否與李佑合作,結果李大人干脆利落的無視了他,直接與鹽運司開始叫板。仿佛鹽運司才是值得重視的對象,而他從來不被認為是問題似的。剛才與師爺談了半天真是自作多情,對李佑抱有希望就是個錯誤。

羅參政滿腹怨氣的又一想,那鹽運司也不是什么好東西,純粹拿他當陪襯。丁運使連個鄭重手書都沒有,直接打發屬官來與他談事,太看低人了。

而高運同正在說話時,一聽到李佑消息便不問他的意見,只顧慌慌張張回返,這也是沒拿他當回事!

任師爺見羅參政臉色陰暗不定并生了憤色,奇怪道:“東主尚有何思?”

羅參政咬牙切齒道:“如果之前本官尚存一絲希望,想著結伙合力共同對外,那現在徹底沒有這個想法了。你看看運司和李佑的樣子,還能團結的起來么?現在如何選擇,主動權全在楊撫臺手里!以本官看來,我揚州四分五裂,巡撫入主揚州已是大勢所趨,不可擋矣!”

“那東主的意思是…”

“本官不做那明知不可為而行之的事!等撫臺進入江都界內,本官便去遠迎他,不,等他到了高郵本官就去迎。本官就是要率先投誠,楊撫臺愿意打誰就去打誰,本官充當馬前卒幫著踩幾腳!就不信這揚州城里還有誰能攔得住!”

抱怨別人不團結,之前你不也是算計來算計去的么…任師爺為東主的劇烈轉變而目瞪口呆,不過東家既然已經下了決心,他也不好再說什么。

高運同回到運司衙署,丁運使便將朝廷轉發來的李佑奏疏給他看。他翻了翻,果真有一百零八條,但都是細細碎碎的雞毛蒜皮事情,純屬湊數,有的甚至是一條拆成了幾條。

例如在儀真轉運時重新稱重打包導致損耗增加、綱商運鹽夾帶私鹽嚴重、灶戶受場商盤剝、轉運港口打掃灑鹽監管不嚴等等。

總而言之,李佑奏疏中沒有捅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弊政,也沒有將矛頭指向鹽運司高層,但列出一百多條,密密麻麻的看起來也足以觸目驚心。

看畢高運同咋舌道:“李佑從哪里搜集如此之多也?”

丁運使疑道:“莫不是金百萬與他說的?”

高運同搖頭道:“若是金百萬有意所言,那便不止于此了,這些更像是道聽途說拼湊而來。金百萬應當知道利害,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也都在里面。”

“無論如何,這李佑定然是個有心人,大概自從到揚州開始便著意搜集這些了。一般人或許知曉幾條,但如此面面俱到,也是費了心的。那時還不知道巡撫移駐的事情,李佑費這心思為的是什么?更說明他真的別有所圖。”

府衙和鹽運司里的議論不提,此時人稱小太守的李佑正在揚州城西北的蜀崗之上。正值二月初早春時節,乍暖還寒,蜀崗上枝吐新綠,含芽待放。

這個時間,李大人諭示修建的五座先賢祠中,第一批兩座祠于近日建成了,分別是蘇東坡和李邕的祠。

其中李佑最看重的東坡祠建在了蜀崗谷林堂遺跡中,今日便有個小小的儀式。當然這個儀式自然不會是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這般,但也不冷清,一時間蜀崗上鼓瑟吹笙、雅人云集。

其實來湊熱鬧的這些文人士子,不排除抱有借機早春游景并混幾口小太守招待酒食的因素。

在祠內,李大人給自己心里強認下的蘇前輩燒了頭幾柱香,很是恭恭敬敬。隨后與一批名家游覽左右景物,這些人都是他打算邀來為行宮題寫各種匾額楹聯的,今日正好也趁機敲定此事。

一行才子在祠中轉了一圈,又到谷林堂和旁邊的大明寺游覽。

負責督造東坡祠的幕僚胡師爺偶語道:“在下想起去年歲尾時,曾聽說同在蜀崗的上方寺里有殘碑一座,山下老人云乃六百前東坡居士親自所立。”

李佑聞言便顧左右道:“今日緣巧,本官欲訪之,諸君可愿同往?”

“此乃雅事也,同去同去!”

眾人安步當車,前往上方寺里尋訪遺跡。這上方寺也稱過竹西寺,當年由隋煬帝的離宮改建而成。如今到了地頭,入目所見,卻是斷壁殘垣,屋倒梁頹,飛鳥驚起,草木叢生。

李大人嗟然感慨道:“千年古跡,人事代謝,竟然如斯荒廢。”

經過指點,果然在東廊段壁下的瓦礫中,看到殘碑一座,只是塵土蛛網、剝蝕零落,賣相極為破敗。

隨行仆役上前用力拂拭過,露出幾段碑文,再請李佑去觀看。

細細看了幾眼殘余文字,李大人失聲驚嘆道:“噫!分明是游蜀岡送李孝博奉使嶺表一首,我看似是東坡真跡也!”

人中有兩個擅長書法碑刻的,也上前摩挲查看一番,齊齊道:“確實,真乃東坡之遺跡!”

有人笑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今日東坡祠落成,六百年前東坡居士碑文便重現于人前,真為美談哉。”

李佑對胡師爺吩咐道:“其后你將此碑運到祠中壁下,并修葺補繕完好,以供瞻仰,務必小心。”

又有人叫道:“李大人乃是有緣人,何不和詩一首記之!”

李佑指著碑文笑道:“前賢大作在此,本官安敢獻丑。”

“今日之事,誠然緣分,該以詩詞為記。李大人乃當世名家,你不敢做,誰還可為之?”

李佑推辭一番,才道:“那本官便以拙作憑吊東坡居士。”

便聽他慢慢吟哦出長詩一首:“昔出蜀崗道,黃葉嗚秋蟬。今來上方寺,綠萼破春煙。坦步寶帶側,延眺隋城巔。古剎龍象寂,殘碣蛛叢懸。緬想峨眉人,文采真神仙。贈詩日南使,賓佐皆豪賢。邈然競終古,漱墨留春泉。老筆欲飛動,妙態殊便娟。空堂響人語,怖鴿飛聯翩。后游慨今昔,憑吊當同然。”

眾人喟然嘆道:“好一句文采真神仙,大起追古思慕之情也。”

人群中一人叫道:“胡師爺!你不但要將東坡居士的碑刻移過去,還要將李大人這首刻成碑文,并立在祠內展示才好。”

另一人贊道:“如此六百年光陰前后呼應,兩作珠聯璧合,真有前因后果之妙也。觀者吊古思今,足可細細品味。”

胡師爺應聲道:“自然須得如此。”

李佑笑而不語,腦中不停幻想著自己與蘇東坡兩塊碑文并立在名勝中,被文人騷客一起瞻仰的場景。胡師爺這件事確實辦的好…

忽然有個衙役疾步匆匆趕到身邊,對他低聲稟道:“今日得報,巡撫衙門那邊包括楊撫臺在內,已經于昨日從淮安府出發了。”

瀏覽閱讀地址:

奮斗在新明朝 四百零二章 東坡殘碑

上一章  |  奮斗在新明朝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